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仕松大喜,还没来得及说话,沈梒便已放下茶杯径直起身去后院更衣了。
快步走出正厅之后,沈梒才任怒意攀上了自己的眉角。
他知自己是中了言仕松的激将法了,但他还是忍不住着恼,一听到言仕松那句“谢让之他不在”,心头的火苗便忍不住往上窜。
谢让之在又如何,不在又如何?他沈梒又没做错什么,凭什么要躲着谢琻?难道在别人眼里,他沈梒脾气已经好到懦弱的程度了么?还怕他谢琻不成?
明明知道自己走入了一个圈套却又无可奈何的沈梒懊恼地将木屐踢到了床底下,低低地咒骂了一声。
二人出了门后,发现果然是人满为患,只要是通往朱雀大街的街道巷子里都已经挤满了人。没过一会儿沈梒在马上便已被挤得头晕眼花,深悔自己不该被言仕松一句话给激了出来。
然而眼下已容不得他后悔。二人慢吞吞地一点点往前挪,直至日头偏中的时候才来到言仕松定好的那座酒楼。此时楼内外已经都堆满了人,从窗户往外一看,只要能站人的地方也都满登登地塞满了黑漆漆的头顶。朱雀大街平日里本也算是繁华,但从未有过如此万人空巷的景象,此时简单一眼便也知道这街旁的酒楼仅凭今天一日便能赚的盆满瓢满。
果如言仕松所说,包厢里并不见谢琻人影,在的仅有几个与言仕松玩得好的京城纨绔。他们一见沈梒,都是个顶个得热情周到,又是斟酒又是布茶。但若真的坐下了,几人寒暄几句,却又很快陷入了无语的尴尬。
也是,他们无论是出身还是成长环境都没有半点相似之处,又怎么会有共同话题呢?
现在想来,他能和谢琻有聊不完的天,真是件奇事。
想到此处,沈梒又不禁有些烦躁。自那日谢琻在御桥之下对他剖白心意过之后,沈梒便有意无意地躲着他,而谢琻也没有故意来纠缠,说起来二人已经两个多月没有碰过面了。
然而不知为何,只要在这座京城里,每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却都在提醒着谢琻的存在。
沈梒深吸了口气,愈发有些胸闷。他坐在窗边,此时已快到游街的时刻,只听一波接一波的欢呼叫喊声如浪潮般涌来,弄得他心烦气躁。他扯了扯领口,终究还是无法忍耐,起身对周围几人笑道:“我失陪一下。”
言仕松忙阻拦他:“沈大人去哪儿啊,游街马上要开始了。”
“我去去就回。”沈梒平和地笑笑,语气却不容执着,抽身出了包间。
出了屋子,沈梒才觉得呼吸顺畅了些。他有些懊恼地靠在走廊里,揉了揉额头——果然,今天来这里是个完全错误的决定。就因为听到了“谢让之”三个字,他如此轻易地就被言仕松牵着鼻子走,这完全不像他沈梒会做出来的事。
回去吧。沈梒有些倦怠的想,起身向楼梯口走去,同时想道,明日再找个借口跟言仕松解释一下,但现在他不想再在这里虚耗了。
然而他的人刚刚走到楼梯的转弯处,脚还没踩上第一级台阶,不知从哪儿猛地伸出一只手来将他一把推到了墙壁之上。
沈梒一声惊呼还没出口,便对上了一双圆杏般的双目,那眼神明亮火热还带着些许不怀好意的笑。
“良青。”谢琻将他紧紧按在墙壁上,嘴角含笑,眼睛一寸寸地扫过沈梒的的轮廓,仿佛仅用这如火的目光看着他便已够解相思。
沈梒被他挤得脸色涨红,一侧头避开他近在咫尺的鼻息,故作冷淡道:“你怎么在这?”
谢琻挑眉笑笑:“我怎么不能来?”
