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庙里,顺娘和谢二娘买了香烛进去叩拜菩萨,向菩萨敬香许愿,两人先后跪在菩萨面前,闭上眼,双手合十,虔诚地许愿。
许完愿,两人从庙里出来,顺娘问谢二娘许什么愿了,谢二娘不肯说。
谢二娘又问顺娘许什么愿了,顺娘告诉她,自己许愿能够跟谢二娘白头到老,还有今年赚许多的钱,到时候进汴梁城里去买一个院子,然后一家人搬进汴梁城里去享福去。
这要搬离杨柳镇,进汴梁城里去买房的话,谢二娘还是头一次听顺娘说起,于是问她为啥要搬进城去,杨柳镇住着不是也挺好的么。
顺娘知道谢二娘是舍不得离开她爹娘,虽然说汴梁城到杨柳镇不过二十多里地,要回来也很容易,但再容易也不如现在,隔壁就住着她爹娘,简直就跟还住在谢家一样,跟她爹娘每天都可以见面。可要是搬进汴梁城里去了,要回来一趟也要抽空子不忙才行。便对她道:“这会儿在外头,我不方便跟你说原因,等回去了再说与你听。咱们这就去集市上逛一逛,你看你还有什么想吃想要的没,我买给你。”
谢二娘:“也好。”
两个人就相携去了集市上买东西,杨柳镇的集市上不像汴梁城里的集市什么都有,这里大多数是周围的村民采摘的果子,或者地里的蔬菜,仓里的粮食,还有一些小手艺人做的草编的蝈蝈虫子,还有布偶,以及卖小孩儿穿的小衣裳小鞋子什么的。
谢二娘去挑了些新出的李子和地瓜,还去买了一个草编的蝈蝈以及一个布偶,她说这两样东西买回去,草编的蝈蝈就送给可成玩儿,布偶就送给慧儿。当她看到那些小孩儿穿的小衣裳和小鞋子的时,也过去拿起来看,爱不释手的样子,她对顺娘说:“我姐姐以前怀上孩儿时,我常陪她一起来买这些小娃儿穿的衣裳鞋子,因她眼不好,针线的针脚乱,故而不怎么绣东西,要不托我绣,要不来买现成的。你看,这些小娃娃穿的戴的,花花绿绿,真好看。”
顺娘一只手里提着李子和地瓜,另一只手里拿着草编的蝈蝈和布偶,陪在谢二娘身边,看到谢二娘拿着那些小孩儿穿的小衣服和小鞋子爱不释手的模样,突然觉得背脊发冷。
她还没有认真跟谢二娘谈过两个女子在一起是不会有孩子的这个问题,如今看到谢二娘拿着小孩儿穿的小衣服和小鞋不撒手的模样,顺娘就想到谢二娘一定是非常喜欢孩子的。两个人婚后时间长了,若是一直没有孩子,又被邻居说闲话,想必她一定压力非小。
顺娘决定,今天回去就要好好跟她谈一谈孩子的问题,自己得告诉她,如果她真喜欢孩子的话,可以领养几个孩子,她一样可以做得成娘的。
谢二娘心思单纯,在市集上看到小孩的小衣服真只是觉得可爱,顺带着跟顺娘说起了自己姐姐的孩子的事情,哪想到顺娘已经想了那么多呢。
顺娘后来又给她买了些蜜饯干果啥的,让她没事儿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吃一吃,正好她的嫁妆里面有装这些的瓷罐子,拿来装这些零食最好。再说了,顺娘晓得谢二娘爱吃零食,所以,给买了不少,让人包上。
上庙里去上香,外带买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也只不过花了一百多文钱,顺娘想到她娘说的那些就添堵。
而且,她有些话没说出来的就是她觉得自己自打穿到喜顺娘身上,为了这个家可说是殚精竭虑,不辞辛苦,拼命挣钱,想要给家里的老娘和嫂子,还有侄子和侄女更好的生活。可到头来,自己要用个钱,她那便宜娘还要说三说四,这可是自己新婚后头一天啊,她为了自己不听她的话多拿钱,就跟自己闹腾,还哭哭啼啼的。说实话,顺娘相当不高兴的,她觉得这不吉利。另外,在结婚之前,她去买聘礼的时候,她娘也嫌弃自己买的聘礼贵了,后来还是知道人家谢二娘的嫁妆值二三百贯之后,她才放手让自己按照自己的心意买东西办婚礼了。
