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独立电影人(近代现代)——superpanda

时间:2020-06-29 14:57:29  作者:superpanda
  这一镜是“郎英写信”,谢兰生便走回到了导演该在的位置上,说:“全场安静!18场1A镜,一二三,走。”
  于是莘野开始写字。
  摄影机正对着他手。写信镜头总是特写,顶多加上推拉摇移,但谢兰生用了探针摄影机——它离主体更近更亲,视觉效果也会更强。
  让谢兰生惊喜的是,莘野化身男二郎英,写了一个“才”字以后宛如感觉不够完美、不够好看,把第一张撕到一边,在第二张重新写“才”。他临落笔又顿了顿,把废稿纸再扯回来,足足练了好几次后才郑重地再次写信。
  而谢兰生更没想到,他练习的几个“才”字真的一个比一个好,在细节上无懈可击!
  写完信的第三个字,“郎英”似乎再次觉得这个字儿写的不好,毫不犹豫地又换了纸。而后,每次写完一句,莘野的手都会顿顿,仿佛正在仔细思考、反复咂摸、最后终于确定文字,而不是像其他演员一样照着剧本狂写。
  而每一次,郎英只要觉得不满意——哪一个字写错了,哪一个字写丑了,哪一句话有病句了,哪一句话没文采了,莘野都会选择重来,反反复复大约做了五六次这样的事。在拍收尾的镜头前,他甚至还打了草稿,放在一边,意为郎英后来甚至还写了草稿再做誊抄。草稿上面勾勾抹抹,有反复改的痕迹在。
  几个镜头比预计长,给谢兰生剪的素材非常丰富非常庞大。谢兰生能随意剪出一段非常好的“写信”。
  谢兰生觉得,莘野真的太厉害了,一个小小手部特写竟能演出这种情感——郎英才宽刚刚相识,郎英患得患失、如履薄冰,总是想向对方展现最完美的那个自己,连每句话和每个字都都务必要到最好。一遍遍写,一遍遍废,一封信里柔肠百转。而当才宽拆开信封拿出一封完整的信时,观众们定会知道,这封密密麻麻的信用了多少时间才完成。
  到最后“cut”时,于千子对谢兰生说:“厉害……”
  谢兰生:“嗯。”
  莘野确实太厉害了,他对世界看的很透,对人也看的很透。加上此前学的技巧驾驭角色游刃有余。
  导演对于顶尖演员肯定是会非常钟爱的。欣赏、赞叹,感觉彼此相识相知。事实上,任何一个演员都不可能跟剧中的角色和导演想要的感觉完全一样,总有差距,导演需要说明意图而后力求比较相似,而当演员真的与某角色非常重合时,导演经常会有一种灵魂相通的奇妙感觉。
  他看了看远处祁勇:“好,小红小绿把信收起来!咱们准备下一镜了!”
  小红小绿:“好咧!”
  …………
  晚八点时,一天工作顺利完成,大家一起吃了晚饭,谢兰生到莘野房间同他商量明天的戏。
  明天还是才宽郎英的对手戏,十分重要。
  他们两个非常认真,直到10点全说完后谢兰生才放松下来,突然想起“练字”的事,接着白天没聊完的面对莘野开起玩笑:“没刻意练……写成那样?吃了什么灵丹妙药吗?”
  莘野坐在单人沙发里,翘着二郎腿,左手指尖在扶手上弹琴似的敲了敲,似乎是在回忆什么,半晌以后转眸看向坐在床边的谢兰生,颇自嘲地笑了声儿,说:“因为过去的四年里……我每星期写一封信。”
  “……啊?”谢兰生问,“给谁?”这频率也太高了吧?!
