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庶子难为(穿越)——欧嘿呀

时间:2016-03-26 18:13:35  作者:欧嘿呀

    一家子嘻嘻哈哈的迎来了大年夜,因为茗烟父母远在安定,就连茗烟也喊来了,不过茗烟到底拘束的很,没一会儿就浑身不自在的去跟门房一起吃饭了。
    年夜饭很丰盛,四荤四素四点心,张绣吃了个肚圆,吃完饭太姨娘要去包饺子,张绣拉着张谧和张谵跟着去凑热闹,他们三个完全是瞎捣乱,不过这样一来倒也热闹的很。
    等凌晨一到,张谵就去点了木头还有松枝,还有人家就放了烟火,外面哔哔啵啵的响,张绣他们就在屋里吃饺子。
    吃完饺子总算可以睡了,张绣往床上一扑就睡着了。
    同一个城里另一个威严尊贵的地方却出了一出闹剧。
    按惯例皇宫是要办家宴的,凡是在京的皇室子孙都要参加,包括后宫嫔妃们。
    有个来参加皇位竞争的家伙原本是精心准备了礼物节目,谁知节目表演了一半突然成了刺杀。
    刺客一出现所有的人都往皇帝身边跑,嫔妃们早已吓得花容失色,唯有靖王一脉和一个叫做姜明潜的一起去对付刺客。
    刺客武功不低,眼见刺杀无望,拼了命攻击围攻的侍卫和姜家人,等很多人受伤之后居然反手抹脖子自杀了。
    皇帝气的脸色铁青。
    准备节目的姜明涟直接被押入天牢。
    姜明浩没有任何出风头的念头,甚至为了藏拙故意受伤,在伤口包扎好后就回了自己的屋子,把被子一蒙就是一声冷笑。
    这么傻的刺杀,也亏的那些白痴能想的出来,也罢,趁着受伤他也不用去和那些白痴打交道了,不知道张绣现在在干什么呢。
    皇宫里人那么多,他的亲兄弟堂兄弟更不少,姜明浩却还是感觉到了寂寞,唯有在阿绣身边才是开心的吧?不知道阿绣今年是不是一个人过年的,他的两位叔叔都不错,想必应该不会孤单才对。
    作者有话要说:
    绣绣要参加小升初了。
    然后就是中考,然后是高考。
   
