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盛世国师(穿越)——木兰竹

时间:2017-04-26 15:20:35  作者:木兰竹

  毕竟是读书人的事,而有时候读书人非常顽固。
  不过虽然说是皇帝牵头,其实也只是名义上而已,最后具体事情,还是交给太子安排。太子也欣然接受,不过表示若是二弟有空的话,希望两兄弟一起努力。毕竟事情很多。而且太子觉得,可以将几大世家一些倾向于皇室,不赞同世族以家族为主的观念的人也拉进来,还有一些学问好,但是政事上不怎么给力,但在民间十分有声望的“名士”们也可以加入。
  皇帝不断点头,十分欣慰。太子的确长大了。
  这件事好好操作,的确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比如他最头疼的,屁事不懂,就喜欢乱指手画脚,偏偏在世间十分有名的各种“名士大家”。
  皇帝为了昱朝的声望,为了自己“求贤”的名声,用高规格的仪式将那些名士贤者迎接入京,让他们做官。但这些人学问好,不一定政事上就给力,而他们许多人都很固执,让皇帝十分头疼。
  编书的话,的确是这些人很适合的位置,既可以杜绝他们对政务上不懂装懂的指手画脚,还能物尽其用。
  皇帝和太子为此事讨论许久后,才说起刺杀宿谊一事。
  不仅仅是宿谊,易苒的行迹也已经暴露,且多次遭遇刺杀。
  不过在昱朝的管辖内,易苒自己武力值也很强,他可是打死过老虎的人,即使有侍卫帮忙,也可见得他的武力值。
  所以易苒那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大问题。
  但没有问题,不代表皇帝没有震怒,不会追究。
  太子说起宿谊被刺杀一事,也是心中杀意顿生。若不是宿谊劝着,他理智上也约束着,太子甚至想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把可能会刺杀宿谊之人一个个找其他事弄死。
  不过太子也不需要忍耐多久。待慕晏班师回朝,京中军力更加充沛之后,皇帝就会对一些人发难了。
  现在主力毕竟还未到位,皇帝可用的兵力不多,需要考虑别人狗急跳墙之后自身安全。
  本来,皇帝还想再修养几年。打仗这种劳民伤财的事,需要休养生息。
  但以宿谊的点子,以战养战,皇帝就不用担心这次打高句丽的战斗会给昱朝带来损失。
  俘虏高句丽的官员之后,慕晏听从了宿谊的建议,专门去找到了高句丽已经开采出来的各类矿产,以及各地特产的图志。
  有这些资料,昱朝不但能弥补战争给昱朝带来的损失,还会得到更多好处。
  而高句丽的土地也很适合种玉米等作物,待明年,粮食也会更加充足。
  至于那些药材木材之类,虽然贵重,但都算小事了。
  打仗居然能获得这么多好处,皇帝本来就好战的心忍不住蠢蠢欲动。不过他也知道,虽然有好处,但也需要消化了再说其他的。
  现在他需要将高句丽的战果消化了,该种粮食和棉花的地方全种上,该开采的矿产都开采了,待这些都转化成昱朝的国力之后,再说其他的。
  高句丽和昱朝这次战争的导火索是高句丽对扶余的战争。本来皇帝觉得自己力所不逮,占太多“蛮荒之地”也吃不下,不如还给扶余,换些名声。
  后来皇帝在跟宿谊和慕晏通信之后,觉得,还可以,但是不能白还。比如用金银换,比如商量一下每年的进贡。咱们昱朝为了你们扶余流血牺牲,怎么也得有点补偿吧?
  现在皇帝觉得,这点地,昱朝还是吃得下的,咱们还是不还了吧。
  你扶余不满意,来打我啊?我们凭本事从高句丽吃下的东西,又不是打你们得来的,凭什么给你们?