自从变成了换了芯子的喜顺娘之后,她就知道她的便宜娘贪钱,考虑到她娘死了老伴儿和长子,又是受过穷吃过苦来的女人,小气爱财也挺正常,所以很多时候她即便有意见可也没有明目张胆地说出来过。她想,她娘小气也是为了这个家,又是自己的长辈,顺着她一些也没什么。可现如今自己有了钟爱的女人,有了想要一辈子跟她过日子的人,就不能不考虑谢二娘。顺娘想,既然自己娶了人家,当然要养着她,自己挣的钱要给她花。不过,按照她娘对谢二娘的偏见来看,她绝对不认为她娘会对谢二娘好,会把自己拿去家里缸子里存的钱拿出来给谢二娘花。可能人家谢二娘要花钱也不指着花喜家的,她爹娘给她的陪嫁那么多,光是现钱也有一百贯,就装在楼上床头边的一个钱柜里面。但在顺娘心里,就觉着自己挣的钱也有谢二娘的一份儿,她就想给她花。
顺娘呢,也打算回去后跟老娘好好谈一谈这个家里的钱的支配权的问题。
她要明白告诉便宜娘,自己成亲了有了小家,所以自己挣的钱要留一半在手上,剩下的一半交给她,用于家里的日常开销,还有家庭成员花钱也从她哪里支取,若是有剩的就攒下来,以后好买房子买地。反正不能像以前那样,自己挣的钱全部都交到她手里,然后自己要用钱的时候,不管是不是用于正事,都会被她娘卡着。这让她这个穿越者觉得非常不自由,毕竟现代人所谓的独立首先就是经济的独立,不仅仅是指自己可以独立挣钱,还是指自己可以独立花钱,按照自己的意思来花钱。
去镇上的庙里拜一次菩萨上一炷香,倒让顺娘额外想到了一些在新婚之后应该跟家里人说清楚的话,她觉得早说明白就早点儿少些混乱,对于一个家的兴旺来说非常重要。
逛了集市回到家里时,已经将近晌午了。顺娘跟谢二娘一起上楼去换了家常衣裳下来,谢二娘手里拿着草编的蝈蝈还有布偶,顺娘手里拿着些蜜饯下楼来往后院去。
刚才她们两个回家的时候发现堂屋里并没有人。
走进后院的厨房,两人发现只有嫂子带着两个孩子在厨房里面忙碌,准备做晌午饭。
谢二娘就走过去把手里的活灵活现的草编蝈蝈给了可成,可成拿了这草编蝈蝈乐得直跳,接着她又把手里那个可爱的布偶给了慧儿,慧儿拿着布偶高兴得用清脆的童声说了句:“谢婶婶。”
她现如今也快一岁半了,口齿清楚,在齐氏忙不过来的时候,倒也不缠她,跟着哥哥可成玩儿。
顺娘又把手里的一小包蜜饯给两个孩子吃,接着问齐氏:“嫂嫂,娘呢?”
齐氏为难,似乎不好开口的样子。
顺娘只得再问她一次,老娘去哪里了。
齐氏面色有些难看,缓缓道:“……娘,娘在你们走后,就拿了两贯钱出去,她说她要去寿材店买一具棺材回来,奴家劝也劝不住……”
“买棺材?”顺娘闻言一下子就皱起眉头。
谢二娘听了脸色也瞬间变白了些,她看向顺娘,显得很是无措。
顺娘停了停,问齐氏:“嫂嫂,娘可说了她为何要买棺材回来么?”
齐氏吞吞吐吐道:“娘,娘说她要让杨柳镇上的人都瞧一瞧,你成了亲,就不要她了,这要不早点儿准备下棺材,就怕哪一日被你给气死了,没人给她买棺材下葬……”
第77章
顺娘听完齐氏的话怫然变色,怒声道:“她这是不想过日子了是吧?她去了哪家寿材店?”
齐氏还是头一回见到顺娘气成这样,那样子就像是要吃人似的,忙说:“镇子上就两家寿材店,一家在镇子东头,一家在镇子西头,娘应是往东头那家去了。”
顺娘又问:“走多久了?”
