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穿越之青青麦穗——金垚

时间:2015-07-15 20:23:43  作者:金垚

  可是他们两口子兜里的钱本来是准备给姥爷子准备宴席的,要是都买米了,就办不成了。而且,一百多文钱也买不了多少米。
  “爹?”西远愣了半天,这才几月份啊,离收麦子至少还有将将两个月时间,家里就没粮食了?
  “爹,爹,爹咋也不能看着当没看着吧。”西明文不好意思的直搓搓手,跟儿子借钱他是真的感到不好意思。
  “啊,爹,没事儿,我怕有花钱的地方,拿了不少呢,你明儿和大舅去多买点粮食吧,咋也得买够吃到老秋的。”小麦下来也不能光吃白面啊,那是金贵粮食。
  西远从自己衣服袖子里面掏出了钱,大约有一两左右的散碎银子,幸亏他听娘说二姨一家瞧不上他们,所以想多拿些银钱备不时之需,如今真派上了用场。
  “用不了这些。”西明文看儿子拿出这么多,又往回推辞。
  “爹,都拿着吧,我这钱不也是咱家的嘛,我平时又没啥花销。”西远把钱都放到了老爹手里。
  晚饭的时候,西远终于体会到姥爷家是怎样不会过日子——姥娘竟然给他们宰了一只鸡!
  关键是姥娘家本来没有鸡,这只鸡是西远他们给拿来的。奶奶特意挑下蛋下得好的给拿了两只。姥爷生日那天的菜,再买点肉就可以了,所以这两只鸡完全不用宰,留着下蛋就好,现在是夏天,鸡散养在院子里,自己刨食就能吃饱,根本不用怎么喂,姥娘竟然给宰了一只!
  西远揣摩着姥娘可能觉得女儿女婿还有外孙都来了,想给做点好吃的,可是家里啥都没有,正好闺女给拿来两只鸡,就给宰了一只,出发点是好的。
  姥娘宰鸡不是为了他们自己吃,吃饭的时候,姥爷姥娘大舅都捡鸡肉里面炖的土豆吃,只有小舅夹了几筷子,还被姥爷一筷子打在手上,“吃,吃,就知道吃,跟孩子们还抢食。”
  “哎呀,您这是干啥啊?成天看我不顺眼,您这外孙子是亲生的,我是捡来的吧?”小舅也没看出来多生气,跟姥爷嚷了一句继续往嘴里夹菜吃。
  “馋得跟狗似的,咋有了你这么个不争气的。”姥爷嘴里嘟囔。
  西远还疑惑呢,不是馋猫馋猫嘛,应该说馋得跟猫似的才对啊?
  “你姥爷家以前养过一条狗,你小舅可稀罕了,那狗也聪明,就是可馋了。”西远娘看出西远的疑惑给解释道。
  西远这边一听还没乐呢,西韦那边先嘎嘎嘎地笑开了,他来姥爷家很放松,姥爷家所有人都很疼他。
  “韦啊,吃饭时候别乐,看呛着。”姥娘这时候才出声,她脾气好,看姥爷管小舅也不生气。
  好吧,看着这样的姥家人,西远是又无奈又生不起气来,真如奶奶说的,他们心肠好,有一斤肉不会给你吃八两。可是,西远宁可不吃那些东西,也不希望姥姥家是这样子啊,你给他们多少东西他们都存不住啊!
  躺在炕上,听着院子里挂在黄瓜架下,小舅给西韦和卫成捉的蝈蝈的叫声,西远翻了个身。
  晚饭前,西韦拿着大舅给编的蝈蝈笼跟哥哥显摆了半天,西远也终于从大舅的手艺中体会出,为啥西韦因为这个和他怄了半天气。
  大舅的蝈蝈笼的确编得好,用麦秆编的,条纹很均匀,还隐隐约约编出一个杨树叶子图案,西远觉得大舅有一种艺术家的气质,不过没有受过相应的教育,在这乡村里也没有他的用武之地。
  一夜无话,第二天吃过早饭,西远和卫成一起,跟着大舅和父亲把姥爷家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通,院子打扫干净,屋里东西规整整齐。
  忙了一上午,吃过午饭,西明文也没歇着,和大舅一起赶着驴车去镇上了。天气现在有些热,肉什么的不敢买太早,怕放坏了。
  “娘,你不说我二姨他们昨天就能来吗?”西远问母亲,明天就是姥爷生日了,怎么当闺女的还没来呢?
