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三国]焚香祭酒(三国同人)——积羽成扇

时间:2020-04-28 10:25:40  作者:积羽成扇
  崔颂感受到指尖传递而来的珍重与愁肠,好似被一支涂满糖霜的箭镞缓缓穿过心脏,还未及品尝甜味,就已被疼痛团团包围。
  他倏然往前,压住郭嘉的肩膀将之按在榻上,迎着郭嘉错愕的凝视,他冷然地咬牙,却迟迟说不出半句狠话。
  “郭奉孝,君之心,我之心也。此等小伤你尚且不能释怀,而你……我何尝能释怀?”
  他紧紧抓着郭嘉的肩膀,指节微微泛白,
  “即便此症无药可医,即便天欲予绝路,我亦要掘出一条生路,将你救出。”
  “在那之前,你凡事莫要隐瞒于我,更不可轻言放弃。否则,就算你半个身子躺入了墓穴,我也要将你掘出,让你不得安宁。”
  掷地有声的话语,带着某种决绝而孤注一掷的意味。
  郭嘉脑中蓦然浮现梦中的画面,若有所悟地一颤,眼眸骤缩:
  “不可!”
  他猛地将崔颂按入怀中,哑声在他耳边道:
  “不可如此!”
  崔颂欲起身,却被一股巨力牢牢桎梏,只得放弃起身的打算,平复因为一口气说了一长段话而微有些凌乱的呼吸。
  他躺在郭嘉的胸膛前,听着剧烈鼓动的心跳,缓缓放松紧绷的四肢。
  等到二人都冷静了些许,崔颂拍了拍郭嘉的胳膊,示意他松手。
  却唤来郭嘉的拒绝。
  “别动,再这么躺一会儿。”
  由争吵变为某人单方面的耍无赖,崔颂感觉自己额角的青筋就要把持不住,警告性地捏住郭嘉的下巴。
  郭嘉怕他真生了气,连忙放手。
  崔颂撑起身,语气异样地道:“在我醒来之前,你在对我做什么?”
  郭嘉面不红心不跳地回答:“帮你包扎伤口。”
  “是吗?可我怎么觉得——”他再次俯下身,缓缓靠近郭嘉的脸,“你好像还做了别的事?”
  郭嘉沉默了须臾,叹了口气:“你真的要我回答?”
  “自然……”
  话未说完,郭嘉突然捏住他的下巴,仰头印了一吻。
  只是蜻蜓点水般,几乎擦过唇角的触感,却让崔颂僵在原地。
  郭嘉松开手,眉眼间俱是得胜的笑意:“这是子琮定要我回答的。”
  如若星辰的眼眸,一扫阴霾,倒映着柔和的月光。
  仿佛流淌着银色的长河,欲将他卷入其中。
  崔颂望着郭嘉面上的笑,定定地看了片刻,突然翘起唇,将手撑在他的两侧,猛地低下头。
  不轻不重地咬了郭嘉的下唇一口。
  趁郭嘉未反应过来,他一把盖住对方的眼。
  “行了,安置吧。”
  等面上热度退散,他才松开手,往旁边一倒,呼了个哈欠。
  “该睡了……”
 
 
第160章 暗指
  第二天,崔颂顶着睡眠不佳、颇有几分惫懒的状态去了公衙。
  他昨晚“成功突袭”, 并以“时候不早应该睡觉”为由, 企图两眼一闭、蒙混过关,然而后续发展未能如他所愿。
  好不容易结束了闹腾, 他与郭嘉又十分顺利地……失眠了。
  结果就是他押着郭嘉闭眼休息, 结果两个人翻来覆去, 怎么也睡不着。
  天亮后, 他拖着郭嘉一起用了朝食,胁迫郭嘉继续休息,自己去公衙打卯。
  侄子崔琰自被曹操征辟后,担任了曹操的别驾, 广泛意义上来说可以算崔颂的同侪, 在一处公衙办事。
  在崔颂的暗示请求下, 曹操很宽容地睁一只眼闭一只, 把崔琰的办公地点调到崔颂的隔壁, 后来更是拆了墙,只以一条竹帘相隔。
  得知此事后,崔琰面孔发青, 本就酷似教导处主任的威严面容赫然成为城内止小儿夜啼的传说。
  崔颂对此亦有耳闻, 却仍每日在崔琰面前晃悠。
  这一日,他办完公务, 正巧曹老板派人过来给下属送降暑福利,便让从侍撤了案牍,重新布置矮几, 招呼崔琰过来吃瓜。
  崔琰以沉沉的面色闹了几日变扭,终究拿这个岁数比他小了一圈的小叔父没有办法,只能任其所为——哪怕他这几年愈发刚直,对于看不惯的人和事都敢于直谏,可对于辈分高一层的崔颂,接受儒学教育的崔琰始终存着一份尊敬之心。更何况,来自儿时的深刻记忆让他对崔颂的某些神情十分发怵,没回还未来得及劝诫,就已先败下阵来。
  如今被叔父招呼,他哪怕再不愿意,也只能应声上前。
  崔颂让他坐,他便在下首隔了一席的位置坐下;让他吃瓜,他便小心地挑了个最小的胡瓜,以袖遮面,缓缓地食用,避免汁水落下。
  崔颂见他这副端直的模样,只觉得累得慌。
  “此处仅你我二人,何必如此拘束?”
