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三扯了扯嘴角:“如假包换。”
“究竟多大年纪啊?”
“十七。”
“臣等汗颜。”鸿胪寺的官员感觉自个儿来这里除了坐着,似乎没啥用处。
谢三道:“不用汗颜,别跟他比,心态放稳,坐着就行。”那就不是个人,是个妖孽,从娘胎出来就比别人多个心眼。
谢三自己就是这么安慰自己的,如今已经习惯了。
“受教……”
贺惜朝没搭理身后的窃窃私语,继续道:“本官是好言好语好商量,就是希望诸位配合一点,毕竟国库充盈了,边关将士饷银按时发放,也能更好地保家卫国。国家安定,才有商业发展的余地。可若是把着金山银山不放,还给我故意装模作样,那就别怪我贺某人不客气。天底下的商人那么多,不差你们这几个,朝廷想要另外扶持实在太容易了,孙老,你觉得呢?”
孙老太爷心中一叹,他们盐商就已经被把住命脉了,就等着他们表态。
他跟周围的同行互相交换了一个眼色,其实内心深处已经决定接受这两成税了。
然而众目睽睽之下,却不愿做这个出头鸟。
于是便道:“贺大人言之有理,让我等羞愧不已。只是如此大事,老朽实在不敢立刻给出答复,既然还有下一次会议,恳请大人容我们回去商议一下,届时将细则一起回禀。”
其实关税两成,对于利润以十倍,甚至百倍计的边境贸易,于这些商贾来说,真不算什么。
只是毕竟背后都有主子,对他们的要求便是黄不了边贸,也得想尽办法降低关税,他们怎么敢就此答应,必定要回去请示一下。
而孙老太爷这么一说,便缓和了气氛,有了周旋的余地,不至于逼迫太紧,众人不禁跟着他连声附和。
贺惜朝本就没打算今日就能谈妥此事,便爽快地答应了,然而……
“知道诸位的难处,毕竟都要有所交代,请便。不过,有一点本官得澄清一下,关税约两成,可不代表就只有两成。”
他抬起手,轻轻招了招。
只见尤子清和罗黎,各拿起一叠文书,走向了这些商贾,每一家都分发了一张。
众人定睛看去,却是一张名为……
“《大齐边境贸易关税收取通知书》?”有人逐字读下去,然后还没到内容,便听到又有人震惊地喊着:“两成四?”
贺惜朝眼皮一掀,笑道:“没错,最终要求的关税是两成四,太子殿下在朝堂上说的不过是大致而已。”
众人抖着手,看贺惜朝目光就跟看个奸商一样。
“这是如何而来呀?”
不只是这些商贾,就是鸿胪寺的官员也纳闷不解。
贺惜朝说:“前面的细则各位都看过,想要保证边贸顺利运行,朝廷必定要派大量的人手,甚至军队保驾护航,这些人的薪俸,奖励还有吃住装备,以及纸张笔墨等一些杂项费用,必定也要摊在关税里面。”
“可这也用得着再添四吗?”商贾们发自内心而问。
贺惜朝淡淡地说:“诸位,咱们得明白一件事,朝廷不是义庄,专为你们做慈善。开边贸这么麻烦的事,若是收取不到足够的税银,何必开?你们也说花个三五个月就赚个三五成的利润,实在得不偿失,朝廷当然也是这么想的!”
“贺大人,您不去做生意实在太屈才了!”乔家家主由衷地说。
这话不仅商贾们认同,就是鸿胪寺官员和那十二个书生都这么认为。
这上下嘴皮子一张,直接加了近半成,这能力也是没谁了。
贺惜朝微微一笑:“诸位客气了,本官还真是在做生意,等与诸位谈妥,本官便要带人前往西域,与各国商谈他们的入境税,到时候尽量争取为各位谈低一下。”
贺惜朝这么一说,众人顿时再惊了一次。
什么,西域各国也要征税?
贺惜朝略微无辜地问:“你们那是什么表情,这不是当然的吗?他们的商人卖东西到我国境内也是一样啊!”
