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相反的,则是景行落座之处,身边冷冷清清,即使有人想趁着大好时机上前讨好,也被那双冷冰冰的目光劝退。
只有一个陆舟,坐在景行身边,端起酒盅强行与放置于桌上的另一杯碰撞一声,朝着不远处谢璋的方向扬了扬眉,低声对景行说道:“他老看你做什么?”
景行方顺着陆舟的视线看过去,正撞上谢璋的目光,一触即离。
两人的视线在半空中轻轻相撞,恰巧被自墙后冒头的慕容之华看了个正着,她视线在两人身上游走了一遍,神色古怪了片刻,方才传唤了侍女,叫来谢璋。
谢璋随着侍女离了席,绕过众人意迷酒酣的正厅,被兜头迎来的夏日荷风吹了个清醒。
慕容之华自他身后走出,微眯着眼笑道:“我还当听到的传言是假呢,谢承湛,你方才盯着景行看什么?”
谢璋微微一愣,复而笑道:“你看错了。”
“我才没有看错。”慕容之华不依不饶,不愿意放过谢璋一丝一毫的表情:“我今天虽被这身华服压垮了半条命,但眼睛可好得很。你对这个景行到底有什么企图?”
什么企图?
经慕容之华随意的一句调侃,谢璋才发觉,自己似乎对景行太过靠近了。
但其实谢璋自己也说不上来,在某一刻,谢璋似乎能够在景行身上看到些许自己的影子。于是抱着好奇与试探的心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得寸进尺。
然而经由昨日一枝春的提醒,这个景行却也不是如表现上看的那么好相与,在那日离开景府之后,景行确实是派了暗卫跟了过来,至于他是否有查到了什么,连谢璋都不敢保证。
再加上宴会灯火昏沉,衬得景行怪好看的,谢璋思忖着便忍不住多看了景行几眼。
但这话当然不能让慕容之华知道,于是谢璋摇着头就开始转移话题:“你把我叫出来是要让我看你的如意郎君吗?”
慕容之华这才一拍脑袋,连忙行至转角处,从一道青藤后推着一把轮椅走到了谢璋面前。
轮椅上坐着一个笑容淡淡的青年,眼角如挥洒墨韵的笔间,漾出一圈如玉般温润的涟漪。他身体挺直,即便是行动不便,也没有放任自己瘫在这方小小的天地之间。
青年自轮椅上给谢璋行了个礼,温温和和地笑道:“我行动不便,望谢小将军不要介意。”
看年岁,薛成坚应与谢璋差不多大,但也许是久居内宅,神色之间比谢璋多了些世故与沧桑。
谢璋面容淡淡地打量着薛成坚。
单看这人的面向谢璋看不出什么端倪,但这人的身份,始终让他十分在意。
慕容之华若是生于寻常百姓家,遇上这等青年才俊,谢璋是十分喜闻乐见的。
可薛成坚的祖辈,是夏履身边的人。
薛成坚目光微闪,识趣地岔开了话题,对与慕容之华感情之事避而不谈,道:“早听说谢小将军少年意气,现下亲眼目睹,才知传言未尽一二。”
谢璋微微一哂。
还少年意气呢,自己一个“断袖”的名头,就足够臭名远扬了。
薛成坚知理识趣,进退从容。慕容之华却早与谢璋相交甚笃,于是张口便道:“我打算待宴会结束后,求父皇赐婚。”
谢璋一愣,薛成坚却未必比他好多少。他侧过头,轻轻皱眉道:“之华?”
慕容之华却道:“我没任性,我思虑很久了。现下刚及笄,母后还没给我安排婚事,若再过些时日,她肯定等不及要把我如水一般倒出去了。”
一言既出,薛成坚讶异的眼神缓缓沉寂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漫上眼角的零星宠溺。
“好,届时我便先行让家父向皇上求婚。”
两人一唱一和,倒让谢璋觉得自己是个拆散眷侣的冥顽长辈,他只好无奈地摇了摇头。
慕容之华看了一眼谢璋,见左右无人,方才用只有三人能听到的声音道:“母后总给我讲些三从四德,内外有别。要我说,无论男女,都应如世间飘絮,自在来去。”
薛成坚闻言笑道:“之华说的是。”
话已至此,谢璋便不再多说什么,只是在离开时对薛成坚轻轻一扫以示警告,换回了这个青年一个不温不火的眼神。
再回到席间时,景行早已不在方才落座之处了,谢璋环顾四周也没瞧见,便索性草草地吃了些东西,也离了席。
也不知慕容之华的嘴是否小时候在城南的寒山寺开过光,昨日刚与谢璋说完婚讯一事,翌日就有人在此事上多了一嘴。
宴会首日,谢澄有事未能到席,这日便略微有空,于是与谢璋一起去了长乐宫。
大渝的国库本就经由搜刮民脂民膏而十分充盈,于是在每一个朝廷举办的大型宴会上,总能看出这个国家虚假的豪气。
金碧辉煌暂且不说,连食用的箸都是金银所制,第一日已是珍稀食材满盘,第二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谢澄吃得不是很愉快,但夏履却十分享受,似是在边关吃多了风沙,想要将京城的细脍一一尝个够。
慕容燕坐在高位之上,一手拥着娴妃,一手拿着一管长长的烟管,吞云吐雾。
酒足饭饱,夏履面带醉意,看了眼坐于慕容燕身边的之华公主,张口便道:“八公主年岁到了,该许个婚配了吧?”
