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辑之中,宋凄和宋珏两叔侄,用完美的演技告诉大家:你们好,我们是神经病。
那些动不动就唰的一下映入眼帘的刺激场景,历经二十年风霜雨雪,都没能减轻这两位演员给人带来的恐怖感。
视频上疯狂尖叫“弹幕护体”,观众恨不得扛上宝刀把网线斩个痛快!
恐怖电影盘点榜,终于又有了《烛火之谜》的姓名。
无数因为《星星之下》喜欢上若沧的路人观众,在弹幕保护下看完《烛火之谜》,差点血溅三尺。
若沧真的要放弃自己优雅清雅的气质和形象,去演这么一个从头到尾写着“我有病”的男配?!
观众的意见总是不留情面。
“宋凄这个角色,真的是变态得没有一点能让人夸的地方。”
“原著的宋凄就很emmm了,电影版同样一言难尽。”
“是不是若沧想继续走秦潇然那种反差萌的路线啊?”
“……对不起姐妹,就算宋凄是好人,也没有让我觉得萌!”
谁会萌一个精神病啊!
几乎每一个网站都能看到宋凄的相关讨论,他们直白而单纯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且有理有据的划重点——
宋凄,不是什么好角色!
《烛火之谜》也不是什么好电影!
若沧三思啊!
观众意见和经纪人达成高度统一。
然而没有用,敖应学都说服不了若沧,只能被若沧说服。
敖应学从小就看了《烛火之谜》,每次见到网上提及这部电影,心里都会一抖。
现在,若沧要演,他心里是抖抖抖抖抖。
他翻着剧组的完整剧本,厚厚一摞,大名写着著名编剧章之熙。
这位编剧缔造过无数爆款电影,诚邀合作的导演不计其数。
《烛火之谜》能请他执笔,足见用心。
但是,无论剧组怎么说这次老板很重视、宋凄角色有了极大变化,仍旧无法打消敖应学的焦虑。
敖应学不得不跟剧组仔细询问,“剧组选的宋宅在哪里?”
“周围有三甲医院吗?剧组离医院有多远?你们准备请几个急救医生?现场消防设施齐不齐全?消防出警到片场得多久?”
字字血泪,句句真心。
不仅如此,敖应学还强烈要求:一定要把这些内容完整的写在合同上!
钱可以再挣,人命只有一条。
既然若沧一意孤行,他当经纪人的,只能做好万全的应急准备,以免剧组掉以轻心,不把《烛火之谜》的诅咒当回事!
他提要求,剧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哪怕有疏漏的地方,工作人员也会认真做备注,等着请示老板。
态度真诚,敖应学对剧组好感度倍增。
他叹息一声,絮絮叨叨说道:“不怪我要求苛刻啊,我真不知道你们康总为什么一定要开《烛火之谜》,这剧邪门,大家都知道。你们都不怕出事吗?”
敖应学的语气,好像一个要把孩子送寄宿学校的老家长。
还是听说学校出过重大管理事故致死的那种。
工作人员赔笑着说:“老板要开,我们害怕还不是要干活。而且这次我们做了充足的准备,吸取了以前的教训,什么都请专业人士看过。宋家大宅拍摄现场,也是备好了安全措施,请了安保公司的。敖总你放心,绝对不会让若沧伤到一根汗毛。”
要是普普通通的打戏、动作片,敖应学一点儿也不担心。
若沧习武,看起来瘦弱其实身强体壮,四五米高空坠落都能和猫一样九命无伤。
但他怕的是《烛火之谜》自带的邪门效应。
信仰科学的人,仍会对无法解释的奇幻现象抱有敬畏之心。
敖应学不信教,不信邪。
此时为了若沧,也要多说两句。
“既然我们接了戏,肯定也要跟你们共患难。不过,剧组有没有考虑过请大师驱驱邪、开开光,保佑拍戏平安啊?”
不是他迷信啊,纯属有备无患。
“有有有。”工作人员笑得真诚,“康总说,这次会请杜先生保驾护航的。”
听到杜先生,敖应学担惊受怕的心,顿时放下了。
杜先生啊!
《星星之下》也是杜先生开光庇佑的呢!
拍得那是顺顺利利,爆得那是七彩绚烂,一路风平浪静,出意外都能及时化解。
他也不管迷信不迷信了。
既然剧组都能提前准备好专业的医护、消防、安保。
还请了专业道教人士压阵。
再出问题,绝对不是闹鬼,而是有人搞鬼!
其心可诛!