沈梒脱口而出道:“言仕松明明说你不在。”但这话说出口他便后悔了。
果然,谢琻的眼中涌上了明显的笑意。他似玩笑地捻起了沈梒鬓角的一缕碎发,低声打趣道:“原来你在故意躲我。”
沈梒心中烦躁,一掌打开了他的手:“谁在躲你,我——”
他接下来的话被一声悠长轰鸣的号角给吞没了。
紧接而来的欢呼和呐喊声冲天而起,震得人耳阵阵发麻。两人都不禁侧过头去,从走廊的窗户往外看去,果见朱雀大街上的人浪汹涌,而从远处街道的尽头缓缓来了一队庞然大物。
仿佛是自天边的正午艳阳之中缓缓破光而出,那巨耳若扇、长臂如笛的雪色巨兽迈动沉重却优雅的四肢,一步步踩着朱雀大街的石砖向他们走来。鎏金的日光洒在它的背上,那光滑却纹理深刻的皮肤泛着高贵的华光,那奇异的美丽让任何一种名贵的皮毛布料在它面前都悄然失色。
它走得缓慢,沉重的身体落在地上发出闷响。如此的体型本应显得笨重,但那蒲扇的象耳和甩动的鼻子却给这具身躯增添了几分奇异的曼妙。街道两侧的人们本来都在欢呼,但那嘈杂的声音却渐渐静了下来,人们目瞪口呆地看着这白色的巨兽靠近,巨大的阴影铺天盖地般罩来,如天降神宫般将每一个凡人都深深震慑。
开邸除暴,时迈勋尊。
三元告命,四极骏奔。
金枝翠叶,辉烛瑶琨。
象德亿载,贻庆汤孙。(《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文明舞》)
谢琻和沈梒默然望着这片雪色的神物如云雾般从窗口飘过,良久皆是无言。
“摄人心扉啊……”半晌,谢琻才追着象队远去的背影,低低嗤笑了一声。
街上被震慑的人们此时才缓缓回过了神来,嘈杂的人声再次响起,这次充斥着狂热的惊喜和兴奋。沈梒抿唇望着窗外,神色中闪过些许复杂。
谢琻也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若有所思道:“藩国物产丰富,为何却单单送来这种东西?”
沈梒叹了口气:“如你方才所言……摄人心扉啊。”
谢琻“噗嗤”一笑,颔首道:“唔,英雄所见略同。”
此时沈梒的眉眼间才染上了浓浓的愁色。他明明站在这片疆土的心脏之上,几步外便是鳞栉次比和熙来攘往,触目可及之处无不是珠玉珍宝、锦绣织罗,可说是倾尽世间之奢靡富丽也不为过。可便是在这样的地点、这样的时刻,他的目光远眺,却似看到了乌云、不详和渐渐聚拢的阴霾。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沈梒微微闭上了眼睛,似再不忍看般,如梦呓般轻声道,“我国,实已处在高峰的脊背,多走一步、走错一步,便是万丈悬崖。”
近年来,国力昌盛、民富力强,但与之相伴的却是边境的兵马废弛,京城贵族的奢靡之风盛行,贪污腐败的风气愈发严重,官场之上经邦济世的良才没落,反而擅场面、好铺张的邝正之流得到重用。
一切的一切,都还是隐藏在这繁华盛世之下的细丝微毫。但智慧之人纵观经史,心怀四海,已能从蛛丝马迹中看出衰败的征兆。
万民同庆的极乐景象倒影在谢琻黑色的瞳孔之中,让他的双目看起来有些淡淡的妖异,他凉笑着道:“北方边境蠢蠢欲动,两年之内必要用兵,而我朝已经十几年没有打过一场像样的仗了。老将已经挂甲,新将却尚未长成,我们看似强大的外壳下掩藏的确是不堪一击的空心。藩国此时送这么一队庞然大物来震慑我们,其心可诛。”
“若是将来对北方用兵败北……”沈梒的声音低了下去。而不用他说,谢琻也明白。
成一夕,则四海来朝;败一夕,则倒戈相向。
心头仿佛被沉重的巨石压住,沈梒深深叹了口气,再无心看下去,转身便要离开,却被谢琻拉住了手腕。
他定定地凝视着沈梒的眼睛,如同发誓般沉声道:“让我帮你。”
沈梒一愣。
