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竹马王爷——余不知

时间:2017-03-15 17:28:59  作者:余不知

    杨凤儿扯出一个标准的正室笑容,“怎么会不好受,珍妃给皇上开枝散叶,是今年最大的幸事了。”

    “倒是有些心怀,杨家的女儿就应该这样,”太后很满意杨凤儿的答案,转向杨念,“你和晟儿最近走得很近啊。”

    “我和郡王自小就投缘,所以他回京也常走动。”

    “你们小时候走得近也就算了,但现在人家贵为郡王,咱们杨家人还是离他远点,”太后的话名褒实贬,透着对李晟浓浓的嫌弃。

    杨念笑得十分自然,“郡王爷不嫌我高攀,姑姑多虑了。”

    “哦?”太后的语气听不出波澜,“我听说你已经开始参加杨家家门的事了,那你还不知道得杨家的立场吗?”

    “杨家的立场念儿当然知道,念儿只知杨家要为社稷着想,为君王分忧,不知杨家还有不能与郡王相交的家训。”

    杨凤儿赶忙跪下来,“姑姑莫怪,念儿才参与家事不久,还不懂事……”

    “不懂事倒挺懂怎么和长辈顶嘴!”

    杨念知道自己说得过了,也跪下来,“孩儿和李晟是君子之交,并未做任何损害杨家利益之事。”

    “你和他交往就是损害杨家!”太后气急,“你知道他此次回京安得什么心?”

    杨念觉得太后莫名其妙,“他能安什么心,一天天被三叔又打又罚的,就算没什么恩怨也得生生被!”

    “啪!”杨凤儿猛然站起来扇了杨念一个巴掌,打断了他接下来的话,“来人,把杨念拉出去打二十大板,让他改改这个乱说话的毛病。”

    杨念捂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杨凤儿,眼里含着怒气,对着太后磕了个头,“念儿知错,自当受罚。”

    太后长嘘了一口气,“带下去吧,珍妃有孕在身,你也快成年了,总在后宫晃荡也不像话,回去好好读书,不是还要考科举吗?”

    “是,我自会好好叮嘱弟弟,”杨凤儿行了个礼,“天气虽然不错,但久坐院中也会着凉,不如咱们转去屋里?”

    “不了,我回宫里歇着罢。”太后摆了摆手,看着杨念跟着解意下去,也算是不虚此行。

    解意一边给杨凤儿梳头一边小声说,“娘娘,按您说的,后头垫着棉褥打得,但前面几板已是见了血了,派了几个太监抬回去的。”

    “给家里送点药去,”杨凤儿扶着额,“杨念这回恨死我了。他平时也没这么燥的,提到晟儿就……”

    “少爷没说您的坏话,说是自找的。”

    杨凤儿的眼神黯淡,“我当年还信誓旦旦要护着他俩,结果自己都是一团糟。”

    “娘娘,少爷还让我转告您,要保重自己,当断则断。”

    “当断则断?”杨凤儿叹气,“道理我也懂啊。”

 第十章

    杨府管家接下了李晟递过来的两本兵书,“郡王爷有心了,我家少爷伤好了大半,就是心情憋闷的很。”

    “这是他先前找我借的,忘了带走。”李晟低了下头,“您告诉他,这书也不用还了,我就先别过了”

    杨府管家猜李晟也是知晓了些他家少爷挨打的缘由,有些惭愧,“那老奴也就不留您了。”

    “走什么?”当朝丞相杨邵下轿时正巧看见这一幕,“郡王爷好不容易来了,不能空着肚子走啊。”

    “诶,老爷,”管家行了个礼,“是奴才招待不周。”

    “丞相,”李晟转身行礼。

    杨邵笑着挥手,“论官阶,您是郡王,哪有给我行礼的道理。”

    “论关系,您可是他师傅,行礼可没什么错。”杨念拄着根棍,旁边还有一个小丫头扶着,站在门里面。

    常给他做糕点的小丫头一听外面有人找就立刻告诉了他,只听描述也知道那个一身黑衣,表情阴冷的人就是李晟。他一猜李晟就不想进门,特意出来挽留。

    “亏了只是打了你屁股,没打断你这伶牙俐齿,”杨邵笑着引李晟进府,手指点了点小丫头,“正好瑶儿也在,今儿多做几个菜式,我们师徒好好聊聊。”