    第81章 第七十九章
   
    到了大盛朝已经八年,张绣也渐渐的融入了这个社会,以前逢年过节还觉得新奇,后来就剩下烦了,好歹现代除夕夜还有春晚看,可是这古代只能打叶子牌(即麻将)看书聊天。
    第二天开始各种拜年,关系近的比如安宁伯家杭家于家就要登门,而褚炜作为准师傅也是一定要去拜年的,其他的比如张谦的同僚远亲之类的,则是递了拜帖,人倒不用去了。
    饶是如此张绣也觉得浑身骨头架子都快要散了。
    在安定的时候张谦除了同僚也没什么亲友,一般都是别人给他拜年,张绣只要跟着张谦就可以了,人少事少就轻松,但是京城就不行了,各种各样远近亲疏的亲戚朋友,张绣只觉得自己腿都要断了,简直比骑马一整天还难受。
    初三的晚上姜明浩来了,还吊着个膀子,张绣一看眼睛就红了。
    他认识姜明浩这么长时间,就是几年前最危险的时候,姜明浩也不过是受伤,还从没吊过膀子呢,难道骨折了?
    姜明浩对张绣的关心很受用,不过还是有点不好意思:“没那么严重,我只不过是为了能快点愈合才吊着。”
    伤口一旦移动就很容易崩裂,而现在张绣也在京城姜明浩是无论如何坐不住的,得着机会肯定就跑出来了,再说弄得严重点,至少可以给别人一个错误的信号,他本事不济的很。
    他没想着去抢夺那个至尊至贵的椅子,却也不想被别人当枪使,别的不说,他自家的三哥就是个十足的狐狸,更不要说来的这些人人才济济,比之姜明涣不知道聪明狡诈多少,他不会拖自家兄弟的后腿,却也不想被自家兄弟利用——他可不认为姜明涣姜明泽对他有多少兄弟情谊,否则就不会这当头有事没事要拉他出去遛圈了。
    张绣深吸了口气道:“有些事你得闭着,有些却是躲不过的。那些下作手段我也没法教你,说句大不敬的话,皇宫那是天下最龌龊的地方,你千万小心别让人给暗算了。”
    爬床偶遇下药陷害什么的,没经历过至少也看过电视剧好不?那种没有硝烟的战争才是最恐怖的,什么时候死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而除夕夜遇刺的消息也传了开来,据说宫里一大批太监侍卫宫女都被换了,侍卫总领更是被连降三级,其中过程被一些好事者描述的惊险万分,也不知道为什么明明这么有损皇家威严的事情那位陛下居然也没有制止反而任其流传。
    姜明浩咧了咧嘴做出一个笑模样:“放心,皇伯父厉害着呢。”
    别看现在有些人蹦达的厉害,那是因为皇帝的纵容,等真正算账的时候就好看了,所以说人啊,还是安分点好。
    检查完姜明浩的伤势见他真没什么才放心道:“我二月份要下场,这两个月就要温习功课了,你也不要总出来了,现在这情况还不定会怎样,别落人口实,平时多长个心眼。”
    姜明浩点点头:“我知道。你自己多注意点。”
    张绣想了想又去拿出一个小匣子,里面是他这几年倒腾皮货药材赚下来的钱,姜明浩的已经给他了,差不多有二十多万两的样子,张绣自己也有二十万两左右,他不知道姜明浩这种跟外人都不说话的性格在宫里怎么生存,想来想去只能拿银子买人。
    姜明浩看着他递过来的银票并不接:“你之前给我的十万两还好好的,不用再给我。”
    张绣叹气:“在别人家哪有自家舒服?宫里人我没见过,想来大部分人都是捧高踩低的,你又事事不出头,跟着你的人没油水哪里会尽心伺候你?”
    姜明浩道:“我总不会让自己吃亏。况且,一昧的撒银子也不是办法。”
    事实上更容易让人当成冤大头。
    张绣虽然没有说,却也知道这是实情。
    姜明浩现在不宜久留,俩人聊了会儿姜明浩就离开了,终究还是没拿那五万两银票。
    姜明浩如履薄冰,张绣的处境也不逞多让。
    安宁伯府的那些遭心事已经不少了,偏偏那位大伯母没事就喜欢叫他过去,借口通常都是想他了或者堂哥张缈又有了什么新玩意儿请他过去一道鉴赏,就连大伯张谚的态度也转变了许多。
    这种事推一次两次还行,但一直推就不行了,所以张绣推个三四次就要去一次,其中三分之二是应的大堂哥的邀请,而有大堂哥的地方是看不到那位庶出的二堂兄张综的。
    而应大堂哥的邀必然会遇到五叔家的两位双胞胎堂兄张缮张继。
    大伯和五叔家的矛盾随着花姨娘的倒台已经略有缓和,但那种被人赶走的耻辱是怎么都无法忘记的,张缮张继不过比张绣大三岁,兄弟俩一个憨中带精一个圆滑老练,说话总让人感觉话里有话。
    大堂哥张缈不知道是不是被保护的太好,为人方正略有些迂腐,本人虽然学识不佳却有股读书人的清高气,对古玩之类的倒略有新的,只不过每次见了那兄弟俩总是要教训一顿,跟张绣熟了后每次教训人还必定以张绣为典型恨铁不成钢一番,让张绣无奈的是,你背起人来教训也行啊,这么当着人的面落人家面子那不是明摆着拉仇恨的么?
    更糟糕的是,那兄弟俩可能跟张缈感情还不错,毕竟打小就一起的,于是把落了的面子都记在张绣头上,明里暗里的各种打压教训。
    偏偏张绣年幼还反驳不得,真正憋气的不行。
    时间久了张绣就再也不接那边的帖子了,只说要备考无心旁骛,这样一来那大伯母和大堂哥倒是不好再找他了。
    为此张谚还专门跑来好好鼓励了他一番。
    张谚为人耳根子软,也有时下纨绔子的通病,难得知道支撑家族不能靠一人,凭着他这个世袭的伯爵衔也没法撑太久,以前是看不起张谦出身,后来是看不起他还得自己奋斗,等张谦真正出仕了又有点小嫉妒,继承来的固然风光,可是自己拼搏来的显然更有成就感,再懦弱的男人心里也隐秘的渴望成功的,所以张谦被外放的时候他连送都不送,就因为觉得放出去不过是个死,当时心底还有点隐秘的高兴。
    等张谦送来的年礼一年比一年多,然后又和靖王搭上线,然后居然连任的时候,张谚就知道,张谦这是入了上面的眼了。
    大盛朝外方官员一般任期是五年,而且任期到了基本都会挪挪地方,如果一个人能在一个地方连任两期,不管那地方是穷山恶水也好还是富庶之地也好,这人都叫上面惦记上了。
    西北固然物产不算丰厚,可那边守着草原群山一些山货也是极为优质的,从张谦这几年送的礼来看就知道了。
    虽然不肯定张谦以后是升是降,但至少现在自家能得不少好处,以后张谦降了便罢,一旦升迁,保持良好关系对本家也是有利的。
    张谚再无能,这点眼界还是有的,也因此才对张绣的事比较上心。
    要是张绣能读个名堂来,这不仅是张家的荣耀,至少以后也能帮衬着点自家两个儿子,自家儿子什么能耐张谚还是知道的。
    期间朝廷上还发生了些事情,又有几个大员被撸了下来,男丁流放,女眷发卖,不少人家又添加了些高品质侍女,不过这些跟张绣无关,他现在正在专心备考。
    时间一点点过去,张绣也迎来了自己穿越后的人生第一场考试,进考场的时候张绣看着熙熙攘攘的学子们深吸了口气,参考的有孩童有青年也有白发老者,而他自己,也是其中一员。
    他的篮子里有炭有暖手炉有易保存顶饿的点心有茶水,二月的天气还是挺冷的,不准备万全一点根本成不过去。
    五场考试下来,张绣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只有经历过才知道,这古代考试不是人干的,尤其是位置不好的,张绣占了他老子的光,占了个不错的位置,他亲眼看到一个二十多岁的穷书生因为在临近茅房而被熏晕过去直接被抬了出去,不用说,这考试自然是没戏了。
    张绣回去就呼呼大睡了两天两夜,十天后得了结果,第三名,不高也不低,顾不得开心就又准备四月份的府试。
    三场考试下来再次脱了一层皮,府试依旧是第三名。
    没办法,默经释义什么的张绣都做的挺好,就连字经年累月的练下来也很拿得出手了,但是写诗这一块儿真的很要命,拉分都在这里。
    然后就是院试了。
    大盛院试和乡试会试殿试一样都是三年一次,而张绣也是经便宜老爹讲了才知道,原来光考秀才就要考三次,一次不过就不是秀才。
    而考中秀才,才算是迈入了读书人的门槛儿,才有继续往上的资格。
    坑爹的古代考试,要是搁现代,秀才什么的都应该免费义务教育好不好。
    张绣咬牙切齿,却不得不屈服于强权之下。
    府试到院试有四个月的空档,张绣有了疑问就抓紧时间问便宜舅舅和亲舅舅,杭家舅舅虽然对张绣有些不屑,却也没有拒绝他上门,有问题也认真教了,亲舅舅就更不用说了,历代考试资料都是这位舅舅准备的,有时候学累了还会跑到桃源村找褚先生斗斗嘴,褚先生到底学问深沉,很多两位舅舅都难以说清的问题这位先生几个字或者一句话就点明白了。
    这就是真正的大师的实力。
    在这样紧张的学习下,张绣终于迎来了决定自己能否正式踏入仕途的第一步——秀才资格证的考取。
   