“我知道你打算做什么,让我帮你。”谢琻微微上前一步,靠近他,低下头像望入他的灵魂那般看着他,“我八年前便读过你的文章,那时我便知道我们志趣相投,天下再没有我们这般默契般配的人。你的所思亦是我的所愿,良青,别再拒绝我。我们携手,来让这锦绣江山再延绵百年。”
沈梒浑身不可抑制地一颤,谢琻的眼睛仿佛有蛊惑人心的魔力,让他多看一眼便要沦陷。
“你若与我志同道合,自会帮我。”他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但那声音却显得有些苍白和无力,“跟我们携不携手,没有关系。”
谢琻扬眉一笑:“怎么没有关系?与你携手,我便感觉自己有使不完的劲儿。”
说着,他的手慢慢下滑,找向沈梒藏在广袖下的指尖。沈梒猛一抽袖,狠狠瞪了他一眼,再不愿多说一句转身向楼下走去。
谢琻没有追,他站在楼上,眼中闪着志在必得的光芒,低笑着追着那仓皇离去的身影问道:“良青,你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承认,这世上除我之外再无能与你相配之人?”
第21章 草马
五月的藩国朝贡给全国子民和朝野上下带来了极大的震动。
百姓们不谙朝事,看那白象游街只是感觉新奇、华丽、有趣。一时间胡服兴起,胡器胡乐胡女被炒起了高价,这场盛事给民间商业的刺激一直持续了好几个月才消退。
然而朝堂之上的有识之士们,却在这极致繁华的背后看到了藩国的野心和本朝令人不安的未来。五月朝贡结束之后,以谢氏、言氏为首的世家及御史台等诸多文武百官纷纷上奏,恳请洪武帝下旨兵部彻查上至禁军、下至边疆驻军的编制问题,严审军部账目,开源节流为未来用兵北部做准备。
然而彻查军队编制、审核账目又狠狠戳到了邝正的痛点。这位权倾朝野的天子宠臣奋起反击,率领一众门生子弟及吏部元老们连连上疏,一方面高歌本朝国泰民安、洪武帝英明神武;另一方面则暗戳戳地指出,任何在此等盛事请求囤兵驻军的无疑都是乱臣贼子。
两拨人再次在朝堂上斗得满地鸡毛。
洪武帝烦不胜烦,连罢了两次早朝才让众如狼似虎的臣子们稍微消停一点儿。随即这位皇帝并未急着表态,而是按下了所有的请奏和弹劾,仿佛是想来一个眼不见心不乱。
世家和御史们都开始暗中着急——难道这一次,又让邝正那老贼抢了先机?看似风平浪静的朝堂之下,涌动的皆是百官的不安与焦虑。
“越是这个节骨眼儿上,越急不得。”沈梒对谢琻说,“你让令兄和同僚们都把手里的奏折按下,给皇上点考虑的时间。”
最近已经入夏,京城四处都燥得如同窑炉一般。唯有沈梒这小院背阴,又有一棵大桂树做遮挡,夏夜里摆个竹椅躺在院中乘凉最是舒服。谢琻已经连着三日翻墙而来,赖在桂树下不走,沈梒拿他没办法,只好随他去了。
谢琻侧躺在竹椅上,一双眼睛黏在了沈梒的背上,懒洋洋地笑道:“我也是这么说的。偏偏二哥他急得很,生怕错过这个良机。”
沈梒手里拿着个木桶,正在浇花。他在三月份的时候往院子里挪了几株白木香,本是爱这花生得团团簇簇,半是鹅黄半是茭白,颇为可人。细闻幽香扑鼻却不浓烈,根茎又可入药,有理气疏肝、健脾消带之效。
可是养起来了却才知此花麻烦,不耐酷暑亦怕淹泡,浇水施肥都得小心翼翼。愁的沈梒每日拿着本《群芳谱》,如照顾孩子般呵护着那几株娇贵的花骨朵。
谢琻嫉妒他一门心思都放在花上,故意发出些哼哼唧唧的怪声。然而沈梒却似没听到般,蹲下身手指轻按着花根的泥土,随口对谢琻道:“皇上此时不动,是因为邝正那句 ‘乱臣贼子’戳中了他多疑的软肋。但皇上也不傻,你们所说的那些兵马废弛、将帅缺乏的问题他心里也都有一本账。此时要做的,就是静待皇上自己把这事儿想清楚。若是此时你们再咄咄相逼,不正中了所谓’乱臣贼子’的圈套了么?”