    “是,”瑶儿的声音欢快,完全忘了还扶着杨念,双手交对行了个礼。

    杨念一下失了依靠,身子向边上歪了过去,“诶诶诶,你这个臭丫头。”李晟快走两步,上前扶住杨念,瑶儿眼看少爷就要发脾气,弯着腰立刻逃了。

    杨邵看他们作怪这样子无可奈何,“你们俩几日不见了?有的是话要说吧,先去吧,到了晚膳我派人请你们。”

    李晟搀着一瘸一拐的杨念往院里走,但杨念哼哼唧唧地老是不满,李晟心想自己果然不该留下来。

    杨念趴在床上翻李晟送过来的兵书,“这个军法论真是有意思,你那还有几卷吧,怎么没一起送来。”

    “我……”

    “怕没机会见我了啊?”杨念眨眨眼。

    李晟咳了一下,转移话题,“你的伤怎么样,怎么瘸的这么厉害,抻到筋骨了?”

    “我姐后来才给我送了个垫子,马后炮啊,你瞧瞧这淤血还没消下去!”杨念一提起这个就心情激愤,撩起来身后的衣服,漏出一大片青紫的后背,他小的时候受了伤就不容易好,还常落下疤痕,一点小伤就像上了大刑一般。

    李晟看着他半裸着的身体,没来由的战栗了一下,走到跟前,慌忙的把他衣服罩上。

    “怎么,你上次伤的不比这重,”杨念噘着嘴,“年年孝敬那些公公们的礼算是白送了,这也打得太重了。”

    “娇气,”李晟坐回椅子上,“成天都这么趴着?你到底是和太后说了什么?”

    “你听到的是什么?”

    “传到我这的是你因为和我厮混荒废了学业,太后责罚的。”

    杨念把脸埋进书页,喃喃道,“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所以我……”

    “你什么你,”杨念猛一回头,瞪向李晟,“我跟你讲,我可不想就因为几板子失去一个好朋友,你看我爹那态度,也该知道我家都不在乎的。”

    李晟心下一暖,“你好好养伤,我们尽量偷偷着见面。”

    杨念收回眼神,“说得和偷情似的,对了,你这些日子有没有见过我姐?”

    “见过两次,一次跪在御书房前,一次跪在泰安宫前,没说上话。”

    杨念恨恨地骂了个脏字。

    李晟听着这句带着奶音的脏字,莫名的想笑,“我下次进宫一定想办法问问凤儿姐姐的近况。”

    “不用了,我爹递了折子,下月初十没准能带我一起去。”杨念看不进去文字,只是瞧着书本出神,问了句没来由的话,“你不恨吗?”

    李晟听清了,回了句没来由的话,“我娘常叫我忍。”

    ……

    瑶儿在杨念的椅子面摆上软垫,从李晟手里把杨念扶过来,“少爷,瑶儿可给您做了肘子。”

    “这还差不多。”

    “大夫可是嘱咐了几次让你忌食荤腥,”杨念的筷子还没伸出去,杨邵就把肘子推到了李晟旁边,“郡王快尝尝。”

    杨念叹了一口气,明明自己才是杨家的人,姐姐和爹爹都只是对李晟好。

    李晟已经夹了一块肉,肥瘦均匀,在密切注视下,夹进了杨念的碗里。

    还好,李晟最起码对我是可以的。

    杨邵摇摇头,“郡王你还是这么宠他,小时候你就总受他欺负。”

    “他受我欺负?我四个爪子都上都摁不住他一只手!”

