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朕,是一个演技派(穿越)——崔罗什

时间:2017-04-30 16:32:21  作者:崔罗什

  “丞相的招待……朕很喜欢。”他像累了一样,闭上了眼睛喃喃说。
  萧从简端详着皇帝的脸,这会儿年轻人看上去终于筋疲力尽了,仿佛刚刚一瞬间的执拗耗尽了他的力气,他的头优雅地垂落,像是屈服于命运而不是屈服于醉意。他变得散漫,在灯下莫名显出些悲哀。
  萧从简起身准备离开,皇帝的声音又追着他响起:“丞相……”
  萧从简回首看向他,皇帝仍闭着眼睛,说:“……朕想看河灯。”
  萧从简微笑起来:“臣会命人安排。”
  次日上午皇帝从丞相的清平园离开。皇帝住过一晚的院落和房间会保持原样,但从此其他人不能再住进去。
  李谕觉得这样挺浪费的,他向萧从简表示为了避免这种浪费,他会再来住的。
  萧从简又被他逗笑了。他从没想过皇帝——前汝阳王还有节俭的心思。
  但皇帝这样的态度实在叫人猜不透,萧从简原以为他和年轻的皇帝之间会气氛紧张很长一段时间并一直紧张下去。但实际上除了最初时候大家都有些紧张,之后他们之间没有起过矛盾。
  避暑以来他们之间甚至称得上君臣和谐。
  萧从简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皇帝对于政事还处在一种懵懂之中,甚至兴趣不大。但如果哪一天他醒悟过来,或者被人怂恿决心自己掌权的话,萧从简知道冲突不可避免。即便他们的政见完全一致,目标完全一样,冲突依然不可避免。
  萧从简看看皇帝的侧脸,皇帝看上去很轻松。但萧从简已经知道这轻松下面隐藏着秘密,就在昨天夜里,皇帝几乎要吐露给他了。
  “臣会恭迎陛下圣驾。”萧从简欢迎皇帝再次做客。他希望下一次皇帝醉得更厉害些。
  在萧家的游览结束后,就轮到了冯家。冯家比丞相家还高调,几天时间就起了一道两百米长的花墙做屏障,争奇斗艳,俗艳得十分好看。不过李谕对冯家就是走个过场,花幛他看了只淡淡地点了点头,不置可否。
  对丞相那是对他喜欢的人,自然看什么都顺眼。对冯家他可就没那么多欣赏的心了。
  不过李谕还是当着皇后长辈的面好好夸奖了一番皇后,称赞她娴雅朴素,不爱奢侈,确有母仪天下的风范。
  冯家一听这话,心中直嘀咕,只觉得百米长的花幛算是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只能悄悄把酒宴上那道会喷火的火龙菜给撤掉了。
  幸好对冯家来说,皇帝能御驾亲临本身就算达到目的了。
  酒宴时候,李谕看到菜肴虽然精致,但并没有太过铺张之处,才露点笑容,道:“朕在宫中就常常说,要以骄奢淫逸为耻……嗯……”
  冯家人立刻应是,一片恭维称善之声。
  在冯家的节奏他得自己把着,免得太过欢乐,冯家得意起来就提立太子的事情。
  午膳过后,李谕休息片刻,就起驾回行宫了,并没有留宿。
  幸好这一趟冯家似乎只是想刷皇帝的好感度和朝中的声望值,没有向皇帝直接提出立太子的事情。李谕想想也是——这些高门世家哪个都不是吃素的,尤其立太子这种事情,若是提出了被皇帝当场拒绝那可就太难看了。
  这种事情大概就像告白一样,观察,试探,再三地试探,在双方都确定彼此的心意,有十足把握时,一击必杀。
  现在李谕给了他们模棱两可的态度。他既十分赞美皇后,又只字不提立太子的事情。冯家会觉得希望很大,但还有些不确定。
  应付完冯家,李谕才觉得真该好好休息一番。幸好行宫的夏游活动丰富多彩,之后他看了一场马球赛,看了几场蹴鞠,他试图改变规则,但是不行,大家都不习惯。散步之余,游船也是个好消遣。
  之后他又召了无寂过来。行宫附近的山上有清泉寺,寺中有泉眼,行宫每天都会去寺中取水。附近别墅也是,大多一早去取两桶水用来烹茶吃。
  李谕想叫无寂过来,看看这寺,这泉眼,此处行宫周围的夏季风致,比起皇城又是不同。
  无寂正在大兴寺中。宫人来接他,他便准备行李,准备动身。
  大兴寺很奇怪,看似规矩森严,但只要不越过明面上的规矩,谁也不管你私下是否用功。僧人之间也很少交谈。众人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事。因此偌大的寺院,越发清静。
  无寂正收拾行李时候,有师兄路过,无寂向他行礼。师兄道:“圣上这般宠信,看来你是要飞黄腾达了。”
  无寂道:“方外之人,并没有什么飞黄腾达之说。”
  师兄微笑道:“万物是空的,寺院可是实的。你得了皇帝欢心,便是有了捷径,恐怕不出几年,你就可以做大寺的主持了。想想是灵慧寺好呢?还是龙泉寺好?或是澹高寺?”
