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真的明白,时光易过,岁月里,拍岸惊涛亦是可以淡看了。 P.S:雪舞MM,额好开心你追踪至WD。抱抱。九 原来梦如人生梦如梦 戚少商在这一年的冬天变的更加寂寞,冬天前的某个季节,他刚刚打完了一场战,身心俱疲。 他越来越不快乐--眉间紧锁的,是抚不去的忧伤,于是,这个本就英俊的男子,在忧伤的衬显下,愈加吸引人。 这一年他到处跑,哪里的案子远,他就往哪里去。 他只是不想让自己静下来--因为一静下来,他的心就会不知飞到哪里去。 渐渐的,他知道,六扇门并不适合自己--不是不好,而是,不是自己该呆的地方。 其实,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六扇门里同样有可以与其会须一饮三百杯的朋友,同样有可以以命相交的兄弟。 只是--太束缚了。 所以当戚少商终于决定离开的时候,诸葛神侯只是静静的注视了他一会儿,然后微微一笑。 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居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只是很抱歉,我忧的只是民,我忧的只是国。 戚少商说着那句话的时候嘴角有些轻扬的笑容,因为那一瞬间他想起的,是那一年大殿之上那个天子的无能。 寄意江湖,是我这辈子的归宿罢--戚少商淡淡的说,却是极坚定的口气。 于是诸葛神侯点点头,"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少商,我想,六扇门,未必不是在困龙在渊--江湖武林,需要一个群龙之首,总多过六扇门需要一个神龙捕头。" 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坤乾。 那一年之后的京师武林,终于在惊涛起伏之后,在惊天背叛之后,重新有了一个盟主。 其实诸葛先生一早知道,戚少商英雄之心大于法理规律,草莽之气盛于公差守则。要戚少商一生从事捕投之职,虽胜任有余,但也有不足之处、浪费之弊。 而成为京师武林的群龙之首,除戚少商外,再无适合人选。 诸葛先生知道,要想成为统率京师一众豪杰之人,必须有十个先决条件。 第一,武功要好。 戚少商入江湖十数载,一字剑法所向披靡,一柄逆水寒乃当世至宝。 第二,声望要高。 戚少商组连云寨抗辽义军,经逆水寒一役后更是名声大震。做神龙捕头后破案无数,深得人心。 第三.要能忍辱负重。 戚少商虽遭受千里追杀,血流成河,仍不减其风骨与毅力,众叛亲离之后仍然能坚持洗清冤屈,不屈不挠。 第四.要够年轻。 戚少商年纪本就不大,风霜不留于其面容,亦不留于其心。够年轻,够冲劲,敢拼,不怕重来。 第五,要工心计。 戚少商要面对的,是一干不好惹的人物,个个讳莫如深。可戚少商同样是个不好惹的人物,他很聪明,他能计,并且仁--这是最大的武器。 第六,最好还要自拥实力。 戚少商朋友遍天下,相识无数,小雷门,毁诺城,赫连将军府,尤其是重建后的连云寨。他们都是过命的交情,他们甘为其两肋插刀。 第七,要得到王小石的信任。 这一点,毋庸置疑。王小石在逆水寒案子里,曾经想要助戚少商,他们其实算神交已久。 第八,要他自己也有这意愿。 戚少商敢想,敢做,有胆识,有魄力,最重要的是,心向天下,愿意接手这个"烫手山芋",他知道临危受命的重要,危难之间敢于挺身而出。 第九,要得到"风雨楼"、"象鼻塔"诸兄弟当家的信任和服膺。 戚少商的人格魅力无人不信,他似乎天生就一种可以温暖人心的力量。 最后一点,要敢与蔡京对抗。 