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你为我起了谥号‘昭烈’,十七年来,朕给你的光芒还不够多吗?你要辜负朕,辜负你父亲给你起的如此光明的名字吗?”
父亲说罢,沉默了许久。他不必再说下去。我已经能想象当时的父亲是怎样握着先帝骨瘦如柴的手,答应他,撑起一个国家,然后北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我说:“父亲,你做得到。你一定做得到。”
父亲笑了。
3. 比肩而立
非淡泊无以宁静,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身体的虚弱使我在学习的路上磕磕绊绊,并且我想我始终没有真正明白他的话。我没有慷慨广袤的心胸,也没有强毅坚定的意志。然而我仰望着胸怀宽广,坚定强毅的父亲,从来未曾放弃。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如果还有什么是我可以做的,那就是不要停止仰望。否则我的生命会陷入一片可怕的虚无黑暗之中。
如果我真的有一丝一毫的淡泊,或者外表假装的宁静,那都是父亲给予我的。身为丞相之子,我却与季汉任何一位普通百姓无二--只要那么望着他,就感到无比的安心。
他将这段文字写下来时,说是写给瞻看的。他对我别无他求,只希望我健康长寿。
当时,他开始第一次北伐。蜀道艰难,长长的补给线成了北伐最大的阻力。文武官员的孩子们都参与押运粮草。而我只要还能爬起来走动,就一定要跟去。
我很高兴能够见证他人生中最光辉灿烂的时期。
父亲,与你比肩而立,是我一辈子的愿望。
但你对我的要求,只是如仙人王子乔那样的健康长寿。
我连这一点都没有做到。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我双眼的视线已经模糊。父亲放下了繁忙国事,紧紧握着我的双手,我用尽全身力气回握住他。胡乱说着一些话,比如我是一个多么不孝的孩子,连他对我最微小的愿望,我也达不到。
我说:“父亲,与你比肩而立,是我一辈子的愿望。可是,我做不到,是因为我还没能活到而立之年。父亲,我不算太差,是不是?”
他流着泪,沉声哽咽着,一字一句,告诉我我是世上最好的儿子。他说得是那么的肯定,致使我即使自己都不认同这句话,也不得不相信那是他的肺腑之言。
于是我笑着说:“父亲,其实不管是不是,都不要紧。因为我遇到了您,得以在您身边十数年,儿这一生,没有遗憾,也没有后悔。”
这真是我这辈子说过的最残忍的话。也是最后一句话。
失去意识的前一刻,我听到了父亲失声痛哭的声音。我立刻后悔了为什么我要说那句话。
虽然他很快抑制了哭声,恢复往常的威严沉静。他看起来强大到令所有人肃然起敬,甚至望而生畏。
只有他身边亲近的人明白,他不得不如此做。他会将深沉的悲伤与情感压抑得比谁都深。一个国家容不得喜怒无常的君王,更不需要一个会大喜大悲的丞相。国家需要的是安稳坚定。这也就是父亲必须表现出来的模样。
可其实,他炙热的情感一如以昭烈为名的先帝。
果曾经说,这是父亲永远成不了仙人的原因。她说:情深不寿。
我愤怒地跟她吵了一架。我说,父亲会长命百岁,他必须长寿!大汉子民需要他长命百岁!
但我们没让父亲知道我们吵架的事情。后来无情的岁月虽然证明了果的话是对的,我仍不明白,上天为何偏不允许情深的人长寿。
季汉的丞相有如月华。能照彻无边的暗夜,月,必然是无比炽热。可月光看上去却是清冷的。
我想,如果真有月神,那不该是嫦娥。而是父亲。
岂神之祇,岂人之精。
照彻了乱世寒夜。即便长星殒落,三投再返,他的光芒却永远留在华夏子民的心中。月的寿命,亘古长存。
一如他的名字。
亮,孔明。
番外二
【玄亮/马良相关】楚馆画眉
简而言之是一个落魄将军,一个风流才子,一个王佐之才的故事。
设定发生在三顾茅庐前一年…的襄阳青楼(…)
凤兮凤兮归故乡,翱游四海求明主。
无节操脑洞。千万慎入XD
楚馆画眉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
引子
秦楼者,秦穆公女弄玉于楼上吹箫,与萧史成佳偶。
弄玉所住之楼即凤凰台,亦称秦楼。
楚馆者,楚灵王筑章华宫,选美人细腰者居之。
秦楼楚馆,骚人词客,杂踏其中,投赠楹联,障壁为满。
东汉末年的襄阳,兴许也有这么一座楚馆。
楚馆中,最出名的人,莫过于花魁湘灵,以及四位名盛荆襄,才华洋溢的公子。各擅长琴、棋、书、画。
因逢乱世,此四人又被附庸风雅地称为战国四公子。因他们除了擅长音乐文墨,更有治世平乱之才。
可在这楚馆中,鲜少有人知道四位公子的真名。
* * *
楚馆雅座之后,精致的房间里,湘灵与一约莫十八九岁的俊秀男子相对而坐。
男子举止温雅,眼波笑意盈然,一袭深红华衣。湘灵执眉笔,倾身细细替他画眉。
汉时有张敞为妻画眉,夫妇恩爱传为一时佳话。然而,男人为何要画眉?