  无寂一时失神。
  师兄突然大喝一声:“无寂!”
  无寂一惊,他便知道,自己一瞬间,是着了魔了。


第27章
  中元节时候,行宫准备了盛大的放河灯。
  数千盏河灯顺水飘荡,星星荧荧,与中天之月遥遥呼应,在夜色中美得很奇幻。
  皇帝先在船上观看。靠在窗边能看见水边一群群的宫女放灯,她们或在水边默默祝祷,或三三两两嬉戏,她们知道或不知道皇帝正在看着她们。
  船上都是后宫亲眷。皇后和德妃都在,还有几个孩子。小公主尤其乖巧,一直细声细气地和乳娘学话。小孩子两三岁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性格,大皇子不如二皇子顽皮,话说得更有条理,会问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二皇子更好动,在船上蹦来蹦去,以为能摇晃大船,逗得宫人直笑。
  皇后穿着件紫衣,头戴凤纹金冠。德妃吕氏穿淡色,头上只簪了玉搔头。两人与淡州时候正相反了。如今皇后不得不更华贵些,吕氏却素淡起来,却都比以前更好看了。皇后本身五官平淡些,装饰之后颜色更好。吕氏生得俏些,淡妆宜人。
  两人平常不常聚在一起,只是一碰到一起必然互相暗暗较劲比儿子。皇后自从皇帝去过一次冯家后心中安定许多,冯家后来又给她送过一次金银,对她越发殷勤。她心中本不该再将吕氏视作对手。但皇帝一直似乎也很喜欢吕氏生的老二。虽然吕氏失了宠,孩子却没有失宠。凡是大皇子有的东西,二皇子也总是有。这叫吕氏有了些底气和希望。
  皇后叫大皇子背首诗,吕夫人就叫二皇子也背一首。皇后说大皇子来京之后就没生病,吕夫人就说二皇子都会打拳了。
  中元的夜色最叫人感怀,李谕仿佛第一次发现她们是这样年轻一样。二十岁还未到。他二十岁未到的粉丝还在上学,旅游,幻想,或是恋爱。她们已经对男人失望,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了。
  李谕终于回过身,走到小公主的乳娘身边,伸手抱过公主。公主眨着长长的睫毛,向李谕甜甜地微笑了。这个微笑叫李谕心痛。他真想告诉她,一千年多年后的世界有多美好。
  他用额头碰了碰公主的额头,然后大声叫两个儿子:“阿九!瑞儿!”
  两个男孩立刻跑到皇帝身边。
  “父皇!”他们齐刷刷的,仰着脸。
  李谕和他们柔声说:“你们知道天上有多少星星吗?”
  “很多!”
  “很多很多!”
