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道处大宁西边,毗连剑南西川。能将金州如此涂炭,剑南西川节度使安行蓄,不可能一无所知。
联想之前王二狗之言,应是安行蓄、金州刺史相互勾结,掏空金州。
程藏之将手里的大氅扔给颜岁愿,快步上前拿过他手中的枝条,也在雪上写,——夔州,河北卢龙。
夔州是旧太子守居王李湮贬黜之地,颜岁愿伯父颜庭受旄节领河北道卢龙节度使,镇守契丹。
颜岁愿接着他的大氅,缓缓声道:“你的意思是,卢龙节度使与西川节度使勾结,一同暗算你河西节度使。”
“不愧是颜尚书。”程藏之赞许,“我现在有些理解,为什么要把你放在刑部而不是督察院。”
“虽说你我确实年轻些,但才不在年事高。你这般毒辣的眼光,若是做了御史,不光是满朝文武要遭殃,连天高皇帝远的十道节度使都得遭殃。”
颜岁愿淡笑,“河西节度使,过誉了。”
“是你太谦虚了。”程藏之继续道:“眼下藩镇割据,谁都不敢轻举妄动,生怕谁跟谁联合起来灭了自己。也怕自己才联合别人灭了他人,就被三大节度使借题发挥。个个比着安分,装孙子。哪里会想到,三大节度使自己个暗里掐起来了。此时,不拔除河西,更待何时?”
颜岁愿接话,“只是可惜,河西节度使看似年轻浪荡、轻浮荒唐、醉迷声色,实际却已经不是单单节制陇右道的河西节度使,眼下,关内道、河东道俱在手中,惟命奉君。”
程藏之言笑自若,“颜尚书调查我的时候,怎么不查查我的心意?”颜岁愿尚未答话,他又道:“我明明都让颜尚书察子带信回去,怎么,他们竟阳奉阴违不代我陈情吗?”
颜岁愿脸色一白,不自然轻咳。
三年之前,程藏之初回朝廷,他便派出察子去探查程藏之。毕竟十道节度使,其他人,包括他伯父颜庭在内,都无一人轻易敢回朝。生怕在青京被皇帝或是其他势力暗杀,而程藏之却逆其道而行之。不得不令人起疑。
因而,颜岁愿才派出察子。
程藏之负手而立,站在颜岁愿面前,语气悠然:“岁愿,仔细算来,还是你先招惹我的。是你先撞进我心里的。”
“……”
无尽的沉默。颜岁愿如何言说。
夜雪渐渐止住,颜岁愿将他的大氅还给他,“夜深了,程大人早些休息。本官先行一步。”
“颜尚书。”程藏之接过大氅,突然叫住他,“你觉得,我夜半是走窗,还是走门好?”
颜岁愿脸色一僵,道:“程大人,本官明日启程,所以,依本官明见,还是呆在自己的房间比较妥善。”
“我没有房间。”程藏之抱着氅衣,睁眼说瞎话。
颜岁愿冷然一笑,“那程大人不妨以天为被,以地为庐。告辞。”
“……”程藏之彻底笑不出来,郎心似铁。却又忽然捂上心口,弯了脊梁骨,“颜尚书,我心口疼。”
原本已经背身离去的颜岁愿顿步,呼吸起伏跌宕,不知是叹息认命,还是怒发冲冠。
但见白袍挥转,行至程藏之面前,扶起他,脸上无任何神色,机械道:“程大人,请吧。”
程藏之霎然有些受宠若惊,道:“你怎么又应我了?”
颜岁愿道:“本官忆起程大人曾说,将金州之金匀与本官一半。怕程大人一夜过去,将此事忘却。届时,本官要去哪里寻能医治故意失忆的大罗神仙。”
“程大人固然招人烦,但程大人之金,却招人喜欢。”
“……”程藏之还是头次觉得颜岁愿如此市侩,如此言辞犀利,但真的勇士从不怯退,他不恼不怒,反倒笑嘻嘻说:“颜尚书喜欢我之金,四舍五入,约莫于岁愿喜欢我这个人。”
颜岁愿轻笑一声,讽刺讥诮之意尽在其中。却未出言与程藏之继续纠结,只是淡淡道:“请君自重。”
程藏之行在雪间,只是笑个不停。于他而言,请君自重这四个字头回如此悦耳。因为,这四个字不是否认。
灯罩间光辉如昼,一张平头案横亘在颜岁愿与程藏之中间。霜衣青年挽袖悬腕执笔,微微垂首,专心写一卷墨香。玄衣青年盯着自袖口露出几寸的手腕,玉琢冰雕,楚骨风成。
程藏之实在煎熬不住,索性趴到在案,偏头见窗栊之外漆黑间点点碎碎灯火。
他两指敲在颜岁愿即将落笔成书的熟宣,道:“这卷宗案疏回去写不成吗?你自己看看,都几更天了。不困不乏吗?”
颜岁愿顿笔,不抬头看他,只是道:“程大人若是困,便休息去。”
“那你呢?”
