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受姜后之命外出送信,送给一个男人。
这个男人她见过,她从来没有看见姜后与他交流过,就算是碰面,连眼神都不曾相碰,为何要与他送信?且后宫妃嫔,最忌与外男私相授受,姜后疯了吗?
然而主子之事,容不得她哪般猜测。
她走到那人府邸,镇定敲门,那门是条暗门,向来只有知情人才能敲的,那门敲了许久,都不曾有人来开,
风实在太大了,姜后给的丝绢她牢牢藏在怀中,她外衫被吹得乱七八糟,衣裙随风而动,烈烈作响,不知怎的,那丝绢竟被吹了出来!
那丝绢随风飘了老远,她追了一路,这信件实在丢不得,不说有什么机密大事,如果被人捡到,光是与外男私相授受这一条,便能将皇后给折下来。
幸好那风一阵一阵的,一会停一会起,她见那丝绢摊在地上,如一片轻薄的竹膜摊得极平,她用手一捻,便捞了上来——
她无意间,看见了姜后的字迹。
她只看到了一句,只是一句,就令她如被坠雷厉劈!
【你答我啊,只需答一句,我便带着郊儿,与你一同远走高飞,你可忍心郊儿永不认生父?】
“吱呀——”
正当此时,那暗门开了。
她惊了一跳,手忙脚乱的将丝绢折起,只见一个男人站在阴暗的门内,手指空空,连灯都不曾提一盏,面容在她手中明灭不定的朱雀灯映照之下,沉得观不清楚。
她恭敬的低下头,奉上信件:“大人,皇后娘娘托奴婢送信。”
她很快听见了那人的声音,气急败坏的拂袖开口:“告诉她!不要送信了!我与她从无瓜葛!”
“娘娘说,让奴婢带您手信回去。”
得到的回应只有‘哐’的一响,干净利落关门之声。
那个人的声音他曾经听过,那是大王的兄长,微子启。
她侯了许久,那风终于停了,一大滴雨水滴在她苍白的脸上,灯笼里的烛光终于被浇灭了,她撑起了雨伞,那伞黄白黄白,像是将周遭反得稍稍亮了几分。
没多久,大雨磅礴席卷而来。
她带着来时的信,还奉给了姜后。
风实在是太大了,即使打了伞,她全身也被淋了个湿透,她站在屋檐下,不进内屋,恐身上的雨水滴湿了中宫的地,雨水将她的脸淋得冰冷,风又起,她瞥见姜后的声音在烛光映照之下晃动不安,伴着磅礴大雨巨大的喧哗,她隐隐约约听见的姜后绝望的低鸣。
一个时辰之后,她的身体几乎冷透了,她看见姜后一步步走过来,外边电闪雷鸣,她的脸被雷光闪得惨白,她听见了姜后说了句话。
这是她此生听到的最后一句话。
姜后说:“他可曾与你说过什么话?你去了好久。”
她记得自己摇了摇头。
接着,她睁着双眼,世界天旋地转,脑袋掉在了地上,发出了‘嘭’的声响,她看见自己的身体直立的、傻傻的、僵硬的站着,冰冷的雨水依旧‘啪’的滴在地上。
最后一丝声响,泯灭在黑夜里。
第16章
妲己刚刚立誓效忠大王,哪里能容得人伤陛下一分?殷郊、殷洪宝剑一刺,便被她一手折断。
她此时已经收起了妖容,妖力不曾用分毫,然而她那对爪子乃是经了千年修炼,皮肉刀枪不破,哪里是两个凡人稚子能胜的?
殷守不知这两熊孩子是何人,只听金珠内纣王大喝:“竖子……!反了!竟敢弑父弑君!”
殷守才知道这两孩子就是殷郊殷洪,他见妲己一招就将两位王子撂翻在地,连忙制止:“妲己,勿伤其性命!”
