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陛下也回过味来了,他优哉游哉坐回御书案后,端起茶杯看戏。
蒋丞相深深看了李向耀一眼,气得高声道:“争辩礼仪与道德哪个更重要有什么意义?君轻民重,君舟民水,江山社稷才是重中之重!诸位大人,今日所议之事为风敬德无诏回京一事,可不要弄偏了方向!”
第48章 家有贤内助
“丞相大人说的对,君轻民重,君舟民水。如若长缨将军抛下舍身救父的妻子,一直守着已平定下来的长阳关就是对的?”受御史大夫启发,卫尉令也加入辩论:“李大人和古大人都说重礼教,那么臣想问,抛妻不顾,是不是可视为丧尽天良?丧尽天良者没有情意可言,更谈不上敬重天地,那么,启用这样的人为官,能对皇上有多敬重?蒋相,您说是与不是?”
蒋祯冷哼一声没理他。
尚书令古大人脸都绿了,马上推说自己并无这个意思,礼学之广,涵盖多方面,反驳卫尉令强词夺理扣字眼儿。
御史大夫不为所动,继续引经据典开嘲讽,将各个学说的弊端炮轰一个遍,使局势愈发混乱,眼看几位古稀大臣快要动起手,就在这时,暖阁外小太监唱报道:“皇后娘娘驾到,昌誉老王爷、定国公夫人及家人觐见!”
皇帝陛下眼睛一亮:“宣。”
蒋丞相皱眉:怎么这么快就来了?昌誉王可是住在东城边的,而且风敬威又是怎么请到皇后娘娘一起过来的?不好,难道这一切都是风敬德提前安排好的?
他抬眼去看风敬德,发现他也是一脸诧异。
皇后与昌誉王两人在前,定国公夫人与风敬威扶着赵元嵩跟在后面,朝臣们退让两侧,给他们让出空间,待他们向皇上行过礼后,众人又向皇后娘娘与昌誉老王爷行礼。
皇帝陛下一脸震惊望着赵元嵩,少年眉眼竟与那人有七八分像。李公公站得高,见到赵元嵩也是瞳孔一缩,再掐指细算,不得了,真有可能是那位的子嗣。他马上转头去看皇上,皇帝陛下此时满眼震惊中带着怀念。“咳,皇上,老王爷年事已高,恐怕不能久站。”
皇帝陛下被唤回神志,马上收拾好心情,没让其他人发现端倪,点头道:“嗯,是了,快赐座。”
赵元嵩一介草民,没有皇上命令,根本没有得见天颜的资格。相较于皇上,他更在意他家男神,甫一进门,他目光全在风敬德的背影上,见到他平安无事,才悄悄松了口气。
赵元嵩病情不宜移动,他也是求了白大夫半天,被他扎了好几针才能出来的。原本他只有五成把握能救下风敬德,可当他在外间听到众朝臣们的争吵议论后,这把握便增致到八成。不管是学派,还是党派,他们之间的矛盾远比他想象中的深,只要选择好利益的投放,他们不乱才怪。
皇后娘娘待皇帝陛下与昌誉王寒暄后,深深福礼道:“皇上,本来后宫是不可干政的,但今日臣妾得知一件事关我北轩社稷的大事,不得不请昌誉王叔一起前来,向皇上禀报。”
“皇后快请起。”皇帝陛下示意李公公快去扶起皇后,迫不及待问道:“什么大事?”
