明年?明年他虚岁才十五,未免太早了些。李徽忙道:“祖父,孙儿已经想过了,定要先立业后成家。”李璟也迫不及待地跟着道:“祖父,孙儿还想自在几年呢。兄长们十五六岁成婚,孙儿都觉得太早。不如,祖父给孙儿加冠赐字之后,孙儿再大婚也不迟!”
“加冠赐字?提前加冠赐字也未尝不可,过两天就给你举行冠礼。”圣人呵呵大笑。
秦皇后也笑着抿唇道:“一提到娶亲,他们二人就一付恨不得躲得远远的模样。罢了罢了,还是两个孩子呢。等他们再大些,再说婚事也不迟。不过,如今可先相看起来,免得那些好人家的小娘子都被别人先定下了。”
王氏与阎氏立即齐声答应下来。这个道:“权当带他们多走一走,说不得哪一日便相中了呢。”另一个也道:“可不能让他们像上回牡丹苑宴饮那样,悄悄地走了。他还振振有词,说是芙蓉宴更为难得,结果连甲第状头究竟长什么模样都没仔细瞧,也不知忙什么去了。”
杜氏掩唇笑道:“他们到底年纪还小,便是长辈为他们计长远,也暂且不明白长辈的苦心。不过,说到大喜之事,不是还有一桩近在眼前么?茜娘前些时日就已经定了人家,如今陆陆续续过了礼,正在商议好日子呢。”
听得自己的名字,李茜娘红着脸垂下眼,仿佛羞涩至极,依稀仍然像是当初那位青涩少女。李徽淡淡地望了她一眼,长宁郡主则轻哼了一声,连看也不想再看。
他们都知道,李茜娘定的人家是一个已经没落的小世族,官职低微但家中十分富贵。就等着借助她的县主身份攀附郇国公李厥,力图东山再起。地位中等的人家更加敏锐谨慎,忧心娶了她得不到该有的回报,更可能会惹来祸患。而高官世族则完全瞧不上这位黔州长大的县主,更何况她是废太子所出的庶女。
听说李茜娘择来择去,似乎颇为不满自己只有这种没落世族可选。然而,苏氏却认为,这已经是她最好的归宿。否则,她便只能跟着他们回黔州再择婿嫁人。于是,舍不得长安的富贵生活的她不得不接受现实。大概是心中积存了怨怼,又嫉妒长宁身为太子之女的身份,所以昨日才做出了那般愚蠢之事罢。
当然,李徽与长宁郡主不可能同情她。这种认不清自己身份的人,无论落到什么样的下场,也是她应得的。
经杜氏提醒,圣人仿佛这才想起来自己还有一个正当婚龄的庶孙女。他与秦皇后对李茜娘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毕竟她生母卑微,不过是苏氏瞧着她可怜才抱养在身边。而且,两位老人看人的眼光何其精准,一眼便能辨出她竭力隐藏的诸多情绪,自然知道她是什么样的脾性。长子如此已经足以令人心酸无奈了,还出了个同样脾性的孙女,他们又如何喜欢得起来?
