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某个单位的旧址,因搬迁拆除变成了一堆废墟,只是围墙还在,跳入后踩踏在瓦砾上深一脚,浅一脚地朝家的方向前进,瓦砾堆积如山,遮挡了视线和前进的路线,无法看清楚另外的那扇东门是不是开着,如不开,此次行动将会前功尽弃,白白地浪费时间不说,还要原路返回原地的,高高的围墙是无法攀越过去的。
在里边走时,路过还没有拆除的小门房,踩着泥潭的积水向前走,门口站着的女人发现了冯路他在黑暗中走来时的身影,她警觉地告诉屋子里人,有人跳进了栅栏并走近小屋,背影里没有看清楚她多大年纪,一时语塞不知道如何称呼。
从小屋内走出来一个男人先声夺人,粗犷问道:“你要干什么去。”职业习惯。
“大路上的水很深,无路可以回家,想借此处的路到对面的那条路上回家。平时冯路他注意到东门是敞开的?”冯路他想表达清楚借路的想法。
可他毫不留情地说:“退回去,不允许从这里走。”
冯路他犹豫了几分钟光景,站立在雨中和她们对峙,她们没有一丝同情心吗?也许是在这雨夜之中冯路这不速之客,令她们感觉到不安或者担忧。
对峙中她们没再吱声,男的进了里屋,女人在监视。
雨下的很大,冯路他站在雨中,冯路心想,走过去,说不定还有一线希望,只要大门开着就可以顺利的回到家里,听了她们的话,只能继续留在大雨的夜晚中等下去,也许她们把他冯路当成了贼人,不管如何此时的冯路他鼓起勇气,不管她们如何的阻拦,何况自己又不是贼,不在犹豫地猫腰攀越堆积如山的瓦砾堆。
当视线能够看到敞开的东大门时,不由地欣喜若狂,精神百倍了,要是听了她们的话,冯路这一夜恐怕就会停留在寒冷的门厅里等待下去,当时又没有可以联系到人的电话,于是冯路稍微直起了腰身,继续向前奋力的走去,浑身被更密集的雨淋透了。
回家后冯路的耳边回响了那男人连篇累牍的脏话,让人感觉不舒服,真的让人受不了与友人他在一起那么的别扭和尴尬的场面。明知道人际关系的重要,心理好像还是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的感觉,人脉关系到事业的基础,没有人脉关系一切将是寸步难行,但这样的人脉有没有都不重要了,好自为之。
第34章 说教的良苦用心
又是一个万里无云,阳光明媚的晴天,冯路他走出户外来到街上,到处洋溢着春天的欢乐气氛,纵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焕然一新,大有旧貌变新颜的改观,新的楼群比比皆是,街景完全沐浴在阳光下,楼堂馆所的建筑,大气恢宏,走在了凝聚民族艺术建筑特色的街上,怎么能够无动于衷,怎么能不为一个地区有这么众多宏伟的建筑而自豪呢?怎么能不为城市朝气蓬勃的发展速度感慨万千呢,城市的发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类伟大的智慧结晶,多么不可思议的建设令人欢欣鼓舞。
那些气势宏伟的建筑,一幢幢拔地而起,屹立在古老的土地上这座年轻的城市,建筑群体将为后人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的劳动者们始终不渝地坚持创造性的劳动而无所不能。
而文人墨客们只会无病呻吟,就个人贡献的力量与劳动者相比微不足道,冯路他前几天看到了新闻中,有人夸夸其谈自己如何著书立传,如何经历了坎坷的人生。自认为自己的作品带给了人类伟大的思想,其实不然,这样的创作只是举手之劳,只不过是粉丝在为他摇旗呐喊。
说文学创作者疾呼世人,如何去面对现实的困难,应该把遇到的困难当成财富,让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生活磨难的经历,不一样的感悟就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人应该笑对人生而不应该对人生的种种艰难困苦低头。这个节目播出后,冯路他感慨万端,生活是千姿百态的,人应该怎么活,那是每一个人自己的事情而已,正如美国作家海明威作品里写的故事,一个家伙儿对躺在沙滩上的渔夫说的一番话如何追求物质的幸福生活,结果被渔夫诙谐的回答弄得说教之人灰溜溜地逃跑了。
