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我把外挂修好了(重生)——我想吃肉

时间:2015-12-14 19:45:01  作者:我想吃肉

    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他还未成年,而社会上对于拐卖未成年儿童,是深恶痛绝的。一旦成年,随之而来的是无穷的麻烦,比如“养恩”之类的。比如李家也是从人贩子手里将他解救出来免得被人贩子弄残了拿出去乞讨……之类的。
    那一边,杨秀芳和张桂兰也达成了共识,名字什么的,想要就拿去,如果越宁问了,就说这名字不够洋气,所以改了。交换条件是,李家得守口如瓶,不能让孩子这时候知道身世。等越宁再大一点,养得熟了,订娃娃亲的时候,再告诉他。
    谈妥了,张桂兰喊:“东子过来,给你舅妈看看。”
    越宁无奈地睁开了眼,慢悠悠晃到了张桂兰的跟前。
    ————————————————————————————————
    张桂兰与杨秀芳在一张八仙桌的两边分坐着,两边是方凳,伸手将越宁拉到方凳上,就开始念叨这一天的行程,埋怨越宁:“来的时候搭人家的拖拉机的,他非得下来给那个小胡老师搬书,时候都被他耽误了……”
    越宁还装着头晕不说话,由着张桂兰口沫横飞地演讲。
    杨秀芳却满意极了!
    越宁还记着小胡老师的好,显然是“有良心”的一种表现。正合她意。
    越宁却因为张桂兰提起的话头,又想起了小胡老师。
    小胡老师科班出身,越宁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还能长得这么正直,她功不可没——教了越宁整整六年。越宁四岁的时候,小胡老师到了李家坳,说服了李家人,早早地将他带到小学里读书。越宁比所有的孩子都聪明,比年长他数岁的孩子学得还快。老师哪有不喜欢这样的学生的呢?小胡老师倾其所学,认真浇灌这棵幼苗,许多顽童们无心又或无力学习的知识,越宁小小年纪居然学得进去。小胡老师深山寂寞,终于找到这么个寄托,凡她会的,差不多都给越宁打了个基础。
    直到政府为消灭贫困,去年将李家坳整体迁出深山,与其他两个村子合并成了三家村,小胡老师也到了三家村小学做老师。
    越宁现在初二,小胡老师现在当然已经不教他了。可越宁还想为她多做点什么,04年的时候,他终于有能力偿报这位可敬的老师,却只见着一抷黄土。这一回,再不能这样了!
    他不吱声,张桂兰又不想冷场,闲话终于说到了小胡老师身上:“二十大几的人了,也没个婆家,真是古怪……”
    小胡老师今年二十六,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越宁一点也不觉得她哪里古怪了。皱皱眉,他可不想听张桂兰说小胡老师的坏话。趁张桂兰咕咚水的功夫,轻声道:“我跟小胡老师打听事儿。”
    杨秀芳也觉得张桂兰当着孩子面说他尊敬的老师的小话不好,和蔼地问道:“外甥问的什么哩?”
    “跳级。”
    杨秀芳一怔:“跳级?”
    “嗯。”这是越宁离开的第一步。
    村里没有完中,只有一所初中。高中要到镇上,或者是县城里才有。越宁的目标是县中,那里离三家村更远一点。他想早点走,哪怕A计划不顺利,也能早一年到县城念书。
   
    第3章 逃离(三)
   