殷郊、殷洪乃是识时务之人,见自己竟轻易被人制住,皆摔了四脚朝天,显然敌不过对方,又见父王一声制止,那妲己慢了一顿,两人连忙翻身爬起,趁着空隙就往门口跑了出去。
殷守一挥手便带人去追,殷郊、殷洪慌不择路,躲躲藏藏,一不回神便躲进了馨庆宫。
二位王子到馨庆时,宫杨妃真慢条斯理的绣着手绢,忽见两人狼狈不堪直直跑过来,那模样显然是闯了大祸!
“杨姨母!快救救我和弟弟!妲己要杀我们!”
杨妃大惊失色,心中暗暗叫苦,我说你们怎么不死在和宫?非要来连累我?
但时间已容不得她多做计谋,已听见了外头追兵脚步,喧哗兵器声声声透过后墙,要是被撞见了,即使口称与两位王子毫无关系,也无济于事,大王终究为两位王子之父,且大王何等聪明,只需留王子说上一两句话便能猜出来龙去脉,到时候自己更加凄惨!这两人她没那本事杀得,为今之计只能将两人快速送出宫外!
“千岁,你们随我来!”杨妃咬咬牙“快!”
两人闯下大祸,此时心乱如麻,杨妃一声喝,喊得他们呆愣木板,只言听计从随着杨妃。
又听杨妃开口:“二位殿下快换衣服,我命人送你们出宫!”
二人感激流涕:“姨母真是善人,为吾等如此着想!”
两人换上衣服,刚把后门一关,前门就进来了追兵。
杨妃做足了气势,来哪个总兵侍从她都能应付一二,只见那门一开,一只节骨分明的手伸了进来,那人一双眼如利剑星辰,往这头一看,竟惊得杨妃起了鸡皮疙瘩!
来的哪里什么莽夫总兵,来的是尊驾大王!
那妲己也是跟着大王一路追来,本是最热闹的和宫,这会倒是清净了不少。
和宫宫人只余三三两两,里头阴阴暗暗,宫娥侍从们忽的觉得吹来一股冷气,那烛光无风自动,明暗不定,只照得周围重影潼潼。
“什么声音?”一宫娥冷出一身鸡皮疙瘩:“方才……仿佛有人走过……”
另一侍从说:“你莫非眼瞎了不曾?大王贵人们都走了,这和宫哪里有什么人来?我也不曾看见半分人影,咱们在和宫多少年了,莫要自己吓自己!”
那宫娥深吸一口气:“兴许……奴婢眼花了……”
“皇后娘娘。”
和宫深处,无一宫娥左右,忽的响起一道女声。
姜后缓缓抬起头颅,望见阑珊之处立着一名穿着整齐的宫娥,烛光昏暗的屋里,只能望见她直挺的鼻梁与漆黑的眼窝,苍白的唇抿起了笑意。
“你是何人?”姜后气息弱而缓,像位久患的病人。
那宫娥一步步走了过来,她脚步缓而平,不慌不忙,十分沉静,她的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沙,牢房昏暗而狭小,她远远的说话,竟如耳语般令人不得不听。
“回王后娘娘,奴婢鲧捐,乃是苏娘娘的婢女。”
姜后冷哼一声:“原来是你这贱婢,是来替你主子看笑话来了?那日你为何那般害我?”
“娘娘,奴婢不曾害您,是您自个作孽,奴婢不过说了猜疑罢了。”
“你!”姜后气得脸色发白,脸上仿佛长了几条皱纹,一时间面部可憎。
“娘娘为何落得这般田地?”她的声音冰冷而平静,没有一丝嘲讽,仿佛只是想问问。
姜后阴阳怪气:“我为何落得这般田地?还不是你主子害的?”
“娘娘说笑了,妲己娘娘不曾害您,您自己做了糊事,这才是奴婢想不通的。”她又向前迈了半步,左脸离烛光近了片寸,露出了上挑的眼睑:“您分明并非心悦大王,为何要生出如此多的嫉妒?”
姜后瞳孔睁大:“你……你胡说什么!本宫贵为王后,乃大王御妻,必然心悦大王才是!”