可这琴公子啊,偏偏每次登台表演之前,都要画眉。
“阿良,你的眉毛,为什么是白的?”
“我也不知道啊。”被唤作阿良的琴公子笑嘻嘻答道。
“那么,你为什么这么久不来?”湘灵语气带上了一丝埋怨。
阿良低头:“这些日子,我住在尊兄那儿,夜夜与他论天下形势。阿谡跟他讨论兵法,也一聊就是一整晚。”
湘灵微笑:“阿良长大了,心中只有弟弟与哥哥。将来投了明主,心中只有主公。哪还会记得我这个师父?隆中离这儿只有二十里路,就是不肯来看我。”
阿良握住湘灵纤细手腕,柔声道:“师父授业之恩,马良永生不忘。”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湘灵垂头吟道。复抬起头笑:“阿良,我只教过你一曲凤求凰。那还是你尊兄不肯教你,你才来找我学的。卧龙先生才是你的授业恩师。湘灵一度期望你做我的湘君…然而,也许我太贪心。这个年代,能苟全性命于乱世,已经是幸运,哪里能奢望更多。”
“苟全性命于乱世…”马良反复咀嚼这几个字,叹道:“尊兄也这样说。”
“卧龙先生…”湘灵轻叹:“谁知书公子不但擅长隶篆八分,还是教授琴公子琴艺的老师。又有多少人知道,他还是个王佐之才。阿良,你说,他能平定这个乱世,使百姓与我们有所依靠么?”
“这便是我来此地的原因。”马良坚定道:“他需要一个明主。”
“你也需要。”湘灵笑道。起身取下挂在墙上的七弦琴,交在马良手中:“上吧,阿良。大家在等着你,一曲凤求凰,一鸣惊人。也许,你的知音明主会听见你的琴声。”
* * *
马良抱琴来至雅座,绣有华贵深红暗纹的宽袍曳地,广袖端整。然而这样的他站在这个以声色娱人的场所,却显得无比自然。
因为,他虽是士子,却并非一脸端正严肃。反而笑意盈盈,眼波流转。
因为,他虽出身世家,却喜欢民间俗曲,爱混在平民百姓,伶人舞女之间唱歌弹琴。
此刻的楚馆,四方人声鼎沸,喝采不断。
“画眉公子!画眉公子!”
自从十五岁从花魁湘灵习得一曲凤求凰,画眉公子一鸣惊人,抚琴一曲,可比当年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的琴艺如何呢?
高昂处或明亮流畅,或浑厚典雅。低回处或婉转缠绵,或意境幽远。余音绕梁,以至三日不绝。卓家大堂上抚琴一曲,令卓文君心醉神摇,神魂颠倒,倾心爱慕,遂与之私奔。
荆州的画眉公子,琴艺比之江东周郎,京城蔡邕,蔡文姬父女如何?不得而知。但襄阳城里,鲜少有人不为画眉的琴声所感。
马良在高台上坐定,闲淡自如,举止大气。在他修长指尖触及琴弦的刹那,四方俱寂,人们忽然安静了下来,凝神侧耳倾听。
泛音流淌,如山中小溪,清澈见底。数声叮咚过后,七弦五音协调。马良抬头四下观望。
刘将军,今日会来楚馆吗?他坐在四方雅座的哪一方呢?
马良盼望能看见身着甲胄,英姿飒爽的将军。可是,就算是将军,出入楚馆又怎会着甲胄?恐怕会打扮得像个文人士子吧?