  李谕笑起来,他和孩子说些小故事和小科普。船上安静下来,宫人们都轻手轻脚,生怕打搅皇帝。皇后与吕氏都微笑着,怅然看向皇帝和孩子们。她们端起茶盏时有一瞬目光相触,知道彼此都在想同一件事——若皇帝的这份关爱只属于自己的孩子就好了。
  船上的家宴结束后,皇后和德妃都离开了,孩子们也该睡觉了。但夜晚才刚刚开始,李谕换了个地方继续赏月和河灯。
  皇帝摆驾去了捧月楼。高楼共三层,楼上极其宽敞,夜风凉爽。这次席间没有内眷。一层楼是忙碌的宫人和伶人为酒宴和赏月做准备。二楼是京中的世家子弟,其中不乏些纨绔。三楼是皇帝所在,召了些近臣与宗室子弟陪伴。
  冯佑远本该是在第二层却因为得宠的原因出现在第三层。书法课还在一天不落的上着,上次皇帝去冯家的时候冯佑远也在。冯家准备时候,冯佑远就委婉提过,没必要造那个百米长的花幛,冯家没听。后来果然丢了丑,这才明白冯佑远天天伴在皇帝身边,还是有作用的。
  全是男人在一起时候,伶人就上场了。隔着屏风忽然一声清冽的笛声,骤然之间,室内空气都为之一变。
  李谕握着筷子的手就放了下来,这笛声很妙,一下子就抓住人耳朵,更妙在它不是没完没了,短短一会儿就结束了,之后便是洞箫,尺八与古琴合奏。那笛声却叫人最难忘。
  李谕问左右:“是何人吹笛?”
  宫人回答是宫中教坊的老人,入宫已有十五年。李谕没有召见,只吩咐了赏赐笛手二十两银子。
  酒宴上众人又谈论起今年风调雨顺,自从皇帝登基之后未有大灾害,各种马屁吹得飞起。李谕听着渐渐觉得不快起来。
  李谕脸色淡淡的,命宫人撤掉了酒宴,伏案痛哭起来,只道众人的话勾起了他的心思,叫他想起早亡的孝宗皇帝。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毕竟不是虚言。”
  他哭得哀切,倒叫众人都惊醒起来。毕竟今年还未过去,仍用着孝宗的年号,说什么风调雨顺,若传出去,实在不像话。
  刚刚几个说话最响亮的,这会儿都缩着肩膀。酒宴就此戛然而止。
  众人退下去时,冯佑远温柔安慰了皇帝几句。李谕怕他看出破绽,只用手帕捂着眼睛,嘶哑着声音道:“你与旁人也是一样,只当我没心没肺,退下去吧。”
  冯佑远听他话中却并没有厌恶之意,心中稍定。
  三楼的客人离开,二楼的年轻人们立刻也散去了。不消片刻,整座华美的高楼,都属于李谕了。他收起了眼泪,擦了擦眼睛,慢慢起身。
  皇帝走过寥落的宫人。宫人都纷纷屈膝行礼。李谕并不看他们,只是走到阑干边,月色正好,河灯已经飘远了,点点灯光已经到了水与天的边界。
  他自嘲地微笑了。
  做一个皇帝,也并没有那么难。


第28章
  李谕不知道其他皇帝有没有过同样的烦恼,他们怕不怕被下人揣摩心思?
  出宫避暑本是件轻松愉快的事,能免去一些宫中繁琐的规矩,与更多人接触游乐,展现皇帝私下的一面。本是件让皇帝放松身心的事情。但是来到行宫之后,李谕才发现与这与想象中的放松大相径庭。
  在宫中时候一板一眼虽然无趣了些,但按部就班大家该干啥干啥。但到了行宫,大家就能真正“放松”吗?所有人都在注意着皇帝的一言一行,那些假装放松的样子叫人更累了。
  最讨厌的是那些莫名其妙的马屁,简直是凑到李谕面前说“陛下陛下我都这样吹捧你了陛下你开不开心呀?”
