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既见君子(穿越重生)——阿漂

时间:2018-10-06 09:10:55  作者:阿漂
  是以这回,不待顾桓骂他,姬允先把呈上的奏疏一本本地拍回去,照着前世顾桓骂他的剧本,痛陈其中利弊,竟将满朝说得鸦雀无声,针落可闻。
  说得唾沫横飞,口干舌燥,末了,姬允清咳一声,强自掩下得意之色,望向不发一言,执笏位于百官之首的大将军:“顾卿以为如何?”
  顾桓身后的一干文武,脸上或多或少显出懵逼的神色。大约也没料到自己精心准备许久的台词,竟先被姬允全倒出来了。
  顾桓面上神色不动,只那一瞬间,透过姬允眼前的十二旒珠,直视自己的眼神,莫名让人微微心惊。
  不过转瞬,顾桓执笏低头,微一拱手:“臣,附议。”
  这项便算掀了过去,又议起别的事宜。
  先是此次南巡,自北向南,各地农事工具竟因地制宜,自发地发生了不同方向的发展,由此出现了不同的新品种,而宫中御匠久居王城,耕犁工具图纸都还是照着十几年前的在用,偶尔才作些新变化,一经对比,民间耕犁工具竟比宫中御匠所制更为合用,只是还太粗糙,也未经推广。
  便在工部之下单独成立了一个新曹,专门收集民间农事工具图纸,集中到王城,统一生产改进,再向民间进行推广。
  又是贵族们最热衷的丝绸瓷器,青瓷白瓷经官窑不断改进,已烧制出更具丰富层次的裂青瓷,白瓷釉色更加通透,直如白玉一般。丝绸更加薄如蝉翼,又以数种植物草茎汁液混合,染出了新颜色,想必赶在年前批准推出,必然能在贵族之中掀起一片大热,年初京中又要兴起新风尚了。
  还有兵部之下的武械司,攻城的登云梯因找到更为坚韧且一定程度上防火的材料,这种材料应不应该被划为私人买卖禁品,和在火器司一群疯子的研究之下,在填充火硝让竹筒爆破的基础上,搞出了以填充弹药为基础的小型炮弹,其杀伤力惊人,但一是火药难制,稍不注意便易引起爆炸,炮弹也不易保存,且使用过程十分危险等,种种问题在朝中又引发了一场骂战。
  当然,这些都比不上最最重要的,三年一次的中正品评,察举孝廉。
 
 
第34章 
  金秋既过,桂子余香犹存。各州的中正品评名单,秀才,孝廉,贤良的举荐名单,陆续送至京中。
  尚书省要对名单及举荐文章的内容进行核实,确定人才品级,以任命官职。非是经过中正品评,而是通过察举推荐的孝廉贤良,则还要同秀才一同参加考试,通过才能受任官职。
  尚书省迎来一岁中最忙碌的时节,为此忙得不可开交,吏部人手不够,还要从他部借调。衙内主事连休沐都不得归家,美髯许久不打理,都不能够飘逸了。
  便如此,当今圣上还嫌他们不够好过,时不时要来溜达一圈,挑挑拣拣地翻出名单来看,末了,问一句:“阆州望郡的还没送来吗?”
  吏部郎实在有些嫌他悠闲地晃来晃去碍事碍眼,又不敢明说,只一遍遍重复:“望郡是世家丰茂之地,中正大人是要花耗更多时间寻访的,名单也历来都是最晚送来。陛下不必每日亲至,望郡的一到,臣下自会双手奉给陛下。”
  姬允点点头,说也可。
  隔日照常又来。
  吏部郎:“……”
  这日散了朝会,姬允没有继续惯性地往着尚书台的方向拐。
  他叫住了顾桓,让他朝会之后来文锦阁一趟。文锦阁是议政殿后头的一间小阁,专为单独接见大臣用的。
  并不多久,顾桓便来了。
  他身着大将军服,因他是极不喜今人尚雅之风的,旁的武将若非必要,平日都是着宽大袍服,头戴帽帻,脚踩笏履,虽为武人,也要作出雅士的派头。偏顾桓常服束腰袴褶不说,连内穿的犀皮甲也要罩在紫色袍服外头,倒也多亏他身型高大,刚劲挺拔,虽同时人格格不入,却也自有一种引人心折的劲洒气度。
  只是腰间缺了柄配剑,不听得那金玉相击的咣啷之声,姬允总有些觉得缺了点什么。
  顾桓拱拱手,便算是行过了礼。
  抬起头来直视他:“陛下叫臣来,可有什么事吗?”