“我不困。”
程藏之默然些许,猛然探身过去,一张如画精致的脸凑在颜岁愿脸颊下方咫尺,言语之时的气息喷去,“岁愿,你现在心里,是不是特别怕?”
“……”颜岁愿垂眸略过那张神情遐想的脸,稍稍抬头,说:“程大人若是我,该不该怕?”
程藏之提起一条腿,直接折膝踩在书案,而后支着下颌骨好整以暇的打量颜岁愿,直到对方冷然侧首。
僵持些许,蜡泪滴落间,程藏之放下腿,轻捋袍摆。端正的坐回自己太师椅,在颜岁愿对面说:“颜尚书,你写你的,我坐我的。”
颜岁愿犹疑看他一眼,而后缓缓挽袖运笔。狼毫笔尖轻触纸张,便听见对面的男人沉着嗓音,说:“你得习惯,习惯以后每个夜晚都有我在。”
“不对。”
“应该是,以后的日日夜夜,你颜岁愿身侧,我程藏之无处不在。”
手腕一顿,饱满浓墨的狼毫在熟宣之上,云墨凝团。
见状,程藏之心满意足的绽放笑颜。
冬晨冷气凝滞,朝阳在浓厚层云间半遮面。
佑安依着惯例,整备好热水、衣物、茶水等一切晨起物件。他推开大人房门,右望去,不见大人卧榻。左望去,手里的绵帕和铜盆咣当落地,他震惊的站在热气腾雾间。
红袖添香枕君臂。
佑安擦擦眼睛,一大早就眼花至此。
他看见自家大人右手支着脸侧,阖目安静的坐在椅中。而本该在对面厢房的程大人,坐在大人对面,却是枕在大人左小臂上。
铜盆摔响,惊醒的不止是两位大人。还有来报备的两位副使,以及赵玦等几名侍卫。
“……”
许是人多气息纷杂,颜岁愿睁目的动作十分迅捷,带着犀利。
入目的人脸色,色彩纷呈。在见到正主抛来目光前,各自撇开脸,相互推搡着往外挤。
程藏之却在此时,意外的安静,竟没有惊动。
赵玦望着公子,张开口,又闭口不言。最终拉着佑安这小厮,也往外走,将门合上。
而后,赵玦对佑安说:“你安排一下你家大人的车行,我们推迟至午后启程。”
不等佑安答话,便转身离去。
赵玦阴沉的面颊上,交缠着一种难以区别的神情。
突厥人善马上作战,游击突袭是常有的事情。赵玦跟着程藏之对战突厥的时日,从未见程藏之合眼。战机总是稍纵即逝,程藏之仗着年轻,比突厥年长的将领能熬、能折腾。将上马可战下马可搏杀的突厥铁骑,打的落花流水。
在程藏之成名之战里,赵玦是眼看着公子以身作诱饵,在假意逃亡中不眠不休,将善于草原作战的突厥铁骑重兵引入沙陀,刀刃卷钝,一战杀成血人。此后又不曾修整,直接奔袭回后方,带领军队杀入突厥老巢,将突厥数群战马悉数掠走。
他们河西驻军,在突厥眼中,是比他们自己还要强盗的强盗。作为强盗匪徒头子的程藏之,自然面临诸多危险,刺杀偷袭层出不穷。程藏之没有一个日夜,能安稳合眼。唯有凭着万埃丹吊着年轻的身体。
赵玦郁气难抒,为什么要是颜尚书呢?只要不是颜尚书,公子倾心谁都可以。
颜岁愿微动手臂,见枕在自己手臂的人确实无醒意。不禁失笑。
程藏之这个人,不经意间总能让自己心绪起伏。
他微微弯腰,放低身姿,甫一靠近程藏之。那不动的身形灵动起来,已然扒上他肩。近在咫尺的人,神情看着有些懒怠,“颜尚书,早啊。”
颜岁愿一时间没有拽下他手臂,任由其环着,怔愣几许,才扯下对方的手臂道:“请君自重。”
程藏之无谓笑笑,颜岁愿真是可以,竟真写一夜卷宗。
回程的路途说不上安稳,也说不上艰难困苦。
眼看要至青京,赵玦却又是跟程藏之起口角。
城外一家逆旅,程藏之和赵玦站在一颗枝桠枯尽的老树下。
赵玦神情激动,“公子,您要把老将军所铸的黄金送给颜尚书?!那可是老将军仅存下的痕迹了!怎么能送给颜尚书,拿去给朝廷挥霍!”
程藏之冷目望着赵玦,他声色似冰层之下凝滞的溪水,软中一片冷硬,“赵玦,父亲当年打造这些金锭,并不是为谋反,也不是私用。本就是要归还朝廷,这不是父亲的私产。”
“可朝廷早就抛弃了老将军,”赵玦不理解,“为什么我们还要把黄金还回去?!”
