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清宁含笑说道;“一切皆由王爷做主。”
此时的慕容垂觉得人生幸福莫过于此。
就在这时,家奴进屋,行礼说道:“启禀王爷。王妃。皇后娘娘驾到。”
慕容垂吃惊不已,而坐在床上的段清宁立即起身说道:“王爷,妾身与您同去接驾。”
慕容垂摇头说道:“身子未愈,还是”他还没有说完。
段清宁却说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更何况男女有别,臣妾在旁,亦好周旋。”
慕容垂点了点头。
当凤轿稳稳落在吴王王府府门之前时,慕容垂和段清宁早已跪在地上。但当吴王慕容垂看到凤轿之后站立两百身穿盔甲将士,便知要有大事发生,故而提高警惕。
可足浑皇后从轿内走出,但没有让众人平身,而是走到吴王慕容垂和段清宁的面前,掷地有声地说道:“传陛下口谕,召请王妃段氏入宫,调查案情。”
吴王慕容垂立即抬头看着可足浑皇后。但可足浑皇后则不屑地说道:“高弼勾结江湖术士,欲加害陛下,其幕后主使便是段氏。”说完轻轻手一挥,身后众位将士便走了过来。
而此时的吴王慕容垂则立即站了起来,挡在段清宁的面前大喊道:“谁敢?”
可足浑皇后怒喝道:“慕容垂,欲造反不成?”
冰雪聪明的段清宁则将整件事情看透。她走到吴王慕容垂的前面,柔声说道:“王爷,既然陛下口谕,臣妾进宫便是。”
但吴王慕容垂连连摇头说道:“不可!此去凶多吉少,况且!”他还没有说完。
段清宁却立即说道:“令儿宝儿还在府中等侯王爷。”
吴王慕容垂明白此话用意,示意不可与可足浑皇后发生冲突,此次进宫虽险,但却可保父子三人平安。看着如此贤惠深爱自己的吴王慕容垂眼眶湿润地说道:“清宁!”
但段清宁却婉尔一笑,说道:“了然于心,莫问纷飞。”然后转过身对可足浑皇后说道:“皇后娘娘,请。”
可足浑皇后洋洋得意地带着笑意与段清宁离开,留下了暗自神伤的吴王慕容垂。
段清宁被带到长秋宫后,可足浑皇后身边的掌事宫女如意带着十几名太监走到段清宁身旁。而坐在上面的可足浑皇后厉声说道:“说吧。”
段清宁则回道:“子虚乌有,从何说起?”
可足浑皇后生气地一拍桌案,说道:“钉嘴铁舌,负固不宾!如意!”
心领神会的如意从怀中取出数十根银针,而其他太监们则将段清宁牢牢地按在地上。
段清宁叫喊道:“我乃吴王王妃,你们竟敢动用私刑!”
可足浑皇后却微微一笑,将脸转向一旁。而如意却面目狰狞地说道:“奴婢定当好好侍候王妃!”说着蹲下身子,将手中银针一根一根地□□段清宁的手指。疼得段清宁吼天喊地九曲回肠,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流下。
这时,可足浑皇后轻声说道:“停!”
如意住手,站立一旁。头发散乱痛不欲生的段清宁脸色惨白,嘴唇颤抖地说道;“纵使摧心剖肝又如何?无中生有之事,岂会招认?”
可足浑皇后火冒三丈地说道:“继续用刑!”
可怜身子虚弱的段清宁在这般七死八活之下,硬是咬定牙根不吐半字。气得可足浑皇后起身来到段清宁的面前,用手拽着其头发,恶狠狠地说道:“这样便可保你夫君幼子?若再不说,别怪本宫无情,将你处死再伪造供词!”
段清宁心中暗自说道:“不可随她心愿,纵然一死,亦应保全众人。”于是,她抬头问道:“若我招认,可否保全王府段家?”
可足浑皇后见她松口,便高兴地说道:“那是自然。”
段清宁轻轻地咬了一下嘴唇,而后说道:“此事甚大,应在陛下面前行之。”
可足浑皇后笑着点头说道:“如此甚好。”
躺在病床之上的皇帝慕容俊突见可足浑皇后带着由两名宫女扶着段清宁走了进来,还没等众人行礼。皇帝慕容俊立即起身问道:“结果如何?”
可足浑皇后行礼说道:“一切交由王妃来讲,此事来龙去脉。”
皇帝慕容俊冷面说道:“讲!”
