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过了腊八,何总管就开始忙活了。
眼看着新春就要到了,从十八里铺出发去京城,马不停蹄的走,也要三五日才能到达,还得是换马换人不换车的情况下。
东北府那边已经联系好了,等他们的车队过来的时候,跟侯府的车队一起走,到了地方好跟着一起送礼进宫。
大家都是东北府的人,一起走很正常,而且东北将军府,是有护卫的,比他们的多。
家里让人准备了两辆马车,还是带着大车厢,带着暖炉的那种,一个车配了两个小厮两个车夫,这可是要运送贡品进京!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内务府管事跟着回去,毕竟京里他们熟悉,进京能知道东西送哪儿去。
还有四马车的东西,是给京里那个六品骑尉府的,除了银票还有些冻猪肉什么的,是送去京城那里的年货。
当天搬运礼品的时候,何德淼终于看到了侯爷准备的礼物,是献给皇帝陛下的新春贺礼。
于良吉带着人赶着马车直接到了一号实验大棚门口,大棚建造的的确是很大,马车直接赶了进去。
里头,有两口大缸,上头长着茂盛的……西瓜秧一棵,和几个木头匣子,其中有一条连着藤蔓……。
他种植的这两株单独的西瓜,其实是黄瓤西瓜,俗称“黑绷筋”,以沿海、平原种植为多,黄瓤西瓜是瓜中良品,呈椭圆形,果皮黄中带绿,有明显的深绿色网文,果肉金黄色,沙脆香甜,瓜香浓郁,风味独特,成熟单过三四斤最有,适应种植粗砂、排水优良的半沙土壤地,若是正常种植的话,七八月份成熟。
这也是在府城种子站挑选出来的好东西,其实远在明代沿海境内就盛产西瓜,还曾经作为接待外宾的水果,此瓜味道甜美,就是该品种对地质要求较高,不易大面积推广。
但是于良吉可以啊!
特意在冻土前,去河边挖的沙子回来,用的大缸种植的,就是为了方便搬运,这瓜在进宫前是不能离了植株的,不然不超一星期就得烂掉!
特别定做的四方木头盒子也跟着一起搬,还连着秧子呢,搬动的时候,都是好几个人一起上手,平移到了车子里。
“您这是什么东西啊?”何德淼对于良吉给陛下准备的东西,看不明白了。
这又是大缸又是木头盒子的,是要干啥?
“送给皇帝陛下的礼物啊!”于良吉拍了拍大缸。
何德淼脑袋嗡嗡响:“侯爷,宫里有暖房,种植的水果很多,您这西瓜并不稀奇!”
石宏大看着他不吭声,他敢打赌,这西瓜肯定与众不同!
“这你就不懂了!”于良吉显摆了一下,打开一个木头盒子:“看看!”
何德淼伸脖子往里面看,石宏大也跟着好奇扫了一眼,然后俩人有点发懵!
“嘿嘿!”于良吉扣紧木头盒子:“没见过吧?”
俩人齐刷刷摇头,是真没见过!
“没见过就对了!”于良吉关上木头盒子。
运输西瓜的车子也是特别定制的,是那种里头可以烧炭火保温,朝南都是大玻璃,可以见阳光的那种。
在运输途中,也可以让西瓜见光生长,这很重要,西瓜太熟会烂成水,所以这西瓜刚刚要熟,就要运走,在路上成熟,进贡之后,吃的时候,正好成熟。
于良吉把握的很好,时间也恰到好处。
何管家没想到侯爷这礼物这么别出心裁,别说他没见过,好像很多人都不曾见过。
他让人八卦一下,十分想知道,当那些人看到侯爷的礼物的时候,会是个什么样儿?
过年的礼物这就算是准备好了,除了这些之外,还有答应给那位柳公公带去的葡萄酒。
当然不是单独的两坛葡萄酒,还有一捆腊肠,和一些菜干,干蘑菇也有两样,一样榛蘑一样香菇。
两只风干兔和一对野鸡,一袋自家产的小米子,还有八种豆子,都是农家特产。
专门给柳公公准备的,务必要送到他老人家的手上。
因为于侯爷认为,太监因为本就不健全了,心理上有点不同于常人,答应了的事情一定要办到,不然被人记恨了那可是非常惨的!
礼物在十三的时候送了出去,第二天接着吃席面去,而且顾掌柜的也天天来报道,每天跟着去吃席面吃的不亦乐乎。
又有小番茄的收入,十八里铺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小年的时候,祭灶,于良吉和石宏大,还有宝宝一起,祭过灶老爷之后,就开始准备过年了。
以往都是刘文喜带人去大采购,现在有了侯府,当然是管家张罗了,于良吉就是想,也没那个机会啊!
石宏大也不太擅长这些,以前都是丢给刘文喜办到,今年嘛!