皇后娘娘左右看了看,欲言又止:“长缨救妻另有原因,而且无诏回京是迫不得已的。然这个原因,臣妾不知该讲不该讲。”
皇帝陛下见皇后娘娘颇为慎重,心中更是疑惑,皇后娘娘用眼神示意,她要悄悄告诉他。皇帝陛下默许皇后上前,在听完皇后所言,当下抬手赶人,“除定国公府人外,昌誉王叔、蒋丞相、御史大夫、尚书令留下,其他人跪安吧。”
众位大臣在惊疑中退出崇明殿,各自出宫,又私下聚会等待消息。
皇后娘娘早被美丽的爱情故事洗了脑,她对脸色苍白的赵元嵩多了几分怜惜。“皇上,这孩子昨日才从昏迷中醒过来,身上还伤着,您看这礼节上……”
“免礼,赐座。”屋内空下来,皇帝陛下更能看清赵元嵩的外貌,他目光定定的,无法从赵元嵩脸上移开。
赵元嵩并不惧前方灼热视线,他发髻中与后颈处埋有银针,只要头偏上一偏,那些地方就如被针贯穿一样的疼。与其坐着挺直背脊,还不如跪着用后脚跟垫着屁-股来得轻松。“草民有罪,不敢坐着。”他先谢过皇上,缓缓走向风敬德身边跪下,他的头与肩颈都不能动,动作僵硬,直挺挺跪地,在膝盖撞地前,被眼疾手快的风敬德扶托住,才没让他摔趴在地上。
赵元嵩轻声对风敬德道谢,却被他一把抓住了手腕,而且力道越来越重,虽看不见将军大人的脸,他也知道男神这是发怒了。赵元嵩轻轻挣了挣,小声道:“将军,皇上看着呢,你先放开我。”
“咳咳,长缨,你先放开他!”皇上也听到了。
风敬德用大拇指在赵元嵩手背上搓了搓才将人放开。
皇后娘娘被他们的互动感动了,眼角闪着泪花,赞道:“这两孩子感情真好!”
皇帝陛下又咳了咳,询问道:“赵元嵩,你何罪之有?”
“草民万死,边关大战,草民却因私情千里寻夫,给将军添了麻烦。之后,将军无诏回京是真,为救草民也是真,不过,将军却不算渎职。”他说话速度缓慢,够不到底气,看上去挺可怜。
皇帝陛下想先召御医给他看看,却被蒋丞相抢了话头。“皇上,他这话说的前后矛盾啊,不会是病糊涂了吧?”
“草民并没有病糊涂,这位大人您听草民慢慢讲。因草民在去边关寻夫途中,得知制藤甲的秘法,那藤甲制作简单,防御力较一般藤甲高,据草民所知,士卒绝大多数穿麻衣戴帻巾,只有将领才能分得一件铠甲,而冲杀在前的却是士卒。草民发现的藤甲如能广泛用于军中,几乎可武装全部军队,减少士兵死亡。”
“什么?”众人皆惊,皇帝陛下追问道:“那是什么藤?”
古大人自认学识渊博,也不相信:“那藤长什么样?”如果真有这种藤,对北轩来说可是件好事。
蒋丞相目光深邃,不屑道:“连古大人都不知道的,他怎么又能知道!他这是脱词,什么藤甲的防御力还能抵得过青铜钢铁?”