  宿谊在得知皇帝的决定之后,心中有一瞬间的无语。
  不过在战争上,在国与国的利益上,虽然很多时候人们都会愤怒,但实际上理智的人都明白,其实这之间若不涉及屠杀剥削,那么就并非是什么正义不正义的事,不过是立场不同而已。
  就像是这次高句丽的战争,对许多高句丽而言,就是不义之战。虽然咱高句丽打了本属于你们昱朝的地盘,打了你们昱朝的属国,但也不该把咱全灭了啊,给个教训不就成了吗?
  但在昱朝看来,这就是正义之战。
  宿谊虽然自认为很善良,但是在这种国家利益面前,善良顶个屁用。
  若是能对国家有益,若是能对民众有益,他就算被写在历史书中被人天天骂又如何?
  不过华国的历史书估计不会骂他,其他国家的历史书应该会骂吧。
  妖道?嗯,这称号不错。


第137章
  宿谊回到家之后, 问了一下管家京中的形式。
  走了一年多, 京中不说翻天覆地,变化肯定是比较大的。
  进士开科一年后,终于稍稍显示出其影响力。第二等进士还在朝中实习,第三等的地方官已经在地方站稳了脚步。世家们开始没觉得什么,这些人虽然做官,但都是从低级别做起。昱朝地域较广, 世族也只会盯着自家祖地, 或者是较为富裕的地方。而且即使这些地方的地方官不是自家人,只要自家人还在朝中当大官, 也没什么大碍。
  他们本也没打算割据自立。
  于是比起留在京中的那几位进士稍稍让世家警惕了一些,外放的进士都没有引起多大关注。
  前线又在打仗,宿天师还被行刺, 朝中形势一度紧张,世家也分不出心去关心几个外放的地方官。于是在尘埃落定的时候, 世家发现皇帝将这些进士安插到富裕、关键的地方为官, 觉得有些不妥, 但已经无可奈何。
  第一届进士的确都是人中龙凤,即使是考上的是第三等,但处事能力都是杠杠的。基本上外放的进士都作出了不错的政绩。他们又是坚决拥护皇帝,对皇帝的政策实施的十分彻底。这让新的作物的推广, 在这些人的领地中十分迅速。而推广新作物而已,当地豪族虽然想从中牟利,但遇上一个非要推广的, 他们也无所谓。反正其实也不是必须和中央唱反调,不过是觉得自家粮食够吃,就懒得改变,外加想通过粮种坑点钱而已。
  除了粮食之外,皇帝还推行了许多新政策,比如关键的减税政策。
  这些政策在世家控制的地方官手中,是不会被实行的。而多收的税赋,进入谁的口袋,就不得而知了。
  但地方官换了,这些手段就不奏效了。除非侵吞赋税的是朝中的那几个大世家,不然这些进士是不会买账的。
  然而朝中的几个大世家虽然有一千种方式敛财,却不会用这种会落下明显把柄的方法。皇帝现在只是被其他事绊住了手脚,懒得查。待皇帝想查的话,多收税赋这种事,根本无法掩饰。到时候皇帝想抓谁,一逮一个准。
  说白了,皇帝就是养肥了这些肥羊,等待时机成熟宰了加餐而已。
  能将主意打到赋税上的,大部分都是地方豪族,或是有特殊企图的人。
  这些人官官相护,若不上报也就罢了。地方官网络上安插了“钉子”,那“钉子”所在的地方还是最关键的地方,就让他们不得不收手了。
  即使那些“钉子”并无什么背景,耐不住他们都是中央直接下来的,而且还有一个顾大人在外面跑远了还没回京。
  顾敖出去禁毒宣传的时候,挂着一御史的头衔。他可以直接监督地方官,并且直接向中央递折子,直达圣听。
  这些地方官出来的时候,都被教导过了,有事可以直接给京中上折子,如果怕被拦住的话,就给顾大人悄悄递折子吧。
  顾大人是个好官,他知道怎么做。
  这群进士们可不像是依附世家的那些被“举荐”的地方官。那些被举荐的地方官基本上是仕途到头了,他们就念着好好服务当地豪族,好让自己长久的在这个位置待下去。而进士们所任职的地方官,现在的位置只是起点,三年之后,留在中央的那群进士实习结束,他们这群人则也要迎来考核。不说进中央,这些远了些,但可以升官啊。