而戚少商有个名号,戚大胆。 于是,这十条常人难以具备的条件,戚少商都具备了。 荣辱不计。 生死不理。 但是戚少商在答应做这个群龙之首的位子时,先说了一些话。 "叫小石头早些回来。我只是代理,撑得一时是一时,大不了撑到最后一口气。但‘金风细雨楼'、‘象鼻塔'、‘发梦二党'的弟兄们全等着他,叫他事情一了,风声一过,有那么快就那么快的回来,我这身包袱就可以卸了,回到我的大江大湖历它个大风大浪去!我不但虚位以待,还会尽可能想为他做些事,好教这儿的大气候早些雨过天晴!" 于是,诸葛先生更加坚信自己没有看错人--戚少商不贪心,不嗜权,心胸宽广,他,是一个真正的,群龙之首。 戚少商正式入主金风细雨楼的那一日,他站在高高的楼子里,望着整个汴梁城。 他的眼睛里,依然是海一般深的寂寞。 他在那一刻忽然想起一件很不相干的事情。 曾经,他与另一个人说着各自的胸怀,各自的志向--如今,他算不算了一己之愿,可以施展抱负了? 而此时此刻,那个人呢? 物是人非,却能不能做到,事事皆休呢? 那一晚他入睡后,在梦里,一个声音很清晰的在他耳边响起。 你如此的想他,是不是因为你爱他。 那个声音突兀的把他从睡梦中惊醒,戚少商惊觉自己已满身大汗。 这是怎么回事,这句话里的"他"又是谁?为什么这个梦如此清晰,仿佛冥冥之中的神灵早已洞穿了他的一切心理,尽在掌握。 戚少商望着窗外的夜色,失去了睡意。 已是五更时分了--灯火如豆,点点剥落的,都是寂寞。 蓦然应景的想起一句诗词,"忆曾挑尽五更灯,不记临分多少话。" 再一愣,这句诗词的上一句...... 于是前尘往事很多很多纠缠,忽地像海水一般没了顶。 这句诗词的前一句,是...... "来时醉倒旗亭下,知是阿谁扶上马。" 旗亭...... 于是,夜愈显寂寥,并且从此之后的每个夜,都愈加寂寥。 高手的寂寞如雪么? 不是的。 戚少商学会自嘲,不是高处不胜寒,不是楼高四面风,不是的。 这般的寂寞,只是因为某个莫名其妙的夜晚。 很多时候,铁马冰河入梦来--可那个声音,再没有入了他的梦来。 他却开始异常思念那个声音,仿佛执掌天下尽在掌握的声音,指点迷津,回头是岸还是一再沉沦,却又把决定权,丢回给了自己。 于是,这梦,便与生活一同,不离不弃了。 戚少商有些恼怒,为什么,缠绕了他如许年的梦魇,仍然是那个人。 弱水三千,自己真的只取了一瓢饮。 这一生,是不是都要这般纠缠。 即便他不在身边,不在自己所能看见的地方,依然,让自己无法释怀。 真的,想再看一眼那个人。 无论怎样,真的想再看一眼。 直到下一年的隆冬,越来越白衣胜雪的群龙之首,再也禁不住一些莫可名状的心绪,再也禁不住那如影随形的寂寞--他不去深究不去探询,可怎样也无法让其冥灭。 他去了小甜水巷,不为寻欢,只为买醉。 他想要一个人陪着自己--他恍惚间在李师师的发间颜里,察觉到了一些什么。 大概--是自己的心意吧。 真正有些明了,有些看清的心意。 于是他去了惜晴小居。 他只是,他只是...... 可是没有只是,因为,夜色深重的寂寞里,他一人舞剑,舞于这苍茫世界看。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长琴,一壶酒,一溪云。" 可是,归去,归去,谁伴我一同归去? 无边的月华下,冬日的清冷让突如其来的琴声止住了入骨的寂寞。 琴声里满满的都是相思。 自己呢,自己的心情,又叫什么。 只是知道了这心情代表了什么,却不知道该称这种心情是什么? 梦耶?非耶? 这琴声,踏空而来,激荡起一地的涟漪。 梦如人生,人生如梦。 却看月色下,一片青色以一种决然而霸道的气势,惊梦。 喘不过气来--不知该如何描述此时的心情。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戚少商听见心里有一个微小的,只有他自己听的见的声音。 