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坤只觉得媳妇越发的会了,只要看见他,就想要抱在怀里好好的疼爱一番。
唐泽这人只负责点火却不肯灭火,一见邵坤这样,就靠在他的怀里哼唧了几声:“坤哥,我还没有吃晚饭,想吃好吃的。”
邵坤道:“好。”
唐泽偷笑,就知道邵坤疼他,每次这招都屡试不爽。
邵坤给做的就是他买的这个面条的方子,是一块面饼,一袋的酱料包。只需要放在水里稍微煮一下,就跟外头买的面条很像,重点是这种方便的面条可以放十五天。
这要是出远门有这个,就能吃点好的,面食还养胃。
邵坤花了三百两买了这个独家的方子,卖方子的人家里就是做面条的,是他爹研究的。想让他留着有一门手艺在,到啥时候都不会饿死,但这儿子却不愿意一碗一碗的卖面条,想跟着别人做点大生意,知道邵记财力雄厚,就想上来试试。
邵坤没想到面条还能这么做十分感兴趣。对方开价五百两,说以后不会卖给别家。邵坤砍价了之后最后三百两银子成交。
做了几回都挺成功的,好些人甚至还以为是现做的呢,就连唐泽吃的也津津有味的。
邵坤直接叫人在食品坊那里做了两百份,放在邵记一种是海鲜面,一种是猪骨面。
都是很简易的包装,拆开把面饼和料汁放在一块就可以了,煮一会儿就能吃了。
价格七文钱一包,跟外头买一碗的价格差不多。
但外头摊位的面条发挥的不稳定有的时候很好吃,有的时候难吃。
邵记的面料包都是邵坤炒制的,味道很棒,还能放一段时间也不会坏,味道一直都好吃。
有很多人买回去试试,做法十分简单,在里面加一把小青菜下个鸡蛋,比外头买的还丰盛呢
这么一宣传这面条卖的飞快,甚至还有囤货的,眼看就到冬季了。大冷的天女人也不爱围着灶台前做饭,偶尔要是犯懒的时候吃回面条也是不错的。
还有不少出远门的人,不光买面条还买瓦罐,在这野外随便升起一个火堆就可以烧水煮面。十分方便。
邵坤直接拿着方子敲开了姜安民的屋,如今邵记书院要长长久久的开下去,就要源源不断的银子。邵坤想着不若给他们一个产业,到时候自给自足,银子赚不完的赚。
在原有方子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点炒酱料的点,改良版比他之前买的还好吃呢。
姜安民十分感动:“邵坤,你这份大礼太大了。”若是能把这份买卖推广到全国,那银子肯定源源不断。
邵坤笑道:“银子是赚不完的,有钱一起赚。”如今他也差不多看清他师父这样的人了。大公无私,对寒门学子有一股热忱。他如今赚的已经三代都花不完,这些就当是积德行善,自从有了重生的缘法,倒对此事更积极了些。
姜安民只觉得受之有愧,但这份礼物太动人了。只要能运作的好以后树人书院就可以不靠外界援助也能生存下去。邵坤这么帮他,他也想投桃报李,对邵坤道:“那等你儿子启蒙的时候送过来。”
老仆都震惊了,姜安民的才学就是在京城也是排的上号的,现在要给个孩子启蒙,太奢侈了!就连当今皇子也没这份待遇。
邵坤道:“多谢师父。”
“哎,师徒之间说什么谢啊,见外了不是。”随后又告诉邵坤一个大消息,县里今年的税收很高。除了上缴国库那部分,还有些余钱,打算把附近的路都给修一遍。
邵坤很惊讶,若是如此真能造福附近的百姓。
邵坤代这些人谢过了师父。
邵坤是先知道的,没几日附近村里的人知道了,都夸姜安民是青天大老爷,真是做实事儿的官员,别看老百姓好多目不识丁,但是谁对他们好他们一清二楚。
第139章 神童
转眼又过了一年。邵坤从县里把儿子抱了回来!
小邵阳长得漂亮耐看,性子也软和,从小被人夸大的,可给邵坤长脸了。
孩子已经送去蒙学了,每个月接回来一次:“今天学了什么呀?”
“三字经。”小邵阳奶声奶气的说着。
“都会了吗?”邵坤看着儿子白净的小脸,忍不住亲了一口。小邵阳还不好意思,反应跟唐泽一模一样。
小邵阳道:“会背了,一个字都不差。”
刚才邵坤接他回来的时候,连师父姜安民都夸他是个神童,才两岁多就认识好几十个字了。只要是教了三遍的诗歌,就不会忘。
“真乖。”
“那我可以去看小妹妹吗?”小邵阳奶声奶气的问着,张三胖家的女儿叫张秋儿也一岁多了,能站起来,能走,还会叫小哥哥,正是讨人喜欢的时候。
这俩孩子几乎是一块长大的,关系可好了。
但最近张三胖吃醋,不像之前那么好说话了。
邵坤道:“等过一阵子再去,你这一个月都在县里唐泽爹爹都想你了。”
蒙学这事儿宜早不宜迟,姜安民跟几位夫子都在县里,也不好天天远距离接送,太折腾孩子,就把他送过去长托,一寒过去照顾。每个月可以回家三天,这小家伙成了邵记最小的书生。
才去了一个月,听说他现在都可以自己穿衣裳刷牙了。
小小的年纪就这么独立但看见邵坤的时候就一直要抱,可会跟人撒娇了!