  “估计是掐时间呗,来早了又得干活又得帮着张罗,怕你姥家再缺啥少啥让他们花钱给买呗,成天嚷嚷自己家过得好,也没看他们搭帮点啥,过年给你姥爷买点糕点就算是看到东西了。”西远娘对这个大了自己十岁的姐姐不怎么感冒。
  还真打他娘这个话来了,快吃晚饭时候,老爹和大舅从镇上已经回来,西远他们正在院子里卸东西,二姨一家来了。
  “这咋买这么些东西啊?”二姨个子很高,长得也有些像姥爷,说话是个大嗓门。
  “啊,正好去镇里就都给买了。”西远娘不咸不淡地回到。
  “净瞎花钱。这得多少钱啊!”二姨可能以为是姥爷家拿的钱。
  “我们老爷子老太太给拿的钱,说是给咱爹过寿,我想着也花不了,咱爹他们缸里米也没多少了,就让他爹多给买了些粮食。”
  “啊,这些米够吃到老秋了。”二姨一听说是妹子家花的钱,不再歪缠,他们一家也来四五口,就拎了两包糕点。
  “这是小远吧,那个是……?”二姨站在车前看西远他们往下拿东西,看见卫成,问道。
  “我家老二,成子,叫二姨。”一直没吱声的西明文开了腔,他也瞧不上连襟这一家子,进院子这么半天,都往那一站,没有一个帮把手,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
  “二姨。”卫成招呼了一声,跟哥哥拿着东西往屋里走,西远冲那一家人笑了笑算是打招呼。
  “哎,你说咱婶他们,年年过日子年年粮食不够。”二姨又开始编排起姥娘,姥娘进门时候她都挺大了,这么多年也没叫过娘,只叫婶子。姥娘脾气好也不计较。
  “你家过得比我们都好,没事搭帮点儿呗。”西明文有点看不顺眼,那是他媳妇的亲娘,自己媳妇在外人面前被挤兑,是个男人就受不了。
  “好啥好,就凑合过呗,我家粮食也是将将够,不然就给咱爹拿来点儿了。”二姨被西明文一呛有点不乐意,转身领一家人进了屋子,两个表兄都赶上小舅大了,也没说留下来跟着忙活忙活。
  好在没他们在跟前碍眼,西远他们慢慢悠悠地把车上东西搬完,一家人都默契地不想快干,干完还得应付二姨他们。
  干完活,西远也没进屋,领卫成坐在院子里看大舅编蝈蝈笼,大舅瞧西韦和卫成对他的蝈蝈笼爱不释手,打算多编两个给孩子们拿回去。
  “爹,你穿上这身衣服试试。看哪里不合适我好给你再改改。”屋里传来西远娘叫姥爷试衣服的声音,她干活很麻利,用一天多时间就把老爷子衣服给做好了。
  “试啥试,不用试。”姥爷子估计挺满意的。
  “试试吧,现在正好没收针线,给您直接就改了。”
  “还得费事,我说不用试你还不信。”老爷子嘟嘟囔囔的说,不过听动静还是试了。
  “哎呀,这布料还真挺好,挺贵吧?”二姨刚开始进屋还显摆自己家有这有那,后来看妹子又给娘家买粮食,又给买明天宴席的吃食,又给老爹做衣服,这才偃旗息鼓,也不斜眼瞅西远娘,改成狐疑的目光了。
  “不贵,在镇上买的。”西远娘没多说,他把给老太太、西远两个舅舅买的布料,都嘱咐老太太放好,二姐别看成天吹牛,说他们家日子过得怎么怎么好,眼皮子特别浅,看老太太这里有好东西该要了。
  第二天,姥爷生日摆了三桌酒席,没办法啊,二姨一家就得一桌,再加上姥爷的外甥、其他亲戚邻里。
  西远娘给做的菜,西远在灶间帮着烧火,旁边卫成给打下手,递个东西什么的,西韦今天也没和小舅跑出去疯玩儿,帮着拿碗端碟。
  菜都炒完上桌,西远娘才到里屋换上西远在镇上给买的新衣服,戴上莲花花苞的银簪子,然后出来和亲戚邻里们拉家常。
  人们看到张冬至这个打扮都吃了一惊,光头上的银簪子可就值不少钱,这真是嫁对了,都说西家是正八经过日子人家,还真没说错。好几个年轻媳妇上来细细地看,看簪子还有衣襟上的刺绣,眼睛里的神情是掩也掩饰不住的羡慕。