段清宁气若游丝地说道:“臣妾体弱,无力口述。”
皇帝慕容俊对宫人说道:“取纸墨来。”
不多一时,宫人将纸墨摆在段清宁面前。只见她跪在地上,未动笔墨,而是咬破自己手指,用鲜血快速写了几行字并交给身旁宫女。
当宫女将这张纸交给皇帝慕容俊时,段清宁不知哪里来的力量,猛地站了起来并向旁边殿柱跑去,同时并大喊道:“冤枉啊!”说完撞柱而死。
在场众人无不惊讶,皇帝慕容俊快速从宫女手中夺过那张纸,只见上面写着:“严冬刺骨万物眠,北风呼啸搅天浑。唯有寒梅竞绽放,纵使吹落亦证白。”【此诗作者原创,若有不妥,望请见谅】他怒视可足浑皇后,说道:“竟敢捕风捉影信口雌黄!”
可足浑皇后吓得立即跪地行礼说道:“陛下息怒,臣妾如此做之,亦有苦衷。陛下龙体欠安久不理朝政,且太子年幼,而太原王慕容恪与吴王慕容垂关系非浅”她没有说下去。
皇帝慕容俊听完之后,轻叹一声而后说道:“皇后远虑,朕心甚慰。请起。”
可足浑皇后谢过起身,刚想开口说话。但皇帝慕容俊却先说道:“此事作罢,朕命吴王即刻离开邺城,去平州做刺史。”
可足浑皇后立即说道:“陛下,未免放虎归山,臣妾愿将小妹嫁与吴王,以作眼线。”
皇帝慕容俊虽知此法甚好,但可足浑容毕竟是皇后之妹,便犹豫地说道:“这”
可足浑皇后却说道:“为保燕国万年基业,臣妾义不容辞。”
皇帝慕容俊见状,颇受感动地说道:“朕有此皇后,乃人生幸事。”
可足浑皇后高兴地笑着说道:“为陛下分忧,乃臣妾分内之事,何足挂齿?但臣妾才疏学浅,恐不能尽善尽美。故而恳请陛下,让上庸王慕容评助臣妾一臂之力。”
皇帝慕容俊点了点头。
可足浑皇后谢过起身,对旁边宫女如意说道:“将王妃段氏装入棺椁,送回吴王王府。”
就在这时,一个宫人走了进来,行礼说道:“陛下,武廷尉求见。”
皇帝慕容俊轻声说道:“宣!”
宫人行礼称是下去。
片刻之后,武廷尉走了进来,行礼说道:“陛下,为查案情,微臣便对高弼用些刑罚。但他声声喊冤,久不招供。许是身体羸弱,现已昏死不醒。故而特来请陛下明示。”
皇帝慕容俊虽知此事实为皇后捏造,但为太子慕容喡之后着想,便说道:“让他随吴王一同去往平州。”
武廷尉行礼称是下去。
而可足浑皇后却与皇帝慕容俊相视一笑。
第17章 愁云密布
得知此事的太原王慕容恪来到吴王王府,对焦急万分的吴王慕容垂说道:“不知五弟打算如何处之?”
此时心乱如麻的吴王慕容垂摇了摇头。就在这时,一个家奴行色匆匆地跑了进来,顾不上行礼并用手一指外面结结巴巴地说道:“王,王爷“他还没有说完。
太原王慕容恪和吴王慕容垂立即快步走出府外。二人见到眼前情景之时,皆惊恐万分,只见眼前有一口双寿字红漆棺椁正由八人抬着。吴王慕容垂失声叫喊道:“清宁!”
这时,一个公公双手捧着圣旨走到中央,大声说道:“吴王接旨!”
吴王慕容垂和太原王慕容恪等人立即行礼跪下。公公高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王妃段氏矢口否认所做之事,并以死要挟惊扰圣驾。本应诛其三族以证国法,但念吴王劳苦之功,委任其为平州刺史与高弼为国分忧,并将皇后之妹可足浑容许配吴王,以示皇恩。钦此。”
怒发冲冠的吴王慕容垂听完之后,气得站了起来,刚想开口说话。却被一旁太原王慕容恪拉住其手。慕容垂低头看了一样正微微摇头的慕容恪,便强压怒火行礼说道:“臣弟遵旨。”
宫人行礼告退。
而慕容垂则步伐沉重地走到棺椁前,用颤抖的双手摸着棺椁泪如雨下地说道:“清宁,清宁。”
慕容恪走到他的身旁,轻轻拍着他的肩膀,还未开口说话。慕容垂却紧握双拳地说道:“此仇不报,誓不为人!”慕容恪立即捂住其嘴,低声说道:“平日精明,今却如此糊涂?弟妹以死证其清白,乃为保全你们父子三人!若你此时言行稍有不慎,被人抓住把柄,试问有何颜面告慰弟妹?”
