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母妃,”严琮道,“父皇一直龙体欠安,母妃担忧至极,虽每日在寝殿之中焚香祷告,却也毫无办法,所以便向母后提请,要亲去一趟慈恩寺,为父皇祈福。”
慈恩寺是皇家寺庙,从不对外开放,宫中的贵人们奉年节都会前去斋戒祈福,眼下虽不是什么年节,但严承缠绵病榻,为之祈福倒也说得过去。
严璟从马车上下来,朝着郑贵妃的马车躬身施了一礼:“不知是贵妃娘娘的车驾,是本王冒犯了。”
郑贵妃的声音柔柔地从中传出来:“原来是瑞王殿下。琮儿,还不吩咐他们让路,别耽误了你皇兄入宫。”说到这儿,她颇为无奈地抱怨道,“我本想着自己悄悄去慈恩寺,但琮儿不放心偏要亲自相送,还闹出这么大阵仗,影响了殿下入宫。”
“贵妃娘娘不必如此,慈恩寺虽为皇家寺庙,但毕竟在皇城之外,谨慎一下总是对的,二弟也是心系娘娘安危,这么冷的天,还亲自骑马护送,实在是仁孝至极。”
严琮闻言诧异地朝严璟看了一眼,似是不太相信这种话竟是从他口中说出,郑贵妃倒是淡定许多,声音从马车内传来:“是瑞王殿下夸赞了。琮儿,我们该走了。”
严琮闻言应了一声,一面吩咐车马动身,一面朝着严璟道:“皇兄,那我今日便先告辞,待有了空闲,再去府里拜访。”
严璟笑了一下:“那本王便等着二弟。”话落,他朝着侍卫抬了抬下颌,“我们也走吧。”说完,便坐回了马车里,放下了车帘。
第五十四章
不知是不是因为严承病情的缘故, 皇城突然戒了严, 严璟虽持了来往通行的令牌,加上皇子的身份, 也还是在城门外折腾了一会才进到城中。
这段时日严璟进宫的次数也不少,每次入宫必定先到永寿宫请安, 但是当他站到永寿宫长阶下,抬头仰望面前巍峨的宫殿,还是从心底升起了一点微妙的感觉——或许是因为不知何时出现的乌云逐渐遮蔽了天空,严璟总觉得今日的永寿宫格外的阴沉, 散发着无法言明的死气。
让他忍不住捏了捏手指, 才整理了一下衣摆, 一步一步沿着长阶, 向上走去。
王忠惯例带着几个内侍守在宫门外, 见严璟徐徐而来,便躬身施礼:“奴婢参见瑞王殿下。”
严璟轻轻点头:“劳烦内官, 不知父皇现在如何?”
王忠面上稍有犹豫, 回头朝着身后看了一眼,跟着严璟向前走了几步,才缓缓道:“陛下今晨的时候还醒了几次, 说了会话便睡了过去,之后到了午膳的时候, 却没能像以往一样将陛下唤醒, 这才发现有些不对劲……御医已经在殿中了, 皇后娘娘也守在一旁, 对了,淑妃娘娘得了消息,也赶了来。”
严璟微微蹙眉,他已经可以想到,殿内是什么样的场景。但已经走到了这里,断没有再回去的道理,便点了点头:“劳烦。”
“奴婢不敢。”王忠亲手替严璟推开了殿门,“殿下请。”
沉重的殿门被推开之后发出声响,直听得严璟忍不住蹙眉,他扭过头,朝着身后看了一眼,而后跨过高高的门槛,整理了衣襟,大步进了内殿。
内殿中弥漫着浓重的草药味,直熏得严璟抽了抽鼻子,他顿住脚步,目光从殿内略过,几个御医围在床榻前,正嘁嘁喳喳地不知在讨论些什么,他母妃坐在床榻旁的一张椅上,一面看着床榻上毫无意识的严承,一面抹泪。
至于崔峤……严璟侧过身,视线在殿内搜寻了一圈,才看见屏风后的西窗前那个清瘦的身影,严璟回过视线,发现自己母妃的注意力仍旧在床榻上,根本没有察觉到自己已经进到殿中,稍一犹豫,放轻脚步走了过去。
还没走到跟前,就听见崔峤低低开口:“殿下消息倒是得的很快。”
到底是崔家的人,哪怕入宫这么多年,耳力与洞察力依旧惊人。严璟回过头看了看,见仍无人注意到自己,便绕过了屏风,来到崔峤面前,朝她施礼:“参见母后。”
崔峤轻轻点头,却没有回头,而是望着面前紧闭的西窗,缓缓道:“都这种时候了,殿下也不必如此多礼。毕竟前些日子,你到我这儿打听阿嵬消息时,可没管什么礼数。”
严璟神态自若,丝毫不为自己前些日子的行为感到愧疚,自顾朝着崔峤道:“父皇现在情况如何?”
“御医就在那里,殿下可以自己去问问。”崔峤侧目,目光落在严璟脸上,“但眼下这种情形,就算不问,猜应该也猜得到了。不然淑妃又为何要千里迢迢地将殿下从云州叫回来?这皇家的人啊,最是精明,人人心中都有了估量,也各自早早地做起了准备,只不过都不显露而已。”
严璟微垂眼帘,突然笑了一声:“那母后又做了什么准备呢?”
