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小小的风波就在康熙的默许下悄然翻过去。 有的人能潇洒离去,有的人就注定要受罪。胤禩退出夺位的舞台后,老四和老十四这对同胞兄弟的争锋相对渐渐浮出水面。而这种争斗随着康熙的逐渐衰老,越发不可收拾了。 康熙五十七年春,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喇布坦出兵进攻西藏,拉藏汗请求清朝发兵救援。可是,康熙环顾了一周却没有发现可以担当将帅的人选。而就是这时,胤祯站了出来。 “皇阿玛,儿臣愿领兵讨伐策妄阿喇布坦。”胤祯大声请示。他知道,这是他崭露头角的好时机。 胤祥一急,也要站出来请旨领兵。可是,胤禛死死的钳制着他,不让他有机会说出愿意带兵出征的话。 康熙没有马上同意:“胤祯,你年少气盛,还需磨砺一番。带兵的事再议,退朝吧!” 下朝以后,胤祥跟随胤禛来到他的府上。进入绝密的书房后,胤祥立刻焦急的问:“四哥,为什么不让我向皇阿玛请旨?我们绝对不能让胤祯因此拿到兵权。所以,四哥,让我去吧!”论带兵打仗,他绝对不输给胤祯。为了不让老十四夺取到兵权,他愿意去前线打仗。 胤禛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战场上刀剑无眼,我绝对不会让你去那么危险的地方。” 胤祥知道胤禛心疼他,就因为这样,他更想为胤禛排忧解难。“四哥,我不会有事的。战场只是看似凶险而已,我要是去打仗那就是将军,不会有多少机会遭遇真正的危险。除了我,你身边没有可用于带兵打仗的人。所以,四哥,你不要再犹豫了。”胤祥轻声劝道。 不想,这回胤禛的态度异常坚决:“我就算不要那个位子,也不会让你去以身犯险。” 胤祥怎么说,胤禛都不松口。如此一来,他也只能打消带兵的念头。而胤祯则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康熙请缨,渐渐的康熙也有些动摇。 七月的时候,随着西藏的局势越来越严峻,康熙不得不做出决定。他任命胤祯为抚远大将军,进军青海。 第七十二章:天命 也不知是天意,还是胤祯带兵打仗的本事确实了得。他远去青海后,捷报频传。康熙一高兴,一个‘大将军王’的封号不久之后就传遍天下。 康熙对胤祯的恩宠日益加重,有人欢喜有人忧。只不过康熙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却只有承祜清楚。见承祜没什么反应,胤祯也随之处之泰然。 康熙五十九年正月,承祜的瑞亲王府传出一个好消息。弘晖喜得贵子,承祜正式晋升为爷爷。那个孩子,康熙亲自赐名为永珏。比较遗憾的是,孩子的母亲,弘晖的嫡福晋因为产后没有调理好,孩子刚满月,她就香消玉殒了。这也让瑞亲王府的诸人都分外怜惜永珏,弘晖为了他,更是再也没提续弦之事。 康熙六十年的某一天,康熙急招承祜入宫。 “皇阿玛,怎么了?”承祜急急忙忙走进乾清宫,见康熙一切安好才放下快吊到嗓子眼的心。 此时康熙已经是快七十岁的人,身子骨也越发不硬朗。承祜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都陪在康熙身边,可是碍于宫中规矩,他只能在瑞亲王府暗暗为康熙积福祈祷。 康熙招手让承祜坐在自己身边:“承祜,朕给你看一样东西。” 承祜接过康熙递给他的小册子,仔细的翻看起来。小册子里面的内容,有些他是知道的,有些却是首次得知。这上面记载了德妃进宫以来做过的所有事,基本上无一遗漏。那年,她设计陷害承祜与承乾宫宫女私通之事,这上面也记录在案。 “皇阿玛,为什么突然让我看这个?”