    第82章 第八十章
   
    院试内容比县试府试难度稍大一些,但万变不离其宗,只是内容更广更深入了一些。
    而这次,张绣依旧是第三名。
    写诗什么的,真的很要人命啊。
    不过既然在前三,虽不如案首那般受人瞩目,但他年龄小,到底也有人羡慕嫉妒的。
    也是仗着年龄小,一起参加童试的人的邀约他就以此为由推了,反正家中就他一个人,什么都是他说了算。
    得了秀才的名头并不是不用再努力了的,万里长征只不过是迈出了第一步。
    因为名次靠前,他现在官名就叫做廪生,顾名思义吃政府的住政府的学政府的所谓的公费大学生。
    而乡试会试殿试就像是现代的学士证硕士证博士证一样,不论古今,博士这一阶层能获名次的都极少,名头能靠前的更少。
    京城这边属于北直隶,北直隶官学叫做青云书院,位置就在后世的房山一带,距离京师不算远,但马车走走也要半天时间。
    而没经过清康熙后期对房山一代的开发,这地方如今也不过是个乡下地方,青云书院就在房山上,距离青云书院最近的一个镇就是青云镇,这小镇也受了书院影响,附庸风雅的多,且镇上的房屋多为租赁,租赁者多为学生自己——谁让青云书院的学生非富即贵呢,即便有那贫困学子,青云书院自己提供的膳食住宿也已经足够他们生活了,况且书院还会提供最基本的笔墨纸砚。
    可以说,纵观大盛,再没有比青云书院条件更完备优渥的书院了。
    之前张谧张谵也曾在青云书院求学过几年,张绣得了这俩的秘传,心里总算不再那么忐忑。
    这古代大学和现代大学可不一样,古代大学除了混日子的那都是拼命学习,而现代大学,除了人生有规划的都是拼了命的混日子,两者情况正好相反。
    张绣好歹也上过大学,也属于有规划勤努力的人,只不过这么长时间不是请家教就是自学,一下子有点不适应罢了——在靖王府那根本不叫学堂,十来个学生撑死算个补习班。
    作为从头至尾的第三,张绣压力不是一般大——只希望他别一直在第三就好了,三什么的,比二什么的还难听。
    姜明浩心中不舍,却也知道张绣向来有主意,不是别人说就会轻易改变主意的——再说这也是为了将来,姜明浩不可能去阻了张绣的前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