    听到跳级,杨秀芳有些担心:“外甥,跳级到底少学了一年。” 万一考不上县中呢?
    越宁没开脸,似有心事:“课本我都看过了,不难,跟得上。”全是上辈子残废窝在三家村的时候看的。那时候右臂初残,为了不把自己逼疯,只好将课本看了一遍又一遍,印象深得不能再深了。
    杨秀芳是个伶俐人,对张桂兰道:“妈昨天就去大舅家了,今天眼瞅回不来了,你们娘儿俩留下来吃了晌饭再走,行吧?拖拉机等人吧?”
    张桂兰笑道:“没事儿!”
    越宁瞋目,“四叔公”是来做买卖的,可不是做专职司机的。时间得由着人家定。到了张桂兰这里,怎么就“没事儿”了呢?
    杨秀芳对小姑子的不靠谱早有心理准备,只笑着说:“饭菜都做好了,灶上温着呢,叫珍珍端了来吃,”又跟越宁说,“你舅舅、表哥他们今天不回来,你坐上席。”
    张桂兰被打发去跟侄女儿端菜,杨秀芳才细问越宁:“外甥,你是有什么心事呢?跟我说。”
    【明白人。】越宁暗赞一声,轻言细语却字字清晰地道:“我早念完了还好省点钱。”
    【懂事孩子。】杨秀芳看向越宁的眼神儿慈祥极了,李家大嫂总要钱的事儿张桂兰已经报怨了许多回了。安抚道:“放心,他们不出钱,我出!”杨秀芳是有底气说这个话的,她家本就比李家富裕,她会持家,丈夫、儿子包括小叔子家都被她督促得十分上进肯干。92年的学费,便宜得很,怎么出不起呢?这是一笔十分划算的投资,收益回报丰厚,风险几乎为零。
    越宁依然坚持跳级:“省点是点儿吧,省得再吵。”
    杨秀芳沉默了,只有“外甥”一个男孩的时候,李家大伯五个闺女送走了三个,也要省下钱来补贴“大侄子”。现在,该还债了。杨秀芳叹了一口气:“好孩子,委屈你了。你真能行?”
    越宁点点头:“嗯。”
    杨秀芳终于拿定了主意:“行!到时候不行就再读一年,学费不用你愁,别人不出,舅妈给你出!”
    越宁笑了:“哎。”到时候他姓不姓李还不一定呢。跳级是个兜底的选项,如果计划进行得顺利,读高中前,他就能摆脱李家了。也不用这位“舅妈”出什么学费。
    当着杨秀芳的面提这个事儿,不过是因为嫂子就是张桂兰的圣人兼恩人,杨秀芳点头了的事情,哪怕李建设不同意,张桂兰也有胆子跟丈夫硬扛。
    这个级,他跳定了!
    ————————————————————————————————
    今天运气很好,吃过了午饭,四叔公的拖拉机才又突突过来,载了他们娘俩回三家村。
    回到三家村,天已经蒙蒙黑了,张桂兰急匆匆回家做饭给丈夫李建设吃。越宁不紧不慢地跟在她身后,甩着胳膊,继续研究着失而复得的右臂的使用方法——毕竟残疾了十二年。
    隔壁“大伯”李建国家已经飘出了饭菜的香味儿,间或夹杂着婴儿的啼声。张桂兰暗啐一口:“小[哔—]崽子,嚎丧呢,”又嘀咕,“还是沾了你的光才分到这位宅子,真是一家子白眼狼。”
    三家村是在原吴家庄的基础上扩建的,主要人口就是吴、钱、李三大姓,村民聚族而居,杂姓极少。李家村的村民搬过来这是第二年,房子也是自己出一点劳力,其他由政府补贴建的统一式样。结构一样,地理位置就有讲究了。跟原来吴家村的老住户不好比,互相之间且有得一争。看在越宁“有出息”、“将来能当干部提携老李家”的面子上,李建设弟兄仨分的宅基地位置可比想象中的要好很多。
    越宁浑不在意:“我去烧火。”
    张桂兰跺跺脚:“这是什么棉花脾气?!叫人欺负死了也不吭声儿!你爹就是个闷头鳖!你还像足了他!”
    “闷头鳖”是弟兄仨里唯一正常娶老婆的人,老婆带着嫁妆来,娘家还比较凶悍,不闷又能怎么样呢?默默抽着旱烟,等老婆回来做饭,饭上了桌,收起烟袋,默默吃饭。吃完了,才说:“家里还有钱么?大侄子那里,给买点奶粉送去。东子小时候,哥嫂也给过咱……”
    张桂兰手上筷子往桌上“啪”地一拍,就要开骂,越宁慢条厮理地道:“一家人,该给就给。”
    越宁的懂事令李建设十分欣慰,觉得这孩子有良心极了,憨厚地笑道:“这才像话。”
    张桂兰再忍不住了,且哭且骂:“家里都要穷得揭不开锅了,老婆孩子都要饿死了,你只管想着别人的崽子!”
    李建设心里不痛快了:“说什么呢?那是我大侄子!”
    亲侄子可比买来的娃要亲近,越宁劝张桂兰道:“不是说好了么?我跳级,能省一年学费呢。”