  说完,似是要起个“不拘束”的头,把跽坐改成踞坐,一手撑着矮几,一手端着瓜,动作闲适而随意,仿佛现代任何一个假日歪在自家沙发上看电视的年轻青年,除了姿势更好看些,并无别的不同。
  崔琰一见他这副“不端正”的模样,额头狠狠地跳了跳。
  他忍耐再三,终究没忍住劝谏的欲望,将瓜小心地用手巾垫着,搁到身旁,行礼进言道:
  “此处乃公衙,还望叔父……自视仪容。”
  崔颂继续歪着,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
  “季珪与我是自家人,何必如此见外?”
  ……不必见外的话不应该是谦辞吗,放在这种情况下合适吗?
  崔琰脑海深处类似于此种语义、写满了《礼》之图文的风暴呼啸而过,名为理智的那根弦摇摇欲坠。
  “请叔父端重。”
  崔颂留意到崔琰语气中的忍耐,莞然而笑:“我既无抠脚之举,又无吐痰之行,如何不端重?”
  抠、抠……?
  即使是在脑中,崔琰亦说不出那第二个字。
  他不自觉地顺着崔颂话联想到与之对应的画面,顿时觉得天旋地转。
  在出现“中暑”之症前,他抖着胡,颇为痛心地瞪着崔颂:
  “叔父以往虽然豁达不拘,却从未有过此等……荒唐的言行。听闻郭侯‘不治行检’,时有失仪之举,叔父与郭侯私交甚笃,可莫要受了郭侯的影响……”
  崔颂此举本存了几分蓄意试探的心意,但听到自家侄子不假思索地把黑锅往郭嘉头上扣,微恼的同时,亦多了几分无言。
  自崔颂当面怼了郭瀚、杨观二人,郭嘉风评被害的情况减轻了不少。然而大约是陈群与郭嘉确实天生不对头。这一世与郭嘉并未有多少纠葛,仅与崔颂有过一段共事的陈群,对着崔颂态度客气,对郭嘉就只差横眉冷目四个字了。
  自然少不了历史上诉郭嘉以“不治行检”的举措。
  然而崔颂细数郭嘉的言行,觉得除了在谋臣宴上摸鱼,偶尔不注重舆服之礼,喝醉酒随地乱倒,见到厌恶的人懒得虚与委蛇只保持着明面上的客气外,好像并没有特别出格的事?
  在心里给自家挚友镀了无数光环的崔颂,已经只能看见郭嘉的优点,自动把以上诸行划分为“小事情”,全然没把这份廷诉放在心中。
  而郭嘉,一如历史上记载的那般“意自若”,泰然若素,并不会因为陈群的三言两语而改变自己。
  如今,见崔琰因为自己“不妥”的言行而归咎于郭嘉,甚至言辞中隐藏着不满,崔颂立时收了笑,肃然道:
  “季珪,何为礼?”
  崔琰忙引身拜之:“礼者,履[1]也,纲也,德也,人之行也。”
  这便是崔琰对礼的理解,中规中矩,如他本人一般,刚正鲁直。
  崔琰本以为自己的回答能让叔父满意,哪知,崔颂坐直了身,摇首道:
  “非也。礼者,心之诚也,邻之善也,自之律也。”
  从未听说过的解释,让崔琰怔了一怔,随即若有所思。
  “双人对坐,行之以礼,此‘礼’意为敬重。时人将踞坐视作不庄重,认为这是蔑视对方、不敬对方的表现。且问季珪一句,我为了舒适而踞坐,是否轻鄙于你?”
  这一番话,隐约让崔琰意识到了叔父的用意:
  “……并未。”
  “若今日在此处的并非季珪,而是司空、圣上,我是否会如此踞坐,歪七横八?”
  崔琰低下头,挥开脑中的魔鬼画面:“……不会。”
  叔父再不羁,亦知分寸,不会在外人面前放肆。
  正心思不宁间,崔颂带着笑音的话语传入耳中:
  “人有亲疏,礼分内外,是也不是?”
  崔琰顿了顿,叹道:“正是如此。”
  崔颂话锋一转:“若拘于礼,季珪非议叔父,断定长辈是非,是否无礼?轻言评议司空过错,刚言犯上,是否无礼?道听途说,妄自猜测,恶意揣度郭侯之品性,是否无礼?”