  那目光有些扎人,姬允略觉不适,他觉得顾桓想是猜到了他要说什么。
  毕竟他连日去尚书省,那沉迷美髯的吏部郎又是顾桓提拔起来的。
  本朝各州郡长官三年一任,新批官员领命上任,老一些的中央调任到地方,地方提拔进中央,每届任期一满,朝中暗流涌动,莫不紧盯着换下来的空缺,扶持自己的人上去。这件事顾桓做得最是驾轻就熟,顾氏在朝中独占鳌头,本家自不必说,便是分家旁族,姻亲世交,枝枝叶叶的,都得顾桓帮衬着打理。
  顾桓掌权惯了,自姬允赐了他开府仪同三司,大将军府里的僚佐都是按的朝廷百官规制来,不过就是规模小些,实打实地是个小朝廷,许多不是很要紧的事务是只进了大将军府就结了,不必再往宫内跑一趟。吏部人事任命,虽总也要姬允过一过目,但姬允前世昏庸,既无人可用,也无心去琢磨何人能用,除了实在重要的,姬允还多提点心,别的全凭顾桓自己的好恶填人进去,姬允任他去就是了。
  姬允也大略记得顾桓有几个刚弱冠的小辈,正是该入仕的年纪,想必同上一世一样,顾桓已有了安排。
  但姬允这回有自己的想法,便少不得要和顾桓对峙这一场了。
  只是姬允在顾桓面前犯的蠢太多,上辈子数也数不清,最后更是带着他儿子一起,直接把人给坑死了。
  不由自主会觉得有些心虚。
  他清咳了声,道:“最近吏部在忙人事任命,你是知道的。朕手头上正好有张名单,都是孤南巡时寻着的有识之士,或可堪一用。”
  顾桓闻言,眉梢轻轻地往上跳一跳:“有识之士?”
  他面含讥色,却不知怎么,微妙地有些咬牙切齿的语气:“陛下难道指的是那位,从望郡一路追随陛下至王京,却尽走旁门左道,以色入侍的白氏小郎吗?”
  这一通丝毫不留情面的讥讽,让姬允的脸微微涨红了。
  既羞且怒,他声音拔高了些:“大将军还是注意些说话的分寸。朕有心招揽天下之士,犹惧他们不入孤之毂中,大将军此番说话,是要远天下士,教朕担负骂名吗?”
  顾桓面色沉肃,分毫不让,咄咄斥道:“既如此,陛下便应分清何为为君分忧的贤良,何为媚上邀宠的佞幸,二者岂能混为一谈?欲叫有德之士与德行不端之徒共处,不啻教清流混入泥浊,这才是真正使名士远离。”
  “再说,陛下既有心要做礼贤下士的明君,更应收敛自己懒散重欲的脾性。成日与美貌少年厮混,不思进取,谁能相信陛下心有宏图?”
  姬允被斥得哑口无言,憋了一阵,他勉强分辨道:“……朕最近洁身自好,勤于理政,怎么就成日与美少年厮混,不思进取了?”
  顾桓冷冷地轻嗤一声,显是觉得他一时热血上头,很快又要原形毕露。
  姬允心头火起,又心知顾桓实在是很了解他,为此更恼羞成怒了。
  顾桓见他脸色发沉,一副气得快说不出话来的模样,恐怕再开口就是要自己滚了。
  微叹口气,顾桓以妥协的口吻,道:“陛下若是真心喜爱,便是酌情将人收入宫中,臣也不会说什么。只是公义与私欲,陛下心中岂能无一点轻重权衡?朝臣竟入天子帐中,要天下怎么看陛下,说陛下已将朝堂也作了淫乱之所吗?百官文武又要如何自处?又有多少小人会借机效仿,自荐枕席,以色侍君,谋取权位,祸及朝纲?臣不敢妄言,实在此害更甚于后宫乱政,请陛下慎思。”
  顾桓说的那些,他又何尝不知?
  正是因为顾桓这番话,上辈子他决定把白宸纳入宫中。更异想天开,自作多情地要给白宸一个名分,教他虽不能够出将入相,仍然地位尊贵。岂知反而因此,使白宸更受羞辱。
  重生以来,他总在反复提醒自己,不可重蹈覆辙,他不愿让白宸再有理由怨恨自己,他更不想再死一次。
  姬允不自觉地以手指抠着扶手处凸起的浮雕,他沉默一阵,道:“桓郎肺腑之言,我心里记下了。”
  “只是,白宸虽年幼,却素有才名,或许桓郎也有所耳闻。涿鹿水患时,也助我许多,并非顾卿口中那等只会媚上邀宠之人。我也是看中他有经国才略,特别亲近于他。索性望郡品评名单也要到了,桓郎也可看看中正大人对他的评价。”
  他又顿了顿,续道:“对了,你族中不是有子侄及冠么,今岁该要入仕了吧?”