    张桂兰呜呜地哭:“我苦命的儿啊~~~”哭着哭着,就想起流掉的那个男胎来了,哭得更伤心了。
    李建设被她哭得心烦意乱,又很怕大舅子一家来找麻烦,福至心灵,问起越宁:“东子,你说啥跳级?”
    越宁将与杨秀芳说过的话又说了一回,李建设沉默了一阵,道:“跳级就跳级,只要你考上高中,学费爹一定出!”养出个干部全家也光彩。
    越宁失笑:“嗯,我打听过了,得问过校长看答应不答应。”
    “有啥不答应了?”李建设不觉得这有什么麻烦,“要不行,找你三大爷递个话。”
    “三大爷”是李建设的远房三哥,原李家坳的书记。三村合并,李家坳人口最少,书记是做不成了,捞了个副书记当。往中学里讲个情,倒也不难。
    张桂兰一甩鼻涕:“明天你跟我去三哥家里讨个情,后天开学了,一块儿去学校,把跳级的事给办了。你,”一指丈夫,“给我过来,我有话说,东子去睡觉!”
    夫妻俩说的,乃是给越宁改名字的事儿。张桂兰存心要恶心大伯子家:“我儿要改名了,他一分钱也别想要!要吃奶粉?名儿给我留下来。”
    李建设想了想:“那……先不改名吧。”
    张桂兰的脸,气歪了。
    ————————————————————————————————
    再生气,该办的事儿还是得办。骂骂咧咧,张桂兰故意拿了一把皱皱巴巴的破钱,五块、十块,连毛票都有。凑了一百块,找张旧手绢儿一包,砸到了大伯子家的桌子上。一面砸,一面哭:“穷得吃不上饭了哟~”
    她妯娌赵红英却不吃她这一套,皱就皱,是钱就行,一把划拉了来:“我看你声儿挺大,定是吃得很饱。好歹匀两口给男人孩子,别饿着了他们。”
    气得张桂兰扭头就走,要不是今天要忙儿子跳级的事儿,她非得跟这个老【哔—】好好掰扯!
    有亲戚出面,越宁跳级的事情就办得很顺利。第二天,连“三大爷”带李建设、张桂兰,一块跟到了学校,跟校长一说,校长就答应了:“做两套卷子,得把成绩补上了,考过了,就跟着初三的一块儿上课。他还没初三的课本呢,再交二十五块钱,我给他发一套新课本。”
    这钱,李建设两口子掏得很痛快,一个想儿子懂事儿,心里有愧;另一个想,不给儿子花,早晚叫闷头鳖抠去贴补了小[哔—]羔子,不如给自己儿子使劲花!
    乡村中学,初二必考的科目也不多,主科只有五门。校长招呼来了越宁原来的班主任说明了情况。班主任很是通情达理,甚至有一点解脱的意味:“好好好,人往高处走。”初三(1)班的班主任也被校长叫了来,听说越宁要跳级,也表示了乐意接收。
    越宁做卷子极快,上午做了第一学期的,下午做了第二学期的。老师当场改卷子,分数十分喜人,满满的一片红勾。除了语文的作文扣了些分数,其余全是满分。初三(1)班班主任喜不自胜:“跟我领书去吧!”
    越宁抹了抹额上虚汗:初中的作文,太考验人了。八百字作文,以成年人的眼光来看,字数太少了,写不了多少字数份额就用完了。一打腹稿他就知道要糟,生生精简了许多内容,才塞进八百字的限定范围里。还有字迹,十多年没用右手了,得亏身体还记得,不然也要露马脚。
    这个结果真是皆大欢喜,“三大爷”看越宁的眼光透着深深的期望,一个劲地嘱咐李建设夫妇要照顾好“大侄子”。新班主任钱老师,亲自将课本作业本扎得整整齐齐打了个扣儿交给越宁拎着:“明天别走错教室了啊。”
    越宁恭恭敬敬地答应了,态度端正得让钱老师心里暖极了。校长抬起手腕看表:“时候不早了,都回吧。”心里也挺美,觉得来年中考,越宁的成绩必能给他长脸。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了校长室,正遇到学生们报道、领书、交作业、打扫学校一整套做完,放学回家。远远地,越宁看到一个鹤立鸡群的身影,瞳孔猛地一缩!
    吴斌!那个害他落下终身残疾的“同学”!
   
    第4章 逃离(四)
   
    三家村里有三姓,吴姓最多,支书的帽子最后落到姓吴的头上。
    吴斌就是村支书的儿子,也是弄断越宁胳膊的仇人。这位仇人作完了恶,毫发无伤地考上了镇里的高中,再混了个三流专科,号称大学生,他又回来了。还在镇政府里凭着学历和他爹的关系,设法混了个编制。直到越宁04年杀了个回马枪,才了结了这段恩怨。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