  谁拦了他们的政绩,等于阻了他们仕途。现在地方豪族还没勾连那些进士的意向,都把进士们当做“异物”排斥。这些进士从地方豪族上得不到好处,而打击他们能获得好处,谁都知道怎么做。
  敢在第一次进士开科就一路考上来的人,本身都具有野心和赌性。
  于是地方上这一年很有些意思,经过一年,新的作物成熟了,粮仓堆满了,棉花做成的衣物也穿在百姓身上了,各地百姓们吃饱穿暖,连税赋也减免了,十分高兴,纷纷要上万民伞。
  进士们见多识广,胆子贼大,这些手段玩得很溜。
  地方一闹腾,中央也不稳了。虽然中央的世家不会特意去从赋税上抠钱,但不代表这些地方豪族不会以各种名目上供,以求得庇佑。
  于是这些世家就想折腾一下那些不听话的地方官,但顾敖的折子一上来,将那些地方的赋税收取情况一一列举,这些世家不得不改变口风,说这些地方官做得好了。
  私自收取赋税,说轻一点是贪,说重一点,就是有自立之心了。
  而且世家也不是铁板一块。有在国家复苏关键关头拖后腿的世家,也有一腔热血想要让国家更强盛的世家。以王家和慕家为首的这一派世家便是如此,慕晏如今得了这么大的战功,隐隐有成为世家领头羊的趋势。
  其他世家,虽说在朝中都有比慕晏如今更高的官职,但论功劳和前景,谁也比不过慕晏。慕晏成为朝中第一人,已经是可以预见的状况。
  何况慕晏还有宿谊这个天师好友当神级辅助。
  “所以说,河清在前线打仗,有人在后面拖后腿?”宿谊冷笑,“陛下减了这么多年的税,还有人加好几倍收?照他们这种收法,若不是有进士在地方为官,阻了他们的贪婪,河清若陷在高句丽,恐怕后方起火吧。”
  宿谊即使不懂什么军事,也知道此次攻打高句丽如此顺利,实属侥幸。若按照正常状况,即使奇袭成功,也不可能这么快就打下高句丽全境,且让其毫无还手之力。
  慕晏在高句丽战场上花的这么多时间,基本上不是打仗的时间,而是留在那里,整治治安,重建秩序,为昱朝接管此地做准备。
  若是攻打就花了大半年时间,那耗费的人力物力不可想象。
  这时候昱朝那些被收取重赋的百姓若被人挑拨,地方生了乱,皇帝陛下就该焦头烂额了。
  宿谊不介意用最大的恶意揣度那些多收赋税的人,除了贪婪之外,谁知道那些人有没有如此想法?
  作为藩王,居然会私通外国,还有什么他们干不出来的?
  当年,他们竞争不过自家皇帝老爹,就将主意打到他和他弟弟身上,就知道这些人有多么无耻,道德底线有多么低了。
  即使是在古代,两方争夺去算计对方稚龄孩子,也是一件十分令人不齿的事。两军敌对还会归还家属,他和那些叔伯还是一个阵营的。
  管家应是早就做好了准备,因此连朝中一些隐秘事也信手拈来,让宿谊较为全面的了解了如今朝中状况。
  总的来说,虽然有乱子,但因为皇帝陛下应对得当,慕晏又飞快的结束了高句丽的战斗,且耗费不多,所以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
  而慕晏这边的战果,是决定性因素。
  藩王和世家都看着高句丽的战场,皇帝此举实属赌博。若是慕晏败了或是耗费太多,那皇帝好不容易集聚的君权又得分散减弱。
  宿谊摸摸脑袋,他总算明白了,这群人怎么宁愿暴露自己,都要不断派杀手刺杀他。
  虽然他是一个谦虚的人,慕晏这边取得的战果,他也觉得,自己可能起了不小作用。那作用虽然是侥幸,是莫名其妙如同天助,但没有自己横插一杠子,的确没那么容易。
  “不过现在我已经回京城了,就让那些刺杀的人继续在外面晃悠吧,最好能被一网打尽。”宿谊笑呵呵道。
  .................................
