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喝药时,哥哥一直盯着他。
他心里毛毛的。
直到将最后一滴喝尽,哥哥将碗收了,仍旧奇奇怪怪的,坐在床边,拿着碗,又像忘记了要做什么,只坐着,盯着前面,失神地想着什么。阿墨喊了他几声:“哥哥?”
哥哥才反应过来,又茫然地望着他。
他疑惑问道:“哥哥,你怎么了?”
徐子青恍然摇头:“没什么。”
他起身,将碗也带了出去,便走了。
晚上,依旧是一碗药,只是来得比寻常晚些。阿墨边喝边看着哥哥。他总觉得,哥哥很难过,像大病了一场一样。他明明很认真地喝药了,没有哭没有闹。他喝完了,将碗递给哥哥:“哥哥,我喝完了。”
徐子青接过碗,魂不守舍的。
阿墨道:“哥哥?”
“阿墨……”徐子青喃喃道,“我……”他抬头望着阿墨,目光凄惶又疯狂。他将碗扔了,摇着阿墨的喉咙,哭叫道:“阿墨,不要吃药,把药吐出来,吐出来。”阿墨被他大力摇的疼,忍不住挣扎着,叫道:“哥哥,哥哥,你怎么了?”
徐子青如梦初醒。
他呆呆看着自己的手,似乎不敢相信自己做了什么:“我……”
阿墨犹捂着喉咙咳嗽着:“哥哥,哥哥你怎么了?”
“阿墨。”徐子青蹲下身,捂着头,痛苦挣扎着。
他说,“阿墨,哥哥是个坏人。哥哥做不到,做不到把你推出去。你应该拥有更高更远的天空的,你是一只雄鹰,应该翱翔在最广阔的蓝天上的。可是,可是我舍不得把你交出去。”
“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这一切都是个梦。是我平生做过最大胆的梦。终于有一天梦要醒了。我应该早日清醒的,可是我做不到。我舍不得你。舍不得我这么多年的夙愿。”
他说:阿墨,我喜欢你。”
“阿墨,对不起。”
……
那天的药包被徐子青扔了。他连夜收拾了行李,找了村里的牛车,到了县城,又花大价钱叫了车,去了码头,包了一个船,在江上行了一个多月,来到南方的一个小城里。哥哥说,这个城的官员是哥哥的朋友。他们会很安全。
他们在乡下找了个房子。
这是一处少人来的院落,在人烟稀少的村尾,背靠一座小丘陵。屋前有一片梨花林,远远地还种着一排凤凰木。梨树高大如云,雪白的梨花挨挨挤挤地开满了枝丫,如漫天落雪盖满树冠青绿,与火红如血的凤凰木交相辉映,美得不似人间。
他们在这里住下了。
阿墨被哥哥藏了起来。
他不能出门。
他不能和外人说话。
他不能偷跑。
哥哥说外面危险,阿墨就很乖地一个人呆着。
第四十一章
如此情形持续了三天。
徐子墨是在第三天清醒的。
他头疼欲裂,四顾环望,回想起病前与病中一切,呆呆而坐,恍若隔世。
徐子青与他寻得是一处乡绅式的庭院,不知是借用还是他的私产,小小两进院落,正面三间大房,檐前挂着翠铃儿叮当,两边皆有耳房,其中装饰并不奢华绮丽,却雅致清幽,像是文士清幽之所。
一如外间梨花与凤凰木的别致。
他正住左边第一间房。
徐子青却并不与他一路住,独住在外间暖阁里。
这些天,他未曾出院落,亦不知此地在何处,有甚邻舍,有无仆人照料。不过,便是知道这些也无甚分别。徐子墨忆起了所有的事,却分明觉得自己在做一场大梦,亦或者阿墨的世界才是真的,而他徐子墨不过是阿墨的附庸?
有人来了。
徐子墨抬头。
门开了,是徐子青端了红木托盘进来,托盘内小小四个碗,两菜一汤,红油猪肘、拔丝萝卜,翡翠豆腐汤,外加一碗米饭,都是阿墨喜欢的菜。
若是阿墨,此刻定然跳着迎了上去,欢呼了起来。
他的哀乐一向简单。
他却做不到。
徐子青将饭菜放在小厅堂前的饭桌上,摆好碗筷,低头唤着:“阿墨,来吃饭了。”
徐子墨未应。
“阿墨。”徐子青略带疑惑地抬头,望向徐子墨。床上的徐子墨亦抬头望他,茫然无依。一刹那间,徐子墨看见徐子青面庞上,片刻的哀舍一闪而过,随即是温润儒雅的笑:“你醒了。”
徐子墨嗯了一声。
徐子青又低头摆起了碗筷。
其实不过一双竹筷,一个白瓷汤碗,三个浅口玉盘,纵是摆的再精细,也不过片刻功夫。可徐子青头低了太久。久到徐子墨都抬头看他了。他看见了徐子青清瘦的侧影与葱白指尖的微颤。
许久,他问:“子墨,你怪我吗?”
