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进击的生活流(穿越重生)——青竹叶

时间:2020-03-25 15:54:44  作者:青竹叶
  大队长找公社反应,公社那边含含糊糊,不说能,也不说不能。社长被大队长堵了几次,最后给了提示,村里自己办小学这事儿没有先例,要想成,就跟公社办工厂一样,你办好了,村民都按了指印说要办,上头的领导不行也得行。
  就像是前些日子,那个某国营工厂的厂长,按着卖出去的商品的利润给员工发福利,卖得多发得多,员工就拼命干活,一年涨了两倍的产出,但后来被人告发,厂长差点坐牢去了,员工就闹了,最后那厂长不还是不痛不痒什么事都没有?
  Z省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基层领导都是本地出来的,想要保住地位就要得到本地人的支持,所以做事情不能只考虑上头的意见,还得考虑底下民众的意见。
  这就造成了这样一样现象,民不举,官不究,公社工厂和自由市场如雨后春笋一样,也像是野草一样,烧不尽杀不完。
  公社工厂就不说了,正规的,根据‘人民公社条例’上看,合情合理合法,别的不说,村里还有个‘笋干加工厂’在村里杵着呢,一年能给村民带来十多块的利益。
  曾经一段时间销声匿迹的‘自由交易市场’,也就是‘黑市’,在这边一向是半公开的存在,乡下的老太太拿着鸡蛋去换火柴针线,城里的老太太拿着钱去换鸡蛋,哪怕是街上的巡逻队都当自己眼瞎看不到。
  一般风声紧的时候,‘自由市场’关闭几日,等人一走,自由市场的大门就又开了。
  公社领导这么说,村里几个小领导一商量,“那咱们自己办,就拿以前老仓库做教室,现成的老师,干嘛不学?不学就是吃亏,傻子才不学。咱们都有孩子,自己做睁眼瞎还不够,孩子还做睁眼瞎?别的不求,回头我家小子要能像知青们一样搞出一个播种机,我就是做梦我都能笑出来。”
  队长等人一办就办个大的,他们不但要办小学,还要办一个扫盲班,让村里的年轻夫妇也来上学。他们有决心,也有远见,虽然具体不知道,模模糊糊的还是有这样的感觉:以后读书人还是要出头的。
  至于老师,就让村里的知青担任,小学要上一天,上午三个小时,下午三个小时,算十个工分。扫盲班下工后上课,就上两个小时,算三个工分,等于一个壮劳力小半天的工分。
  村里这样大方,知青们也不含糊,他们自己内部选了两个比较瘦弱的知青,作为小学老师。本来是选了两个女同志,谁知一个女同志说自己还成,把这个名额让给了眼镜兄弟,不为别的,这哥们的身体是真不好,文才和体质呈反比,男版林黛玉,大家都挺怕他什么时候就倒了。
  眼镜同志感动得眼睛都红了,要拒绝,被大家摁下了。
  把名单写上去,他们一看,也行,都是高中生,就让他两个做老师。其他知青呢,就轮流教扫盲班,一个月能额外多不少工分呢。
  小学匆匆忙忙办好了,队里给钱买了黑板和粉笔,别的桌椅什么的就用木头做现成的。
  小眼镜上了几日班,一份某小说月刊寄到村里,原来上头登了小眼镜写的‘那一碗火腿冬瓜汤’。他文才极好,原是生活中最平淡的事情,在他笔下,却是有滋有味回味无穷。
  小眼镜用火腿比喻他们这样的知青,用冬瓜比喻农村,原都是平常食物,一个太咸太苦,一个寡淡无味,但两者一旦产生冲撞交融,却会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就像那一碗火腿冬瓜汤。
  随同月刊寄来的,还有八块钱的稿费,钱不多,但因为是写文字赚的,就显得十分难得了。
  村民之前还没有概念,一听短短几千字就能换来钱,几块钱,都觉不可思议。他们迅速的在脑子里建立了一个等式,知识等于钱。一下子,本来很多宁愿把孩子放养的家庭都把家里的孩子送了过来,多是男孩,也有少数女孩。
  知青们受了新思想的影响,大多不是重男轻女的人,哪怕有,明面上也是一视同仁,他们就和村里人说,若是舍不得一个孩子一块钱的学费,那就让女孩子晚上来上扫盲班,反正不要钱,也不占劳改时间,是吧?