齐氏:“约莫半个时辰了。”
顺娘一听,有点儿着急,这也就是说她的便宜娘走了大约一个小时了,而杨柳镇东头的那家寿材店离喜家的住处并不远,走过去就连十分钟也要不了。说不定这时候刘氏已经挑好了棺材,让寿材店里的伙计帮着把棺材往家里送了,而一旦送进家里,就是让整个杨柳镇的人看喜家的笑话。随便谁都会说自己娶了媳妇忘了娘,不孝顺,她老娘才会给自己预备下棺材。到时候自己这个不孝顺的锅可是背定了,谢二娘呢肯定也会被牵连进来,于是她跟谢二娘两个人就会成为这镇子上所有人唾弃的对象。要是那样,自己可真不想跟她在一个屋子里过了,说不得也要分家,或者说自己跟谢二娘离家,去汴梁城里租房子过两人的小日子。
“我去找她!”顺娘说完,又让谢二娘在家里等着自己,帮着嫂子做饭,自己就急匆匆地出门了。
一路上,她都在想,为何她那个便宜娘那么不懂事,为何她对子女的控制欲那么强,她这么做难道就没想过自己跟她闹崩,不认她这个当娘的,甚至不养她了吗?或者,她是想让自己跟谢二娘都被扣上一顶不孝顺的帽子,用这个来降服她们两个,让她们乖乖听她的话。还有,她这么闹,一点儿都没给自己还有谢二娘的面子啊,这才新婚后头一天呢,若是自己真是个儿子,她也敢这么闹吗?不给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妇留后路?
看来,在她心中,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女扮男装会挣钱的女儿,对于女儿,她认为将来就是要嫁人的,嫁人才是女人最后的归宿。而现在她同意自己娶谢二娘,就根本没有当正经事来看,不过是要顺着自己,让自己给家里多挣钱,为喜家挣下家业而已。还有就是,顺娘估计刘氏一直都认为原身老实听话,自己换了芯子之后陡然变了,她还没适应,所以就拿出封建家长那一套来对付自己,想着她一强硬,自己就会服软了。
对于这样的娘,顺娘真心觉得心寒了,她觉得自己无论如何要跟便宜娘把话给说清楚,她要是再胡闹,那么也别怪自己狠心要分家,甚至跟她断绝母女关系。若是她不怕索性闹出来,泄露自己是女子之身,那么这个家她彻底不会管了,她会带上谢二娘离开这里,去别的地方讨生活,她觉得凭借自己的能力,她跟谢二娘的日子应该不会过得多差。她希望便宜娘不要真把自己逼到那个地步,否则她可是落不下好。
急匆匆地走到镇子东头那家寿材店,顺娘都没理外头跟她打招呼的伙计,直接走了进去,然后一眼看到她老娘站在一口没刷漆的棺材前面真跟人家老板讲价呢。
那寿材店的老板一个劲儿摆手说:“这个价钱不卖,你就算在这里耗到过年我也不能卖,价太低了,三百文钱就想买走这口棺材……”
一听这话,顺娘忍不住抽嘴角,她想,自己怎么忘了呢,她这个便宜娘就算平日去买几个茄子地瓜,也得跟人讲好一会儿价的,更何况这样的“大物件”,她真要买下来,估计磨嘴皮子跟人家老板讲价也得讲上一两个时辰。
好在她还在讲价,没有把这个彰显自己不孝顺,揭喜家不和的底,让杨柳镇上的人看笑话的“大物件”弄回家,否则这矛盾可就真大了,也不好挽回。
顺娘觉得没有把自己逼到无路可走的份儿上,她还真做不出来分家,不管老娘和嫂子,以及侄子和侄女的死活的事情。毕竟她也知道,她要是真跟老娘嫂子分了家,她们的日子一定过不好的,不是说钱的问题,而是都是妇孺,老的老,小的小,会被人欺负的。
“娘!你跟我回去!”顺娘走上前去,直接拉住她的手臂往外拖。
刘氏不干,不愿意走。
顺娘便又说:“咱们回去再说,吃晌午饭了。”
刘氏依旧木着脸,紧抿着唇,拿脚蹬着地,不愿意走。
顺娘见跟她好说不管用,便铁青着脸对她道:“要是您执意这么做,这么恶心我,那咱们就分家,我跟娘子单过,你跟嫂子还有可成他们想怎么过就怎么过!我说话算数!要是您还想弄出些别的事,嫌弃这安稳日子过够了,您就使劲儿折腾吧,折腾得家散了,人走了,您也就称心如意了!”