那声音在说,"梦想成真了。" ----------《一瓢饮》完结------------ P.S:后记。 这个番外很抒情,也许木有故事性,但是,它是不可缺少的。 花了大量的篇幅来写两个人的心理,各自的心路历程,其中还有一次美丽的错过。 锦江夜色里的望江楼畔,隔江对望里,都以为是幻觉。 他以为江天一色里突然出现的戚少商的面容,是一种幻觉。 他以为望将楼畔清冷如昔的锐利眼神,是一种幻觉。 其实,他们不是无缘,他们是,即便命运一再捉弄,仍然会有殊途同归的可能。 若是他们不纠缠,我们还要王道做什么...... 于是,这么些字里,终于在最后的最后,他们,"历史性"的,会面了...... 哦也。 第二个外传即将放出^^ 一 寸铁杀鱼一刀见血 题记:执手相看两不厌,不羡鸳鸯不羡仙。 此番外讲的是,两个人的相处之道--在去唐门之前。 与原文有些微出入--时间上或者什么上。 比较独立的一个故事。 总之,一点柔情一点醉,英雄何处不风流。 只为了给他们一个感情进展的过程--"其实额们不仅仅是一见钟情,额们有着日久生情的契机。"戚包子甜蜜的说。 一 寸铁杀鱼一刀见血 顾惜朝留下来的原因看似很简单。 他冷,他有点累,这里有热水,还有新的衣服。 他身上的那件青衫实在是太破旧了,再穿下去,就要坏了。 但是顾惜朝自己知道,若是只那些原因,他岂会因为一件衣服或者一个热水澡便留下。 他顾惜朝不是三岁小童,他留下的原因只是他愿意留下。 他回来之前要问的就是戚少商后悔认识他么。 戚少商给了他答案,并且是毫不犹豫的给了他答案--那个答案是他一直想要的,所以他竟然有种安心的感觉。 低头望见的,是崭新的一件青衫,柳树的逼真,苏绣的精细,一针一线不差分毫,针脚细密,忽然就给了他家乡的味道。 暖是来自心意--这么久的逃亡,说不累,是自欺欺人。 他在象鼻塔的一片浓郁青色里慢慢的舒出一口气--直到三年之后的如今,他终于可以深深叹息。 顾惜朝不是个爱叹气的人--叹气,最是无奈的表现。 但是这一刻,他叹的是流年过--还有那一丝他不愿意承认的安心感。 吃了很久戚少商做的菜--顾惜朝又叹气了。 "你......做的这是菜么?" 九现神龙点点头,"自然是。" 于是顾惜朝轻蔑的摇了摇头--"原来大当家的认为这就是菜。" 戚少商微微一笑,"不是菜,难道......是草么......" 顾惜朝眼神清冷了一瞬,露出淡淡的笑容,"那么,戚大侠请慢慢吃草,我呢,自己做菜。" 于是戚少商的眼睛里亮了起来--"惜朝,你终于要做杜鹃醉鱼给我吃了?" 顾惜朝拂袖离开,留下冷冷话语,"我不想吃草,所以决定吃菜。" 杜鹃醉鱼,重点在于"醉"上。 真正的杜鹃醉鱼是一道风景,并非酒醉,却是麻醉。 杜鹃花里所含的轻微毒素,会让鱼儿们中毒,轻飘飘的浮在水面上--此是云南碧塔海的著名景色。 可是在虎尾溪畔,这不仅是一道风景,这还是一道菜。 而当年,戚少商遇见顾惜朝的第一眼,顾惜朝就是端着那盘杜鹃醉鱼,一派汪洋恣肆的气派,拾级而上。 那一刻起,他的生命里便染上一片浓郁的青色--自此,再也没有化开。 顾惜朝,顾惜朝,这个名字,从此入骨入心。 金风细雨楼的厨房里,萦绕着一种淡淡的青草气息。 这很奇怪,本该烟熏火燎的厨房里,却因为掌勺的人不同,感觉也不同了。 顾惜朝似乎能让任何环境迅速安静下来,清冷下来--疏离的,不在人间的样子。 于是站在厨房门口静静看着他的戚少商,顿觉一片凉意袭来。 于是,他亦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似乎也是将年华,一齐叹息。 