“既然已经说定了人家,就早些将婚事办了。”圣人道,回首看向似乎有些疲惫的秦皇后,随口又道,“那就给茜娘封个宜川县主罢。好了,梓童似是有些累了,你们都赶紧散了,让她好好歇息。”
不经意间,李徽瞧见李茜娘眼中透着怨怼的目光扫了过来,仿佛是恨圣人如此漫不经心。他毫不示弱地怒瞪了回去:祖父亲口封了县主,心里不感激不说,竟然还敢心生怨恨?如此不孝的东西,真想亲自替祖父抽她几十鞭。
李茜娘咬着嘴唇,跪地拜谢,而后便垂着首跟在苏氏身后走了出去。长宁郡主挽着杜氏的手臂,轻轻地摇了摇。杜氏安抚地揉了揉她的小脑袋,回首有些担忧地看了秦皇后一眼,吩咐宫人赶紧将太医院的几位太医都请过来。
认亲既然已经结束,郎君们便离开了立政殿,唯有女眷们依然留在外间。圣人逗留了一段时间后,吩咐儿媳们好生侍疾,便去了两仪殿处理政务。不多时,又有宫中的妃嫔们前来问安。除去早逝的韦贵妃之外,杨德妃、王贤妃与燕淑妃都过来了,更有近些年颇为受宠的一些年轻的昭仪、婕妤也前来侍疾。
立政殿仿佛又恢复了往日的模样,后宫妃嫔、太子妃、亲王妃、公主,这些在大唐地位高贵的女人,都守候着那位凌驾于她们之上的女子。有人真心期盼她能尽快好起来,也有人悄悄地希望她会逝去。诸多心思,在言语与笑容中交锋,不但身处其中的人觉得累,连看着的人都觉得累。
李徽索性带着长宁郡主去立政殿外练习射箭,李璟并未立即离开,也跟了过去。宣城县主、信安县主以及周家兄弟、秦家兄妹纷纷去凑热闹。唯有李茜娘,思来想去只能恨恨地坐在原地,作出乖巧之状听周围长辈的谈笑。
这时候,正在太医院留守的几位太医都赶了过来。近些时日秦皇后的病体似乎有所好转,他们便只每日早中晚各请一次平安脉,偶尔换一换对症的药方。如今杜氏命人传唤,他们来不及多想,立即匆匆而至。仔细替正在沉睡的秦皇后诊脉后,几人相顾而大惊,拜倒在太子妃杜氏面前。
杜氏怔了怔,笑容瞬间便褪尽,脸上只留下苍白之态:“……便是竭尽所能,也救不得?”
“殿下恕罪,皇后殿下已是油尽灯枯之相……臣等无能为力。”
许是见到了李泰一家与李嵩一家,又亲眼看到李厥成家立业,心中终于放下了沉沉的重担。秦皇后在睡着之后,便再也未能醒过来,病势变得沉重至极。
圣人闻讯之后,怔怔地立了起来,连身前的御案都翻倒在地亦是一无所觉。他完全忘了自己正在与重臣们议政,猛然冲了出去,在下台阶的时候,甚至险些踏空摔倒在地。
“阿爷!”太子李昆紧跟在他身后,立刻伸手搀扶他,父子两人差点摔成一团。
圣人站稳身体之后,紧紧抓住他的胳膊,继续往立政殿疾走而去。越王李衡就跟在后头,而秦皇后之胞弟吴国公秦安也毫不犹豫地大步随行。当他们来到立政殿时,外间已经响起了极轻的哭泣之声,几乎所有女眷都红肿着眼睛,难掩悲伤惊惶之色。
圣人扫了她们一眼,便望见两个正哭得梨花带雨的年轻嫔妃,立即满是厌恶地喊道:“哭哭啼啼的作甚!惊扰了梓童安眠,朕统统给你们治罪!!还不将她们都赶出去,别在这里待着!德妃、贤妃、淑妃,你们都回宫去,没事别往立政殿中来折腾!”
在儿孙们面前,圣人几乎从未如此暴怒过,女眷们更是不曾见过他这般盛怒的模样。一时间,众人都有些吓住了,性情怯弱者甚至瑟瑟发抖起来。杨德妃等嫔妃立即行礼告退,殿中顿时显得宽敞许多。圣人也不再理会剩下的人,转身便绕过屏风,去了内间。
一群年幼的孙儿孙女都跪坐在病榻边,静静地陪着秦皇后。圣人见状,神色微微松了松,坐到榻前,轻轻地握住秦皇后枯瘦的手。他并未盘问太医,甚至并未再说什么话,只是安静地坐着,素来高大的身体忽然显得有些佝偻,仿佛瞬间便老了好些年岁。
杜氏悄悄地给孩子们使了个眼色,让他们都轻轻地退到外间歇息。内间之中,唯独留下李昆兄弟、清河公主姊妹,继续守候着重病的母亲与年老的父亲。
一时间,立政殿内静得只能听见呼吸声,落针可闻。众人不敢哭泣,更不敢交谈,仿佛每个人脸上都蒙了阴影。
长宁郡主一直呆呆地,似乎不敢相信现实。李徽牵着她的手,心中也无比难受。虽然他与秦皇后不过相处了几个月,但祖孙之间的感情却是与日俱增。对这位睿智的祖母,他不但觉得敬佩,而且十分孺慕。原本以为,他能一直陪伴着她,却不想这样的时日竟然如此短暂。
在沉重得几乎难以呼吸的气氛中,苏氏将李厥带了出去。母子二人在立政殿前停下,苏氏低声道:“阿家病重,太医都已经束手无策。赶紧去别院将你阿爷接过来……至少……至少要让他见阿家最后一面……”
李厥郑重地点点头:“阿娘放心。孩儿一定会求着阿爷赶紧入宫!”
