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游宫内,通天看了眼悬挂的四剑,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只喃喃道“又要多一个下棋之人,这西方二圣日子可不好过了。”
玉虚宫中,原始瞥了眼西方,嘴角露出一丝嘲笑,复又看向了金鳌岛,手中三宝玉如意掂了掂,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那灵宵宝殿内,昊天王母正兴致勃勃地观看着一群仙女的舞蹈,突然看到这两股光芒,二人顿只觉意兴阑珊,浑然没了继续观看表演的兴趣,只伸手拂退众人,唤来了一众心腹。
而此时东胜神州一条荒漠古道中,一位白发老者骑在一头青牛之上,,一位青年道士牵着青牛缓缓而行,正是那太清圣人老子与截教掌教大弟子多宝,老子看了眼空中那两道光芒,对多宝笑道“佛门的对手出来了,你谨记,此去佛门乃是为分走气运,若得空一二,便代吾等看住那些弟子便是。”
多宝牵着青牛,抬头看了眼那五色红光,眼中有些笑意,朝老子点点头,未曾出声。
老子看了眼多宝,心下也是叹息,封神一劫中,道门虽未损失惨重,但也是气运有所凋零,现下佛门大兴,想要分走气运,只能前去立大乘佛教,只是苦了多宝,得离开道门一量劫。
老子心下有愧,便将手中太极图一扬,为多宝讲起了太清大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这一讲便是无数年过去,多宝只觉心旷神怡,道人模样也化作了佛子模样,出了函谷关,准提圣人早已在等候,见得二人,只深深看了眼多宝,笑道“大师兄此举倒是让师弟自愧不如。”
老子面色平静的看了看准提,“天意兴佛,吾也只做该做之事,师弟切莫忘记一量劫之期。”
准提点点头,将手中袈裟递给了多宝,多宝穿上后,对老子深深一拜“多谢大师伯一路相送,日后我为释迦摩尼佛。”
话音刚落,却是天降功德,多宝凭借这些功德,修为也是大进,直达准圣中期,老子收下功德后,转身进了函谷关,不多时,就听得一人直呼“老师”
这人便是听闻老子讲道无数年的尹喜,老子点点头,将他收做了记名弟子,道“先前所讲为吾悟得的太清圣人大道也!共九九八十一篇,前三十七篇为‘道’,后四十四篇为‘德’,可取名为《道德经》!”
孔宣出了静室,就见得司年与一众弟子俱是等候自己,忙笑着上前拉住他“吾道已成!”
众人大喜,忙出声恭贺“恭喜老师/师伯大道得成”
“你等起来吧”孔宣笑着点头,拉着司年来到大厅,扫了眼众人开口道“道祖曾言‘大道三千,条条可证混元’此话并不是虚言,老子人教清静无为,原始阐教阐扬光大,通天截教破而后立,接引准提佛教西方极乐,吾之道却是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仁,礼?”司年咀嚼了这两个字,心下有些莫名,孔宣所悟出的道正是自己所熟知的孔子思想,莫非日后闻名的儒门便是出自孔宣之手?
孔宣还沉浸在自己所悟当中,并未看见司年的异样,开口道“我以此为悟,得仁、义、礼、智、信、恕、忠、孝、九者也!仁者爱人、义者正气、礼者有德、智者聪敏、信者无妄、恕者宽容、忠者老实、孝乃是为人行事之基础!有此九项美德教化世人,当使洪荒万民修身养性,奋发图强,从而达到先天资质与后天教养一体,天人合一也!”
想起日后闻名于世的孔子便在自己眼前,司年不禁一阵热血澎湃,心潮狂涌,笑道“既以仁德为中心,浩然之气为修养,便称作‘儒’怎样?”
孔宣眼中一亮,拉过司年的手握了握,笑道“深知吾心,这道便称作儒!”
作者有话要说:
下章孔宣就成圣了~~~~~
这一个章节其实算是个大杂烩,什么都有涉及,也会交代几位CP的情况~~~~
多谢大家一路的支持~~~么么哒
第67章 孔宣成圣
“天道在上,吾孔宣身为洪荒人族护法,为行那教化万民之举,特建立儒之道,‘儒’,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儒门立!”