第29章
“当年,我程门不仅是因为山南驻军势力坐大,才成为反贼。更是因为,朝廷与诸道觊觎这笔黄金。这笔黄金,是陷我程门万劫的罪恶。”
“父亲是清白的,他在世没有贪图过的罪恶。身为人子的我,亦然不会贪图。”
程藏之长身玉立在风中,衣袍凭风翻卷。箍发的革冠,穿亘过的兽头笄竟也不显得狰狞可憎。
赵玦垂下头,显得有些泄气,却还是道:“您明明知道国库空虚,连祭天礼都捉襟见肘的推迟。各道都等着皇帝免了祭天礼,好看笑话。百官更是爱惜羽毛,不肯分忧,您何必跟着颜尚书吃力不讨好。”
“赵玦,”程藏之目光望向金州的方向,他续道:“程门,亏欠朝廷的,自这笔金之后,悉数还清。”
“从此,我程门是程门,朝廷是朝廷。将来硝烟再起,各凭本事。”
赵玦缓缓抬头,目光里燃这一种炽烈的火焰。这一刻,他才感觉到少将军的决心。他似懂非懂,道:“属下明白。”
青年的身影在枯树之下,缓缓淡去。他终于还清父亲与朝廷恩义,以后无论如何叛逆,那都是他与朝廷的纠葛。与忠信一世的父亲,无关。
元正七日休沐之前,含元殿上,迎来东启七年最后一次会朝。
文武百官齐聚,龙尾道之上,望不尽的乌纱禽衣兽袍。
年终朝会,百官都是只报喜不报忧。
户部说,仓禀实衣食足;吏部说,天下英才尽入安帝朝;工部说,航政水利万事兴;礼部说,万国衣冠拜冕旒——
“呵——”
含元殿上,武臣间一声讥笑,在空荡荡的大殿中,格外响耳。
正在群臣陷入自己所编织美梦之时,皇帝正龙心大悦之时,何人敢出声发笑?
一众臣子皆循声望去,见一绛紫兽袍的眉目若画男人——河西节度使,程藏之。
众臣纷纷皱眉,甭看这位节度使貌比妇人美,但却煞气重。因而无人敢轻易出言得罪他,更何况,其他九道的武臣在纷纷憋笑,显然是给程藏之撑腰。
此时,连皇帝都无奈。只得又看向宰相刘玄,刘玄此时倍感荣耀,本朝最凶悍的一位大将拜他门下,尊称他一声相师,自然荣耀无比。
刘玄向程藏之看去,程藏之倒也笑看回,主动站出列向皇帝请罪:“臣御前失仪,还请皇上降罪。”
口中说着请罪,但面上毫无悔改。奈何权臣,安帝也只能就此打住。
却见另一紫袍官员站出,颜岁愿持笏本上奏,“臣参河西节度使,御前失仪。”
“……”
百官一愣,听同去金州办差的二位副使言说,程节度使在金州向颜尚书好一番示好。即便二人没有能形影相亲,却也不至于转身翻脸吧?这刑部尚书又唱的哪一出?
安帝也懵了,坐在龙椅上既舒心又焦灼。参河西节度使,他是准奏还是不准?
正在所有人不明所以,摸不着头绪之时,颜尚书又道:“然,大理寺卿程藏之在侦办金州一案、卢老吞金一事,费心用力,替朝廷追回重金,并为三朝元老正身清白。念在其功,皇上,应功过赏罚分明。”
情势急转,然而众人还是云里雾里。颜岁愿究竟是想帮程藏之,还是想暗害程藏之。
安帝闻言,有些眉目。
他在丹阶之上,缓缓站起身,俯瞰众臣,道:“卢宏老先生,乃是本朝忠贤典范,不惜以命揭开金州刺史李怀恩罪行,为君尽忠,为民尽心,为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追赠卢宏献国公,依礼葬……”
安帝李深眼前一昏,头疾发作。内侍常杨奉先上前扶住帝王,循惯例,代帝王传达旨意。对三朝元老卢宏满门褒奖,追以无限哀荣。
安抚老臣,归拢臣心之后,安帝才稍稍镇定头疾,勉强支撑着开口:“程节度使,国之肱骨,理应重赏……然颜尚书所言亦在理,准奏。”
众臣皆知,这是皇帝将颜岁愿当跳板,几番衡量所言。对于得罪人的卢宏满门追荣,由宦官杨奉先宣旨。而重赏忠臣,收拢人心,小小惩戒‘权臣’,李深则事必躬亲以显示君威。
程藏之不痛不痒,正要谢主隆恩。却又见颜岁愿上奏,“皇上,既然要论功行赏,也要罪有攸归!”
铿声有力,颜岁愿所言若能化为实质,群臣毫不怀疑金碧辉煌的殿堂已然被他砸出大坑。
参政议政的官员,十个有十一个老而不死是为贼。虽然在议论程藏之御前失仪之罪,但老贼们敏锐觉得,颜岁愿又要与人掘坟。
眼看着要过正元年节,群臣难免紧张,说不好今年就是人生最后一个年节。三法司的官员就更加慌张,一年到底的忙碌涨公务量,俸禄却不涨,别提多闹心了。
19/59 首页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