他话音刚落,本嗡嗡噪杂的席间顿时安静了片刻。
谢璋静静地坐在后方,视线被谢澄挡住了半个,将夏履看的不甚真切。但从这副口吻来看,夏履或许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早就盘算好,在宴会的第二日,在众人沉醉在盛世美梦中之时,落下不轻不重的一道雷声。
原来薛成坚也并非是夏履安排的,谢璋看见薛成坚的神情,默默想到。
夏履有所动作,是谢璋预料之中的事,他因彭城一事回了京,但解决之后,慕容燕却暗中略微施压,不让他再回西北,存的也是不想放虎归山的心思。
但夏履本就刚愎自用,又在西北战场风霜的洗礼下浑身流露着一股戾气。被皇帝打压,自然会忿忿不平。
可他为何要拿慕容之华的婚事做突破口?
慕容燕握烟管的手微微一滞,他的眼神在夏履身上停顿片刻,方才顺着话音缓缓说道:“是啊……”
便没了下文。
夏履也不知是真醉了,还是装的,这个本该由皇后牵头的事,自他一个外臣之口说出,怪异之至。
在座之人,皆不自觉地放下了手中的东西,默默地眼观鼻鼻观心,不敢再做出一份多余的动作。唯有景行一人,像没有察觉到席间诡异的气氛一般,自顾自地喝了一口酒,似乎觉得不和胃口,还轻轻地皱起了眉头。
半晌,还是皇后出口打破了沉寂,假模假样地说道:“之华刚及笄,此事倒也不急。”
夏履假借醉意,起身道:“婚嫁之事乃女子头等大事,臣虽为外臣,但也愿意为公主择得良婿尽一份力。”
慕容燕将手中的烟管缓缓递到一旁侍女的手中,起身淡淡道:“哦?那夏将军有何人选?”
夏履露出了一个笑容来,便要说话。却见本静静坐在慕容燕身边的慕容之华,还是那副灵动可人的模样,穿了一身朱红的礼服,慢慢站起了身。
谢璋心下一惊,本能地觉得要开口阻止,但被慕容之华一个眼神压了回去。
这个身长还没夏履肩高的少女,带着淡淡的笑意,无畏无惧地站在了令柔然军闻风丧胆的镇国大将军面前。
夏履不明所以,却见慕容之华浅浅一笑,颊边露出了一个可人的笑涡:“劳烦夏将军挂念,可之华已有婚配,就不多劳您费心啦。”
第十七章 合作
大庭广众,心思各异。
夏履原本是带着笑意的,可那脸色在慕容之华话音未落之时,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冷了下去。
朝臣们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该摆出什么样的表情。
慕容之华行事张扬,名声在外,但大多都在世俗可接受的范围之中。然而现**为女子,堂而皇之地在宴会上,面对众多内外臣,自顾自公布了自己的婚事。
简直是离经叛道。
然而这个离经叛道的小姑娘,却是实打实地让夏履吃了个瘪。
老皇帝虽说未曾想到慕容之华会有如此作为,但见夏履碰了壁,心中被慕容之华私定终生激起的怒意七分皆变成了畅快之意。
朝中平衡的势力中,即便是作为皇帝的慕容燕,也没少在夏履这里吃他的软钉子。
慕容燕先是回身拿起了烟管,才淡淡地说道:“八公主累了,扶她回宫休息。”
慕容之华畅快淋漓地解决了此,便偷偷朝在人群中的薛成坚飞快地眨了眨眼,才随着侍女离去。
谢璋看在眼里,心底既是无奈又是担忧。
宴会不欢而散,慕容燕早早下了席,看样子是要去桃夭宫亲自审问慕容之华自作主张的婚事。只是他步履轻快,看起来着实不像真正的在意此事。
而夏履走时,虽说是面无表情,但谁都看出来,这个刚愎自用的镇国大将军十分窝火。
出了宫门,谢璋本欲随谢澄一起去一趟大理寺,看是否能够帮上什么忙,但他才走几步就被人叫住,回身一看,却是几日无甚来往的景行。
谢澄那双精明的眼在景行身上停顿了片刻,复而对谢璋说道:“你去大理寺干什么?还嫌你小时候烧过的卷宗不够多?”
谢璋:“……”
被揭了老底的谢璋一脸尴尬,连忙送走了谢澄,才迎向景行,轻笑道:“景大人有何贵干?”