苏氏却轻轻叹了口气,果决地道:“若是哀求他没有用,无论你用什么法子,都必须让他过来!”
李厥微怔,当即答应了。
☆、第四十八章 意外发展
不知不觉间,天色已然暗了下来。立政殿内渐次燃起灯火,不多时便已是亮如白昼。原本早已到了该进夕食的时刻,但如今殿内的每一个人都仿佛感觉不到饥饿,更没有宫人敢提醒哪怕半个字。内间仍是一片沉默,圣人以及李昆等人皆是一动不动,浑身近乎僵硬;外间则依旧似乎陷入沉滞,每个人皆难掩悲恸与茫然。
苏氏倏然抬起首,往殿外看去,脸上浮起了担忧之色。跪坐在她身后的李茜娘眼珠一转,目光扫过诸人,嘴角勾了勾,而后轻轻抽泣一声,伏倒在地:“阿娘,阿兄……阿兄怎么还未回来?莫不是……莫不是出了什么事罢?儿实在担心阿兄和阿爷的安危……”
她的哭泣声虽然极轻,却仍是打破了外间的静寂。苏氏微怔之后,便冰冷地望了她一眼,神色间诸般复杂,最终归于平淡。她伏着身,自然并非发觉,只管哭得越发情深意切,仿佛格外孝悌双全。阎氏等妯娌三人就坐在苏氏不远处,听得模模糊糊,便都坐了过来。李徽也从哀伤中惊醒,眯了眯双眼。
“阿嫂,阿厥已经走了两个时辰了罢?”杜氏早便注意到了李厥的离开,“此时还未入宫,确实有些蹊跷。不如我派些侍卫去瞧瞧?”她能调动的侍卫,自然也只有东宫侍卫而已。但谁都不确定,苏氏会同意东宫侍卫前去别院,亲眼目睹李嵩眼下的模样。毕竟,李厥亲自去相请而李嵩依旧并未入宫,便可知他眼下的境况恐怕并不适合让外人瞧见。
然而,苏氏却并未犹豫,颔首道:“有劳弟妹了。”
李茜娘立即抬起首,流着泪接道:“阿娘……还是让堂兄们去看看罢?毕竟……毕竟……”“毕竟”之后,再无其他词句,却足以教人浮想联翩——或者是家丑不可外扬?或者是为天家威严着想?又或者不过是无知少女的过分担忧而已?
无论如何,别院中必定发生过什么不能外泄的事。杜氏等妯娌三人心中皆是一动,念头急转。她们都经历过十几年前那场夺嫡之变,也听闻过废太子在东宫做过的许多事。意图谋反不过是其中最重的罪行罢了,他曾做下的那一桩桩一件件失德之事,简直是污人视听!若是此次重蹈覆辙,确实不该让外人知晓太多。
至少,此时此刻绝不能传出什么流言,教病重的秦皇后与悲痛至极的圣人听见!