  “一个男人。”莘野还是那个坐姿:“我想告诉那个男人我这星期看了什么、听了什么、想了什么、做了什么、甚至吃了什么喝了什么,这四年是怎么过的。我会随手写点提要,到周末再安静地写。在差不多200封信里我的中文当然变了。”
  “莘野……!”到这,谢兰生也已经明白莘野指的是什么了。
  他没想到。
  莘野却是自顾自地:“但我从没寄出去过,因为……我想他是不在意的。”
  “不会!”谢兰生发现自己真见不得莘野这样——在印象中,莘野永远波澜不惊甚至可说睥睨四方。
  他的两手放在膝上,紧握成拳,并不逃避,眼睛直直看着莘野,一字一字清晰地说:“他想知道。”
  莘野手肘搭着扶手,左手支着下颌,看着谢兰生,没说话。
  “真的,”谢兰生说,“很想知道。”
  莘野看向正前方,又看回谢兰生,笑了笑:“好吧。我应该还真带来了。”
  说完放下他的长腿,踩住地毯站起身来,不急不缓,拉开柜门,从里面的保险匣里拎出一本黑色笔记,拔脚走到谢兰生的那一侧床头柜前,再端起来看看封面,而后把笔记本撂在床头柜上,直起腰,把另一只手也插进裤兜,转过眸子看谢兰生,笑一声儿:“行,让他看吧。”
  “嗯。”谢兰生扬着颈子,感觉对方高高大大:“那,莘野,你再看看明儿的戏,我回去了,不打扰了。”
  “行。”
  谢兰生小心地把笔记本从床头柜上拿起来,抬头看着莘野的眼睛,说:“bye-bye。”
  “Good night。”
  一回到了自己房间谢兰生就开始看信。
  这是一个普通本子,是活页的,上面写着“Harvard”的名字,是美国的“letter”尺寸,看着大约一百五六十页。
  他洗了手,缓缓打开。
  第一封是1991年12月27号写的,后面还有一个括号,写着“补”。后面,1992年1月5号、1月12号的信上面也有“补”字,而从1月19号开始就没有了。
  开头都是“Dear 兰生”,从未改变,紧接着是信的正文。
  其实从未描述愤怒、怨恨,也从未诉说思念、想念,有的只是非常克制的淡淡的平铺直叙,就像莘野说的那样“每个星期看了什么、听了什么、想了什么、做了什么、甚至吃了什么喝了什么”“这四年是怎么过的”。
  他写他新认识的人,叫什么名,来自哪里,做什么工作,有几个小孩,是什么性格,说了什么,聊了什么。比如,继父今天更换了gardener,新园丁是墨西哥人,有三个儿子,也是园丁……
  他写他刚见到的事。比如,他们院子来了只猫,黑的,四蹄踏雪。再比如,他去看了橄榄球赛,华盛顿赢水牛城了。
  他写他刚吃的东西。比如,继父他们打了野猪,家里厨师用黄油做,味道还不错。
  他写他刚去的地方。比如,他们一家三个人在马尔代夫过了圣诞。
  他写他新看的电影。他去看了不少首映,也看了不少video CD,他写他的一些思考,还有一些启发。
  他写他新听的音乐。他常常去Walt Disney Concert Hall。
  他写他新买的东西。
  不过,比较重点的内容是他每星期做了什么。比如今天几点起的、几点睡的,都拍摄了哪几场戏,哪场顺利,哪场不顺利,导演跟他说了什么,他又自己做了什么,剧组发生了什么事,大家发生了什么事。这些电影兰生看过,一下子就钻入日记。
  或者,有时,他替继父暂管某酒店,或帮继父去看着收购。谢兰生挺努力地读,但还是觉得,“xx集团以3.5亿美元的总对价认购我们140万股可转优先股和1.2亿份普通股的购股权证”“可转优先股有4.5%的优先股息,期限6年”这些词汇如天书一般。
  或者……
  在信里,他从来不长篇累牍地诉说他的情绪,非常克制,非常理性,全部都是客观阐述,没有任何心理描写,仿佛是在写记叙文。
  然而,每一封的最后一行,他都会另起一段,写同一句话:
  【Today, I Still Love You.】
  而右下角,是千篇一律的落款:
  【Yours ever,
  莘野】
  谢兰生知道,这落款是“永永远远属于你的,莘野。”
  而莘野的字,也从一开始的字迹,缓缓变成现在的字迹,熟练多了,比谢兰生北电同学写出的字还要漂亮。
  谢兰生他看着看着,突然,一滴泪就落在某一封的“Yours ever,莘野”上了。
 
 
第49章 《圆满》(十三)
  谢兰生他足足用了三个小时才看完信。而后, 一个晚上辗转反侧, 内心酸涩, 连脚趾都蜷缩起来。最后梦里也有莘野,他那样地卓尔不群,既醒目, 又……孤单。
  再醒过来,谢兰生去归还本子。他可以趁对方不在时把本子放在桌上,可他没有那样做。虽然对于自己的心兰生还是缕不清楚, 但他认为他要当面告诉对方:收信人全看过了, 你的信被收到了。而不是不明不白。谢兰生觉得,如果自己是莘影帝, 不会希望心爱的人面对这些一言不发。
  可他毕竟还是怂,因此, 他选择了一大早上去餐厅前的时间还。他们马上要开工了,顶多能聊五分钟。
  谢兰生手敲了敲门, 莘野很快过来开了。
  “啊,莘野。”谢兰生用两只手郑重捏着那个本子,“就是, 这个……他看完了。”
  “看完了?”莘野问, “他有话说吗。”
  谢兰生想了想,没直接说,只道:“他说抱歉,把本弄脏了。”
  “脏了?”
