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契(古代架空)——枯泽

时间:2020-05-25 09:46:53  作者:枯泽
  所以袁先生便道:“你既下定决心,那边早做准备,彭蠡原定考试是在十月,我已写信至江州府,现江州府内县考大部分都提前至八月了。”
  咦?!
  果然不愧是世家子,连考试这样的大事都能一封信就这么决定了,卫舟不免对原先投以敬仰的目光。
  袁先生生气了,愤怒了:“你那是什么眼神,我是那种因私废公之人么,即便因公废私那也不会为了你?我只是跟州府考官说起明年省试时间罢了,他们自己决定提前县考的,若提前县考,这批才子便能参加这一次省试,不然又得拖一科,若是考中了,这些有出息的才子,也有彭蠡教化之功。”
  卫舟不太懂现在的科考具体操作情况,因科举制度才推行不到百年,制度还不完善,考试时间也是不定期的,基本全凭主考官和圣上心意来定。
  好在卫舟这段时间已琢磨清楚袁先生隐藏在清高之下的傲娇本性,因为顺毛捧了几句,果然将原先的怒气平息了。
  袁先生便接着道:“东都在河南道,离江南道确实有些远,所以你县考后我们尽快报名,启程前往东都。”
  “含章的进士科都有前例可考,无非是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你这明算科我还真要去打听一番,我这十几年来还没遇到过想去考明算的学生呢。”
  卫舟还能怎么办,在这个不能联网的时代,他所有的信息也都只能来源于袁先生,自然是好脾气的任嘲了。
  七月间,原本是农忙的收稻时间,卫舟被袁先生和郑蕴带着一道去县考。
  现如今,虽然家里也有了牛,但农事已不需要卫舟忙活了。
  一方面因造纸技法毕竟是他免费提供的,二方面卫家因着他进来日子好了,卫家大郎有正经的工作,卫父母养着鸭子拿着月钱还能给家里带些鸭货肉食,卫家早已脱离茅草屋,建了土堆房。还有卫舟白送出去的水果种子和一些他没当回事的技术,到底还是改变了本地人的经济条件。
  所以一到农忙时期,卫家兄弟和村里其他人家,都会抽出劳动力过来帮忙。
  可见人都是眼前利益更为重要,原先郑蕴虽然因为读书,名声地位看似高,但大家也就是口头敬着,顶多偶尔送些小菜,只当结个善缘,日后能有靠山,但现在大家立刻得到利益,便也愿意付出些劳力了。
  所以农忙时间,卫舟也不慌忙,可以轻松抽身。阿茂自然是寄住在三婶家里的,三婶对自己孩子还是好的,阿茂同郑茗也玩的来,郑蕴嘱咐他功课不可落下,卫舟反而怕小孩子失落,保证了自己考完立刻回来接阿茂,还允诺要给他带礼物,这么一来,阿茂的失落之情果然消去了些。
  卫舟又给前来帮忙农事的人家道谢,还请为父母给他们做些饭菜,自来帮农的人,主家都是要准备饭菜的。
  一切妥当他们才去彭蠡,住的是袁先生当初没住的别院,袁先生提前带卫舟去拜见主考官,拜见县令,拜见博士助教,郑蕴带他拜见自己的同年,拜见认识生员和乡贡。
  反正是务必保证,卫舟不会因为没有后台被莫名其妙的刷下去,这种种摆放,搞得卫舟几乎要错觉自己在作 弊了。
  好在一番拜访后,袁先生还给他十来天的时间沉淀学问,说是乡下郑家人来人往,人心浮躁。
  