孔宣话音刚落,天空突然涌动起来,庞大的功德金光照亮整个地仙界,顿时地涌金莲,紫气万千,功德入体后,却是与鸿蒙紫气相合,引得天地一阵颤动,一股圣人威压由瀛洲朝四面扩散而去,使得众生纷纷跪下膜拜,祝贺新圣人诞生。
一旁的司年听得孔宣之言微微皱眉,当即立誓“天道在上,吾乃人族护法司年,特此立誓,愿以自身功德镇压儒门气运,行教化之举。”
大教者,最重要的便是气运,昔日巫族与妖族皆有功德镇压,但多行不义,导致差点灭族,截教有先天至宝诛仙四剑,但杀伐之气过重,镇不得大教。而此时孔宣却并无先天至宝来镇压儒门气运,司年只得退而求其次,以自身庞大的功德替补,虽效果不如至宝,但也是绵长。
瞅了半天,不见丝毫功德降下,司年叹息一声,笑道“看来天道至公,所言非虚”
孔宣收了威压,转过头深深看着司年,嘴角勾起一丝笑意“司年,如今吾已成圣,偌大洪荒随你可去。”
司年笑眯眯的点头,心中也是涌起一股冲动,目光不善的看了眼西方,“准提,吾这三百年可真是憋够了,也该是时候算一算旧账了。”
孔宣成圣,地仙界众人自然是反应不同,八景宫中,老子熄灭了炉火,吩咐了玄都几句,便闭上了眼。
玉虚宫,原始面带笑意的唤来了广成子等人,而碧游宫内,通天抚摸着诛仙四剑哈哈大笑,同样唤来了云霄与赵公明。
西方教,接引看了眼准提,暗自叹息,“师弟,如今孔宣成圣,吾佛门该如何自处?”
虽然明知孔宣成圣乃是迟早之事,但任谁想起先前还是自己眼中的蝼蚁之人,现下也与自己平起平坐都不会舒心,准提闻言只得苦笑一声“这瀛洲一脉已如此了得,现下又逢孔宣成圣,当真是不可小觑,吾等还是静观其变的好。”
天庭上,瑶池看了眼面色难看的昊天“陛下,新圣人诞生,吾等还是应当派人前去贺礼才是”
昊天闭了闭眼,长叹一声“就让龙吉去吧,此时瀛洲势大,吾也该暂避锋芒才是。”
瀛洲岛上,孔宣面带喜意的看着众人行完礼才道“白石,你与腾虎等人前去迎接来此的三界修士,寒梅,你与白素前去准备一些茶点。”
“谨遵老师/师伯吩咐”
待得众人离去,孔宣这才握着司年的手,眼中尽是柔情“吾能有今日之功,全得你相助。”
“你我荣辱与共,早已为一体,说这些倒显得生分”白了他一眼,司年却是想起了一件事,日后儒门学子遍布人界,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俱是修得一身浩然正气,当与佛门并足而立,如今道门势弱,下一量劫的主角应该落在瀛洲一脉头上。
想了想,司年只得言道“如今儒门新立,虽有吾功德镇压,但此法却不长久,吾等还是应该另寻他法才是正理。”
气运之事孔宣自然明白,但能镇压气运的宝物只有那么几件,太极图在老子手中,盘古幡属于原始,只余下混沌钟却是踪迹难寻,就连如今佛门用的也只是九品金莲。
思来想去,孔宣只得道“至宝难寻,吾便以功德入手,儒门学说若能造福人族,自可凭借众人积累功德,想来除非遇上大劫,儒门自当无碍。”
想起日后影响深远的儒家学说与孔子之名,司年心下有了底,笑道“浩然之气养心胸,如今人族正是处于战乱之时,正需要解救之法,你这学说也是时候大派用场了。”
孔宣点点头,了然一笑,佛门讲究的乃是离苦得乐,不修今生修来世,虽能蛊惑他人,但对人族根本所需却无改变,自己的儒门学说却正因当从此处下手。
不过多时,原本寂静的瀛洲岛便已热闹至极,除却大罗金仙以下的仙人,地仙界有名的基本已到齐,司年笑着让他们落座后,便安静等待。
不多时,就听得青芝童子高呼“人教玄都大法师,阐教广成子、太乙真人、玉鼎真人,截教三宵、赵公明到。”
几人来到大厅,齐声跪拜“玄都,广成子(太乙、玉鼎),云霄(琼宵、碧霄)赵公明恭贺孔圣人圣寿无疆,与护法鱼水千年合,芝兰百世馨。”
虽然自己与孔宣那点事众人也是心知肚明,但现下却是首次摆在明面上,是以听得三教弟子之言,司年略有些窘迫。孔宣倒是双眼一亮,越看这些人越顺眼,忙吩咐白石安排他们落座。
一旁的大鹏见得离火满意羡慕之色,忙走过去在他耳边低于一阵,引得离火面色大红,暗自怒瞪。
“五庄观镇元大仙到!”“火云洞三位圣皇老爷到”青芝童子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众人闻言一阵哗然,这镇元子亲自前来还好理解,但这三皇却是证得圣位,不死不灭,虽比不得圣人高贵,但也不低,没曾想竟亲自前来。
待得四人进来后,众人齐齐伏拜“见过镇元大仙”“参见三位圣皇”
“众位不必多礼,请起” 伏羲笑着点完头,与神农对视一眼,上前一步拜道“弟子伏羲、神农参见老师,老师圣寿。”
孔宣与司年为道侣,这一声老师也当得,孔宣伸手虚扶,说道“你二人早已证得圣皇之位,脱出瀛洲岛一脉,地位尊贵,不在圣人之下,却是不必相拜。”
伏羲哈哈一笑,摇头“弟子能有今日全是老师所授,又怎能做那无情无义之人,除非老师已不当吾等为瀛洲弟子。”
“怎可如此戏言”司年笑了笑“你等既如此,吾等作老师的又怎会娇情,不论何时,你等俱是我瀛洲一脉弟子!”