杜先生来《烛火之谜》,当然是若沧的主意。
明知这部电影拍摄不会顺利,他必须早做准备。
若沧身份特殊,一举一动都暴露在各式聚光灯下。
他不方便做的事情,交给杜先生去做刚刚好。
这时候,若沧深感师侄好用。
堂堂道教人士,娱乐圈咨询专家,去哪儿都不违和,还能顺手提供无数内幕消息。
简直像个百宝侦探社。
他这边刚收到敖应学送来的完整剧本,那边杜先生查的资料就递了过来。
关于《烛火之谜》作者林风声的生平记事、凶杀案报道、邻居亲戚调查资料。
打成了好几个压缩包,若沧拆开文件,点开都有点儿卡。
林风声的照片,贴在了文档最前面。
这位眉目普通的男人,单看五官,应是平安顺遂的长相。
他的出生、背景,家庭关系列得清清楚楚。
林风声家里有钱,英年早婚。
八十年代,就能住在三层小洋楼里,儿女绕膝,显然是不愁吃穿的富家子弟。
平时没什么特殊爱好,最多与朋友叙旧聊天。
典型的无所事事,闲来写文的枯燥生活。
唯一奇怪的是,他在创作《烛火之谜》之前,写的都是情爱。
什么《混血酒吧女》《黑道喋血传》,充满了复古的气息,只看封面,若沧都明白里面的内容有多么的少儿不宜。
八八年的时候,林风声突然转性,出版了《烛火之谜》,一改曾经的颓靡风气,变得富有逻辑起来。
初版的《烛火之谜》,杜先生已经叫徒弟们去网上搜罗。
发送给若沧的,仅仅是留在旧书贩卖网上,由呆板印刷体制成的简陋封面。
从外观来看,这只是一本普通的推理,没有夸张骇人的设计,简洁明了的用黑色线条,勾勒出了一支蜡烛,呼应《烛火之谜》。
林风声的手写签名,也附在旁边,毛笔字流畅的一笔而就。
封面没什么奇怪,再往下翻,文档里写着林风声交往密切的朋友现状。
三十多年过去,与他同龄的年轻人,都已经六十华发。
在他们眼里,林风声性格内敛,是个热爱写作的好人。
哪怕若沧能从林风声字里行间读出讥诮命运的气焰。
也不妨碍外人觉得,这是一位彬彬有礼的老实人。
这样的人,是不会有仇家,更不会得罪人的。
时隔多年,他们提到林风声,仍是扼腕痛心,谴责凶手杀人如麻。
这些资料没什么奇怪,让若沧觉得窒息的,是那些年的新闻报道。
没有网络的年代,大家获取外部信息,全靠报刊杂志。
这些刊登《烛火之谜》及林家凶案的报社,简直像极了造谣传谣窝点。
“林家灭门惨案,盖因祖上作恶?”
“作家写书揭发豪门秘辛,却遭人雇凶灭门!”
“帮派残忍杀害富二代,只因他创作了这部?”
标题赫然,耸人听闻,很像震惊部的祖先。
里面翻来覆去讲述笔者的猜测,一点儿事实根据都没有。
若沧皱着眉快速扫视,心想难怪破案之后第一电视台要做专题节目。
怎么那些年的报纸,个个跟营销号似的,闭着眼睛胡吹乱造!
越往后,新闻报道的重点已经不是凶杀案,而那本。
《烛火之谜》的名气,竟然在作者惨死后走红,成为了媒体的宠儿。
几年的相关新闻看下来,都能揣度出当年媒体的心理。
猎奇、从众、博眼球。
无论是恐怖作品提名,还是推理列表,都会出现《烛火之谜》的名字。
并且附带点评:“虽然故事本身简单,推理生硬,但是背后的血色才是它最为耐人寻味的地方。”
平庸作品,经历了血案就会在普通人心中封神。
网络发达之后更是如此。
任何提到恐怖、惊悚、悬疑、推理的帖子,都会骤然出现《烛火之谜》,刷新存在感,加强大众对这部背负惨案作品的印象。
翻完资料,若沧深深怀疑,他感受到的怨气与愤怒,不仅仅源于作者本身。
应当还有数十年的舆论风气,造就的独特磁场。
来路不明的吹捧,讳莫如深的畏惧,汇聚于《烛火之谜》这部作品上,承载了数以万计读者、观众的阴暗情绪。
以物寄灵,便成邪灵。
当有了自己的想法,就不再是作者或者剧组能够控制的东西了。
《烛火之谜》的年代久远,凶手也都执行了死刑。
要想了解原委,还得靠官方的专题节目。
于是,欧执名从酒店外回来,就见到若沧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熟悉的配乐,熟悉的旁白。
解说员声音低沉磁性的说道:“根据黄某交代,他的作案工具是客厅里摆放的水果刀,最初他把水果刀拿在手里的目的,只是为了壮胆。”
大晚上的,欧执名听得精神一震,问道:“你在看什么?”
