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担忧形成了恐慌,恐慌又加剧了竞争,到了后来连孩子尿床的次数都要拿来比了。但有些事情真的是没办法,俞任杰从小就比程斌聪明,连长得也比他可爱。受挫的王敏慧下意识地想要扳回一城,于是又提起她丈夫的升迁,这又加剧了任霞显摆儿子的情况,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这对闺蜜的关系变得怪异又敏感,表面上和和气气,暗地里波涛汹涌,大事小事都要拿来比一比,拼一拼。楼上买了一台电视机,楼下也要买一台。楼上给孩子买了一本故事书,楼下就要买两本。楼下给孩子吃有机蛋,楼上也不能落下…
讽刺的是,这种攀比行为又从侧面验证了她们对对方的信任,她觉得好的就一定是好的,她觉得不好的也一定是不好的,已经成了一种魔怔了。
这种艰辛的竞争心理在两家的孩子稍大一些时有所缓解。一来是他们已经习惯了两个家庭经济上的差异,二来是俩孩子丝毫不受大人的影响,高高兴兴玩在一起了。两人上了同一所托儿所,幼儿园,后来进了同一所小学。
俞任杰的外公是个资深警察,一副老干部的作风,在俞任杰出生时就主张这孩子聪明,以后是做狄仁杰的料,这才有了俞任杰这种令人发指的名字,只是把中间那字换成了自己的姓。
在俞任杰会跑会跳的时候,他外公又说了,这孩子以后当警察一定是个神探!他这么说也不无道理,家里养的猫跑出去怀了孕回来,俞任杰能从生出来的小猫颜色判断出小区里哪只野猫是小猫的爸爸,揪着人家的尾巴拉回家来给猫妈妈作伴。虽然最后以猫爸爸出逃为结局,但外公骄傲得不得了,发誓要把外孙培养成个优秀的警察。大人的态度总是会影响孩子,俞任杰在幼儿园小学里就是以警探老大的身份自居的,就差弄个柯南里的少年侦探团出来。
我国的孩子是玩不出少年侦探团的,不论是以正义还是邪恶自居,组成的小团体不外乎是个小帮派,帮派头头就近似于黑社会大佬的位置。在那段光辉的岁月里,俞任杰就是那个大佬,程斌则是他身后受到保护的小弟。
俞任杰从外公那里学到了不少格斗的招数,小孩子打起来没实际的杀伤力,但看起来很炫,加上他外公的头衔,自然就有小朋友跟着他,把他奉为老大。程斌加入这个组织一方面是从小和俞任杰相熟,另一方面是受班里的小胖子欺负时,俞任杰冲了出去,一个擒拿手把小胖子拿下。他双手一叉,威风凛凛地站在程斌面前,吐出一句中二得不能再中二得蠢话来。
“王小胖,我的人你也敢碰!”
从此程斌就成了俞任杰的人,跟在他的后面,成了他众多小弟中的一员。
所以当现在俞任杰大喇喇地在程斌家的沙发上横躺的时候,程斌下意识地给他递了遥控器,甚至控制不住地想给他切盘水果来吃。程斌咳了一声,恼怒于自己的冲动,对沙发上的人突兀地吼道:“你他妈坐起来,给我留个位置!”
俞任杰转头看了他一眼,不情愿地坐了起来,并往里挪了挪。程斌在他边上坐下,刻意地抢走遥控器换了台,但一会儿还是站起身来,进厨房切了一盘橙子出来。这时电视频道又被换成了俞任杰喜欢的节目,程斌把果盘往他的方向推了推,不再换台,与他一起看起不知所谓的节目来。
两人沉默着,只有电视机里传出阵阵笑声,但电视也有偶尔安静的时候,这时两人的呼吸均不能隐形。不知怎么的,竟生出一种比一个人还寂寞的感觉来。
直到后来,俞任杰又躺了下来,程斌也坐得没那么直,俞任杰开始翻吃程斌茶几下的零食,程斌抓着机会骂他,与他争吵,两人这才放松下来,仿佛只有回到了两看相厌的状态,他们才能相互自在。俞任杰便在程斌家里住下了。
之后的几天,二队忙着做案件取证工作。俞任杰找了装修公司来报价,总价竟然比他设想的还要高一些。因为人工短缺,施工需要更久的时间才能完成。程斌暂时没有要还他钱的意思,于是他只能一边想办法赖在他家里,一边想办法让他把钱吐出来。
几天后,警局的大会议室中,刑侦一队与二队和他们的共同领导冯博一起开会,做马路袭击案的案情分析。一队像谦让着,让二队先上台发言。程斌当仁不让地站在了投影幕布前。
“这次我们追踪了7起疑似马路袭击案的案件,其中有1起疑似模仿犯罪。我先来介绍一下这些案件的概况…”简要说明这些案件后,程斌清了清嗓子道:“从这些案件中我们找到了一些共同点…”
“第一,这些案件的发生时间大多在晚上八点以后。除了因为这时街道比较冷清之外,我们怀疑作案人是有一份朝九晚五工作的人——白天的某些时段,道路也十分空旷,不用刻意等到天黑。”
看着圆桌的同事纷纷点头后,程斌继续:“第二,关于案发地点,前几件案件都发生在本市东部一带,特别是前三起案件是发生在同一条街道。而后期案发地点慢慢扩张,进入东区不同街道,最近才扩展到中部与南区。可能是作案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了更多自信,进而扩大了作案范围。那么前三起案件的探查便是至关重要的。根据相关统计数据,90%的案件发生在作案人居住地2.5公里的范围内,我们可以在前三起案件发生地附近进行重点调查。”