  朝中局势虽然十分紧张,几方势力都在最后角力。
  但这和宿谊已经没关系了。即使这角力的原因和过程都和他有关系。
  宿谊终于又回到了他在京城是美好的宅男日子。京中的实验室虽搬迁了大部分去青州,但太子又让工匠们将宿谊留在京中已经空下来的实验室重新添置了一番装备。
  宿谊的那些实验器材都是让宫中工匠打造的,虽然他们不懂原理,但复制一个却也容易。所以宿谊回来的时候,他的实验室和离开时没多大差别。
  于是宿谊每日就琢磨着吃吃喝喝,再折腾点有的没有,不知道干啥的实验。秋老虎虽然猛烈,但宿谊有自凉亭,还有用不完的冰块。这小日子啊,别提多舒畅了。
  比起宿谊的舒畅,朝中无论哪个派系的大臣,最近都有些急得上火。处于优势地位的想要扩大优势,甚至能一劳永逸;处于劣势地位的不说反败为胜,好歹能保全自身。这朝中景象,简直是整个昱朝官场的缩影。
  作为导火索、重要影响因素的宿天师,却日日脑袋放空,舒坦的如同一只废猫,若被这些人知道,定会更加上火。
  皇帝陛下就挺上火的。若不是他还要接着宿天师“失踪”布置一些事,不能出宫让人发现宿谊已经回来,皇帝陛下定会捉着宿谊暴揍一顿,以缓解心中不平衡。
  好吧,暴揍不可能,皇帝陛下不舍得,但是敲他几下,踹他两脚,还是可以的。
  宿谊天天翘着脚看戏,终于让他看到了“自己”出场。
  前线发来急报,宿天师在回京途中突然重病,昏睡不醒,此时又遭遇刺客刺杀,两方争斗,死伤惨烈,宿天师下落不明,生死不知。
  皇帝陛下震怒,太子殿下亲自率兵出京寻找,慕晏将高句丽后续之事交给副将,自己提前回京。
  天下百姓跪地嚎哭,乞求天师安康。
  吃瓜群众宿谊坐在自家宅子中,听着连围墙都挡不住的百姓的祈祷声和哭泣声,感觉压力巨大。
  “就不能劝他们离开吗?”宿谊听着门外声音,感觉冷意不断往外冒。
  虽然被百姓如此敬爱,他重病后遇刺,下落不明的消息被有心人传开之后,百姓们便自发的来到他京中的宅院围墙边,点香祈祷。让他京中的宅子周围烟雾一片,如同香火最旺盛的庙宇。
  宿谊在刚出名的时候,京中百姓就曾来他门前叩拜,后被慕晏劝走,皇帝也下了圣旨,不让别人打扰宿谊的安宁。只是这次宿谊遇袭的消息传出,百姓反映太大,即使是皇帝,也不敢轻易下旨,让百姓忍着。
  何况若是宿谊真的已经下落不明,皇帝若下这圣旨,不符合常理。
  于是皇帝颇为幸灾乐祸的让人传话,让宿谊忍着,香火味也挺好闻的。
  宿谊忍不住偷偷竖起中指,即使这是他爹,他也想打人。
  宿谊倒想往隔壁慕晏府上一躲,只是他家被太子打造的铁桶一番,慕晏家中因主人离开,却不是如此。
  在宿谊和慕晏都离京之后,两边相连的大门便重新封上,并不往来。宿谊回来的消息,隔壁也不知道。
  宿谊每日看着宅子上空缥缈的烟雾,心里郁卒。
  其实烟雾还是蛮好看的,但是味道实在是太呛了。淡淡的檀香味也就罢了,但老百姓现在燃烧的香质量当然不比现代,味道很冲不说,且日日燃香,就算再好的香也会呛到。
  虽然他宅子还算大,但四面围墙被全城百姓围着不间断燃香,也只能全部被笼罩在烟雾中。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