 
  ☆、37
 
  
  事实也确实如卫舟所想,县考顺利又稳当。
  入考前,有郑蕴的经验,所有的东西都准备的妥妥当当,比郑蕴当初自己去考试安排的还要周全。
  入考场时,也有袁先生亲自打招呼,没有人因为他身份可以刁难,要知道郑蕴当年都没有这样的待遇,他当初还是考上乡贡后才入了袁先生的眼。入考后,运气也不错,考场位置还算好,不靠前不靠后,重要的是离茅厕很远,考试时天气也好,没下雨。
  待卫舟拿到试卷,下笔如有神,顺顺当当的便考完了。
  明算县考只是从诸如《九章》《五经》《夏侯阳》等书上各抽考几条,考试题型和原书如出一辙,连给出的案例数字变化都不大,唯一麻烦的是,卫舟不能用简单的设艾克斯解题,只能是哪本书的考题必要用哪本书的解题方式。
  卫舟也是经历社会磨练的人,也没在这时候硬秀数学知识,真想宣传后代数学知识,以后有的是机会么,当然不会在考试这么关键的时刻造作,老老实实是按照书本的格式来答题。
  唯一的问题还是理解能力,人家看题一分钟,解题一刻钟,卫舟是看题一刻钟解题一分钟。
  考试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他这一科考的人少么。
  根据袁先生所说,若不是因为卫舟字迹太差,凭他满分的试卷,他能拿个县考第一回来。
  卫舟先还不以为耻,毕竟他原本用的是硬笔,才拿毛笔多久啊,比不得这些人很正常,插播,他硬笔书法也是一般般,可见人而已。
  哪想,所有过考考生聚集一堂,卫舟才知道,参加明算科的统共不足二十人,过了十五人,满分卷子有五个,他排名第五,剩下其他人也就是错一两个小点而已,离满分只差些许。
  卫舟恍然,题型不改、数据不改,这是生生把数学考试变成了背书默写啊。
  这事给卫舟的打击很大,他一个在现代也不过混迹于中小学生家里补补课的人,竟在古代如此漠视数学这门基础科学的背景下,犹然升起一股要推动数学发展的豪情。
  此后卫舟再不是以往那般为了利益和应考读书,而是发自真心的开始学习,知己知彼,待他彻底理解经义,他必能写出新九章,将区区多边形面积计算从好几页纸的计算简化成三四行。
  袁先生打击也很大,虽然没有正式拜师,但事实他确实教导指点了卫舟,深觉自己名声要被败坏的先生,一回家就把卫舟关书房里,练字,什么都不干,每天除了吃饭睡觉,都是练字。
  卫舟都没来的及把自己亲自在县城买的礼物分发出去,就在阿茂望眼欲穿的目光中被迫闭关。
  这回先生下了狠心,连郑蕴开导说话都不管用啦。
  当然郑蕴虽有些许心疼,但卫舟的字确实该练练,不然日后步入仕途,难免遭人嘲讽,这时代那些世家总讲究字如其人,他们不会去想贫寒学子能有多少资源可供读书练字。
  他们一众人回来的时候,在万家村引起了轰动,万家村其他人,尤其是卫家,可高兴了,他们这地面竟然又出一个乡贡了。
  虽然其他科目的考生看不上明算科学子,但是万家村的人不大懂这个啊,他们只知道,他们这里做官的人才又多了一个了。
  卫舟被袁先生关禁闭呢,这些上门来贺的,全都是郑蕴接待的,夫夫两人也算是风水轮流转了。
  三婶还问郑蕴:“二郎,咱们这次可要办酒?”之前郑蕴县考中了恰逢生母过世,没有办酒。
  “我早就看出卫小六有大出息。”三婶满面笑容,早忘了以前自己看不上卫舟的事了:“也就是咱们这样的人家,还给契弟读书认字呢,你看看周围那家结契的人家,两个都是乡贡的。”
  郑蕴浅笑:“阿弟天资聪颖。”说罢他对三婶道:“这回到不必办酒,等我们省试回来,明年再办酒也不迟。”
  三婶还想说什么,郑蕴却道:“三郎如今生意做得好,到不必担忧他日后,但四郎读书的事三婶得想法子,我和阿弟都要去省试了,四郎不能再到这里念书了。”
  “我看四郎有些天分,背书能沉得下心,算数也学的快,不能耽误了。”郑蕴道:“村里请来的先生只能做开蒙,四郎还是应当送去好的学校。”便是阿茂,他也打算送去书院念书的。
  三婶立刻不记得办酒不办酒的事了,别人家的酒哪里有她儿子的前程重要:“那二郎你可有门路。”她一个妇道人家,哪里知道要送孩子去哪里念书。
  关于这件事,郑蕴早有打算:“待我明年考试回来,也有一二分薄面,可送四郎去县里官学。”
  “官学不必私学,里边的学生不必参加县考,可直接以生徒的身份参与省考,到比我和阿弟能少走些弯路。”郑蕴转而道:“但去了官学不比家中,四郎恐要受些委屈,历经磨练。”
  三婶早就喜不自胜啦:“我都省得,我必叫四郎好好读书,乖乖听先生的话,不叫他捣乱淘气。”说着她拉着郑蕴,连连感慨:“咱们郑家可总算出人头地啦,二郎你有出息还不忘兄弟,是个好的。”
  出人头地还不至于,郑蕴笑了笑道:“去官学还是要考试的,所以这些日子,四郎的学习要加紧些,还有束脩方面三婶您也要开始准备了。三郎如今在县城里也有铺子,我看倒不如你们搬到县城里去住,免得四郎小小年纪,在县城里住不惯。”
  三婶忙点头:“我去同三郎商量。”
  三婶开心的回去,郑蕴不紧不慢的去了村长家里,不止郑茗,还有蔡凌这些村里的学子,他要看一看,若是到火候了,也得为他们日后前程早做打算。
  郑蕴这边忙忙碌碌,卫舟到是托了袁先生的福,安安静静宅在家里几个月,只顾着练字背书了。
  一直到十月末时,袁先生催着他们启程。
  “文解、家状都是早早就备好了的,你们再检查一番,到了东都后,先至尚书省疏名列到,结款通保的举子,我也为你们联系好了,含章的师兄们如今都已入仕,我联系了我当初同年的门生,恰好他们也有些是要参考这一科。”袁先生摇着宝爱的扇子:“这一回东都之行,我就不陪着你们一道了,你们年轻人很该自己去闯荡了。”
  卫舟下意识的问道:“那先生你独自住在这里岂不孤单。”没有郑蕴,家里剩下的就凌婶子、卫莺、阿茂,哪一个看着都不像会跟袁先生有话讲的样子。
  袁先生白了卫舟一眼:“我同你们一道启程,等到了彭蠡县城,我就下车,阿茂也跟着我一起,先在那里读一段时间的书,以为我稀罕想住这里呢!”若是当日有那些新奇的吃食,卫舟为人也还算殷勤,他才不愿意再这小院里住下呢。
  卫舟讪讪一笑:“那先生你自己住着,可别挑食,记得多喝薏仁米水。”袁先生好甜食,所有果子中,最喜欢芒果。但因着南方环境潮湿,袁先生一个本地人本来就不习惯,再多吃芒果,可不就容易有湿气么,所以卫舟常给他煮薏米粥。
  袁先生喜欢管教别人,可不耐烦旁人管教自己:“知道了,要你多事。”顿了顿又道:“你们离开后,我非得把阿茂那看一会书就要玩一会或者吃零嘴的坏毛病给改了,都是你们把好好的孩子惯坏了。”阿茂启蒙比郑蕴还早,脑子不笨,又有卫舟想着法子开发想象力,现在学习进度不慢,倒是入了袁先生的眼。
  卫舟尴尬的摸着鼻头,不敢说话。那现代的孩子,哪个不是45分钟一节课,必要休息十分钟呢,课间没人做游戏,那不就吃点零食罗,何况阿茂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啊。
  不怪卫舟惯孩子,即便是卫舟那样亲缘单薄的人,在现代吃的零食种类,比这时候家境富裕的人家吃的还多,他还觉得只能给阿茂吃些果干、红薯干之类的,委屈了孩子呢。
  后世的孩子,家长追着喂都不愿意吃鸡蛋,在这里,阿茂和眉眉,捧着个咸鸭蛋,可高兴了,就这,村里的人还说他惯孩子,一个咸鸭蛋能卖三文钱,哪能这么给孩子吃着耍呢。
  这是三观的巨大不同,卫舟也不跟古人吵,他也吵不赢的。
  见卫舟气短的模样,袁先生又能心平气和跟他们讲解考试种种了:“报考后,你们且先在东都找房子住下,若有幸,圣人会接见待考学子也未可知,即便圣人不见你们,在国子监拜谒孔子时,你们去见识见识也很不错。”
  反正袁先生的中心意思是,最好去了东都后,就走动关系留下来,直到参加考试,回来过年什么的根本不重要。
  郑蕴和卫舟双双点头表示明了,郑蕴想着该如何显名,卫舟却是开始计算钱财,也不知道东都物价房价几何,在现世,首都房价高到下人啊。
  