于是,王氏与阎氏对视一眼,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道:“就让他们兄弟几个去看看。”堂兄弟几人合力,总该能将别院的事压下去,而且将李嵩带回宫中。毕竟,李欣与李玮均已经出仕,成家立业皆是两全,也都能够支撑门庭了。
闻言,李徽立即扯了扯李璟,提议道:“两位兄长还是留在这里罢,说不得祖父会有什么吩咐。我和阿璟一同去,延康坊离布政坊近些,调集部曲也方便。”侍卫不能用,部曲却是自家私兵,绝不会轻易背叛,也不可能乱传消息。
李欣回首看了一眼内间,作为嗣濮王与嗣越王,他们确实不该在这样的时刻随意离开,于是颔首道:“阿徽和阿璟也大了,就让他们去罢。多唤些部曲,务必将别院都紧紧地守起来。待祖母身体好些,咱们再告知叔父,请他定夺该如何处置。”
事不宜迟,李徽立即带着兴奋非常的李璟匆匆出宫。经过李茜娘身边时,她忽然抬起首,露出一个甜美的笑容。他视如不见——无意间瞥见的苏氏、杜氏的眉头却微微一动,眸光都沉了沉。王氏与阎氏则都有些担忧,遥遥地目送着爱子的背影。
而几乎被众人忽略的吴国公秦安端坐在角落里,淡淡地打量着诸位皇孙,静默不语。
稍早些时刻,因专心进学而耽误了时辰的王子献在国子学中逗留了许久。李徽每日来接他的时辰并不固定,或早或晚。若是不见他在门口等待,他便会自顾自进入学舍内寻找,顺便就着他陶砚中的残墨写几张大字。然而,今天他将书卷翻来覆去诵读了好几遍,却迟迟未能等到好友出现。
于是,当王子献独自来到国子学侧门边时,脸色略有些发沉,唇角的笑容亦多了些许敷衍的意味。曹四郎正牵着马静静等着,见状便低声道:“大王许是一时因什么事抽不开身,来得迟了些。阿郎,不如去对面的酒肆等候?俺听说他们自家酿了阿婆清,味道可不错哩。阿郎要是觉得滋味不错,还可送大王几坛子……”
他素来多话,一个人便顶得过许多人,王子献也并不在意。主仆二人遂在小酒肆中坐下,要了好酒好菜,慢酌慢饮。
不多时,庆叟便匆匆策马而来,近前低声禀报:“阿郎,昨夜大王吩咐盯紧的那座别院有了动静。郇国公忽然从宫中独自回来,然后里头就一片嘈杂,持续了许久也不见停息。咱们的人不好妄动,只能一直在外头等着……”
王子献拧紧眉,心中隐约的失落瞬间消散,冷静如常:“你继续盯着,如果天色黑了大王还未过来,我便亲自去看看。曹四郎,你且去濮王府借一百部曲悄悄赶过来,莫要引起旁人注意。”他们曾与濮王府部曲们并肩作战,深得他们信任,且李徽又曾吩咐过亲信听任他调遣,借专门护卫他的那些部曲应当无碍。
若是往常的时候,在如今这个时辰,废太子妃苏氏早该侍疾归来了,李徽一家也通常不会留在宫中用夕食。眼下既然濮王一系、废太子一系都留在了宫里,莫不是宫中出了什么要紧事?无论如何,他也应当去别院一探,说不得便能从郇国公李厥处得知真相。
于是,当李徽与李璟快马赶到别院外头时,王子献主仆三人已经混入了濮王府部曲当中,静静地待命。李徽扫视一眼,觉得眼前两三百名部曲应该够用了,这才放弃了去吴国公秦府借用清河公主部曲的念头。
李璟性子急,迫不及待道:“徽堂兄,我先进去看看!”说罢,便命人立即叩开别院的大门。守门的仆从听闻是新安郡王与天水郡王奉苏氏之命前来探望李嵩与李厥,犹疑片刻,这才打开了门。
李璟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了,推开挡在跟前的仆从,不顾他们的呼唤声,便往里头冲去。李徽摇了摇首,遣了二十来个部曲跟在他身后,保护他的安危。而后,他便命剩下的部曲将这座院子里三层外三层围起来,不许放任何人出入:“若是有人硬闯,先将人拿下!!胆敢拿出武器反抗者,就地射杀!!”
“遵命!”众部曲齐声答应,立刻井然有序地跟着各自的队正四处散开。
而后,李徽才领着数十亲近部曲走入别院内,王子献紧紧跟在他身后。因对别院有几分了解,当他赶到那座被古树围绕的殿台前时,李璟尚未到达。而落入他们眼中的,赫然便是李厥带着一群仆从与数十魁梧大汉对峙的场面。双方推推搡搡、吵吵嚷嚷,吆喝叫骂犹如闹市,却始终相持不下。
李厥的头发散乱,幞头被扯了一角,脸颊高高肿了起来,五指印清晰可见,额头上还带着青紫瘀伤,显得格外狼狈。他是堂堂的郇国公,仆从部曲自然不可能对他动手。伤他的人究竟是何人,已经不言而喻。
31/238 首页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