冯博听了,点了点头。
“第三,作案人挑选受害人时有一定的偏好。我们发现受害人有一定的共同特质,即表现出咄咄逼人特质的群体,从言语和气质上可以做一定的区分。或许可以从受害人的经历中找到与这种特质的人有过深刻矛盾的事件。”
程斌的发言可谓是面面俱到,冯博颔首,给予赞许的目光。紧接着是一队队长方峥的发言。他从容不迫地望向台下,慢慢开口:“感谢刚才二队的分享,提供了十分有用的信息。我们在二队的基础上有一些补充。”
“我们聘请的心理学专家对这系列案件的犯罪进行了心理分析。分析得出,这系列的袭击案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犯案人的攻击较为轻微,采用杀伤性不大的工具为武器,攻击力度较小,受害人表现为中度脑震荡以下的轻伤。前三个案件均在一条通往岔路口的小路上进行,不引人注目又极易逃脱。有些例子为袭击失败的情况,受害人会反过来追赶犯案人,从犯案人惊慌失措的举动以及攻击的地理位置可判断,他是个胆小怯懦之人。”
“犯案人的年龄应在22岁至30岁之间,受过一定教育,可能有一张三流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有较高的自尊,即便失败,也不觉得是自己的责任。他性格内向,不善于沟通,更不能正确面对冲突。他遭到挫折后难以用言语发泄,会通过更极端的方式解决。如二队所说,他曾经可能有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现在并不一定。”说到这里,方峥停了下来,用手中的演说笔换了一页PPT。
“第二个阶段,犯案人的攻击变得猛烈,不仅使用的武器杀伤力更强——从木棒变成了铁棒,而且下手更重,甚至直接造成了一名妇女的当场死亡。此时犯案人作案的情绪有了变化,从疑似恶作剧的报复社会过度到了明显的愤恨,应该是他遇到了生活中的巨变所致。我们注意到了这一明显的转折,在调查转折点的案件时着重调查了受害人的社会关系,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网站。”
此时频幕上投射出一个网络论坛的截图,好几个飘在顶端的帖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帖子的内容分别为:
“锤子哥请看这里,帮我惩罚这个贱人!”
“听说锤子哥会看这个网站,我也试试,请看到。”
“看到新闻了,膜拜锤子哥。”
方峥解释说:“虽然犯案人最常用的武器是木棒与铁棒,但在初期使用过木锤,并由此上了新闻,网友戏称他为锤子哥。该网站并非主流网站,却是小有名气的地下网站,加入网站会员后,可通过升级获取充足的片源。至于是什么类型的片子,大家就意会吧。”
警员们相互换了一个表情,暗自窃笑。方峥咳了一声,点击换页,大屏幕上出现的是一个月前的一张帖子。
“锤哥,我公司有个傻逼女人,叫顾诗美。这人超恶心,超不要脸,天天叽叽喳喳个不停。她除了拍老板马屁,打我们的小报告,啥都不做。最近我们有个同事被她冤枉,被开除了,她家孩子刚一岁,又是离了婚的…”
方峥刻意给了大家几秒钟时间阅读,停了停才继续:“帖子中提到的顾诗美,就是这次案件中出现的首例死者。顾女士于两天前在下班回家路上被人从背后攻击,击中后脑,导致蛛网膜破裂,抢救无效死亡。网友在帖子里向锤子哥求助,希望他帮忙惩罚顾诗美这个恶人。”
宣扬了顾女士的种种恶劣行径后,帖子在最后给出了其工作单位地址,回家路线以及清晰正面照。照片中的顾诗美是个留着蘑菇头的女士,戴着一副厚重的老花眼镜,虽然其貌不扬,却也看不出一定是个恶人。
“后期案件的受害人信息在这个论坛中大多能被找到,这或许不是一个巧合。”方峥沉着声线说。
第一个成功惩罚了恶人的案例是由一个网名为葡萄的网友发帖开始的,她在帖子里吐槽她的极品老板,并说要是锤子哥打的是他就好了。当那名老板真被打后,网友纷纷起哄说锤子哥是自己人,是男神,之后便开始了大家晒JP求锤子哥主持公道的风潮。
第32章 马路袭击案(5)
“犯案人原本在挑选路人下手时,
判断依据为路人的外貌与气质——与二队的看法类似,
我们认为犯案人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偏好——他挑的是那些长相不善的路人。但后期,
犯案人直接根据网上的信息对所谓的恶人进行惩罚,