却在下一刻听到顾惜朝淡淡的声音响起,"这里不是虎尾溪,花非彼岸花,鱼非彼时鱼,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做出当年的那个味道。" 当年的那个味道--戚少商愣住,前尘记忆策马奔腾至眼前,岁月,如歌,往事,却并非如烟。 所以他轻轻倚着门,闭上眼睛,仿佛那一年,真的就可以回来了一样。 "杜鹃花里杜鹃啼,倚楼人听欲沾衣--惜朝,无论何时何地的杜鹃花里,都是子规一叫一回肠一断。" 却也因着这些干系,这些因缘,所以无论哪里的杜鹃,都能做出这道醉鱼。 只要你想要去寻回,它就终不能忘。 他慢慢的看着顾惜朝潇洒的样子,仿佛他不仅仅在做这道菜,还是在演绎着自己的人生。 杜鹃花与金茎露酒,皆入味至深,那笔墨难以形容的滋味,慢慢的,从这一片清冷的厨房里弥散开来。 戚少商微微睁开眼睛,望见顾惜朝将在酒中喂足滋味的活草鱼取出,一刀挑起,干净利落的如同他杀人时--刀刀毙命,不留活口。 本该是何其惊悚与惊怖,可为什么这个杀人者的清俊背影,却寥落的似乎可以直接拿来入诗入画。 一个人,怎么会有这两种极端的特质--这一边杀人如麻,那一边却寂寞的像个需要温暖的少年。 那一刻戚少商的心里钝痛的厉害,他必须极力握住自己的掌心才能平静下来。 他刚刚平静下来,就听到顾惜朝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你方才有杀意。" 于是戚少商长叹一声,缓缓的往前走了几步,走到离顾惜朝近一些的地方。 "既然知道我有杀意,你为何还把背后空门留给我......知不知道,这样很危险......" 戚少商手抬起来的时候,顾惜朝正好转过身来,他的胳膊以一个恰好的弧度抚过顾惜朝的脸颊,手掌中的细小茧子摩擦着皮肤是一种凛冽的感觉。 顾惜朝微微一愣,注视着戚少商,似乎要看到他心里去。 于是沉默,大片的沉默之后,忽然发现,就算是沉默,其实他们也知道彼此现在正在想什么--最起码,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终于,戚少商打破沉默。 "我只是,想看看你,瘦了么......" 他背影的清瘦,是比往昔更甚。 那一刻的戚少商真的只是想要扶上他的肩膀,告诉他,不要再瘦了。 ........................ 杜鹃醉鱼的香气久久弥散,他们就在这厨房里,和着金茎露酒的醉人,静静的吃着这盘菜。 这是不是也可以算做是,重温那年,那山,那水,那旧时光。 为君五斗金茎露,醉杀江南千万山。 这一刻,顾惜朝真的觉得,安心。 二 羁旅行役断鸿终归 杳杳神京路,声远长天暮。 如今,神京已不再杳杳,神京就在脚下。 长天日暮里,顾惜朝负手望天--这个动作他常做,渐渐的成为一种习惯。 负手望天的人,或是野心,或是寂寞--顾惜朝,他是哪一种? 金风细雨楼前的树下,杨无邪抬头望见立于顶楼窗边的顾惜朝,一瞬间,记忆中的某个泛白身影突兀出现,刹时惊的他呼吸停滞。 只这一刹,下一刹杨无邪立刻恢复了神思。 谁在窗边抬头,望一眼浩淼苍穹中的风景?又岂知自己却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杨无邪在心里深深思索,同样负手望天的顾惜朝,与那个人,到底几分相像?到底会不会殊途同归? 其实--顾惜朝早已做了那人做过的相同的事。 只不过,顾惜朝终是与那个人不同。 那个人死不悔改,于是将自己隔离在天堑之外。 遇见戚少商的顾惜朝--也许真的可以成为一个好人。 杨无邪想的有些入神,再抬头看时,却发现顾惜朝自上往下的望着他,眼睛里是看不清楚的情绪。
13/15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