  二姨正在那里吹嘘自己家咋样咋样呢,西远娘这一亮相,一下子把说到一半的话给噎回去了,村里人也不傻,谁不会听谁不会看啊,你嘴上说自己家多好多好,谁看见了?人家张冬至发髻上戴的,身上穿的,院子里“嗯啊、嗯啊”叫的,可是摆在眼么前呢。
  以西远娘现在的手艺,村里人都吃得非常满意,况且现在家家茄子豆角都没下来,骤然吃到都感觉很新鲜。炒的菜基本上吃得净光,吃完饭,村里人唠了一会儿嗑都走了。姥爷外甥,也是西远娘的表兄,过来拍拍西远小哥几个的头,啥也没说就走了,他都看出来了,两个闺女,老大往屋里炕上一坐净显摆自己,小的这个闷不吭声地帮着干活。
  第二天,西远和卫成就和老爹赶着驴车往回转,二姨一家还在,西远不想卫成不自在,所以就和西明文一起回家。
  他娘和西韦再多留几天。他娘是为了把姥娘和大舅小舅的衣服给做好,姥娘虽然比姥爷小十多岁,也是五十多奔六十的人了,做针线活很吃力。另外她怕自己一走,二姐一家再把这些布料给搜刮了去,有自己在这,他们不好意思张嘴。
  西韦小家伙纯粹是跟小舅没玩够,说啥不肯回去,小舅虽说二十一的人了,西远通过这两天的观察,觉得他跟西韦一样像个小孩。
  姥娘和舅舅送他们送出了很远,连姥爷都拄着拐杖送了出来,驴车走上大路,西远回头还能看见姥爷一家人站在村口向他们张望的身影。


☆、第66章 想辙

  到了五月下旬,真正的夏天也翩翩而至。北地的夏天不如南边那么热,正午时找个树荫地儿待着就能避过热气。
  西家院子里,奶奶坐在阴凉处正在拆棉衣,家里人的棉衣刚换下来不久,趁着现在刚铲完三遍地的空闲得抓紧时间做,不然等到老秋时候就得穿夹衣和薄棉袄了,那时候现做来不及。
  奶奶先把棉袄棉裤的里、面拆下来,然后由西远娘洗干净缝制。葡萄藤下,西韦和卫成一下一下的往蝈蝈笼里送黄瓜花逗蝈蝈玩。
  小舅给逮的蝈蝈“嘟嘟”地叫着,声音很响亮,没有辜负西韦的夸奖,尤其晌午——一天最热的时候,家里人本想睡个午觉,它们反而叫得最起劲,吵得西远恨不得把它们烤吃了,不过,嗯,他也就想想,当初稍微怀疑一下小舅和大舅的水平,西韦都赌气不跟他好了,这要把他心爱的“大将军”——西韦给他的蝈蝈起的名字,给烤吃了,西韦还不得和他绝交啊。听着蝈蝈聒噪的叫声,西远无奈地翻个身。家里别人午睡都醒了,西远一直没睡着,所以还在屋里炕上眯着。
  “小儿啊?”奶奶叫西韦和卫成。
  “奶,啥事?”两个孩子一边逗蝈蝈一边问奶奶。
  “你们俩悄没声儿地去屋里看看,你哥是就躺在炕上不动呢,还是翻来翻去的?”奶奶迟疑一下道。
  “哎。”西韦耳报神一听,放下黄瓜花往屋里跑,卫成在后面跟着。
  这几天家里的黄瓜少结了不少,花都被他俩给揪下来喂蝈蝈了,气得西远拿笤帚满院子里追了好几圈,不过他现在没这俩弟弟跑得快,追不上人家。后来还是卫成看哥哥追得太辛苦,故意慢下来,让西远拍了两下解解气,西韦在旁边看着嘎嘎嘎地乐。
  最后还是爷爷领他俩到菜园子里,一一指点哪些花是能够结出黄瓜的,哪些不能,让他俩挑不能结的祸害,偶尔再去葡萄藤架子上揪点角瓜花代替,这才使得黄瓜解除减产的危险。
  “奶,我哥在炕上烙饼呢。”西韦的意思就是西远在炕上来回总翻身。
  “唉!”老太太叹了口气,大孙子从他姥家回来以后,都这样好几天了,“你们俩啊,以后长大了可得对你哥好点,你哥啊,可是真不容易,操心完这个操心那个。”奶奶低着头一边用纳鞋底的锥子挑棉衣上的线头,一边跟两个小的嘱咐。
  “嗯,我俩都知道!”西韦和卫成一齐点头跟奶奶保证。
  西韦毕竟还小,不明白奶奶让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卫成可是懂事不少了,奶奶说完,他就明白,哥哥这是有烦心事了!