  “嗯,1992年2月29号那天的那封信, 他弄脏了。”
  莘野有些不明所以,把笔记本翻到那页,手指僵住了。
  那一页上“Yours ever,莘野”的落款被人洇湿了。因为被人用手抹过,蓝黑墨水向右洇去。
  他知道那水是什么。
  笑笑,莘野一手捏着笔记,又递回到谢兰生面前:“麻烦转告下,他不需要再还回来。这些信是写给他的,他留下就好。我这四年怎么过的我自己的心里有数。”
  谢兰生也知道莘野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不过对于收下这个心里还是有些犹豫——这太沉重了。于是莘野抬眼看他,一瞬不瞬,手也不动,两人僵持了一会儿,兰生感到实在无法再次说出拒绝的话,便退让了,点点头:“那行。我带给他,也转告他。”
  “谢了。”
  “嗯,赶紧吃饭准备开工。”谢兰生又恢复气场。
  “行。”
  虽然嘴上说“行”,然而就在谢兰生要转身时莘野突然又叫住他,道:“谢导。”
  “嗯?”
  “拥抱一下吧。”莘野说,“咱们四年没联系了,再见面时竟然连个简单的拥抱都没有,这在美国不可思议,我都有些不习惯了。”
  “……”太狡猾了,谢兰生想:莘野知道自己看完那些信后拒绝不了这简简单单的一个要求。
  “嗯?”莘野捉着他的肩头。
  “……”
  谢兰生还没等回答,就突然听到声“对不起”,而后感觉自己猛然撞上一个宽厚的胸膛。
  莘野还没等到答案就再也克制不住了。
  莘野抱着怀里的人——那么灵动,那么鲜活,他一手搂肩,一手搂腰,像要把人融入血肉,胸膛已如烧着一般。他紧搂着谢兰生,眸子微张,并未过界,只是用他自己额角轻轻地蹭对方额角,一下一下,无穷无尽,而谢兰生有些无力,从莘野的肩上望出去,只看到了清晨窗外正在升起的太阳。
  祁勇正好要去吃饭,见莘野的房门虚掩,手挺欠地推推看看,接着大吃一惊,赶紧跑了。
  那两个人复合了吗……
  祁勇想着四年以后两个人的破镜重圆,用粗粗的一把嗓子念叨:“好虐啊……”
  …………
  吃过早饭众人开工。
  今天先拍几个外景,是郎英回北京以后感情升温的几段戏。
  才宽郎英两人约在西直门的车站见面,想到时候再决定去哪。二人见后局促不安,才宽问郎英“最后一封收到了吗”,郎英说“收到了”,便无言了。他们默默看着对方,忍不住笑,又收回来,再忍不住笑,再收回来。
  他们讨论要到哪去,然而思绪宛如卡住了,大半天也没个主意,最后他们决定上下一趟车,顺其自然地跟着走,到终点再看看是哪。
  他们坐着公交车,摇摇晃晃。每逢公交急转弯时他们俩就靠到一起,甜蜜,也隐秘。
  终点站是一个公园。那儿有个喷泉池子,池子里面却是干的。在剧中,才宽大步跑过去看,却没想到刚一靠近喷泉就突地喷出水来!他大叫,举起双手掉头就跑,一下撞在郎英的胸膛上。郎英于是搂着才宽的腰转开去,让水不要溅到才宽,才宽笑着跑开了。
  谢兰生早摸清楚了那个喷泉几点钟开,就等着拍。不过因为只有一次机会他让众人严阵以待。
  “才宽”会跑过去,再跑回来,对焦点员要求极高,不能糊了。
  电影没有“傻瓜电影”,每一格都要跟上焦,焦点员也一般都是摄影师的第一助理,而装片员一般都是第二助理,负责架机、装片、换镜头、标记站位等等工作。拍《生根》时祁勇一直自己对焦自己装片,不过这回,他带来了他在美国常常合作的焦点员,也是华人。这焦点员非常厉害,比祁勇更擅长对焦,据说,目测目标与摄影机的距离误差小于10厘米。谢兰生也学过跟焦,但他必须要用皮尺,拍演员前要把皮尺怼人脸上测量距离,再操纵机器。
  谢兰生与莘野二人先是排演了两三遍,确定好了“跑”的速度,让焦点员方便跟焦,接着,在喷泉剩10秒开时,他冲池子跑了过去。水“噗”一声喷上半空,他大叫着掉头就跑,并且撞上郎英胸膛。
  这里只有一个机位。谢兰生为减少意外没用滑轨等等工具,而是采用固定机位拍摄了,毕竟使用滑轨的话滑快滑慢不好掌握,两边都动对焦点员也是一个巨大考验。
  最后一次真通过了。
  拍完,十几个人先填肚子,再转移片场。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