崔峤看了他一眼,唇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却没有回答严璟的话。严璟似乎预料到了她的反应,也浑然不在意,像闲聊一般自顾道:“方才我入宫的时候,在城门外碰见了我那位二弟,还有贵妃娘娘,听说是忧心父皇龙体,亲去慈恩寺替父皇祈愿。”
“郑贵妃入宫的年头比本宫还长,与陛下感情深厚,眼下这种情况,心中担忧而寄希望于神佛也是人之常情,本宫自然不能不近人情,也就允了。”崔峤的手指按在窗棂上,指尖从窗纸上划过,“若是淑妃想去,本宫也会应允,殿下不用替你母妃不平。”
“我可没有鸣不平,更何况,对我母妃来说,在这种时候更想守在我父皇身边,”严璟说着话,朝着屏风后又看了一眼,“我其实想说的是,母后应允的时候应该很清楚,就算您不答应,贵妃娘娘也总会有别的办法离开这皇城,而且一时半会,不会再回来了。”
崔峤转过身,目光深深地落在严璟脸上,良久之后,才缓缓道:“看起来阿嵬看人也还是有些准的,别的方面本宫还不清楚,但殿下确实不是一无所知。”说到这儿,她轻轻摇了摇头,“既然对眼下的情形清楚万分,今日又何必再进到这皇城中来?郑贵妃今日离开,一时半会不会再回来,殿下今日进来,一时半会也别想再离开了。”
严璟低头捏了捏自己的手指,轻轻笑了起来:“也没有那么清楚万分,最起码在离府的时候,还没有想那么多,直到在城门口撞见贵妃娘娘,回想起我回到都城之后,见了许多人,但却一直没见到我那二弟,也没见过郑经郑大人,便恍然大悟,想来近段时日他们便像母后说的,一直在做准备罢了。”
说到这儿,严璟微微停顿:“就算想通了又能如何,严琮还知道动手之前先将他母妃接出宫去,我也不能把我母妃就扔在这乱摊子里独自一人逃之夭夭吧。而且,依着父皇的谨慎,不至于对他们这些小动作一无所知,总应该有些防备?”
“圣上多年以来,深谙制衡之术,朝中重用郑家,却不给他们军中的任何职位;给了西北戍军极大的权限,却偏偏将你这个皇子封地在他们跟前;西南是康王陈启的封地,却又偏偏派了西南军过去防备南越。将各种权力分散到多方势力手中,互为威胁,最后收归于圣上一人手里。”崔峤轻叹了一声,“多年以来从未出过差池,熟料……”
话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严璟又如何能不清楚,便接道:“熟料西北戍军刚北上迎战北凉,我这个封地云州的皇子就被骗回了都城,称臣纳贡多年的南越开始不安分,而在这种时候,父皇居然病倒了,天时地利人和,若我是郑家,哪怕先前再没准备,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老谋深算如郑经,又怎么会毫无准备呢?”说到这儿,严璟神色严肃了许多,朝着崔峤问道,“我一直想不通,父皇素来身体康健,为何会在这种时候突然病倒?”
“殿下真的不知?”
“不知。”
“也难怪,本宫先前又何尝知道。”崔峤轻轻笑了一声,“殿下可还记得,先前陛下结识了几位道士,请进了永寿宫中,深居简出,极少对外露面。众人都知道这几人的存在,但又有几个人知道,陛下之所以养着他们,是要他们为自己炼制仙丹,以求长生。”
崔峤微微闭眼,低低叹了口气:“历朝历代,多得是皇帝想要求得长生之法,可是又有哪个求到了呢?”
严璟哑然,最后只是勾起唇角,露出一个嘲弄的笑:“这可能就是命数,是父皇的,也是大魏的。”
妄求长生,却因而短命。
他咬了咬唇,思量了一会,又问道:“那几个道士现在在哪?”
“或许是因为缠绵病榻,圣上突然就清醒了,授意于我,所以,在殿下回都城前,我便将他们处置了。”崔峤微垂眼帘,“再无痕迹。”
怪不得回到都城之后,严璟再也没见过那几个道士。他凝神在崔峤脸上,低声道:“那,母后现在可否回答我方才的问题,您又做了什么准备呢?”
崔峤看了他一会,似乎是在判断什么,良久,手腕一番,将托在掌心上的东西送到严璟眼前:“自陛下病倒,郑家就一直在暗中谋划,陛下自然有所察觉,奈何眼下情形已不是他可控制的,只能稍作防备,却无法在一时之间将其清理。前些时日陛下虽然还清醒,但精神已是不济,想来他心中已有思量,所以,便将此物交于我。”
严璟朝她掌心看去,一眼便认出了那是统领宿卫军的兵符,宿卫军守卫皇城多年,对圣上忠心耿耿,虽只有两万,但皆为精锐,有他们在,皇城的安危倒是暂且不必担心。
只要守得住皇城,等西南军或者西北戍军其中之一解决眼前情况,抽身回都城,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所以眼下,只要他们耐得住,急得便是郑家才是。
“那母后以为,郑家何时会动手?”