现在是冬天了,邵坤给孩子穿了两层小袄子,倒是不冷。
很快进了院子。
唐泽就给孩子接了过去,道:“你们怎么才回来。”
“唐泽爹爹,我可想你了。”小邵阳看着他说着。
给唐泽听的心都化了,他这辈子就对两个人招架不住,一个是他男人,一个是他儿子。如今儿子已经一个月没见,比起来男人还要靠后一些。
唐泽把孩子抱过来亲了亲。
邵坤在旁边揭了他儿子的真面目:“一点没想你,他想小妹妹了。”这小家伙还挺会见人下菜碟的。
“想了。”小邵阳不满爹爹这么说连忙反驳!
唐泽忍不住轻笑:“好,好我崽想了,爹爹知道的。”
小家伙这才靠在他的身上,还狡黠的看着邵坤。
邵坤道:“这孩子,刚才你没来的时候我俩相处的可好了。如今看见你就像多了撑腰的,都不怕我了!”
唐泽见儿子回来脸上的笑意就没下来过。
进了屋子抖了抖身上的寒气。
屋子里的火墙早就烧的热热乎乎了。
唐泽把儿子穿在外头的衣服换下来,换了一身轻薄的。
邵坤从冰窖里取了两把小青菜一个蜜瓜,又拿了三个冻秋梨。冰冻过的秋梨外皮黑黑的,但是里头的梨肉清甜多汁,是冬天里很好吃的水果。
也别小瞧那一把青菜,夏天的时候漫山遍野的不算好玩意,但是已进入了冬天,除了白菜就是萝卜,再就是各种腌菜和菜干大行其道,谁家要是能吃上这鲜嫩翠绿的小青菜才是大户人家。
还有甜脆沁凉的蜜瓜,无论是大人孩子都喜欢。
唐泽切开了一个,很快瓜果的香味就传遍了整个屋子。去了瓜瓤给儿子切了一小块。小邵阳大口大口的啃着。
外头炊烟袅袅,邵坤如今已经不怎么下厨了。今儿为了儿子做了一盘蒜蓉炒青菜,一盘腊肠,又做了一条酸菜鱼,很快厨房的香味传来,热热闹闹的都是烟火气
俩人都期盼了起来。
“唐爹爹,我想去看天赐哥哥和可心姐姐。”
“好啊。”
“我还给他们带了县里的糖果。”儿子说话都奶声奶气的,唐泽道:“行。”
很快听到院子里有动静。随后屋的门就被拉开了,是张三胖抱着张秋儿。
“妹妹。”小邵阳眼睛都亮了起来。
“哥……”张秋儿才一岁多,冒话比较晚,目前还只能说简单的。
最令张三胖介意的就是他女儿说哥这个字,比叫爹还清晰一些!
“正好,要吃饭了,一块吃点。”唐泽热情的说着。
张三胖一闻这味道就知道邵坤在那做好吃的呢。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邵坤做的饭菜相当好吃了,现在极少下厨现在想吃到他家做的饭可不容易了。
小邵阳一见了妹妹就把旁人忘在脑后了,把自己的玩具像献宝似得一样一样都拿出来。
这俩孩子很快就玩了起来,都不用张三胖看着。
过了一会儿,邵坤做晚饭进来。
看见张三胖道:“我去弄点好酒,咱哥俩今儿不醉不归。”
唐泽在旁边温柔的劝着:“还是点到为止吧。还有孩子呢。”
张三胖也有点馋邵坤家的酒了,邵坤家里有些私藏的好酒,在外头都买不到。再说两家住的近,要是喝多了就在这凑合一宿,他出来的时候跟媳妇说了是来邵坤家,媳妇也很放心,此刻馋道:“少喝点没事儿。”
邵坤笑道:“那成,我去吧酒拿来。”邵坤过了一会儿拿了一大一小两个坛子。大的坛子就是他从外地弄回来的陈酿好酒,这小坛子里装的是自家酿的草莓酒,喝起来味道甜丝丝的,像草莓汁似得喝起来很舒服。
张三胖吐槽道:“我家秋儿不知道听谁说邵阳今儿回来,就一直盯着门都不肯吃东西。”可心疼死他了,没辙了,只好带着过来看看。
邵坤哈哈一笑:“要我说,直接把女儿嫁过来得了,我不怕受累,儿子儿媳妇一块养了!”