徐子墨摇头。
他是真的不怪。
大抵是做了阿墨太久,他对徐子墨的人生已经陌生到生疏了。此刻的他与四周的真实是抽离的,与其一同抽离的还有他的喜怒哀乐。以一个陌生人的视角看这一切,他无甚感觉。
只觉迷茫。
房间并不大,两人一人蜷在床里,一人坐在桌边,期间距离不过一丈,可却似隔了遥远的几千万尺。徐子墨的思想很混乱,抱着膝盖,茫然垂头望着床褥,细棉的,青灰色的,素面暗纹,是徐子青的品味。
“你带了药。”徐子墨问,“为什么没用。”
徐子青略一摇头,似乎在自嘲:“我不能。”
徐子墨沉默。
那药是用来压制他的记忆的,免得他整日痛苦,不能安眠。阿墨一直在吃,所以整日昏昏欲睡。若是徐子青将这药继续给他吃,他便可以一直想不起所有。徐子青亦可以在这世外桃源与阿墨隐居。
徐子青又道:“带走你,已经耗尽了我所有勇气。这三天已是偷来的,我心已足,不能再自私了。”
“他们会发现的。”徐子墨问:“后悔吗?”
“不。”徐子青摇头,“我自小就被人称作懂事,做过最大胆的事,便是幼年时的三两嫉妒之行。所谓懂事不过是克制而已。克制自身的欲望,不敢去喜欢,不敢去爱,不敢想要自己想得到的一切,因为自己深知自己没有这个权利,亦没这个福分。”
“而这件事是我第一次亦是唯一一次的主动索求。”
“极其疯狂。”
“但我不后悔。”
徐子墨茫然又惊讶。
他眼中的大哥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年龄比他们大,行事素来稳重,是大人眼中不用操心的对象。每次碰见他,他都只是温和的笑,青色衣袍,如翠竹青柳,温润如玉。笑过后,便是双方无话可说,又礼貌散开。
疏离又克制的距离。
或许,他对徐子青的了解甚至没他的任何一个同僚多。
他从不知徐子青心中是这样想。
他道:“那日我说的,都是真的。我与阿赤,子白三人,从来都是把你当大哥看的。你放外任到了湖广后,每年过年,我们都盼望着你能回来。”他顿了顿,说:“徐家从来都是兄弟四人,不曾少谁一个。”
徐子青垂头一笑。
他说了声:“谢谢。”
徐子墨再次沉默。
徐子青道:“船在外面河上,你随时都可以走。”
徐子墨摇头。
他……不想走。
他想一个人藏起来。
在一个没人认识他,他也无须做任何事,只用单纯活着、吃喝、行走的地方。可人从简单到复杂容易,只需长大,知礼节,讲道德,遵教化,可要从复杂回归质朴,却是难如登天。
“徐家……”徐子青顿了顿,“徐家的事不是因你而起。”
徐子墨瑟缩了一下。
徐子青道:“徐家在朝中百年,是一股极庞大的力量,在北疆声势高于圣上,又手握重兵,用时是一把极好的刀,不用时则担心会伤了自身。上位者惴惴不安,徐家自然无路可走。”
徐子墨苦笑:“还是你看得清。”
徐子青摇头:“文臣不同与武将,最要紧的是揣摩圣意。而且,我说的你都知道,且知道得比我说得更清楚。”
徐子墨沉默。
知道又如何,身在其位,往后就是北疆几十万百姓,他又能如何。而且纵然知道,亲身经历过后,那一番惊怒与悲怆,时隔数年,依旧让人意难平。他问:“大哥,你觉得战争是什么?”
“刀。”
徐子青回答地毫不犹豫,“当权者手中握着的刀。”
徐子墨一愣。
他迟疑着问:“只是这样……而已吗?”