“你说怎么办?”石宏大吃早饭的时候,就跟于良吉商量了。
“跟以前一样,还是让刘文喜带着大家伙一起去县城。”于良吉想都不想就说了。
“为什么?咱们侯府有何管家。”石宏大不想让两个人争权。
这俩人头一次见面就互别苗头,现在更是王不见王,何管家管着侯府,而刘文喜管着老宅。
于良吉咬了一口菜肉包子,心里默默的回答他:因为团购便宜。
当然,这个时候也没“团购”这一说,但是大家也知道一起采购,数量大的话,是可以优惠的。
“可是老宅,也要过年,让刘文喜跟着去吧,他嘴码子厉害,可以讲价。”于良吉想到刚来的时候,刘文喜就跟个铁公鸡一样:“带着大家伙,还有个人主事,省得大家伙吃亏。”
十八里铺别看外人说他们多厉害,实际上,他们也是因为穷,所以看着凶,因为不凶他们就觉得自己没底气。
附近一姓存的人都看不起他们,所以他们必须用凶狠来伪装自己。
现在人人兜里都鼓鼓的,日子好过了,这两年攒钱,都想起一座好宅子,将来传给后代。
老村长今年已经批了两处地契用来盖房了。
十八里铺的人不在凶狠,他们也开始和善了起来,生怕别人说他们:“为富不仁。”
给十八里铺抹黑,给侯府丢人一样。
让刘文喜跟着去,也好,还能带着大家讲讲价:“将侯府一些要购买的东西,让刘文喜去采购。”
侯府过年自有他们一套程序,买的东西也基本上都搞定了,再有没买到的,也都是等石宏大送两位老先生回府城的时候,直接买回来就是。
也就是明天的事儿。
最后,石宏大还是挑了两样东西让刘文喜去采购,给他们一个一起去县城的理由。
等他们走了,石宏大也启程送两位老先生回府城,于良吉还给送了不少年礼,连水果都送了好几大筐,为了让草莓能保持新鲜,都是连草莓秧一起送的,直接铲了连根带土一起用小篮子装好送上的马车。
肯定能吃到过年。
“您二老回去好好过年,等过了二月二,我接您二老回来。”于良吉亲自将人送到了马车上。
“知道了,估计不用等二月二,过了十五我们就回来。”黄老先生想到去年那情形,就有点腻味。
“对,回来吃春宴。”韩老先生早已经打听好了,腊月吃杀猪菜,正月吃春宴,是十八里铺的传统。
其实就是大家一起聚一聚,说说明年的事儿,这一点,他很喜欢,那种气氛,让人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
第323章 除夕之夜
送走了两位老先生,于良吉又钻进了实验大棚,他的树苗已经长出来了,现在不能移动,等春天的时候,在分别移植。
宝宝在前头的书房里看书练字些寒假作业。
第三天,石宏大归来,带着好几缸的苹果。
自从去年在府城用窖藏苹果后,府城的齐五就记住了,今年买了两大车苹果,一股脑全部窖藏了起来。
石宏大看着太多了,在府城送了二老家和林、洪两位先生半年,反正他们人多,打发掉半车之后,拉着回了县城,县令和王、周两家又是半车下去,最后拉着一车苹果回来了。
这一大车苹果也不能都侯府的人吃,也着实是吃不了,人家那拉苹果的打车,可真的是打车啊!
“这么多啊!”于良吉看的啧啧称其,这么多新鲜的,全天然的苹果,各个粉红粉红的,味道特别好闻。
到处都是苹果味儿。
“想办法送掉一半吧,今年外头就有新鲜苹果卖了,价格还挺高。”石宏大告诉于良吉:“要两个大钱一斤呢!”
苹果储存到现在,的确不容易,以往秋天的时候,卖的最高价也才五个铜板,如今小小的一个苹果,能卖上两个大钱一斤了,翻了起码三倍的价格!
“这么高价啊?果农赚了啊!”于良吉乐呵呵的一挥小爪子:“先留半车给侯府,这正月里来人去客的总得有个摆设。剩下半车分一分,给村里人每家送点,加在咱们的年礼里。”
侯府给村里人的年礼,不用何管家张罗,于良吉跟石宏大亲自打理,有他们带回来的苹果,一家给十个,人口多的再加五个,然后是草莓和小番茄,加上两匹细棉布,两匹松江布,还一家给了一坛子自家做的甘草杏,和一坛子葡萄酒,侯爷亲自酿造,这一点很重要。
这就算是年礼了,主要不是看东西,看的是心意。
俩人在大年三十的那天上午,祭拜过了先人牌位,就赶着一辆大马车开始挨家挨户送礼拜早年。
等回来的时候,正好赶上吃晚饭。
这是侯府的第一年,早在做饭前,何管家就拿了一个精致的菜单让于良吉和石宏大划拉。
上头的菜肴,名字全都很吉祥,很好听,说句不客气的话,绝对色香味俱全!
但是!