  开心个鬼。李谕芯子早就不是青少年了,不会被一点马屁就哄得晕头转向。
  所以他偏要泼人凉水——他要做一个神秘莫测,没有套路,让人无法预测的皇帝。
  第二天冷静下来想想,李谕觉得自己在赏河灯时给那些年轻人难堪,也许只是一种迁怒。也许他只是为失去了所有单纯和真诚的可能感觉悲伤。皇帝是没有朋友的,因为做朋友必须是平等的。皇帝不会遇到一个和他平等交流的人,更不要说拥有一份长久而纯粹的友谊。
  幸好他还有无寂。
  虽然无寂也不是他的朋友。但无寂到底与世俗中人不同,他是偏远之地来的小和尚,和京中的人是两种人。而且和他身边的许多人不一样,无寂从没有认识过真正的汝阳王,无寂一开始认识的就是他。
  午后皇帝就去了清泉寺散步游山,召了无寂和尚陪伴。
  无寂昨夜也看到了无数河灯,只在一夜之间。行宫之中又恢复了之前样子,水边清扫得干干净净,昨夜的热闹已无痕迹,仿佛幻梦一场。
  清泉寺距离行宫不远,以泉眼闻名。因靠近行宫,寺中风景也尤佳。李谕在寺中看僧人在泉中汲水,那个僧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正在被皇帝看着,手中竹筒滑了好几次,李谕不禁笑笑,道:“慢慢来。”
  汲来泉水之后就烹茶,李谕和无寂一起喝了茶。山中古寺阴凉遍地,又有泉水润湿,比行宫中更幽静凉爽,在庭院中石凳上坐久了,竟有一丝寒意。
  “这里像不像是老神仙到过的地方?”李谕站在一处平台上望去,目之所及是一片寂寥的绿色。叫人完全想象不到不远处就是豪华的皇帝行宫和一片片达官贵人的别墅。
  “就是那种……山中一日,红尘千年,”李谕开玩笑,“说不定我们一出山门,就发现外面已经沧海桑田,换了人间。”
  无寂被吓了一跳,有些无奈:“陛下……”他并不觉得这笑话好笑。哪有皇帝会希望自己的天下转瞬即逝。
  幸好这会儿皇帝身边只有些亲近的内侍和他,这种叫外臣听了要跳脚的话并不会传出去。他已经意识到皇帝对佛经的兴趣并不大,皇帝欣赏的是佛寺建筑,景致,素斋,也喜欢他的陪伴。皇帝将他看做一个不错的伴游。
  这叫无寂心中有些失落和怅然,但是当然,一个皇帝太沉迷佛法更是不对的。
  “陛下该下山了。”无寂提醒他。
  李谕点点头,乘辇离开。在肩辇上他闭目养神,过了山门一会儿,他睁开眼睛,遥遥看见他的行宫还好端端坐落山间。
  他仍是这人间的帝王。李谕自嘲地笑了笑。
  快到行宫时候,有传信的宫人飞奔而来,见到御驾,立刻跪地有事要禀。
  李谕生怕是出大事,叫人上前。宫人禀道:“宫中贤妃病重,萧皇后去探病后也病倒了。”
  李谕心中突的一跳,立刻赶回行宫,召来御医询问。


第29章
  京中的消息一到行宫,气氛就压抑起来。
  贤妃陈氏是小公主的母亲,她父亲是云州的儒生,因生得柔美被送进了王府,做了汝阳王的妾侍。偶尔被宠幸生下了女儿,这对她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她以为她一辈子已经到顶了。
  到了汝阳王被赶去淡州时候,陈氏心里也不太慌,她有个女儿傍身,汝阳王不会丢下她。若到了她们母女被抛弃,那汝阳王差不多也该完了。
  等在淡州安顿下来,陈氏就一心一意守着她的小女儿,她不像另外两位生的是儿子,要操心儿子的爵位和前途。她只需要慢慢为女儿攒嫁妆就好,嫁妆攒够了,她这辈子的任务就完成了。
  没想到在淡州嫁妆才攒了没多久,居然就变了天。
  再回京中,她跟着众人一起住进了宫中。
  入宫时候她原以为自己生的只是公主,而非皇子,出身又低,顶多封个嫔位。想想自己从一个穷书生的女儿,竟成了皇帝的嫔,她在心里想想陈昭仪这个名号,又忐忑又欢喜。没想到册封一下,她竟然被封为贤妃。倒叫从前王府的旧人都议论起来。说她不显山不露水的,竟然一举封妃,从此地位与生了皇子的吕夫人平起平坐了。
  陈氏做了贤妃,自然要帮着皇后料理后宫事务。皇后又觉得她为人柔顺,又不像吕氏生了儿子是个威胁,因此用陈氏的地方还多些。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