  于是扫盲班就多了不少女孩子。不是所有女孩都能意识到这件事对她们的好处,但是稍微有点感觉的,一个个十分认真,眼睛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
  “等这些孩子走出来,都考上学校,那才叫一碗文火慢炖的好汤呢。”老知青拿着笔在纸上涂涂改改,想着明天教那些大人什么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我瞧着上次昭明同志用故事的形式就挺好,寓教于乐。很多人跑过来都不为认字,就为听故事呢。”
  “小花妹子那也不错,还编了个认字口诀。”
  大家讨论着明天晚上的教学内容,其乐融融。
 
 
第42章 
  北京寄了一个包裹过来,里面有一封信,一双胶底布鞋,十块钱,几张票,还有一大捆的柿饼。东西是不多,但因为之前没想过还能从家里得东西,所以昭明心情很不错。
  信是他父亲写的,也就是半张纸,说了一点家里的情况,然后让昭明安心在这里工作生活,没什么营养。他粗粗扫过一眼就放下了。
  倒是柿饼让他惊讶了一下。
  现如今的糖果都贵,但过年了总得吃点甜的,于是条件一般的人家就会用柿饼访亲走友,若是自家种了柿子树,那就更好了,自己压柿饼。
  所以,柿饼一般是过年的时候才有,平日是没有的,因为有个时间限定,拿出来也算得上稀罕。
  柿饼做好后,外面蒙着一层白霜,大家都叫它糖霜,里面的肉压实了,又甜又糯。选的是长得刚好的黄柿子,硬硬的,果核还没有长出来,所以制作好的柿饼里面只有糯糯的果肉,甜度也是刚好。
  黄柿子削了皮做成的柿饼,拥有不下于熟柿子的口感,老人小孩都能吃,是相当受欢迎的一种可以久存的糖果。
  昭明年前拿了不少免费的黄柿子,怕东西浪费,这些柿子基本都做成了柿饼。这些黄柿子长得都不错,味道也好,又大又甜,压出来的柿饼也好吃,个头也大。有了更好的,对老家送来的这些就没那么稀罕了。
  所以他把大半的柿饼都送了出去,一些给知青,一些给村里来往较多的人家。因为有求于人,所以送大队长家的更多一点,足有六个,用纸包上,再拿细细的麻绳扎好。
  他想让大队长写两封介绍信,一封让他去县城里买点东西,一封让他去某农场探亲。
  那农场离得不远,有去那边的班车,早上去下午回。农场更靠山,比这边还偏僻贫穷,他的母亲姥爷等人就被发放到那儿去。
  大队长一开始不肯写,但是处了这么大半年,昭明如今本地话都学得地道了,大队长喜欢他这个性子,看他跟看村里年轻人是一样的,实在不忍心拒绝。
  “哎呀,要说不忘本啊,是好事。可是如今这个形势你是知道的,孩子,这要换随便哪个,我都不同意,你大好的前途,扯上这些不是毁了么?”
  “但是我也明白,你为人子女的,也是想要照顾一下你的娘,所以我就写了。不过,在外你可不能说是去看娘,你就说,别人托你看看远房亲戚。这事儿,我不和别人说,你也别说,别人一般也不细究,成不成?”
  “诶,麻烦您了叔。”
  “嗨,客气什么,你都叫我叔了……你这本地话说得,我差点没听出来是个知青。”
  昭明有些不好意思的摸着脑袋傻笑。
  拿着介绍信跟拿了一个圣旨一样,昭明一大早天不亮,饭都没吃就出发去县城了。但他没有立刻去商业街,而是去了本地的‘自由交易市场’,也就是黑市。
  政策上是允许农民用自家农副产品换取多余的钱和别的东西,却不允许城里人去花钱买这些额外的东西。这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所以很难说清城里人花钱买乡下人的鸡蛋是合法还是不合法。
  如今是一刀切,全部都算是不合法的,于是,‘自由交易市场’就成了黑市。
  其实哪个地方都有黑市,有需求就有市场,但昭明从来也没见过比本地‘黑市’更明目张胆的了,大街上提着篮子的大妈甚至会很自然的用本地话交流今儿又去‘早市’买了什么新鲜蔬菜,或是运气好遇上了鸡蛋和细粮之类的。
  街上哈气连天的巡逻队就跟死了一样,身子歪歪的靠在墙上,说话聊天,手里往往还抓着热乎乎的包子之类的早餐,对大妈们看都不看一眼。
  所以昭明很容易就问到了‘早市’的地址,三石桥下。被问的大妈很有经验,一看他背上背着个严严实实的大竹筐,就知道是来县城里卖东西的。
  她神秘兮兮的把昭明拉到一边小巷子里,“后生啊,你这有什么呀?”