昌誉王将手伸向御书案,扒拉下御笔架,给自己造势,大喝道:“你们急什么,不给人家机会,怎么能说得清。一个个标榜自己是有才之士,通古博今,哼,本王看你们连小娃儿都不如。”
“王叔莫气,荣锦上茶。”皇帝陛下也觉自己心急了。
“莫气?呵,明明是皇上在问小娃娃问题,他们这些饱学之士不好好听着,喧宾夺主挑刺,还把不把你这皇帝放眼里啊?本王听说他们参风敬德不敬君王,那他们这样是否也算不敬君王?哼,该杀,全都该杀!”昌誉王抬起枯枝般的手,指向蒋丞相他们。
“臣惶恐。”两位一品大员齐齐跪地,“请皇上恕罪。”御史大夫也都跟着躬下身体。
昌誉王看自己威慑的效果挺好,背着皇上无声裂嘴大笑,给现场唯一不能低头的赵元嵩使眼色。赵元嵩用余光看到了,快速对老王爷挤眼睛。
风敬德似有所感,微抬头看向昌誉王,老王爷迅速收敛,还是那位德高望重的皇族长辈。
“好了,下不为例。”皇帝陛下发话道:“两位爱卿平身。”
“谢皇上。”
皇帝陛下让赵元嵩继续讲,这次两位大人乖乖立于一边,不敢再多言。
“这藤名为金刚藤,如何制甲,只有草民一人知晓。长阳关战事吃紧,草民没空向将军禀报。”
“你可以告知其他人呀,就那个谁……对了,代统领周刚。”皇帝提出自己疑问。
赵元嵩抿唇,尴尬道:“草民发现了特殊藤甲,当时除了将军,草民谁也不想告诉。”
古大人小声冷哼:“真是个纨绔,自私自利,见识太浅薄。”
赵元嵩默认:“草民真没多大见识,那日抵达长阳关,将军正与匈奴人大战。关外近万匈奴大军压境,城内只有两千多士兵把守,长阳战事吃紧,草民又急又怕,根本没空与将军说这事。后来大元帅及时赶到,可敌我双方人数太过悬殊,长阳将士们在不眠不休战斗。那天,敌寇用抢来的投石车攻城,大元帅教导草民:‘人在城在,城破人亡!身为风家人,死也要死在战场上!’草民觉得自己嫁入定国公府,也算是风家人,怎奈人小言轻,便擅自跑去动员城中百姓帮忙守城,当时,草民也是抱着必死决心的。抽空与管家提了几句藤甲之事,并没时间详述藤甲制作法。”
赵元嵩从袖袋里抽出记载制藤甲的纸张献出,不好意思嗫嚅道:“等战事平息,草民受了伤,昏迷不醒。听说将军一开始并没打算带草民回京求医,而是让全城的大夫为草民诊治,当他从管家那里听说草民知晓制藤甲秘法后,才决定带草民回京。皇上明见,将军此举多一半是为了江山社稷,少一半是为了救草民。”
赵元嵩轻轻阐述所有经历,没卖惨,也没脱罪,更没提风敬德带他回来全无私心。半真半假的话,配上他病弱样子,和他脸上闪过的害怕与悲伤,倒是让人信了多半。御史大夫在听他说起风朝晖教导时,心生触动,吟道:“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是啊,这是风家人乃至所有军人的终极意志,可在生死面前,又有几人能做得到?
“长阳只有两千多士兵驻守?韩易白呢?”皇帝陛下眯起眸子,危险目光在尚书令与蒋丞相身上来回打量。韩易白带着蓝巾军,只晚风敬德五日从京都出发,按理来说应比赵元嵩先到长阳关才对。
尚书令管军需粮草,大元帅不在,丞相监察军事调动。韩易白如有故意拖延,追究起来他们这群人也会跟着倒霉。尚书令脸色一白,丞相更是心下一沉,他飞速想应对之策。
赵元嵩不能抬头,不知皇上没问他,他继续回答:“草民不知韩易白这位大人,草民昏迷前只见过长阳守军和大元帅亲卫。”
“混账!”皇帝陛下真怒了,他拍案而起,吩咐李公公道:“荣锦,派人速速去查。”
昌誉老王爷也跟着附和:“皇上啊,你看看这些人,为了争权争功都干了些什么?他们这是至江山社稷于危地,放百姓死活于不顾啊。皇上,如果长阳关被破,匈奴入关南下,北轩将是生灵涂炭,哀鸿遍野,作为一代君王,你这脸要往哪搁?韩易白固然有罪,但这史书上留下的骂名,你可是首当其冲的。不过还好有风长缨在,有朝晖在,这长阳关算是守住了。”
得,老王爷又开始胡搅蛮缠,无差别攻击了。蒋丞相等机要大臣连同皇后娘娘与定国公夫人一同请罪道:“臣等,罪该万死!”