此时他将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上,
下手变得重而果决,
或许他真把自己当成判官了。”
方峥展示了一串人名和地址:“我们翻阅了所有该网站上与马路袭击案相关的帖子,
并将所有向锤子哥求助的信息归纳整理,发现锤子哥在网络挑选袭击对象时也有一定的偏好,体现在以下三点…”
在方峥展出论坛截图时程斌的脸色已经不善了,
此时已经黑出了新高度。方峥自然不在意他的黑脸,继续他的案情分析。
“第一,比起一般的纠纷,
作案人更关注那些与职场相关的帖子,
而在其中涉及冤屈的更是他打抱不平的重点。与该网站相关的八个案件中,有七个关于职场,
六个涉及冤屈。可以猜测,
作案人曾遭受过职场中的冤屈错案。”
“第二,
在众多职场与涉及冤屈的帖子中,
只有那些离东区较近的受害者遭到了攻击。即除了故事本身让犯案人感兴趣外,
实施袭击的容易程度也是锤子哥考虑的重点,
他喜欢在相对安全的地带作案。”
“第三,锤子哥会对受害人的路线进行研究。其袭击地点的选择十分考究,均在人烟稀少的小路上,
无摄像头且便于逃逸。但他对网络故事本身的真实性并不做考察,
八个案件里有两个并不属实,即受害人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之人,反而是被人诬陷的。”
之后方峥列举了支持这些推论的数据才结束了他的发言。与程斌的黑脸形成对比的是上司冯博的笑脸。
冯博是个个子高大的中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头顶越发光亮,他站了起来,鼓舞道:“这次两个队伍做得都很不错,二队从作案时间和地点中寻找共同点,锁定了重点搜查地区。一队则引入了现在十分时髦的心理侧写来协助破案,还突破了网站的新线索。”说到这里他停了停,颇为期待地看向一队队长方峥:“不知道你们下一步准备怎么走呢?”
方峥跟着站了起来:“这次是我们与二队一起合作,刚才并未提到后续工作,就是想和二队一起讨论后再制定方向。之前两队分开调查是为了加快进程,到了现在应该可以合并查案了。”他说这些的时候只往二队飘了一眼,可见他说的一起讨论并非多么诚心:“但如果单问我们一队的想法,我们希望利用IT技术协助破案。在网站的会员中筛选IP地址在本市的网民,可进一步在二队说的2.5公里的范围内进一步筛选。根据心理侧写,凶手很可能有偏执型人格,这种人对不同意见十分敏感,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点,关注那些挑战锤子哥的帖子,如果锤子哥见到了,一定会有所反应。这时我们再用IP追踪到凶手的位置,应该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
冯博点了点头:“或许可行。”又转头问程斌:“二队呢,怎么看?”
程斌道:“既然袭击者从网站上寻找作案目标,我们不妨造一个他喜欢的目标出来,引他上钩。”
程斌的脑回路一向很直,但冯博就喜欢这种简单粗暴的法子,当下拍板:“这个办法好,IP地址稍后再查。我们先来想想,怎么设这个鱼饵。”
方峥抿紧嘴唇,闭口不言,于是程斌继续道:“既然锤子哥喜欢办公室冤屈类的故事,我们就造一个这样的故事。他喜欢东区地带,我们就把故事安排在东区,找一条偏僻小路引他上钩。再买几个账号,天天去顶帖,不信他看不到我们的帖子。最后从我们警队内找个人扮演帖子中的极品上司就行。”
这个设想一提出,立刻获得了冯博的认可:“这个简单,账号问扫黄组拿就行,要几个有几个。”
一队做了这么多调查,这时却被程斌抢了风头,实在是始料未及。但毕竟是沿着他们的调查方向从网站下手,也算是有了些许安慰,便一起投入了讨论之中。大致的方案已经拟定,当下的问题是,谁来当这个钓鱼计划中的鱼饵?
方峥含笑道:“我们同意二队的说法,锤子哥对受害人的长相有一定的偏好。我们也要找一个符合这种偏好的队员,让锤子哥对我们的故事深信不疑。”
这的确是一个好建议,大家相互在对方脸上扫视着,整个会议室安静下来。程斌也陷入了思考中,自己队伍里的小青年都长相正气,特别是自己和俞任杰长得还忒好看,就算是相貌普通的郝晋阳,那也是透着傻气,丝毫没有戾气。那么在一队中,有谁合适么?
就在这时,一队中有个声音说道:“程队长出马就可以。”
程斌如梦初醒,转过头来,歪着嘴指着自己的脸问:“你说我?”
那名长了满脸痘包的小青年点了点头,认真道:“对,我觉得程队长长得就挺合适。”话音刚落,会议室里起了悉悉索索的窃笑声。
26/81 首页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