  顾桓脸上硬邦邦地,道:“是。”
  姬允道:“正好,太子近来还算用功,年初满了十二,也该到了上朝听政的年纪。之前虽有了两名冼马,还是太少了些。你顾家又是太子的母家,着人陪伴太子,正是最合适不过的。”
  又道:“我也还缺两个近卫,听闻你有两个从侄,自小跟着你出入武营,学了一身的本事。明儿叫他们到跟前来看看,若是不错,便跟在我身边,也不必格外演武比试了。”
  这番安排实在是很隆宠了,便是顾桓再是权势滔天,天子近前,太子身边,也不是他想怎样便怎样的。
  姬允安抚得这样妥帖明显,顾桓实在不能够再说什么。
  但他脸上却沉得厉害,道:“陛下若执意如此,臣也无可阻拦。只是任脔宠佞幸入朝,只怕后患无穷。”
  姬允想,让他入宫,那才是真的后患无穷。
  便借口说乏了,不欲再谈。
  顾桓到底只能含着怒意,拱手退出去。
  人已经走到门口,姬允突然又叫住他。
  “你以后还是佩剑吧。”姬允瞧着他,唇畔显出两分怀念的笑意,“不见着你佩剑,总觉得不像你了。”
  顾桓顿了顿,他隔了半张已经掀上去的帘子,远远的看着他。
  片刻,那声音里听不出什么情绪地道:“臣知道了。”
  那帘子落了下来。
  顾桓由宫中内侍一直送到宫门口。
  御路深长,小内侍弯腰在前头领路,拐过几座殿宇,愈发地僻静起来。
  顾桓突然出了声:“陛下近来如何?”
  前面小内侍依然弯着腰,只头更低了些,害怕自己被人瞧见似的。
  小声地道:“陛下近来不怎么临幸后宫,也少召人来陪侍,只带回来的那位公子姝,时常侍奉在侧……也不曾侍寝。”
  顾桓嗯了声,又问:“还有别的吗?”
  小内侍思索一阵,道:“陛下前些日还出了宫一趟,只带了李常侍,未曾知会别人。”
  顾桓闻言,双眼微微地一眯:“去了哪里?”
  “小的位卑,实在不知。”
  断续说话间,已到了宫门口,顾府的家仆正等在那里,顾桓挥挥手,让小内侍回去,自己上了马车。
  “去查这月以来宫中车马的去向,查那些没有登记在册的。”
  车内,男人的声音冷而沉,他曲起食指,轻轻敲击手边的小几,微绿深瞳里,泄出一丝掩藏得极深的,近乎于病态的占有欲。
  “我的小陛下,最近不太听话了。”
  姬允看了一阵奏章,有些心不在焉,不能集中精神。
  索性便推了开,头往后仰,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
  一双柔软的手伸过来托住了他的后脑,微凉的指尖贴住了头皮,按摩起来。
  “陛下,这样好些了么?”
  那力道适中,不急不缓,脑子里的疲乏很快散开了些。
  姬允微舒了口气,轻叹道:“姝啊,朕没你可怎么办呢?”
  这样的温柔贴心,简直能叫人上了瘾。
  身后的人却微微一僵,片刻,他声音微颤地,道:“陛下这话,是不要姝了吗?”
  姬允一愣,才觉出自己方才说的话有歧义,大概是让人感到了不安,一时觉得姝未免太过敏感,一时又很感到怜惜。
  “怎么会,朕喜欢你还来不及,怎么会不要你。”姬允张开眼睛,微笑的眼里显得极温柔,“便是你自己要走,朕也是不许的。”
  姝怔怔地看着他,一时竟忘了一直谨记的尊卑之分,浓丽的眼睫细细地颤动,他微抿住唇。
  “姝可以把陛下这句话,当作是对姝的一个承诺吗?”
  “这有什么,”姬允含笑,握住了他的手,“姝难得求什么,朕岂有不应的?”
  姝在这样柔情的调戏之下,慢慢地红了耳根。
  李承年此时正好进来,见此,忍不住露出两分愤恨之色。
  因了姝的存在,他最近在陛下面前都不如以前得用了。需知在从前,为陛下按摩舒缓,逗乐分忧,可都是他的份内事。
  他敛下嫉妒与不平,垂首道:“圣人,吏部着人来回,说是望郡的中正品评名单已到了。“
  前头还在和美人调 情的姬允,转头就放了美人姝的手,欣喜道:“果真?”
  李承年眼角瞥到姝难掩失落之色地退到了后边,心中暗自得意,声里都多了两分真心实意的高兴:“是的。老奴还特别多问了一句,白氏的小郎君,是极难得的上上品呢。”
  姬允见他一脸与有荣焉之色,也无暇计较,只连叹三声好,喜道:“朕说什么,此子生来岂是池中鱼,必定有大作为。”
  李承年自是连声附和。
  姬允已是等待不及,起身来便要往尚书台去,姝忙着去取披风,却被李承年抢了先,给姬允系上,百忙间还给姝抛了一个示威的得意眼神。
  姬允不察两人之间的暗流,只对姝道:“你在这里等着,朕去去就回。”
  姝温顺地点点头,目送着他出去。
  大将军府内。
  “侧帽巷。”
  顾桓口中重复了一遍,语气颇有些漫不经心。
  但那一小卷纸捏在他手指间,渐渐被捻成了细细的碎末,散于地上。
  一阵令人脊背发冷的沉默。
  送来消息的人跪在坚硬的地砖上,后背不觉湿了一片。
  顾桓又开口了:“听说白家的那小子得了上上品之资,陛下很高兴?”
  那人小心答道:“是,陛下连道了三声好,还言此子非池中之鱼,必大有作为。当即便赶去了尚书台。”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