说完,撒开抓住她手臂的手就往外走。
寿材店的老板是知道顺娘的,又听到顺娘说了这些话,便猜测估计是母子之间闹矛盾了,所以刘氏才来自己这店里买棺材,想要威胁自己的儿子听她的。至于为何要儿子听她的,大概是因为儿子娶了媳妇儿进门,对媳妇儿有点儿好,刘氏这个当婆婆的不乐意了,想要耍一耍当婆婆的威风,刁难儿子,然后儿子护着新媳妇,婆婆就闹腾上了……
这种事情,年过半百的寿材店老板见得不少,听得也不少。
在顺娘扔下刘氏气冲冲地走了之后,他便上前一步劝刘氏别跟自己这唯一的儿子置气了,他说他也晓得“喜二郎”勤快聪明,种生买卖做得好,又娶了本地上等户谢乙的女儿为妻,那谢家给女儿那么多嫁妆,谁家不眼红呀。偏偏刘氏这个当婆婆的不满意,还这么折腾,昨天杨柳镇上喜家娶媳妇办喜事,他也知道的,这才第二天呢,刘氏这个当婆婆的就跑来自己店里来买棺材,也难怪她儿子那么生气。
他劝刘氏道:“你呀也得体谅下你儿不容易,整个家就是他撑着呢,若是真闹厉害了,他跟你分了家,你日子能好过?俗话说家和万事兴,闹狠了,家败了,老来穷,晚景凄凉,没人会可怜你呐!”
其实这道理刘氏并不是不懂,她今儿拿钱到寿材店里面来买棺材,也不是真就想买口棺材回去,她只是想吓一吓顺娘,然后到寿材店里面来哄自己回去。那样一来,她这个当婆婆的也就搬回来一局,在两个媳妇跟前有面子了。实在是今早顺娘说的那些维护谢二娘的话,太让她没面子了,而且两个媳妇都听到了,她老脸上下不来。
所以,她故意在寿材店里跟店老板磨叽,就是等着顺娘来呢,没想到,好容易等来了顺娘,顺娘却没有耐心来哄自己,最后还说出了更过分的话,这让她更加伤心了。看到顺娘气冲冲地扔下自己走了,寿材店老板劝慰的话也是隐含指责,她再也忍不住,心里发酸,眼中又涌出泪来了。
寿材店老板见她哭了,于是口气稍微和缓了些,说:“你儿才出去,没走远,你快跟着出去罢,既然他是来找你回去吃饭的,说不定他在外头等你呢。一家子有甚事,商商量量可比闹腾好,你虽是老人,可也别倚老卖老欺负小的呀,更何况他是你儿,要给你养老送终的。据我所知,你就这么一个儿了吧,甚事都要指着他呢,这还在新婚里头,你就多顺着他一些吧……”
这话让刘氏泄了气,想了想,她觉着这寿材店老板说得也在理,再这么闹下去,顺娘可要恨上自己了。
她在心里感叹,顺娘这老实孩子如今是真变了,再不像以前自己做做样子装出生气的样子来,就能降服她乖乖地听自己的话了。好比刚到杨柳镇的时候,自己叫她女扮男装去砍柴,她一开始不愿意,还是自己做出伤心生气的样子,她才不情愿地去了。
“哎,多谢您说这些话宽我的心,我听您的,回去了。”刘氏对店老板点点头,这才蔫头耷脑地走了出去。
走出去后,她又拿袖子擦干净眼角的泪,做出平常的样子来,迈步往家里走。
没走几步,发现顺娘在路边站着看向她这边儿呢,尽管脸色还是不好看,见到她之后,就也走了过来,一拉她袖子,低声道:“娘,咱们回去吃饭吧,有事好商量,吃饱了,咱再细说。我适才想了想,我说的话也太冲了,您就不要往心里去,您是我娘,您得多担待我点儿。”
82/167 首页 上一页 80 81 82 83 84 8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