他不识得刘备,所以,他不知道。
他只从楚馆的姑娘们口中听闻过少许传说。
之所以是少许,是因为刘备很少来楚馆。恐怕只比“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书公子卧龙先生多来过一两趟。
但这个情况,在画公子频频光顾楚馆之后,有所改观。
刘备是来楚馆捞他那醉在酒坛中的义弟的。
画公子,翼德。
刘备与追随他的志士们,在荆州一呆六年,大才难展,壮志难酬。历尽沧桑的刘备本身还好,可性情暴躁的张飞就难免借酒浇愁。在行伍中喝了酒就鞭打士兵。
“卿刑杀即过差,又日鞭檛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刘备劝过张飞无数次。
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再敬爱刘备,张飞也改不了这毛病。
于是刘备给他想了一个法子(据说是简雍先给刘备出的主意):“益德,你以后要喝酒,去楚馆喝。”
张飞答应了,也果真记得刘备的话。要喝酒就跑去楚馆。喝醉了身边没有士兵给他打,他也不打美人。
但他画美人。喝一坛,画一幅美人图。
就这样,他画出了名气来。又因本身相貌俊美,遂成为楚馆的画公子。
这个每去楚馆必醉,每醉必画。画完之后又昏睡过去的美貌将军,有时候会由下人们搀扶回去。有时候,是刘备亲自来领走。
一来二去,姑娘们认得了刘将军。而刘备偏就是那种你虽只见过一面也会印象深刻的人。
马良曾问过姑娘们:“刘将军是个什么样的人?”
姑娘们七嘴八舌:“他虽是个将军,却温良有礼!话比较少,可一说话就特别温暖!”
“嗯嗯!他给钱大方,不耍无赖~”
“他也会说情话~”
“……?!”马良一脸惊愕:“什么…情话?”
姑娘们笑弯了腰:“你的手真美,跟荷花一样~”
“…………”
算了,你们说这些没用。还是本公子自己来吧。马良心想。
“姑娘们,帮我一个忙。”马良说:“刘将军不是喜欢音乐吗?你们想办法让他来听我弹琴吧。”
美人们笑着频频答应:“包在我们身上!你与卧龙先生的事情,就是我们的事情!”
湘灵笑道:“阿良,听说刘将军还喜欢漂亮衣服,我给你缝一件好的。”
另一位美人罗敷也笑道:“刘将军还喜欢狗马。但我们不必弄狗马来。”
“为什么?”众美人好奇地问。
罗敷笑指马良:“因为画眉公子就姓马啊!”
“哈哈哈哈哈…”
* * *
马良坐于高台之上,右手抚琴弦,左手随之吟揉。第一声如涟漪的散音回荡开来,清澈不绝。继以如山涧藤蔓缓缓上攀,勾住心弦的滑音。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真正的著名琴师,能在乐曲起始之音,便抓住人心,直指曲意。使人听之即醉,以至终生难忘。然,亦要有知音之人方可解之。
马良十分幸运,他不乏知音。刘备坐于东方雅坐之上,一下便从这欢好求偶之曲中听出了林泉隐者之心。他不料,凤求凰可以这样弹:清雅高致,不落俗流,依然可醉人心,令人神魂颠倒。若是少年时的他,得闻此曲,要激动得站起来的。而此刻,年已过四十的他只是目不转睛看着琴台上的画眉公子,惊讶喜悦,心潮澎湃。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汉高祖刘邦出自楚地,爱好楚声。常对戚夫人言:“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平定天下之后,宫廷飨宴之乐亦多为楚辞离骚体。司马相如所作凤求凰琴歌,亦为楚声。 屈原作离骚,将君王比之美人,其情热烈,渴仰之切,岂不若士子寻求明主,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而他刘备,正坐在雅座东箱啊。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马良手挥五弦,目送归鸿,想起诸葛亮教导自己《卿云歌》之时,言及曲中对舜帝的歌颂。日月光华,弘于一人。他聊以琴代语,寄托思得明主贤君之心。年幼的自己登时为诸葛亮胸怀之真挚热切所感,也跟他同样希望遇到知遇之主。
真正的君王,可抚慰臣子百姓彷徨之心。这是他与尊兄共同认定的事情。
刘将军啊…你是否是我与尊兄寻求的明主?你是否在这雅座之中?
而这在已然抚慰收服了荆襄半数士人豪杰之心的刘备听来,但感直指内心,一曲知音。
是啊…我在这里。刘备在内心呼唤。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
…与四海仁人志士,携手天下,跃马转战,终见河海晏清,百姓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礼乐复兴。此刘备之愿也。若不得如此与尔等快意一生,不如沦亡啊…
…怀抱管乐之才,良平奇谋之士子,若不得遇明主,一展抱负,携手创立基业。反要空老林泉之下,有如凤鸟之渐渐老去沦亡,终生不见可栖息之梧桐。那又是何等悲伤。马良想起诸葛亮也曾这样对他说过。
一曲终了,余韵未绝。四下一片安静,片刻后方爆发出喝采不断。刘备先前已是喝得微醺,此时更是心神俱醉,只激动得抓住身边伊籍之手:“早闻楚馆花魁湘灵琴艺冠绝襄阳,还曾教授琴公子弹琴。她的曲子,就能比琴公子要好?!孤只恨不早闻此曲啊!”
41/46 首页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