“是啊,你们都万死,不好好为皇上效命,整日勾心斗角,险些让匈奴破了关。皇上,不是本王危言耸听,这次你可要好好管管,至少来个‘杀鸡儆猴’,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他们都不带害怕的。”事关北轩江山,昌誉老王爷很不客气。
皇帝陛下点头,“七王叔放心,待查清,朕定严惩不待。”
昌誉王满意点头,枯枝手指指向风敬德与赵元嵩,“本王看这两孩子到是一心为国的,皇上觉得呢?”
尚书令叩首道:“皇上,王爷,法不容亲啊!不管何原因,风敬德都是无诏回京,此罪不罚,如何正法?”
“臣附议。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才能长治久安。”蒋丞相跟着道。
皇帝陛下深深看了两位大臣一眼,颔首道:“好,该罚的罚。风敬德无诏回京,视为渎职,应处以斩立决,但,念其妻献计有功,死罪可免。自今日起废除风敬德军中所有职务,罚俸一年。钦此!”
皇帝陛下一边说,一边用朱笔在奏折上批复。写完,直接将折子丢到蒋丞相脚边,阴沉沉问道:“朕如此判,蒋卿可还满意?”
“老臣惶恐。”
就这样,在赵元嵩交上金刚藤制甲秘法后,风敬德被暂时贬除所有职务,回家吃爹娘,别说死罪,就连去大牢里小住几日,小惩一下都没有。蒋派与尚书令等人的安排成了泡影,还因韩易白没准时到达边关一事受到牵连。
皇帝陛下派车辇送昌誉老王爷回府,在上车前,老王爷看了看被风敬德扶着的赵元嵩,低声对相送的定国公夫人道:“外甥媳妇儿,这小娃娃不错。”
赵元嵩事先送了昌誉王制甲秘法,并言明皇帝陛下不会将这事交给丞相办,老王爷可以让儿孙们向皇上请职,拦下这活计。之前昌誉王还不信,但今日崇明殿中,从皇上对蒋丞相的态度上看,还真不会将这事交给丞相了。
昌誉王抚须而笑,好一个小纨绔啊,什么都让他算到了。
定国公夫人恭谦道:“舅舅谬赞。”定国公夫人也没想到赵元嵩如此聪慧,她只和他说了一遍朝堂局势与官员关系,这孩子就能准确找到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在没毁掉之前她演的苦情戏的前提下,完善计划,把她家德儿重情重义的形象,上升到忠君爱国的高度。
第49章 家有贤内助
风敬威护送着定国公夫人上马车先行,赵元嵩被风敬德小心翼翼扶上另一辆马车,缓慢跟在其后。“将军,你生气了?”任他怎么讲话,风敬德都不搭理他,赵元嵩后知后觉发现男神情绪不对劲。
风敬德没出声,只用黑沉眸子盯着他。
得,还真是生气了。赵元嵩抿唇,忍着身上疼痛,伸手去拽他衣角,“将军,别生气了。”
“别动,你老实点,还不嫌疼么?”风敬德无奈将他手按住,调整姿势,将他小心固定在怀里,防止马车的颠簸让他身上更疼。
赵元嵩反思自己哪里做的不好,会惹了将军生气。细想崇明殿中场景,好像他家男神之前神态悠然,并不需要他去营救的样子。赵元嵩试探道:“将军,我不会给你添麻烦了吧?你是不是另有安排?”若是他擅自做主,影响了将军,影响到定国公府,那就不好了。
“没有,别多想,你需要休息。”
风敬德没有别的安排,他今日完全是在赌。从长阳关回来前,定国公曾与他私下说已交出帅印的事,风敬德赌皇上为了平衡各方势力,不会处死他。但他不能保证自己一点皮肉伤都不受,最好的结果是按军法被鞭笞,再蹲几个月的大牢。
赵元嵩的做法无疑是锦上添花的,他不仅在皇族面前卖了个好,还将祸水东引,让蒋派显得越来越冒进。加上有韩易白之事在前,来年,皇上很可能对蒋派进行打压。
34/65 首页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