承祜知道德妃做过的龌龊事不少,但是近年来他们一向是井水不犯河水,因此,承祜也没想把她怎么样。不过,看康熙此刻的神情,想来他将对德妃有所处置。 康熙忍不住轻咳了几声,见状,承祜立刻轻抚康熙的背脊为他顺气。“承祜,不管是老四还是老十四即位,德妃都将荣升为大清国最为尊贵的女人。但是,朕不太放心让她坐上那个位子。” 承祜心领神会:“皇阿玛的意思是,让德妃殉葬吗?”后一句话,承祜说得极轻。 “殉葬?她还不配。”康熙神情肃穆,“朕还没死,她就这么不安分。朕要是不在了,新君只怕是压制不住她。留下她,于大清于新君都不利。所以,朕打算让她先行一步。” 承祜心口发闷:“别说那些丧气话,我听着不舒服。你想怎么处置德妃就怎么做,但是别气坏了自己的身子。” 康熙看着承祜也不再年轻的面容,眼神不由黯淡下来:“承祜,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朕就算是天子,也摆脱不了天命。除了大清国,朕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那个算命先生的话,朕还记忆犹新。你的第三次死劫,还没降临。要是朕不在了,谁能帮你逃过一劫啊!” 关于死劫,承祜已经隐隐约约有了预感。所以,他已经什么都不担心了。“皇阿玛,别说这些了,你我这不都还好好的吗?至于德妃,交给我来办可好?”德妃再怎么不是,那也是和康熙有过一段美好过去的女人。承祜不想看到康熙有一丝难过,所以他决定把这件事揽到自己身上。 “不用,暗卫会把事办妥,你就和朕安心的等着就好。承祜,陪朕睡会儿,朕有些累了。”康熙的眼眸半睁半合。 承祜扶康熙躺下,随后他自己和衣躺在康熙身边,“皇阿玛,不管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在你身边。所以,你好好睡吧!” 康熙六十年八月,德妃染病,太医均束手无策。九月,德妃病重,康熙下旨急招胤祯回京。十月,胤祯回京。不过,为时已晚,德妃见过爱子最后一面后,溘然长逝。 阴森的灵堂内,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祯并排跪着,为德妃守灵。 胤祯突然开口:“四哥,为什么额娘会突然病逝?” “不算突然,额娘已经病了三个月。她实在是熬不住了,才逝去的。”胤禛黯然的说。 胤祯冷笑:“你们别把我当傻子!额娘三个月前还好好的,怎么会一下子就病得这么厉害?四哥,现在就你我二人,你就跟我说实话吧!额娘究竟是被谁害死的?” 胤禛冷眼看他:“难不成你认为是我害死了额娘?” 胤祯眼露疯狂:“也不是没有可能,额娘不喜欢你,你也不待见额娘。但是,反过来想想,也不太可能是你。你还想登上那个位子,所以你不可能在这个时候犯险弑母。那么,到底是谁呢?如果被我知道那个人是谁,我一定不会放过他。我要将他碎尸万段!” “你不要胡思乱想了,没有人害额娘,额娘是病死的。”胤禛觉得胤祯的神色有点不妥,不由轻声劝道。 胤祯不再说话,只是默默的看着德妃的棺椁。他的眼神,让胤禛觉得有些心惊肉跳。 他们两兄弟的这番谈话很快就传到康熙的耳朵里,康熙叹息道:“不能再让胤祯回西宁了。” 坐在他身边的承祜不在意的问:“皇阿玛的意思是?” “让他为德妃守孝三年,不得出京半步。”康熙果决的说。老十四还是太嫩了点,他不该说出那些话的。人,有时候要糊涂一点的好。 胤祯被勒令在京城为德妃守孝,旁人以为这是康熙对他的恩宠。只有少数人知道,胤祯实则已经被软禁。 冬去春来,康熙六十一年三月的某一天,康熙兴致盈然的对承祜说:“听说老四府上园子里的花开得不错,陪朕去看看吧!” “好。”承祜眼底深藏着淡淡的哀伤,因为他知道,康熙的大限快要到了。 康熙这次出宫带的人极少,只带了承祜和近年来代替梁九功在他身边伺候的魏珠。 