觉得此言甚是的慕容垂默不作声,怆然泪下。
慕容恪心疼地说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先照圣旨行之,待兄找准时机,将你接回邺城。”
慕容垂看着处处皆为自己着想的三哥点头说道:“就依三哥之言。但为防可足浑容对令儿宝儿不利,欲纳清宁之妹清秋为妾。”
慕容恪点头说道:“清秋乃为庶女,应会同意。”
慕容垂没有说话,只是将手放在棺椁之上。
次日,吴王府一片银白。身穿孝服的吴王慕容垂跪在段清宁棺椁前,早已流干眼泪的他将纸钱一张又一张放进火盆之中,脑海之中回想着与段清宁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
与此同时,身在皇宫的可足浑容正笑容满面地看着嫁妆,走到她身旁的可足浑皇后笑着说道:“得如此郎君,可满意否?”
可足浑容满脸绯红地说道:“长姐!”
可足浑皇后笑而不语。
可足浑容继续说道:“容儿之母地位卑微,从未奢求王妃之位。幸得长姐抬爱,容儿不知如何报答长姐之恩?”
可足浑皇后却拉着她的手,说道:“吴王丧偶未久,便要奉旨娶你。难免对你些许冷漠,但以妹妹姿色,无需多日,定会视为珍宝。”
可足浑容立即说道:“那时,吴王便会听从长姐安排,助太子殿下一臂之力。”
可足浑皇后笑着点点头。
就在这时,一个宫人走了进来行礼说道:“启禀娘娘,上庸王求见。”
可足浑皇后对可足浑容说道:“你先看着,长姐去去就回。”
可足浑容行礼称是。
可足浑皇后来到前殿,先让宫人退下,然后不满地说道:“如若当初命钱通咬定吴王,何来今日那个贱婢风光大嫁?”
上庸王慕容评则一笑说道:“正如皇嫂所说,贱婢而已,何须动怒?况且慕容垂乃宗亲,且有三哥撑腰,岂会轻易铲除?”
可足浑皇后点头说道:“慕容恪手握大权,恐日后功高震主,欺辱喡儿。”
但慕容评则说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四弟保证日后朝中大权皆在皇嫂之手。”
可足浑皇后这才稍稍安心地说道:“若果真如此,定不望四弟指点之恩。”
慕容评志在必得地笑了。
公元359年12月,燕国皇帝慕容俊病危。可足浑皇后日夜寸步不离地守在其病榻旁,表面上夫妻情深,实则欲掌握先机以防有变,确保太子顺利登基称帝。
这一日,太原王慕容恪进宫见圣。他进殿之后,先是向慕容俊和可足浑皇后行礼,然后走到病床前跪下轻声说道:“不知皇兄今日感觉如何?”
已知自己时日不多的皇帝慕容俊苦笑一下,然后有气无力地说道:“大限已至,无有回天之术。”
慕容恪看着朝不保夕日落西山的慕容俊,虽心中无比惆怅,但脸上却强颜欢笑地说道:“皇兄乃真龙太子,自有神明护佑”他还没有说完。
慕容俊却微微摇头说道:“无需安慰,朕不惧死。只是放心不下喡儿,还望三弟多多照看。”
眼眶湿润的慕容恪立即举起左手说道:“苍天在上,我慕容恪定会誓死辅佐太子,守护燕国。若有违背,定遭天谴!”
皇帝慕容俊见状,一方面悬着的这颗心总算落下,另一方面他毕竟是自己手足,为表忠心发此毒誓。于是,他神情复杂地说道:“三弟”他还没有说完。
慕容恪则说道:“皇兄,让五弟回来吧?”
慕容俊点了点头。但一旁的可足浑皇后却恶狠狠地瞪了慕容恪一眼。
公元360年正月,燕国宫中传来阵阵哀嚎之声。原来,年仅42岁的皇帝慕容俊龙御归天,燕国上下陷入无限沉痛哀思之中。
上庸王慕容评走到可足浑皇后面前,行礼说道:“皇嫂,国不可一日无君,应让太子早登大宝以安人心。”
一旁的慕容恪也行礼说道:“请皇嫂定夺。”殿内其他文武百官异口同声地行礼说道:“请皇后娘娘定夺。”
17/62 首页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