 
  ☆、38
 
  
  卫舟收拾行李的时候,郑蕴拉着他,将房间里贴墙的柜子拉开,柜子后面挪动一块转头,从里边拿出一个油纸包。
  卫舟打开一看,里边都是钱,还是纸币:“这是银票?!”
  这纸币比他看过的电视里的银票还要精致,纸张很厚,没有折痕,是平铺着保存的,还有彩印,边角有些奇特的纹路,想是用来犯伪造的,上边不知是刷了油还是用了什么特质的材质,像过胶一般。
  郑蕴道:“这是汇票。”
  “前朝炀帝造过一批,后被搁置废弃了,本朝圣祖年间又重新翻印了,现世面虽然留存不多,但还可用。”
  卫舟点头表示明了,都是穿越前辈留下的跨时代结晶。
  郑蕴解释一番后道:“这是曾祖当年特地从京都换来的,言明家中子弟除科考仕途以外,不可轻动这笔钱财。”
  郑家在先朝虽不是大家士族,却也有些门户,后来因为战乱,族人四分五散,以至于门第没落,甚至沦落为逃民。
  自曾祖兄弟被强制迁丁过彭蠡,从不曾放下起复的心思。
  郑蕴把汇票连纸包一并递给卫舟:“这回去东京的费用不必担心。”
  眼见着因为银钱的事,卫舟愁眉苦脸,又想怎么变卖他那仅存的少的可怜的行礼,郑蕴只能这么安抚他。
  这年头挣钱是真的不容易,郑家要科考,便不能行商,只能做些小打小闹的农户产品买卖,又因为守孝的原因,还不能经常出门,这几年来确实积蓄不多。
  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到底还是有些改变世界的野望,哪怕只是一小部分的改变也不枉穿越一朝。而除了最开始卖给酒楼的鱼菜方子,后来的那些点子他基本都是送出去的,并没有进项。
  所以他最开始是希望村里人日子能过的好点,自己买东西也能方便点,二来也是想如果他们是免费得到的方子,会不会愿意大方点,这样这些东西就能推广的快一些远一些。
  鸭货现在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但一来买鸭子、人工钱、送礼,本钱花销很大,积累下来的钱财不算很多。
  卫舟觉着就家里那么些钱,并不保险,所以才想着还有什么可以换钱的,最好是能换一笔大钱的。
  现在又郑蕴的纸笔,卫舟自然放心挺多,不过他又担忧道:“也不知道可以用多久,日后阿茂若是考试可怎么办?”到底是农耕社会,光靠些吃食买卖挣不了什么钱,他还是得想想以后做什么营生。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