众人:“……”
“哦,对了,你们之中有人愿意一起随本官去谈吗?亲自去想必更有把握一点。其实咱们的东西在西域都是大受欢迎的,关税应该不高。”
贺惜朝说得轻松,然而听者简直欲哭无泪。
贺惜朝不管他们,只是笑着起身说:“好了,今日的会就到此结束,再一次感谢各位的参加,下一场咱们五日后依旧在这里,不见不散。哦,对了,千万不要忘了,提出好建议。”
今日这场会议,里面的人心情难以平静,而外面等消息却是抓耳挠腮。
好不容易散了会,贺惜朝率先带人就离开了,他走路依旧沉稳,然而却轻松,跟谢三说笑着。
而余下的商贾们,却是三三两两地从里面走出来。
再看他们的神情,却是各个沉重,不时地摇头叹息,可见结果似乎并不那么如意。
作者有话要说: 谢三:最大的奸商在此。
第272章 两成四税
顺亲王府
“两成四?他娘的贺惜朝怎么不干脆去抢!”萧奕听着下面的禀告, 几乎吼出声来。
吴襄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知道他家主子必然震怒, 此刻只得讷讷由着萧奕发火。
“不是说两成吗,怎么忽然间变成两成四了?”萧铭坐在一边, 问道。
吴襄便将那份《大齐边境贸易关税收取通知书》呈了上来:“贺惜朝的意思是关税就两成, 可是还得摊上朝廷派遣官吏军队的费用, 就到了两成四。”
“什么?不过是放开边境, 让商队进出就是,还得特地派遣官吏,甚至军队?”萧奕简直要跳起来了,“他想干什么!”
正在此时, 贺明睿从门外走进来,他手里还拿着一份文书, 眉头皱起, 心情似乎很沉重。
“见过两位殿下。”
“表哥,你手上拿得是什么?”萧铭问。
“边贸的细则,请两位殿下过目。”
贺明睿从商贾手里拿到这份细则的时候,就知道这两成关税是谈不下来了, 因为上面的东西实在太让这些商贾心动。
“胡言乱语, 就算如此,朝廷之官自然由国库发饷银, 用得着这些商人来供给,什么道理?”萧奕看着就更生气了,“这不就是与民争利吗, 三弟,咱们着人参上一本!”
“边军的饷银都没着落呢,这些钱不从商人手里拿,从哪儿拿?二哥,你觉得父皇会怎么想?”萧铭虽然心里也不高兴,可他还有理智的。
天乾帝能支持边贸,就是为了从商贾头上收税,只要合情合理,帝王就会赞成。
贺惜朝为国库敛财,帝王能说什么?
“那该怎么办,难道就这么接受了?”萧奕问。
萧铭摇了摇头:“不是我们接受,而是那些商人接不接受,原本两成已经够勉强,再加四,他们能愿意?”说到这里,他不禁疑惑道,“这究竟是怎么谈得,这么大帮唯利是图的商贾压不下两成也就算了,居然还能由着贺惜朝加到两成四?真是奇怪。”
萧奕一听,眼前顿时一亮:“你说是不是威逼利诱了?”
萧铭抬头看了他一眼,显然他也是这么想的。
贺明睿说:“两位殿下要不要亲自接见一下,看看究竟说了什么,问这些商贾最清楚。”
但是他们显然是失望了,贺惜朝没有对这场边贸会议的内容作保密,就是连里面的文卷都能带出去,可见他是一点也不怕公布与众。
威逼利诱根本不需要,他不过是提前调查清楚了走私的利润,立于了不败之地罢了。
别说是两成四,就是四成二,其实对于这些商贾来说也拿得出。
“所以你们就这么同意了?”萧奕冷冷地盯着这几个商贾。
浙杭闵大当家面露为难道:“回殿下,草民没来请示殿下之前如何能草率答应,只是这二成四的关税,我等实在不知该如何回绝。”
屯溪乔家家主也说:“殿下,若真以两成四的税换边境交易顺利,与我等来说也是好事。我们便可以放心地多派出商队,赚的也会更多。”他说着说着深深弯了腰道,“自然对殿下的孝敬也是只多不少的。”
其他商人也纷纷符合。
税再高也不过两成四,可一个顺畅又低风险的商道比那点税重要多了。
忽然贺明睿道:“乔当家,关税以分摊朝廷官吏薪俸及军需为名,在原来两成的基础上加了四,你们觉得无所谓,那么将来商税也是以同样的名义加个一成半成时,是不是也如此痛快交银子?”
贺明睿的声音跟他的眼神一样冷淡,他这么一说,让众多商贾都沉默下来。
“再想的深一些,这次用分摊官吏费用来加税,下一次是不是还能找个另外借口交买卖税,地方税,甚至人头税?想想农户的那些苛捐杂税,就是再怎么压榨也榨不出油花来,可放到你们这些商人身上呢?这可真是一个好法子啊!”