另外一位音乐制作人,流行歌曲的词曲创作大师,他的作品多数是用非常普通的语言写成的脍炙人口的作品,具有煽动人们情感的功效,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达了很深的意境,能够产生艺术的共鸣。文学作品也是一样的,只要能够掌握了某种简练的语言完全可以表达出意境。
冯路他伏案有些时日了啦,整天沉醉于抒写思想与人生经历的感受中,一天不写,就觉得心灵空虚到了极点,所以一直坚持下来,每天都会这样的写下去,虽然没有对文学造诣进入深层次的研究,只对肤浅的原貌进行劳作的陈述的写作,也感觉到满意了。
这一天冯路他吃过晚饭,浑身懒散,想着放松一下心情,这是他第一次感觉到劳累过度,而想躺下来休息,真的累了,是情绪上的懒散,很久没有和家人沟通了,借此时间与家人讨论学习与事业问题。
儿子先说自己对人生奋斗的观点与看法:想说人生在对待事业的追求上,就应该采取赌徒心里孤注一掷,举历史人物韩信的背水一战,说韩信读懂了孙子兵法的灵魂,先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战术思想,虽然这是兵家大忌,一般的情况下不用,以此表明自己想做事情的决心。
冯路他不赞同儿子这样人生奋斗的想法、做法,认为普通人有普通人的生活与思想,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思考。儿子有这样对待人生事业奋斗的态度,完全是极端不可取的。这让冯路他产生了心理上的恐惧感,可是后来没能够纠正儿子的想法,怎么也说服不了。
这个时候的儿子告诉冯路他,自己不想参加学校的正规教育的学习或学校生活了。无疑对冯路和家庭来说像是晴天霹雳,为什么?儿子支支吾吾的没有说出来所以然的理由,这里边一定是有原因的,或许是不想过集体的生活或者是受到了同学的排挤,一时间陷入了人生的困惑,但冯路他并不赞成儿子的离群索居,对此冯路却没有火冒三丈,而是平静的想告诉孩子一些道理。
冯路他将自己观看动物世界的启示说给儿子:绵羊与狼的生存法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改变绵羊天生的懦弱与狼的凶残的天性,也就是说,天地之造化是人的能力不可违背的,但绵羊也能够生存,就是要改变自己的处世哲学,所以人也要学会绵羊在逆境中生存的法则与办法。
何况一个人,有智慧的人,受点屈辱算不了什么,并不丢人,每个人活得都不容易,包括冯路自己也是在逆境中生存的不容易的,这是现实,因为现实中没有设置那种规矩,为人性而设置的规矩的人性论。所以说生存下去的法则,就是要学会忍受一切不公平的待遇,这是生存的法则必须学会的。
儿子聪明伶俐,只是被人渣的行为所困惑了,一时间无法走出困境,人渣滓到处都有,需要漫漫地适应生存的环境和认识人,学会躲避人渣的欺负。不过眼下最重要的是要告诉孩子学习不完全靠天赋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冯路他意识到将来生活中孩子最大的问题是就业、婚姻,此时意味人生的抉择,如何斟酌地选择人生的路,不过孩子也没有其它的路可以走,也只有成人高考这条路,文凭就是就业的敲门砖和路径,国家教育权力机构,对于教育问题依然沿用科举制来选拔人才的战略,在仍然没有得到改善的前提下,这是唯一的一条人生的活路,这样冯路的心情没有放松,反之亦然沉重了起来的想,自学成才的人,只有凤毛麟角。
所以冯路他想劝儿子继续参加高考补习班的学习,因为没有其它的路可以走,在关键时刻越是谈不拢,越是着急,冯路他起床踱步,像被困在笼中的鸟兽,无论怎么说都没有用,不但不能打动孩子反之更加坚定了儿子的倔强地走自己的人生路,在错误中不能吸取教训,这是最为致命的弱点,不听父母的劝告,本性难移,只有听天由命。
这是冯路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刺痛了他整个的人,他感觉神情恍惚,这难道就是对于人生的愚蠢想法的补偿,就是有所得必有所失吗?