“应该用不了多久了,”崔峤回过身,目光仿佛隔着屏风落到了床榻上,“陛下如若再也醒不过来,他们便也不会再按捺,到时候,只要将一切推到本宫身上,说是本宫居心叵测,为了谋求皇位,隐瞒陛下病情,甚至还可以说是本宫谋害了圣上,便可以名正言顺的动手了。”
“名正言顺?”严璟轻轻笑了一声,“现在这些都是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真正能站到最后的那个,才是真正的名正言顺吧?”
崔峤收回视线,安静地看向严璟,良久,轻轻开口:“殿下想当站到最后的那个吗?”
第五十五章
严璟长到今日二十余年, 在永寿宫逗留的时间加起来都没有最近一段时日多。或许也因为, 严承始终是昏迷的,他们父子之间不需要有什么直接的交集, 他不用伪装与掩饰,不用谨慎地防备, 不用在说每一句话前都几经揣测。
病榻之上那个沉沉睡着的人不再是高高在上,威严又多疑的永初帝,他只是一个重病将死之人,是严璟血脉相连的父亲。
说起来, 父亲这个词对于严璟来说, 还真是十分陌生。
严璟掀了掀眼皮, 朝着病榻上看了一眼——自那日昏睡过去, 严承就再也没醒过, 若不是还能听见他沉沉的呼吸,严璟几乎要以为他已经驾崩了。
所有的御医都聚集在永寿宫, 翻阅古籍, 研讨对策,各种上好的药材不知用了多少,却依然毫无效用。其实所有人都有数, 严承已是大限将至,却没有任何人敢将这话说出口。
在严璟进宫那一日, 皇城便全面戒严, 由宿卫军负责看守, 任何人不得再进入。明面上看起来, 城外的郑家还没有动作,但严璟心中有数,现在想离开皇城也是不可能了。
所有人都在等,等严承醒来,或者,等严承再也醒不过来。
所有人里包括皇城之中的后妃、宫人、御医、先前被召至宫中的百官,也包括皇城以外掌握了局势却按兵不动的郑家人。
严璟盯着严承看了一会,视线偏转到魏淑妃身上,她正拿着锦帕,小心地擦去严承唇边的药渍,眼帘低垂,遮住了一双眼,但严璟心中清楚,那双眼必定是隐隐发红,甚至含着泪,稍微一点情绪波动,便会有泪水从中滚落,然后便会哭得停不下来。
他父皇昏迷了多少日,他母妃就哭了多少日。比起早早就去到宫外的郑贵妃,他母妃还真的是单纯懦弱却又深情。
或许也有过埋怨,动过野心,也试图谋求一些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但到了如今这个地步,所有的种种都化为云烟,她最在意的还是病榻之上的这个人。
也许这人从未将她放在眼里,但对她来说,这人却是她的夫君,是她将此生都交托出去的人。
先前的时候严璟或许还会替自己的母妃鸣不平,但时至今日,他心中已经十分的清楚,或许没有回报,但只要那个人还在,他母妃便已经甘之若饴。
身后传来了脚步声,跟着有内侍低低问安的声音,严璟回过头去,果然便看见了崔峤,他微垂眼帘,站起身,朝着崔峤躬身:“见过母后。”
崔峤点了点头,朝着病榻上看了一眼,又看了看也已起身却默不作声的魏淑妃,而后偏转视线:“淑妃在这守了一夜,已十分辛苦,还是回去休息一下吧。”
连日来便是如此,严玏毕竟年幼,虽有乳母侍女照看,但崔峤也不能不闻不问,每每她回去照看,淑妃便会守在永寿宫,崔峤来了,淑妃便自动离开。有些怨恨积累已久,并不是一日两日便能解开的,纵使淑妃已明白眼下的局势,却还是无法完全对崔峤释然。
当然,她是否释然,崔峤也并不在意。
随侍的侍女扶着淑妃离了内殿,严璟朝着她的背影看了一眼,回过视线看着在病榻前坐下的崔峤,和先前的几日一样,她日日过来,面上却总是没有什么表情,就好像对一切都浑不在意,只有提及到严玏的时候,面上才会露出一点温柔的笑意。
严璟知晓崔峤与自己的母妃并不一样,他母妃眼里心里可以都只有他父皇一人,可是现在皇城的所有一切,甚至整个大魏的未来都落到了崔峤肩上,所以她注定不可能像他母妃那般多愁善感,但有的时候,严璟真的很好奇,她看向病榻上的严承时,目光深深,到底在想些什么。
崔峤微微侧目,看了严璟一眼:“殿下也回去吧,本宫一人在此即可。”
严璟应了一声,却仍看着她,良久,突然道:“母后当年为何要嫁入这宫中?”
崔峤没想到严璟会突然问这样的问题,面上有短暂的错愕,最后轻轻笑了一声:“殿下又为何突然关心这种陈年旧事?”
34/57 首页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