“只是这样而已。”徐子青道,“汉武帝穷兵黩武,猛攻匈奴,说出‘犯我中华,虽远必诛’的口号,却只是为了自己的千古盛名,留下的是被战乱与赋税压得白骨累累的民间百姓。战起,不过为土为地为人,为的都是利益,如一块猪肉,争的不过是谁多吃一口,战争便是争夺者手中的刀。”
徐子墨喃喃道:“是啊。”
他重复着:“不过如此而已。”
他抬起头,忽然有些不知所措。
自长成起,徐家家训便是忠君爱国,守卫边疆。他们无数次打退了匈奴的进攻,守住了边疆线,并缓慢向外推进着。无数文人骚客为徐家作赋,称其伟大与高尚。百姓称他们作英雄。
时日一久,他们竟也被这荣光迷惑,忘了华衣里不过是血肉,战争亦不过是杀戮而已。
一切都该赤裸裸的才最好。
徐子青似乎看出他的心思:“若是暂时不想面对北疆的那些事,就先在这里。我帮你应付着。这里是我一处私宅,用朋友的名字买的,没人知道。他们暂时也找不到这里,你可放心休息。”
徐子墨嗯了一声。
他在逃避。
可是他却想逃避。
他也觉得自己应该避一避。
他茫然地说:“我没有想到他们会那样骂我。当初我病弱时,他们为我建了庙祈福,我重返战场时,他们会出城跪下迎接,他们曾经叫我北疆战神,说我是北疆的守护神。可是……”
徐子青沉默。
他道:“可子墨,你只是人。”
徐子墨喃喃自语:“是啊。我毕竟不是神。”
“听过这样一个笑话吗?”徐子青道,“有个人两年间每天给同一个乞丐10块钱,第三年每天只给5块钱,乞丐问:‘为什么少了五块。以前给我10块现在只给我5块?’那人道‘因为我成亲了,要养家’,乞丐就破口大骂’你怎么能用我的钱去养你的家人’。”
他说:“徐家做得太多,他们都当做了理所当然。”
“当权者,朝臣,百姓都是如此。”
徐子墨将头埋在膝盖里,肩膀紧紧缩了起来。
徐子青道:“子墨,我希望你为自己想一想。”
沉默。
许久后,徐子墨才轻嗯了一声。
徐子青又问:“若是徐子赤与徐子白……”
徐子墨摇头道:“我要再等等……”
他害怕。
近乡情怯。
那一日望见的生死不明的二人已让他的世界顷刻毁灭,筋疲力竭。他想等一等。他不是不见,只是再等一等。等他有力气再接受着一切的变化。在这之前,只要他不想,他们二人总活得好好的,平安喜乐,无灾无难。
徐子青叹口气道:“好。”
“子墨,你从小太辛苦了,略歇一歇也好。”
徐子墨抬起头,踌躇道:“会不会让你很为难。”
所有人都只会以为是他将自己私藏了起来。
徐子青一笑,下意识伸出手,似乎是想去和从前一样摸一摸徐子墨的脑袋,促然想起了什么,收回了手,只是自嘲地略一摇头。再抬起头,他面上又是温润的暖意,柔声道:“你既说了我是你大哥,又何必说这些。”
“在这里,你总是我的弟弟。”
第四十二章
徐子青将饭放下,便出去了。
徐子墨却无心吃饭。
他一下午便呆在房间里,一动不动,整个人如一部经久不用的铁器,连思绪都生了锈,涩阻疲劳。
他会想一想以前的事。
三岁时,父母教他一笔一划写下北疆二字;六岁时,他随父亲入宫见了圣上,圣上给了他一把松子糖,捏着他的脸,让他做一个小将军;十二岁,他上战场,辗转多处,隐姓埋名,从一名小兵做起,直至成为大周最年轻的将军;大破突厥军十万,班师回朝时,陛下亲自出城相迎,他骑着高头大马回府,一路都有年轻女儿家的向他怀里掷荷包。他风头无两。
那段时间遥远得如同上辈子。
明明至今不过十年。
十六岁,他最骄傲的那年,陡然中毒,卧病三年,如同废人。子白向他吐露行迹,却被他断然拒绝,其间又是一番纠葛。当时的百般纠结与折磨,今日看来却又另有一番滋味。然后是阿赤,接着他重返战场,势如破竹,他几乎以为六年前的盛状能重现,最后却是一场空。
北疆军齐岭大败,三万英魂长眠雪下。
徐家褫夺称号,九族流放。
阿赤与子白九死一生。
他从将军变成了罪人。
何其荒诞。
若是人生是一部传奇,那么给他写戏本子的人未免太残忍了些。他短短的二十四载,几番起落都惊心动魄,浓墨重彩。活不到古稀老人的三分之一年纪,却尝遍了世间至喜至悲至欢至哀至甜至苦之事。
39/46 首页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