心想上帝是公平的,于是心理就平衡了,不在那么的闷闷不乐,心情豁然开朗了。世上的人截然不同,有的人引人注目,有的人天生丽姿或者气度非凡,走在街上令人羡慕爱戴的,这些人天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感觉,这是与生俱来的优越感所致。而有些人,天生就注定了一定要努力奋斗才能够生存下去。
冯路他在屋子里来回踱步思索,自己衣食无忧,不用风餐露宿到街头,不用去为衣食住行犯愁,□□上不用再承担苦难,却在精神上非要补上着实的痛苦吗。这些源于受到的挫折,压抑的心理得不到充分的释放,加上自卑的本身,不敢面对生活,平时沉溺于幻想中。不被活生生的事例所教诲的冯路他,永远也不知道关心他人的生活和身边环境的事物。
冯路对儿子的劝说,不仅没有产生说服的效果,让气氛更加紧张,父子之间各怀心思,谁也说服不了对方,把对人生的观点使出浑身解数,展开了清楚的苦口婆心的攻心战的陈述,结果没有最终说服对方, 只好落了个不欢而散。
自命不凡的人,狂妄自大的会失去理智,会把什么都抛在一边,不顾一切后果,造成自己陷入不堪设想的人生困境,孤独地生活在自我意识中,倔强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冯路他想改变不了别人,可以尝试地改变自己,考虑再三只好默认了儿子的行为。
第35章 悲怆的孤独者
冯路他想,没有经历生活甘苦的人生是不完美的,生活中要与好人、老实人、品德高尚的人为伍,同时也要与阴险狡诈的小人及坏人,还要与动机不纯的恶人进行深刻的思想交流。还要与这些邪恶的人、容不得别人好,看着别人好自己浑身上下就不舒服的人,还有无赖的、卑鄙无耻的人在一起共事,这样甜酸苦辣的人生才会有意义。
但要与每个人划清界限,千万不可以得罪心胸狭窄的小人,往往小人容易获得成功,小人可以使出浑身的解数,对付不太爱钻研人际关系的人,因为小人天生具有阿谀奉承的本领在生活中左右逢源,又因为上穿下跳的能力,甚至于名正言顺的陷害忠良,小人利用种种的小恩小惠很容易得势,成为虚情假意关心别人而了不起的人,会独霸一方,所以要认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
近来冯路他不知道如何得罪了哪路的神仙,得势的小人,处处都会感觉不对劲儿,虽然任劳任怨的工作,却始终被人挑剔,胳膊拧不过大腿的冯路他,只好沉默不语地默认了现实中的工作现状,只能走自己的路,不管别人怎么说,这样也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工作上没有一点的进步的确也让冯路寒心到了极致,而感觉到了内心苦闷与徬徨,心想虽然没有功劳,也应该有苦劳吧,可是什么样的表示都没有的情况下,又怎么能够不让冯路他灰心丧气呢。难道冯路他真的缺乏经验和意志吗?