    “……”杨邵瞪一眼杨念,杨念立刻噤声。

    “老爷老爷,酒来了!”杨家管家趁气氛还没冷掉之前赶紧递上酒壶。

    杨邵接过酒壶,想为李晟斟上,却受不住李晟的连连推辞,只好等着李晟给自己斟酒。

    三巡之后,杨邵已经有了酒意,他向来自爱,从不贪杯,但今日从宫里回来,他胸中实然憋闷的很,他今日向皇上进谏,说两朝皆奉行节俭制度,可户部不但没有进账,反倒各项税费不知道花到了哪去,总不至于办个中秋宴席就捉襟见肘吧。可珍妃是户部尚书的侄女,这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连带着整个家族都得到重用,这等大错,皇上却视而不见,让人唏嘘……

    杨念只能喝茶水,却变着法劝李晟饮酒,看李晟双颊通红乐不可支。

    杨邵看着两个少年胡闹,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问,“郡王,宋大元帅近日可好?”

    “舅舅很好,只是说在京城待得懒了,想早日回边疆。”

    “如此啊,”杨邵笑了笑,“他确实闲不住。”

    “怎么,爹,我都不知道您和大元帅有交情?”

    “那都是很久之前的事了,”杨邵因为酒喝多了,眼圈发红,“宋家是军事世家,但承云小时候身体差,一直待在京城里,我常常同他玩耍。”

    “那……”杨念本想再问,但又想宋承云常年驻守边关,与父亲不常见面,可能逐渐断了往来。

    “那时我还未入仕,远行到边疆去看望他,还和当时的军师论道来着。”杨邵越说越起劲,“我也那时候认识了你母亲,那时候,她可看不上我这弱书生。”

    杨念把头偏过去,伏在李晟的耳朵上,悄声说,“可我娘说,她第一眼看到我爹就被迷住了。”

    李晟抬眼看着杨邵,五旬的人了,醉酒了之后还在埋怨着已故的妻子,十分有趣。

    ……

 第十一章

    杨念颠颠钱袋,看看里面还够不够再买半斤糖馒头,还没散开来数,李晟已经把刚出锅的糖馒头捧到了他面前。

    “这么贴心,想让爷怎么赏你啊?”杨念坏笑。

    李晟偏过头去不接他他这茬,“今日怎么想起拜佛了?”

    “我姐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叫我来拜佛,帮她求求生子,帮自己求求高中,再帮爹爹求求平安。”

    “有用吗?”

    “有用还能看着珍妃大肚子干着急?当个念想而已。”杨念撕下馒头一角,先分给了李晟,余下的都算作自己的,“既然相信生死有命,就不该总是求这个求那个,拜佛有用的话岂不都能改了命数。”

    李晟嚼着馒头想这话确实在理,“但心存希望总是好的。”

    杨念心里说他幼稚,嘴里却被糖馒头占满了。

    “两位公子请留步。”一个道士拦在了两个人的面前,看上去只有十六七岁,发髻梳的老高。

    杨念翻了个白眼,去佛堂的路上总是碰上这些神不神鬼不鬼的,这才多大年纪就出来招摇撞骗。

    “我看两位命中自带金光,将来必定封侯拜相啊!”

    这话说得,跟没说一样。

    “我们本就是这贵命,不用讲了,赏你两个糖馒头。”杨念想了想,只扔出了一个馒头。

    道士双手接住,接着说,“您可不要把我当成那些说好话的,有的人有这贵命,可无福消受,而您二位必定是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

    “一人之下?”李晟问。

    道士被他凌厉的眼神吓了一跳,但很快镇定道,“一人之下。”

    “那你说我这次科举能拿到状元吗?”杨念插嘴。

    “这个,”道士闭上眼,掐指一算,“拿不到。”

    “晦气!”杨念本想把糖馒头全摔在道士脸上,却不舍得,拉着李晟就走。

    “诶?您别走啊,您虽然拿不到状元,但天下状元皆师从于您,还有还有……”

    杨念和李晟早就走了老远出去,道士感叹道,“感觉那黑衣小子有些戏,诶,我这算泄了两次天机?不讲道理,他们都没听清啊……”

    ……

    李晟双手合十,朝着主持拜了一下,又从口袋中掏出钱,投在功德箱里,转身看身后,杨念还在佛前跪着,双眼紧闭,嘴唇微动,默念着什么,便站到了一边等着,心里却还在想着道士的那一句预言。

    “发什么呆?”杨念已经走到了李晟旁边。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