若沧头也没抬,回道:“《今日说法》。”
作者有话要说: 既然大家都觉得害怕,我给你们推荐一个不怕的办法。去我的wb,搜“跳大神”,当你完整看完那段视频,一定会和我一样露出唯物主义的凝视,成为小朋友的许多问号。
第29章
无论是什么重大要案, 感情纠葛, 上了《今日说法》,官方就会以最为理智的角度, 剖析凶案发生原因。
林家五条人命,算得上轰动一时的特大刑事案件。
凶手在逃四年后捉拿归案,其中警方遭遇的波折和付出的努力, 全都在专题节目里。
节目拍摄的时候, 办案刑警的年龄又涨一轮。
但是不妨碍他们条理清晰,目光如炬的说道:“黄某及其同伙, 确实是没有预谋的冲动作案。他们和林家没有矛盾,更没有接触,不存在外界传言的雇凶杀人或者寻衅报复。”
若沧对官方办案和记录, 有着绝对的信任。
他甚至还做了笔记, 写清了整个来龙去脉,以及林家五口的死亡情况。
他看得专注, 欧执名也不好打扰,只能跟着坐下来, 一起看林家案件始末。
残忍的凶杀案,在理性视角里,成为了犯罪研究案例。
血淋淋的事实摆在面前, 最终归为一堆卷宗, 写满了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
若沧看完节目,思维放空许久。
刑警们的遇到平静而客观,极力从理性角度澄清凶杀案的真相, 依然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人性的可怕,与命运的无常。
违法乱纪的人,导致遵纪守法的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恐怕是这起案件之中,最难叫人释怀的地方。
节目播完,屏幕回归了投影前的主界面。
若沧却没有动。
他握着笔,一言不发。
欧执名视线掠过写满字迹的纸面,都能感受到他的难过。
欧执名想了想,安慰道:“凶手都已经判了死刑,他也算是得到了报应。”
“报应不是这么算的。”若沧放下笔,难受的叹息,“每个人生来平等的东西,只有一条命。无论贫穷富贵,都会经历生老病死,逃脱不掉。”
若沧合上记事本,转头看他,“这起案子看起来像是黄某得到了报应,事实上,林风声一家的血债,算不清。”
欧执名发现,若沧真的跟他想象中的道士不一样。
身为道士,不谈什么死后地狱、因果轮回,斩钉截铁的说黄某血债算不清。
真情实意的,为了三十多年前的陌生死者叹息。
欧执名不禁想问:“那你觉得,怎么才叫算清?”
“安抚亡魂怨气,超度他们往生,黄某及其共犯还得碾过竹桥,受扒皮抽筋之苦,不得轮回。”
若沧语气平静,却听得欧执名心里一紧。
他忽然想起了自己某个梦境。
在梦里,他悲愤嘶吼,在竹制的长桥路上,渐渐沦为蝼蚁。
如果有什么前世今生,他会不会也是走过竹桥的恶人,才会有若沧所说的阴损气运。
欧执名沉默不言。
若沧撑着脸,郁郁的说:“不过,谁又知道黄某死刑之后有没有在地狱赎罪,林家又有没有真正的安息。”
毕竟,那本《烛火之谜》字里行间的哀怨,绝不是单纯轮回往生的魂魄,能够留下来的气息。
“难道你不能点香通灵,问问他们有没有安息,犯人有没有赎罪吗?”
欧执名的单纯提问,惹得若沧诧异看他。
“这怎么可能。”
若沧视线澄澈坦然,“我们都不是一个次元了,根本不可能把他们召请到阳间。”
会从若沧嘴里听到“次元”概念,欧执名才是最诧异的那个人。
他还以为若沧随时都能召请鬼神,沟通阴阳,与死者对话。
“为什么不可能?”欧执名求知欲爆棚。
若沧捧着脸,用笔盖轻轻划过记事本封面。
他说:“我所知的鬼魂、怨气的概念和你所定义的鬼魂不同。它们不是逝者存在的另一种形式,它们只是一种磁场,是死者留下的记忆和痕迹。”
“记忆和痕迹不是人,只是人存在过的证明。”
35/202 首页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