这天冯路他泡了一杯茶,思考起了人的行为,一辈子图个什么呢?盯住茶杯,水面上的茶叶在水中缓慢地舒展撑开时的样子,浸泡开了的叶片渐渐地在饱和了水分后,缓缓地飘落杯底,这叫什么呢?这叫做沉淀。冯路他觉得自己像茶杯上刚刚漂浮的茶叶,怎么就不会沉淀呢,像是漂浮起来旋转的叶片那样的,在生活中旋转着,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心何时才能够饱和到了往下沉淀地步,那个时候也许会功到自然成吧。
冯路他的人生出现了一个转折点,他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却没有把握好方向,难道这是上帝的旨意吗?又一次地忍受那样凄迷的痛苦折磨,心感觉到伤痕累累,情绪坏到了极点,在这样的心境下每天以观赏电视节目来打发时光,不在那么的努力啦,甘愿落后的冯路,他甘愿堕落下去,这完全是为了逃避现实带来的痛苦,开始享受业余时间的悠闲生活,不再那么卖劲地干自己的事情了。
如今的媒体发展速度非常的迅猛,单电视节目就花样翻新,尤其是这栏目,那栏目的电视节目花样繁多,推陈出新,可供各类人群欣赏的电视节目、电视剧和电影。冯路他搜索到了动物世界的节目,正播放摄影师拍摄跟踪危险动物的镜头,拍摄这样的镜头需要摄影师有勇敢的献身精神。通过观看才晓得人与动物的生存与适应环境的能力方面有许多共性的东西,不过动物的生存完全是强者生存,弱肉强食是亘古不变的适者生存规律,猛禽走兽中的虎狼、狮子、猴群与猩猩的等级森严,绝对的权威不可逾越的动物世界。
动物长大后就会被驱赶出群,特别是猫科动物,豹子很少群居,独来独往的动物,喜欢夜晚捕食的动物,尤其是雌豹抚育幼子,在抚育期对幼子倍加呵护,但等幼子进入成年,雌豹毫不犹豫将长大的幼子,驱赶远离属于自己的领地之外。
雌豹在驱赶抚育长大的幼豹时,嘶咬的非常惨烈,因为幼豹不愿意离开母亲,雌豹不得不对幼豹采取极其残忍的暴行,这就是自然界中生存的法则,告诉猎豹必须这样不然会断送逐渐长大的豹子的生存能力,只有让豹子自食其力适应自然,不然就会死掉,其实这样的驱逐,是母爱的表现,假如躲在母亲丰满的羽翼下不劳而获,是什么情形呢。
人类的生存法则,是良性循环的社会,被称之为社会,要解决的就是动物性的不平等的弱肉强食的现象,弱肉强食是动物的本能,称之为社会就是要抑强扶弱,这样才称之为社会。
冯路想把获得的这种观点讲述给儿子听,可是效果却恰恰相反,不仅没有说服对方甚至产生了对立情绪,为此让冯路气愤,火气越来越大,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
冯路他从前可不是这样的,现在经常在愤怒的心态下竟然出现了头脑发昏,记忆力减退地失去了对事物判断力,同时心灰意冷时,对一切都丧失了信心,管教的严厉了,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不去管教说吧,又失去了责任心,心理产生了无名的怒火,极端的压力下变了一个人,冯路他也曾经沧海,血气方刚,想要出人头地的,这样压抑下的冯路他暴怒与怨愤,而失去了信心怎么会把事情办成这样。
抒写时的情感发泄,让心情舒畅些,可并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心中的悲怆凄凉,像针尖扎一样的难受,心渗出了血,好疼、好疼,疼得冯路他痛苦不堪,冯路他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人到了有苦难言的程度,就不知道该如何的排遣心中的痛苦的时候了,面对现实生活没一点办法的时候,人是多么的无奈和无助的,冯路心如刀绞,被刀割一样,他夜不能入睡,而妻子梅也需要安眠药的催眠,人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一夜好像又增添了许多白发,多么的令人感伤。
此时的冯路,老泪纵横,才觉得对不起自己朝夕相处几十年如一日的糟糠之妻梅,自己这是怎么啦,这一切的后果都是自己错误的选择做的事情造成的,事实证明了,怎么还要用语言伤害自己的妻子呢?既然她有不对的地主,也不应该出言不逊,也不至于像发狂的野兽失去了理智与理性,错误地责怪,生活中的一切责任也应该由冯路他自己一个人来承担,可是情急下竟然也会出言不逊伤害朝夕相伴的妻儿。
冯路他自己也急火攻心地牙痛起来,可内心受到伤害却不能治,心病是最难治愈的,相对□□的痛苦而言精神的痛苦相比,□□的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16/37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