  也没心思和西韦玩下去了,卫成放轻脚步回到屋里,他也没吭声,就趴在炕沿边上看着西远。
  西远闭着眼睛想姥爷家的事情,你说给他们想个挣钱的法子吧,没有人督促怕他们干得不像样,即使能干好,挣钱了,可是架不住人家能花呀!俗话说:“外面有个搂(一声)钱耙子,家里得有个攒钱匣子。”
  意思是男人在外面能挣来钱,家里女人会过日子把住钱,这样挣来的钱才能攒住。可是姥娘家跟本就没有攒钱匣子,他们家那是花钱勺子,还是漏勺,有多少钱都能从窟窿眼里给你漏出去。
  攒不住钱,挣多少都白费!怎么办啊?西远真是想的头都疼了。
  要是不管吧,一是有他娘那方面,毕竟爹娘爹娘,爹和娘哪个都是至亲,没有谁疏谁厚,西家的他管,姥娘家的就当没看到,有点太说不过去。
  另外,姥家人虽然不会过日子,但是人是真的挺好,尤其对西远他们真是没的说。西韦为啥那么和舅舅们亲近,还不是大舅小舅都疼他嘛,西韦一去,一家人都围着他转,可着劲儿的陪着他折腾,西远觉得自己都很能惯弟弟了,可是和大舅小舅比起来,真是还有些距离。
  西韦犯啥错误了,西远还会收拾他一顿,到了姥家,西韦干啥说啥,对的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就没人对他的淘气行为提出过质疑。而且小舅也好,大舅也好,还陪着他一起折腾,不然西韦为什么一去姥家就待不够呢。
  所以,姥家的情况还得想办法扭转,不然自己家过着舒心日子,姥爷家在那蓬屋陋室,吃糠咽菜,不用别人,只去过一次的西远都觉得心里不落忍。
  卫成看西远在那拧着眉头想事情,心里满是担心,他不知道哥哥究竟为什么事纠结,但是能把哥哥难为成这样的一定不会是小事儿。他忍不住拿手去抚哥哥眉心拧出来的皱纹,刚一碰到,西远就把眼睛睁开了。
  “成子,你啥时候进屋的,咋没吭声呐?怎么没和小韦一起玩去啊?”西远一看卫成那样,就知道这孩子为他担心呢,自己刚才想事情太投入了,没有听到卫成进来。
  “外面热,我就想跟你在屋里待着。”家里夏天的时候,一到中午就会把门窗都打开,这样有穿堂风吹过,屋子里面也很凉爽。
  卫成双手拄着下巴凑到西远枕头边,闷闷不乐。
  他太小了,哥哥有事情也不能帮想办法;可是哥哥只比他大三岁,哥哥像他这么大的时候,都已经开始养他了,还拿着斧头把他从那个家里解救出来;还是他太笨了,赶不上哥哥聪明!卫成越想越沮丧。
  “来,上炕跟哥哥躺会,你和小韦两个一天也没有个消停,中午让你俩睡个觉比抓猪还费劲儿。”西远拍拍枕头,让卫成和他一起并肩躺在炕上。
  “哥呀,也没想别的事儿,就是看姥娘家日子过得不好,想着有啥办法帮帮他们。”西远看卫成不怎么乐呵,应该是为自己担心了,怕他胡思乱想,所以就把自己心里想啥跟孩子说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