几日不见,景行似乎与之前有些不太相同。
两人都是聪明得可怕的人,在最开始的时候,谢璋对景行抱着试探的态度,一再触摸他的底线。景行自然心知肚明,他们也来来往往坑了对方不少回。
但至始至终,景行从未有主动接近过谢璋的时刻,一来是没必要,二来也是觉得谢璋不过是小打小闹,入不得他的眼。
直到更大的威胁夏履回了京,两人再没心思做一些没用的事,自然就少了交集。
然而现下景行却突然叫住了他。
在谢璋疑惑的眼神中,景行浅浅地勾起了嘴角,说道:“不知谢小将军是否赏脸,与我去一枝春吃一次酒?”
然后谢璋就稀里糊涂答应了他,直到进了雅间,才反应过来自己宛若一个色令智昏的毛头小子,被祸国殃民的美色迷了眼。
来时殷如是不在,是其他管事领着二人上了这间雅间,管事轻车熟路地点燃了安神香,然后轻轻关上了门。
谢璋坐在景行对面,开始怀疑自己当时随口撒的“断袖”之谎,是否在冥冥中就要成真。
思至此谢璋打了个寒战。
景行略微一抬眼,皱眉道:“冷?”便随手将要敲上桌边的传唤铃铛,叫管事来点上暖灯。
谢璋连忙按住景行的手,随口扯了个理由:“不冷不冷,六月的天哪里会冷?大约是被这香熏的。”
景行嗤笑一声,低眉间视线落在了谢璋的动作之上,淡淡道:“既然不冷,谢小将军能否把手收回去?”
谢璋这才发觉自己的手心正贴在景行的手背之上,即便是初夏,两人之间相触的温度也滚烫至极。
他蓦地收回手,僵硬地坐直了身体。
娘的。
谢璋在心底默默地骂了一句,也不知是在骂谁。
景行将手收回袖中,双指轻轻摩擦着余留的温度,才在一片沉默中率先开了口:“一枝春我来的不多,但见其布置精致巧妙,自然也是十分喜爱。就是不知幕后的老板是谁。”
与人说话,多的是拐弯抹角。谢璋听了一耳朵,就已经知晓,景行可能查出了些什么。
他顺着话头,抬首看遍雅间内精致的摆件布置,最终目光落在了景行身上。
两人隔着一方圆桌对望,皆在对方眼底看到了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
有时谢璋也会疑惑,他与景行分明是两个毫无交集的人,甚至还隐隐对立。但在相遇后的每一个微小时刻,他都能在对方身上找到默契,仿佛已经认识多年,犹如故友。
于是谢璋放下芥蒂,承认道:“一枝春开起来不太容易,我没少借大理寺的名义,厚着脸皮才开起来的。”
景行轻轻“哦”了一声,而后话音一转:“夏履此次被迫回京,怕是有大动作。”
谢璋浅浅一笑道:“若非景大人手下砍上贺函脖子的那一刀,恐怕夏将军现下还在西北御马呢。”
两人将心照不宣的话拿到了台面上来,便皆知自己的动作多少被对方看到了眼里。
但谢璋不知道景行到底查了多少,他小心翼翼地暗中观察着景行的神情,便见他点点头,应下了贺函之死是自己的手笔。
然而谢璋却心中不安起来。这个喜怒无常的御史大人,秘密多如牛毛,现下竟主动供出一些,不能不让他觉得蹊跷。
他到底想做什么?
很快景行便告诉了他答案。
炉中的香已燃了半截,香气淡淡地萦绕在鼻尖,让人平添了些旖旎的心思。但谢璋头脑冷静,他静静地看着景行,便见对方浅酌了口酒,方才道出了此行的目的。
“我的眼线查到了一件事。”景行低沉的声音缓缓响起,“柔然的王子,现在正在临安城的某个驿站中。”
谢璋一愣。
“巧的是,我们的夏履将军,昨日刚去了这家驿站。”
谢璋被这个消息击得头晕目眩,一时分不清东南西北,他皱了皱眉,说道:“你是说,夏履与柔然……”
勾结。
未说出口半句,不能再说出口了。不管这个事情是真是假,都足以连累整个家族。
其实细细想来,这其间多少已见了些许端倪。夏履在西北之时,虽说一直战事不断,但也没听过柔然屡次骚扰的消息。而他一回京,柔然就如噬骨之蚁,缠着大渝的根部,不肯罢休。
若说夏履与柔然勾结,互惠互利,也不无可能。
但景行却显得毫不在意,甚至还有闲心给谢璋斟了杯酒。
谢璋回过神来,敛去了眼底的神色,再抬眼时,眼中已全是懒懒的笑意:“景大人,这与我也没什么关系啊。”
景行听罢,将酒壶放在了桌面之上,发出“嗒”的一声轻响。
11/45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