  昭明就给她看,红彤彤的大苹果,黄橙橙的大鸭梨,上好的糯米和白米,按斤切好的大块肥猪肉,都是年前年后最畅销的,哪怕不送人,自家留着过年也好。
  这点东西,昭明攒了十多天呢。
  “哟,这好东西可是不少。”大妈眼睛都直了,“后生,东西怎么卖?大妈这里别的没有,倒是有些多的票,你瞧瞧,有没有用得上的。”
  她拿出了一叠小票,最显眼的就是两张奶粉票,然后还有些零零散散的工业票、粮票、棉花票之类的。这位还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手,准备得这样充分。
  昭明来之前打听过行情,大概知道这些票的价值,就用一小袋糯米换了奶粉票,又用那些水果换了钱、棉花票和几张细粮票。
  别的票都好买到,只有奶粉票不好买,得是县里户口的女同志,拿着县里给的孩子出生证,每个月领一张,一共领六个月。所以一个新生儿也就六张,市面上特别少,供不应求。
  要不是市面上的糯米同样稀缺,而且昭明说死了得用奶粉票换,这大妈都舍不得拿两张奶粉票出来。
  这些果子的个头都大,一下就把大妈的大容量麻布袋子装满了。她尤嫌不够,又花钱买了一块肥猪肉,还特别热情的让他快点去早市上,否则等到七八点人就散了。
  大妈拿着袋子大摇大摆的从巡逻队的边上走过去,昭明可没有这样的胆气,从小巷的另一头走,路上问了几个人,才算找到早市的入口。
  早市已经有点后世的流动菜市场的感觉,来卖东西的大都是附近的农民,家里的东西有多的,就挑着担子过来。大都是家里自留地种的果蔬,也有自家做的副产品,本地常见的榨菜、咸菜、辣萝卜更是不少。若是鸡蛋、鲜鱼和肉,那基本是一下就被买干净的。
  农民自己做的草帽、草鞋、竹筐之类的也卖得不错,还有农村妇人自己织的土布,便宜还耐用。
  县城里的人工资高,手里都有钱,就是没票,所以想要改善伙食就得来自由市场买些不要票的高价食材。
  昭明也找了个角落半坐下,把大竹筐打开一小半,露出点红色的果皮,也有果香慢慢透出来。
  嗅觉最灵的几个很快就围上来,睁大眼睛看里面的东西。
  “小同志,东西怎么换?”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问了。
  “钱也行,票也行,不挑。里面还有上好的糯米和全肥的猪肉,所以我想换些红糖。”
  昭明从底下把白生生的肥肉扒拉出来,干干净净一大块肥肉一下就把大家的眼睛给吸引住了。虽然城里人每个月都有供应猪肉,但肥肉难得,得是杀猪的关系户,人家才把肥肉留给你。
  这年头的杀猪匠,真是比公务员还体面还有排场。
  “还有糯米。咱们过年,总得有年糕、炸芝麻糯米团子……看看,都是上好的糯米,你在供销社里要是没个关系,连看都看不见。好不容易半夜爬起来排队排到了,没货了,你还不能气。”
  大家被他说得心动,一想快过年了,是该准备些东西,都挤着看。
  “小同志,你有多少?”
  “不多了,就六斤肉,之前还有些,换了奶粉票了。”
  “小同志,实话说,红糖我是没有,不过我有这个。”中年男人拿出一个小口袋,从里面倒出一粒微透明的红褐色块块,“这是我亲戚从山东那边寄过来的驴皮胶,这里还有二两。若是论滋补,这比红糖好呢,就是咱们县里医院都不好买到。”
  昭明有些心动,两人讨价还价了一会儿,用一斤肉和一个苹果换了这二两的驴皮胶。中年男人还拿三块钱和两张粗粮票换了点白米。别的人也没有红糖,阿胶也没有,就用钱或者票换了那些看着就新鲜的大果子和剩下的东西。
  市面上的水果不多,县里还只是限量供应些长相一般的有些发干的桔子和梨,最多的是瓯柑,可以一直放到年后,就是果皮会变得皱巴巴老太太一样。昭明拿出来的新鲜果子就很受欢迎,一会儿让人换完了,就剩下半袋子白米。
  昭明收拾了东西准备走了,一个年轻女人走上来。
  “小同志,你看这东西换你的米,成么?”
  看到女人打开的袋子,昭明吃了一惊,因为里面既不是钱和票,也不是什么吃的,而是一支水头极好的飘绿翡翠镯子。
  “这是真东西,怎么也能卖个十几块。我想换你的米,还有奶粉票。”女人紧紧抓着自己的袋子。
  昭明沉默了一下,把奶粉票拿了一张出来,还有剩下的白米,全给了她。
  “谢谢。”女人抓着袋子,像是受惊的兔子一样很快消失在角落。
  昭明则背着空荡荡的竹筐,从另一头走了。
  七点的时候街面上已经没有闲人,上班的上班,料理家事的料理家事,昭明去了商业街,那里什么都有,各种各样的国营商店,还有一个四层的百货大厦,是县里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市民们能在那买到大部分需要的东西,只是要钱,要票。
  这时候他已经用湿毛巾把脸擦干净了,乱糟糟鸟窝一样的头发也梳理好,直起腰,又是一个精神帅气的棒小伙。
  他拿着几个空瓶子打了半斤的花生油,酱油醋一斤,盐和白糖一包,又添了一包针线,两盒火柴和一捆蜡烛。用棉花票换了三斤的新棉,用布票换了四尺深蓝色耐磨的机织布,用工业票买了一个小的保温壶和牙膏牙刷,还用奶粉票换了一包奶粉。
  还有女同志用的雪花膏、蛤蜊油、木梳,抹伤口的红霉素软膏,几个好口欲的同志托他买的大麻花、龙须酥等高价点心,甚至是粉笔、空白本子、铅笔、墨水等。
  昭明买了东西没有立刻走,他找个国营饭店吃了一顿,今天居然有烧羊蹄,他就点了一盘,准备好好得吃一顿。谁知道吃到一半人家国营饭店说自己要关门了,打烊,麻烦昭明速度吃。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