承祜事先有知会胤禛,所以,康熙抵达雍亲王府的时候,胤禛已经在繁花似锦的花园中准备好了一切。 康熙坐在铺着软垫的石凳上,笑着吩咐胤禛:“胤禛,把孩子们都叫出来让朕看看。” 胤禛依言,把弘时、弘历、弘昼三子叫到康熙跟前。彼时,弘时十八岁,弘历和弘昼同年出生,今年都是十一岁。弘时低着头,不太敢看康熙。弘历和弘昼年纪小,胆子也大一点,会时不时的瞄康熙和承祜一眼。不过,弘历大部分时间注意到的是康熙,而弘昼则明显青睐承祜一点。 这么多人中,承祜应该是最不拘谨的一个。他把弘昼拉到自己身边,捏着弘昼肉呼呼的脸颊说:“小捣蛋鬼,这回怎么不叫人了?” 弘昼是胤禛这么多儿子中最不让人省心的一个,他聪明伶俐,却又最爱调皮捣蛋。胤禛为了管教他,头发都不知道白了多少。不过,弘昼和承祜倒是很投缘。每次承祜到胤禛府上,弘昼都爱黏着他。 “大伯,不要捏,都捏红了。”弘昼护着自己的小脸蛋嘟喃着。 有承祜和弘昼插科打诨,气氛一下子轻松了不少。“胤禛,你这几个孩子看起来都还不错,你可要好好调教。假以时日,他们必定是国之栋梁。”康熙带着淡淡的赞赏说。 胤禛恭敬的回答:“是,儿臣必定竭尽所能把这些孩子教导好。” 康熙随后吩咐:“都坐吧!不要太拘束,今天朕想好好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听到康熙这话,弘历和弘昼立刻就放肆起来,围着康熙和承祜玩闹开来。而胤禛和弘时这对稳重的父子当然做不到像两个孩子一样无拘无束,不过,好歹也能轻松的笑出来。 这天,康熙和承祜在胤禛府上逗留了很久。晚膳过后,承祜才陪着康熙回到乾清宫。 “承祜,你觉得那几个孩子怎么样?”康熙躺在床上轻声问。 承祜随意的说:“都还不错。” 康熙小声嘀咕:“是不错。看来,朕的决定没有错。” 承祜知道康熙是什么意思,他已经选定胤禛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而今天看到弘时他们,康熙觉得后继有人,他也总算安心了。 十一月,康熙在畅春园病重。 十一月十三日,这天康熙的精神格外的好。不过,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回光返照。 康熙躺在床上静默的看着承祜,随后缓缓的问:“承祜,你会好好的,对不对?” 承祜没有给出直白的答案:“皇阿玛,我们都会好好的。” 康熙仿佛知道承祜想要做什么,他用尽全身力气握住承祜的手:“承祜,不要当皇阿玛担心。” 承祜答非所问:“皇阿玛,记得,要等我。” 傍晚时分,所有阿哥齐聚在康熙床前,等待着康熙最后一道旨意。康熙微微转头,示意胤禛来到自己床前:“胤禛,大清朝就交给你了。你要做个好皇帝,要善待所有的黎民百姓。” 胤禛痛哭流涕:“是,儿臣谨遵皇阿玛圣命。” 康熙最后一眼,看的是承祜。也只有承祜,才配让康熙把最后的目光留给他。承祜,来世,我们不要再做父子了。 承祜读懂了康熙眼中的意思,他在心里回答,好,我们不做父子。我们做两个平平凡凡的人,平平凡凡的相遇,平平凡凡的相爱,平平凡凡的相守。 康熙圆满的阖眼,好。 “皇上驾崩了!”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驾崩。同天一个时辰后,康熙帝嫡长子爱新觉罗·承祜被发现在其府邸啼血而亡。 而也是在这一天,雍正帝继位,一个新的盛世即将开启。 人死了魂归何处?答案很简单,当然是阴曹地府。 已经恢复年轻时容貌的康熙,缓缓的走在黄泉路上。他时不时的回头,仿佛在等待着什么。就在他踏上奈何桥,接过孟婆递过来的孟婆汤的时候,他等的那个人终于到了。 “皇阿玛,你说过要等我的。”风华正茂的承祜不满的抱怨。 