  一连三个无礼,令崔琰悚然而惊,并袖垂首。
  “琰犯上,只为谏言……”
  崔颂按住他的肩,止住了他后头的话:
  “礼者,自律也,非攻诘之器。”
  礼,并非只是统治者的治民之器,更是自我约束的标杆。
  人人都有礼,每个人的礼都有所不同。人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遵守原则,不轻易过界,这才是礼的初衷。
  拿“礼”来框束别人,这不叫“礼”,这叫道德绑架,多管闲事。
  除了少部分原则问题,但凡用自己的想法衡量对方,揪着对方的行为不放,以礼攻诘的人,只会引来他人的厌恶。
  历史上崔琰最终被杀,除了妄议立储之事,其中至少有一半的原因是他的刚言直谏、以礼相诘。
  刺耳的话听久了,最后连他随随便便的一句感慨,都被曹操认为是对他的讽刺与不满,最终将他赐死。
  崔颂心知崔琰的脾性,知道他对于礼的崇尚,故有此一试。
  崔琰不是蠢人,自与曹操初见那回,欲要刚言进谏之时被崔颂阻断,并接收到他异样的眼神示意,他便隐约察觉到了其中的关窍。
  如今被崔颂循循诱导,明理辩之,他察觉到了崔颂的苦心,俯身一拜,郑重道:
  “琰狂妄无端,幸得叔父指正,实在惭愧。”
  崔颂眉眼略缓,谆熟道:“司空欲留你毗佐二公子,切记谨言慎行,莫以德师自居。”
  “琰谨记。”
  解决了崔琰这边的不安因素,崔颂向曹操请了几天假,严格监督郭嘉的日常作息,对他的用餐、用药乃至日常生活事必躬亲。
  期间,有许多暗线传递消息到他手中,阅完即焚。
  其中有一则消息,正与远在许都的荀彧有关。
  那日,他给曹昂做了“调查问卷”,私下里寄给荀彧。荀彧见了那份“调查问卷”,大为震动。因心知这是崔颂的手笔,连忙来信询问是怎么回事。
  崔颂便将那日他与曹昂的谈话,以及曾为曹昂军司马的郭嘉对其的了解与评价,如数记在缣帛上,让线人收好,重新寄给荀彧。
  他的意图十分直白:若曾经的同道者已然陌路……再找一个便是。天涯何处无“芳草”,踹了旧的新的不难找。
  随便编了首押韵的歇后语,瞒着大老板暗自拉线的崔颂丝毫没有良心疼痛的感觉。非但没有,还觉得良心扑通直跳。
  说到底,老板虽然为人诙谐、有才又爱护下属……但他狠心起来也是真的狠,纵然历史上关于荀彧的死因还不能完全断定,但以当时的局势,曹老板至少要负一半的责。
  更别提之后直接、间接弄死的崔琰、孔融、毛玠、杨修等人了。
  崔颂虽然对曹老板十分敬重爱戴,但也不敢寄希望于飘渺的未来,他自还未投效的时候就开始培植得用的势力,提前埋下人脉与其他暗线,以期有一天能备不时之需。
  又过了月余,正是天和日丽、万里无云的好日子,曹操突然下令出征乌桓,在府衙、朝中均引起轩然大波。
  作者有话要说:  [1]礼,履也。3字出自《说文》。
 
 
第161章 乌桓(上)
  不管支持者有几人, 反对者有几人, 曹操征讨乌桓的念头都无比坚决。应令而聚的曹军原地整顿了几日, 便在曹操的率领下浩浩汤汤地往北迁移。
  在出征前, 曹操另外发布了两条在外人看来甚为不解的命令。
  其一是令其嫡长子曹昂引军南下,在南阳附近屯军练兵。
  其二是令洧阳亭侯郭嘉为前军师,跟随曹昂前往南阳。
  即便是身为主帅的曹昂, 也仅仅只是知道屯军这道命令是为了扰乱刘备、麻痹刘表, 并不知道被曹操亲厚信重的洧阳亭侯为何没有参与乌桓之行。
  唯独郭嘉, 尽管受到命令之前毫不知晓此事, 但在接到命令后,第一时间便通彻了缘由——
  北征路途遥远,行军寒苦。定是子琮担忧他的身体, 不愿他往来奔波,又知他素来闲不住, 便让他随曹昂屯军南阳, 拉了刘备、刘表为幌,让他有事可做。
  对这明晃晃的“阳谋”, 郭嘉毫无反抗之意,默认了这一安排。
  在行军前,华佗又为郭嘉作了一次诊疗,询问近况。
  在得知郭嘉因停用川乌, 这几日头痛欲重,华佗略微调整了药方,缓声宽慰道:
  “头疾虽然难治, 但人体气机一事,本就玄妙至极。先秦有一病者,身患痼疾,药石罔效,众人皆道他是等死之命。那病者心知自己寿命无多,每日捉螓弄狗,恣意耍乐……谁曾想到,数十年后,那人竟然还活着。国君奇之,命侍医替他问脉,最终得出康健的脉象……”
  郭嘉已读出华佗的用意,却故意笑曰:“想来——是前一个庸医误诊,使此人佚宕多年。”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