“娘娘怎的如此动怒?奴婢不过随口说说罢了。”她裂嘴笑了一下:“原来娘娘真是贤妻良母呢,依是奴婢愚见,大王如此粗鲁,着实配不上娘娘,非要个温和谦虚的男子才好,比如那位大王的长兄,便是万分合适了。”
“唔——不要胡说!”姜后面容惊恐,声色凄厉:“你是何人?!”
鲧捐裂嘴一笑:“娘娘问了奴婢两遍了,奴婢鲧捐,乃是妲己娘娘贴身侍女。”
“不!”姜后喊道:“你不是!你到底是谁?!”
鲧捐叹道:“娘娘可是贵人多忘事啊,您说奴婢是谁呢?”鲧捐把脸凑近姜后,让她看个清楚:“奴婢贱容,娘娘该是认不得吧。”
姜后着实对鲧捐这张脸不认得,但那脸一凑近,她鸡皮疙瘩一起,寒气入体,那双漆黑的双眼直直看着她,阴深深的、如滩死水般波澜不惊,她猛的一抖,颤声道:“你可是……中宫的旧人……?”
“呵!”鲧捐笑了起来:“娘娘说奴婢是中宫旧人,若奴婢说不是,反倒下了您面子,娘娘圣明,猜得正准。”
“啊——”姜后恐慌大喊一声,声音撕心裂肺般回荡与狭窄牢房,如鬼怪凄厉痛哭:“你!你没死?!不!不!你不要过来!是你知道得太多了!娟秀!不是我杀你,杀你的是瑾蓉!她已经死了!”
“呐,娘娘,奴婢鲧捐,哪里是什么娟秀?娟秀可是死了多年,脑袋掉在冰冷的雨里,哪里是我鲧捐这般头颅稳固?”
姜氏身体发抖,哭道:“我如今这般田地,你若是怨,也是了了心愿,若是恨杀了我也一了百了。只不过,微子启乃是无辜之人,我一生做了诸多错事,有负于他。”
“奴婢觉得反倒是的微子大人不是,您为他生子育儿,他竟多年不闻不问,胆小怕事,实在为男子之耻啊!娘娘,您看您,恼那位大人恼得都浑身发抖了不是?娘娘稍安勿躁,奴婢这就为您讨回公道!”
姜后牙齿打颤:“你要做什么?”
鲧捐嫣然一笑:“奴婢愿为您了却心愿,让殿下认了生父,您可含笑九泉。”
姜后厉声哭呼:“冤家!你看在本宫对你尚有一饭之恩的份上,饶了我们吧!微子无辜,全是我一人作孽,当初设计将他卷进这般孽缘里,郊儿年幼,不谙世事!饶命!”
鲧捐笑道:“娘娘何必说这般反话?奴婢可是看过那信,不过了却您心愿罢了……咦?奴婢已走了不少时刻,该回去伺候妲己娘娘了,望娘娘安好。”
话毕,转身离去。
姜后望见她背影,那步伐与从前在中宫时一模一样,定而沉静,不慌不忙,仿佛世上无一事能乱她计谋,姜后急得心脏发热,眼珠睁得滚裂,厉声大呼,鲧捐再也不曾回头。
牢房里凄厉之音终引来了人,宫娥侍从一齐过来看究竟,一开门便看见姜后如厉鬼般双目环裂,口流鲜血,面容狰狞,宫娥大声惊叫,侍从单手颤抖去探脉息——
“王后……薨了!”
几人大惊失色:“快去禀报陛下!”
而这头,殷守正在馨庆宫找人。妲己跟随其后,杨妃一边忐忑一边强笑:“陛下,今日您过来,臣妾真是受宠若惊。”
殷守不答,又找了几个屋子皆不见人影,便问:“爱妃可见到郊儿与洪儿?”