谢琻爱极了他这副醉心花鸟风月,却又能信手指点江山的模样,便想逗他多说两句,“你怎知皇上是真的在仔细考虑?而不是被邝正给蛊惑了?”
“我亦是猜测,但起码有七分把握。”沈梒站起了身,瞥了他一眼,“若想不着痕迹地推皇上一把……你倒是有个不错的门路。”
谢琻其实早就盘算好了,此时被他说破,心里更是欢喜得痒痒。立刻从竹榻上一跃而下,扑上去一个熊抱搂住了沈梒,笑嘻嘻地蹭道:“良青真乃我知己!你怎么这么了解我在想什么,爱死我了……”
沈梒羞得面红耳赤,木桶“咣当”一声掉在了地上,一双手推又推不开他,被这个登徒子上下其手摸了个痛快。
六月初的某日,洪武帝信步游访至东宫,正好碰上谢琻带着太子在读史,那日恰好学到了祖皇帝建立木兰围场之初的盛况。
洪武帝默默地站在旁边听了半晌,末了后问太子今日读史心得,太子恭谨答道:“儿臣以为,秋弥之际,内可强兵健马,外可交际北部,更彰显了我朝揆文奋武的风习。逐鹿林间,也是另一种开疆拓宇。”
洪武帝听了,当场没说什么便走了。但却于第二天发了道旨意,要于今年九月恢复荒废了近二十年的木兰秋弥。
这道旨意无疑让谢氏等世家和御史们大松了一口气。木兰围场紧邻北境,之前秋弥之时都会要求所有北部部落首领前来觐见,从而进一步稳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控制。想必这一次洪武帝决定再临木兰围场,便已侧面证明他对北方军事部署的关注。
而邝正一党也并未因秋弥之事太过跳脚。围猎又不等于查账,反而是此次的围猎给了他们一个喘息的机会,能够趁洪武帝离京之时赶紧填窟窿、擦屁股。
一时间,两下相安,皆大欢喜。礼部开始着手准备洪武帝出京仪仗,并宣少数民族首领们前来觐见的文函,沈梒顿时又忙了起来。
洪武二十五年的八月初三,洪武帝自京城启程前往木兰围场,临行前命太子监国,两位亲王、一位大学士及内阁首辅邝正总理诸事。
此去围场,路上便走了十多天。皇帝出行仪驾浩浩荡荡,自随行的文武大臣侍卫,到宫妃侍女内监,至拉运御用物品的马车,一队行人车马绵延铺陈了总有五六里路。自蔺沟至喀喇河屯,每日换一个地方走了九日,第十日上到达十八里营地,与前来恭迎圣驾的少数部落首领会晤,这才扎下营帐来。
————
“呕——”
入目望去一片风吹草场的壮丽景象,然而偏偏是这回荡在车舆一角的呕吐之声,听起来让人有些倒胃口。
沈梒扶着车轴,吐得浑身发抖,最后午膳时吃的东西都呕了个干净,便开始干吐胆汁。与他同车的是个叫刘潭的翰林,此时被沈梒阵阵的呕吐声弄得脸色发青,远远躲在车舆一角捂着口鼻闷声道:“良青你怎么回事儿,坐个车吐成这样?”
16/65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