这边轩辕看了眼镇元子,想要去拉他手,却被镇元子躲过,只得无奈摇头,道“轩辕携镇元子恭贺圣人永享不灭”
司年看了眼微怒的镇元子,又看了看笑得宠溺的轩辕,哪里还不明白,忙笑道“镇元子道友,吾却是还未曾恭贺你俩。”
暗自瞪了眼轩辕,镇元子也是满脸笑意“贫道与道友多年未见,倒是相见的紧,今日却是叨扰了”
“哪里话,吾还未曾谢过你等当日相助之恩”司年笑笑,忙吩咐白素引着四人落座。
此时该来的也都来齐了,女娲虽有陆压代表,但也是派人送来了贺礼,巫族得司年之功未曾灭族,是以九凤也来了,正在一旁与刑天叙话,而佛门却是一个未到。
众人心下了然,当年三山关一战,孔宣与佛门之仇可谓不死不灭,此时孔宣成圣,对佛门的威胁便大了,接引与准提自然不会自讨没趣派人前来。
孔宣哼了下便不再出声,司年倒是显得很淡然,当日接引与准提跌了这么大的面皮,恐怕早已将自己与孔宣恨得牙痒。此时又怎会主动示好。
众仙都是前来祝贺孔宣证道成圣的,既然是前来祝贺,自然不会少了礼物,虽然这些礼物对于二人不过是一些无用之物,但既带着礼物前来,自然不会让人干坐着,是以寒梅与白素等人取来了早已准备好的琼浆玉液。奇珍异果,摆在前来祝贺的各位仙人面前。
待得宴毕,众仙便各自回府,龙吉上前朝孔宣与司年一拜道“圣人、道君,龙吉来时父皇曾言,诸事繁忙,得空后自当亲自拜访。”
昊天与瀛洲关系一向不好,对于龙吉所言,司年也未曾放在心上,以前便不怕他,现下更不会,当即点头道“既然天帝诸事缠身,贫道也不会怪罪,还望公主回去代吾问候一声。”
龙吉点点头,便回了天庭。
三教弟子多数得过司年相助,尤其是封神一战,截教更是免去了灭教之危,是以云霄等人也是未曾离去,留在了岛上,刑天多年未曾见到碧霄,自然是满心高兴。
留下的都不是外人,孔宣也没了顾及,言道“如今佛门势大,吾欲下界行那教化之事,宣扬儒家学说,你等可有何建议?”
轩辕历杀劫得道,自然比伏羲与神农懂得朝堂之事,当即言道“此时人界诸侯战乱,百姓疾苦不堪,吾认为除却百姓外,儒门学说应当广布朝堂,宣扬‘仁、义、礼、智、信、恕、忠、孝’并借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得人族早日脱离战乱之苦。”
“皇弟此言大善”伏羲与神农也是做过帝王之人,听得轩辕所言暗自点头
想起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学说一事,司年点点头,笑道“轩辕言之有理,佛门虽广布信徒,但未曾做到让百姓脱离苦难,吾等正好利用此次机会,借机宣扬儒门学说。”
作者有话要说:
忙过了头,对此当家的相当抱歉~~~~~
亲们么么哒~~~~
第68章 佛法东传
决定了传道后,孔宣便化名孔丘来到人界,自称为儒家学说创始人,此在各诸侯百姓间游走,孔宣首先来到那西周武王分封的第一诸侯周公鲁国,而后便在各诸侯国游历,惟独不去那西周正统后代的东周洛邑,盖因大周历代帝王全力消除瀛洲岛一脉在人族之影响力,孔宣心有耿介,也不屑前去。
此时正处东周初春秋乱世,许多士人正为国家如何发展而心忧不已,闻得孔丘儒家学说,只感觉有如找到了指路明灯,于是纷纷拜倒在孔丘门下,儒家学说便慢慢地发展起来,孔丘也被人尊称为孔子。
在游历中,孔宣前后收得三千记名弟子,其中闻达于诸侯者有七十二人,这也是以后闻名地仙界的七十二贤。
孔宣又于邹国收得亲传大弟子孟柯、于赵国收得亲传二弟子荀况,二人皆有那天人之资,继承发展了孔宣儒家思想,却又推陈出新,其中孟柯发展了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正式将儒家带到庙堂之高。而荀况继承了孔宣“后天教化”真传。提出了“人性本恶”论,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被后人称之为孟子、荀子。
而孔宣在人界传道,地仙界也并不太平,天庭之上,昊天与王母虽然不是良善之辈,但到底比不过圣人,是以这天庭虽然名义尊昊天为主,但大多数还是控制在截教手中,阐教中,原始派下云中子于地仙界昆仑山为依托,建立了昆仑派,与蜀山人教尹喜建立的蜀山派相互声援。
41/55 首页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