张三胖才不干呢:“想的美,这不是羊入虎口么。”
唐泽见他们哥俩又开始不靠谱的侃上了,道:“要不把你媳妇也给请过来一块吃吧。”
张三胖道:“不用,我出来的时候她正好要回娘家。我都不想去,肯定是丈母娘又要把小舅子安排在邵记的事儿,听着都烦。”如今张三胖不大不小也是邵记的一个管事儿的,好多人都想塞人,张三胖拒绝了好几回,但他们还是没有记性。
毕竟是媳妇的娘家,他也不好多说什么。除了年节之外一律不去。
也不让孩子去,当初丈母娘说他女儿不好的话还在耳边呢。
唐泽先哄着两个孩子吃饭。两个孩子吃饱了放在那继续玩:“邵阳,你是哥哥,要照顾好小妹妹。”
“知道了。”
屋内大人们在吃饭说话,孩子们在床上玩耍,倒也十分自在悠闲。
第140章 沿海奢侈品(上)
唐大哥的银子,每次都是按时寄回来的。这次跟钱一块回来还有一封信。
信上说如今沿海得到了一个巨大的珍珠,当地的知府要进贡给宫里。多半是要流行开来了。说让他若是有意可以多弄些银子,囤货到时候卖货又能大赚一笔。
珍珠价高尤其是海珠,捕捞起来非常费劲儿,十个蚌里能有一个是正圆无瑕的。大部分都是奇形怪状的,能拿来做首饰的少之又少。
唐大哥用了自己的路子知道了,就想到邵坤。邵坤有点动心,趁着现在正好能大赚一笔。
上次跟关玉杰聊天,他说这次书院七成学员都能考上童生,十分引人注目,跟那些大的书院差不多了。姜安民而且推广寒门读书,修路,让这个贫瘠的地方逐渐变得富裕。政绩太辉煌了,估计要不了两年就要把调回京城。
儿子念书天分很高,又跟着师父这样的大儒,自是不能半途而废。到时候儿子去哪儿读书就在哪儿置业。他这点钱在本县本乡还能算个人物,但拿出去就不够看了。
邵坤有去京城买房的打算,所以要早做筹谋。这次珍珠若是京城里的贵人都喜欢,那他们这肯定能流行开来,跟月光丝绸差不多,借着一时的东风肯定能赚到银子。
邵坤去了一些家用拿出了三万两银子吗,要是想买一些高品质的珍珠怕是这些也不见得够。
立刻去了县城里他们当时买了一处宅子,多年没人住都快要坍塌了。邵坤知道这边的院子里埋着不少黄金,他想着金子太惹眼,想着急用钱的时候再去取,但是这么多年一直没有着急用钱的时候。
如今直接去县里找了个铁锹,把整个院子挖开,果然埋的很深。打开一看一个坛里打开的时候金灿灿的晃的人眼睛生疼一共有六坛,兑换成银子足有十三万两银票。
加上邵坤的三万两一共十六万两。
邵坤叫底下的人去寻能工巧匠,打算开一个邵记珠宝店铺。
这消息一出,县里的那些有钱人就开始期盼上了。在县里住的人谁不知道邵记啊,随便一出手都能搅动起风云来,这次开始做起了珠宝,也肯定非同寻常。
如今邵记的号召力很强,都不需要特意寻人只说想招揽一些出徒的珠宝师傅,就不断的有人毛遂自荐。
在县城里现在就有两个职位吃香,一个是公家衙门口,一个就是邵记。听说邵记的活计一个月能赚别人两个月的钱,到了年底的时候还有人给他们包大红包。
好多人想托门路但就是进不去,已经进来的伙计,一看自己的活儿这么抢手生怕被人顶下去,干的越发的仔细了,好不容易又开始招人了,一看竟要的都是有技术的,也只能遗憾放下。
这些手艺人都想背靠着邵坤混口饭吃,一个个都很积极。
但也只是先记录一下,说等邵坤回来再选人。
没错,十六万两银子邵坤直接去了沿海之地,这样贵重的货物必须得亲自交易才算放心。
书信比人到的早,邵坤过去的时候,唐大哥已经在那里等待多日了。经过这一年多的历练,唐潇的身上更增添了沉稳和成熟。
“大哥。”
唐大哥哈哈一笑:“等了你好几天终于到了,先回家去。碧螺已经吩咐了人烧水,我们在海宴斋给你接风洗尘!”许久没见到家人,邵坤一来唐大哥也十分兴奋。
邵坤道:“不着急,咱们先去看看货吧。”他此行是带着目的的,先把货物安排妥当,也有心情做别的。
唐大哥一听,道:“好。”知道邵坤是个能干的,他也不拖泥带水。直接给邵坤带到了码头附近一户看着不起眼的农家。
一进去,很大的院子腥味扑鼻,一看很多妇人都在挑各种扇贝肉打算晒干之后发往全国各地。显然这不不像外头看起来那样平平无奇,码头附近有很多这样的作坊。再一路走。过了一个木头回廊又是一个宽敞的院子,这下邵坤才算看清,有很多人挑的都是珍珠。白的,粉的,紫的,还有黑的,挑好的都放在筐里。
80/85 首页 上一页 78 79 80 81 82 8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