杨妃故作惊讶:“不曾见到,莫非二位殿下贪玩,来了后宫?臣妾定为陛下留意。”
“今日郊儿、洪儿那剑无缘无故刺向孤,孤不知其中缘由,想当面问问。”
杨妃:“怎会如此?二位殿下怎如此糊涂!真是……!”
“孤也想不明白,孤不曾亏欠他们,若是因姜氏一事,也是无甚理由,姜氏犯错,二人皆是学过帝王之术,乃是知晓孤不可徇私,不可轻饶……”
此刻殷郊、殷洪二人并未出宫,两人年幼身形较小,正躲在馨庆宫后门一木桶里偷听情况,正听见殷守在说话,殷洪便悄悄与兄长耳语:“哥哥,你我方才鲁莽了,此刻出去与父王道歉,必然能原谅你我。”
殷洪与纣王要亲近些,年幼时纣王曾教他练剑,后因他生性爱玩,不太肯学,纣王就不再教他,后又南征北战,便少有交流。
殷郊却抿嘴道:“母亲如此贤良,也糟了这般恶果,父王已被妲己迷惑,此话必然是引你我出去,且弑君乃是大罪,你我虽贵为王子,亦不可轻饶。”
殷洪:“方才吾等持剑,那妲己武艺高强,本可一掌将你我击杀,父王却出声制住,虎毒尚不食子,哥哥不必担心。”
殷郊也开始摇摆不定,正当此时,两人听见门外宫人急匆匆来报:“陛下!皇后娘娘,薨了——”
殷郊殷洪两人听此一言皆抱作一团,在木桶里相互依靠,泪如雨下,殷郊哭道:“眼下母亲已被害死,你我又弑君在先,想来朝歌再无你我立足之地!”
第17章
“哥哥,洪儿听你的,你说如何?”
“杨姨娘方才已说了线路,你我不如先出宫罢,天涯海角辽阔无际,总比在此受人发落不知生死的好!”
于是两人东躲西藏,左右张望,拉拉扯扯,相互扶持,便沿着杨妃说的路线出了宫。
杨妃只匆忙布了出宫之路,哪里管二位千岁在宫外是死是活,她恨不得两人死了才好,也解了她心头之恨!无暇派人作弄暗杀,在宫外做些诡谲布局,已是两位千岁大幸!
殷郊、殷洪二人从小娇生惯养,虽勤练武艺,却从未入过民间耍玩,这会出了宫,光是在朝歌就被偷了钱财,又因年纪尚小,差点被人拐了去,幸亏习得武艺才得以逃脱,诸般坎坷,逃逃走走,这一来二去已是接近黄昏。
街上满是官兵匆匆寻人,总兵皆拿了两人画像四处访人,二人浑身狼狈,不知是福是祸,竟瞒过耳目,躲在一客栈楼梯角落啃馒头。
殷郊年纪稍大,见弟弟如此年幼可怜,小脸黑得如猫,吃着粗粮馒头都能狼吞虎咽,心中大悲,只觉得自己连累弟弟,又行事鲁莽,落得如此下场,思前想后懊悔万分,脑中皆是茫然,不知未来何去何从。
正当此时,殷郊见对面人声鼎沸,喧闹不堪,便问道:“那边为何如此热闹?”
有人答:“那边乃是姜子牙开的命馆,那姜子牙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在此开命馆,为人逢凶化吉,指点前程。”
殷郊:“命理之术何等玄妙,哪里知他算得真假?”
又有人答:“前日里有樵夫刘乾得钱酒,后有公差催粮收一百有二十,皆是出自姜尚算术,此后命馆络绎不绝,众人福祸皆被说中,小兄弟,你说真不真?”
殷郊听此一言,心中微动,便与弟弟说:“我观那姜尚确实有点本事,你我如今走投无路,何不去求指点一二?”
殷洪向来唯兄是从,听哥哥如此一说,便赶紧附和,与兄长一同见了姜尚。
二人来到命馆,见立柱贴了诸多对子,又见一上席一对‘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竟让两人看呆了去。
10/81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