石宏大知道,于良吉可能一个都没仔细看,因为他手头上正在刷刷刷的写自己的实验心得。
以前有前人的经验他还可以借鉴,现在他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写这些东西,以期流传后世,让后人能少走几步弯路。
“大人?”何德淼觉得自己这菜单拟的很有水准了。
不论怎么看,应该都不会挑出毛病,这可是京城里流传了好几年的新年菜单。
可惜,他忘记了,这里不是京城。
“这些菜,你看着挑吧,过了子时那顿除夕宴用就行了,晚上这顿,给来个火锅。”石宏大亲自点了菜。
“火锅?”何德淼以为自己听错了。
“对,火锅,用大骨头汤做锅底,把那个蘸料里多放点芝麻酱。”石宏大合上菜单:“多洗点青菜,少切点瘦猪肉,羊肉就来两盘好了,多了他们俩也吃不了。”
羊肉燥热,这个时候吃正好,但是不宜多食,那俩身体都有点虚不受补,冬日里也只能喝个羊肉汤,吃个羊肉水饺。
大人都这么说了了,何管家只好抱着他好不容易整理出来的东西,到了厨房。
侯府的厨房很大,一般来说,应该分为大厨房,是做所有人的吃食的,上到侯爷下到打扫卫生的。
一般人家呢,会分出几个小厨房,例如当家人有小厨房,为的是有友人前来,三更半夜吃个夜宵喝个小酒之类的;掌家夫人有个小厨房,女人嘛,吃个点心煲个汤啥的;少爷小姐有个小厨房,方面饿了随时吃;再有那有小妾的,如夫人受宠,给弄个小厨房,没事给老爷洗手做汤羹啥的……。
这些,统统在侯府没了用武之地!
开始还有人觉得黄家人管大厨房是走错了地方,他们应该是侯爷小厨房的人才对。
结果侯府正式成立都半年了,侯爷也没说啥小厨房,吃食一概从简,而且就是从大厨房里头端,一大锅杂粮粥,全家,真是全家,都喝!
真是一视同仁的更不能一视同仁!
何管家走进了厨房,大家都在忙,只有老黄一家还在优哉游哉,他们面前一口大锅,里头煮着半付猪骨架。
因为大家觉得,菜单马上就要下来了,所以大家洗菜的洗菜,剁馅儿的剁馅儿,净肉的净肉,拔鸡毛的,杀鸭子的,捞大鱼的,干啥的都有。
就老黄一家子不着忙不着慌,还有心情聚在一起,教导俩孩子看菜谱!
“何总管。”人们纷纷向他打招呼。
何德淼摆了摆手:“都停下吧!”
“何总管,上头点了什么?我们这边都准备好了!”暂时从老宅调回侯府的大厨意气风发。
“啥都没点。”何德淼直接看向黄大厨:“你赢了,上头点了火锅,就你那大骨头汤,有用处了。”
众人:“……!”
“我就说,你们先别瞎折腾。”黄大厨慢悠悠的站起来:“吃完晚饭再折腾都来得及。”
和森淼觉得自己很失败,对自己服务的一家三口太不了解了。
黄大厨得意一笑,他可是知道,侯爷跟大人,那都是实在人!
实在人的石宏大在送走了何德淼之后,冷哼一声,要不是他多事,于良吉也不会被推到风口浪尖。
幸好已经解决了那件事情。
上头人吃了火锅,下头的人也跟着吃了一顿,冻豆腐,油菜,菠菜和海带,还有泡发的香菇和弄好的干蘑菇,木耳,当然,必不可少的是片羊肉和片牛肉。
这帮二厨们,充分展示了一把自己的刀工。
羊肉切的薄厚一样,要不是确定这个时代没有电,没有电动切肉机,于良吉还以为这是机器切的呢!
“一人赏十两银子,这刀功,练得可不容易!”于良吉一看那白城花儿一样的肉片,真心觉得,江山代有人才出啊!
这下子,厨房沸腾了!
绣房的绣娘们努力了!
他们是有工资的,而且是内务府统一开销,没有一点外快,想要攒钱,工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上头的赏赐。
逢年过节给的赏赐很丰厚,但是这是头一次因为手艺而受到奖赏,底下人可真的沸腾了。
年节不常有,手艺在身边啊!
于良吉不知道自己这奖赏让大家伙儿卯起了劲。
他现在正在努力的吃火锅,涮青菜和冻豆腐,吃的可起劲:“今天这时候,竟然能吃到火锅!”
“在自己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石宏大将豆腐放到了他跟前。
一桌青菜豆腐,还有好几盘子切好的片肉,牛肉居多,羊肉少点,还有各种火锅蘸料。
“嗯嗯!”于良吉赶紧夹了冻豆腐下去。
于宝宝喜欢吃的是油菜,他还吃不了辣椒,家里禁止他吃辣,所以他的小蘸料里没有辣椒油,只有一点蒜末和韭菜花兑的芝麻酱和腐乳。
于良吉倒是想吃辣椒,介于他的胃不太健康,石宏大根本没给他吃辣椒,就给了他一点辣椒油。
就是这样,于良吉也吃的很香了,石宏大倒是一直在涮肉给这一大一小,但是于良吉还给他夹了不少肉片,基本上都让石宏大自己给吃了。
吃完了这顿饭,一家三口没事可做,于良吉想起第一年过年的时候,也是这样,当时石宏大提议玩儿的斗地主。
172/223 首页 上一页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