贺明睿最后的深深感叹,犹如重雷炸在每个人心底,顿时这些商贾的脸色骤然变了。
萧奕惊讶地看着贺明睿,他倒是不知道后者居然还有这个本事。
其实若不是贺惜朝实在太过耀眼,这位魏国公府的继承人在同龄之中也算出色。
否则做下那种杀头大事,被人抓了把柄,萧铭岂会依旧如此重任他。
“原来如此,我那大哥的主意真是妙啊!若将商税作为国库主要来源,放轻了土地税,这天底下那么多贫民,还不得对他感恩戴德?”萧奕感慨地一拍桌子,接着看向这些商人,“相比起来,你们损失点也不打紧,毕竟赚得多,总不会吃不上饭。”
萧铭跟着笑道:“这撸羊毛的本事也是天下独一位,大哥真不愧是父皇最重视的,牺牲少部分人,成全天下,说来父皇也只有夸奖的份。”
“这……”乔家主和闵大当家与众多当家人互相看着,忧心忡忡。
贺明睿看着他们逐渐转白的脸色,又缓了口气安慰说:“这也不过是在下的猜测而已,或许想多了。不过万一如此,有此例在前,诸位也当坦然受之便是。”
这与其说是安慰,不如说是吓唬。
虽然知道两位王爷会这么说,必然带着私心,总是不希望边贸能够顺利展开,更不想让他们答应这两成四的税。
然而终究深入一想,却越想越可能,毕竟商税上调已经有了先兆。
等朝廷吃了商税的红利,发现比从农户那里征点可怜兮兮的口粮,数目更为庞大更方便之时,这个日子就不远了。
他们不能不担心。
说来放在后世,国家的收入来源也多是各种商业税,农税已经取消了。
这其实是一个趋势,国家的安定繁荣,必然带来商业的发达,再将主要税收放在农民身上便会入不敷出。
为了长久,从商贾身上收重税反哺国家,就是自然所趋,能形成良性循坏。
只是如今,作为从来不是税收主体的商人听此却不愿意。
“两成税答应了也就答应了,可又加了四,却是得寸进尺了一些,不是还有下一场会议吗,诸位不如再谈谈?”贺惜朝掸了掸衣袖,眼睛从这些人脸上一一扫过,“明明都是生意场上的老手,也该拿出点本事来吧。
“大不了就拖呗,谁能耗的过谁啊?”萧奕接口道。
看着商贾们忧心忡忡地离开之后,萧铭道:“得跟其他人通个气才行。”
萧奕点点头,接着他纳闷道:“你说贺惜朝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招,本来还指望着这帮子家伙给他点颜色瞧瞧,如今别说降税,还往上提了!”
“他本来就聪明,大哥运气是真好。”萧铭说得无意,然而听到贺明睿耳朵里却不是滋味。
“这次也不知道能不能顶用。”萧奕有些没把握。
吴襄道:“他们能等,可盐商怕是等不了,如今太子握着引窝不放,把住他们的命脉,他们恐怕只能答应。”
萧奕的眉头顿时皱起来。
然而贺明睿道:“可这商道也不是只靠盐商就能支撑,若是其他人不答应,边贸就开展不起来,拖上一两个月,边军就该上奏了,那时候看看贺惜朝还能把着两成四不放?再说朝中大人们谁都不是傻子,难道看不出来盐商是怎么答应的吗?”
“也是,谁让太子殿下如此威武霸道!”
吴襄说的不错,盐商的确坐不住了。
因为太子殿下没放行,外头那些嗅着味儿,却无门路的人已经准备捧着银子来京。
不就是两成四的税嘛,就是再翻个倍跟贩盐得的利润相比也依旧不算什么,大不了就当孝敬太子殿下了。
这样想着,三日后,几家盐商一同敲开了贺府的大门。
“几位稍等,容我禀告少爷。”
王管家领着他们在前厅坐下,让丫鬟上了茶,便去书房寻贺惜朝。
贺惜朝听着,不禁笑了:“还算识抬举,让他们等一会儿,我忙完手中的就过去。”
在喝了两盏茶,肚子里灌满了水之后,贺惜朝才走进来,开门见山地问:“几位是想好了?”
听着声响,他们齐齐起了身,给他见礼。
“贺大人,我等得朝廷之利,本就受了极大恩惠,如今朝廷开边贸,自是积极响应,哪儿能迟疑呀?”孙老太爷谦逊地说。
贺惜朝在主位上坐了下来,端过下人送上来的茶盏,看着他们点点头:“诸位能这么想那就太好了。”
几人顿时陪笑起来,平家家主道:“贺大人为我等着想,怎好还教您为难,本来三日前应该当场答应下来,只是毕竟还有些拿捏不准,请大人见谅。”
“无妨,那么人看着呢,我很体谅。”贺惜朝似不在意地摆摆手。
“多谢大人宽容。”几人一同致谢道。
贺惜朝笑了笑,抬手请他们喝茶。
241/295 首页 上一页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