康熙宠溺的看着他:“朕说过会等你,就会等你,为什么要这么快就赶来?” 承祜调皮的眨眨眼:“怕你寂寞啊!皇阿玛,我们好像还没喝过交杯酒。这里虽然没有酒,但是有孟婆汤。怎么样,把交杯酒补上吧!” 孟婆识趣的把一碗孟婆汤递到承祜手上,承祜和康熙随后默契的手臂交缠。 “皇阿玛,就算没有记忆,但是也不能忘记相爱的感觉。我一定会找到你的!”承祜坚决的说。 “还说不准是谁找谁呢!只需一眼,朕就可以认出你。”康熙气势凛然的说。 一碗孟婆汤,了当前尘。但是,这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公元二十一世纪。 陈湖一觉醒来,已经是八点。他悲催的发现,自己要迟到了! 他是一个大二学生,历史系。当初选专业的时候,他鬼使神差的选了冷门中的冷门——历史系。为此,他快被父母念死了。但是木已成舟,他也只能义无反顾的泡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看不到彼岸。 陈湖即将迟到的这堂课是他新选的一门课程——清代史概述。听说这门课新换了老师,希望他不会成为新官上任三把火下的炮灰。 “老师,不好意思,我迟到了。”陈湖紧赶慢赶还是迟到了,所以,他只能硬着头皮跟老师说抱歉。 “下次注意,找个地方坐下吧!”一个陈湖觉得非常熟悉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下意识的,他抬起头,望向那站在讲台上的人。 那是一个绝对不超过三十岁的男人,清朗俊雅,周身洋溢着一股贵气。陈湖可以肯定自己从来没见过这个男人,但是为什么他的心跳得这么快? 陈湖混混噩噩的随便找了个地方坐下,随后,他呆呆的问身边的同学:“这个老师叫什么?” “艾烨!”同学轻声的说。 陈湖着魔一般吐露出一个名字:“爱新觉罗·玄烨。” 三百年后,你我终于再次相逢。这,就是命运的安排。 ——正文完—— 番外:前世缘今生情 二十岁的陈湖很苦恼,因为一堂课,因为一个老师。他就想不通了,为什么他会看艾烨看得眼睛发直,并且还会时不时的心跳加速呢?没听说自己家族有突发性心脏病病史啊! “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一生。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康熙帝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不过,这位千古一帝留给后世的不仅仅是丰功伟绩,还有很多谜团。大家知道爱新觉罗·承祜吗?”站在讲台上的艾烨徐徐发问。 听到爱新觉罗·承祜这个名字,陈湖的心中微微有所震动。他很早以前就听过这个名字,知道他是康熙帝的嫡长子,也是康熙帝在位期间最宠爱的阿哥。不过,很奇怪的是,康熙如此宠爱的承祜却没有登上大位。更奇怪的是,这个阿哥还和康熙帝同日而亡。 关于他的死亡,各位史学家众说纷纭,有什么谋杀说、殉葬说还有自杀说。不管怎么样,承祜留给后世的都只是一个非常模糊的形象,这和他为人处事的方式有很大关。在后世看来,这位阿哥真是一个低调得不能再低调的人。 承祜年少时曾经有过一段锋芒毕露的时期,可是后来却因为一个不知名的原因被贬离京城。再后来,康熙帝将他召回京,极尽宠爱之事。不过,说实话,这位阿哥并没有做过什么可歌可泣的大事。但是,康熙帝一贯宠爱有加,连后来的雍正帝也对这位大哥赞誉不绝。这个承祜到底有有什么魅力让两代帝王这么优待他?很多人不明白,陈湖也不明白。
24/25 首页 上一页 22 23 24 2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