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三国郭嘉成长日记(三国同人)——这个懒人没起

时间:2020-07-11 10:33:47  作者:这个懒人没起
  时下的冬衣有点漏风,御寒保暖的效果实在不怎么样,所以下雪期间,所有百姓都待在家里“窝冬”,基本不出门。军队也不得不停止操练战阵。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一个个瑟缩着赶路,整座城都进入半休眠的状态。
  这是一年中最悠闲的一段时光,闲到什么程度呢?
  连荀彧的案头,最近都没几封文书需要处理。
  曹操还邀请几位心腹幕僚,以及诸位武将,明天去泡温泉,可以带上妻儿家眷一起。
  郭嘉回府,第一件事,依然是去看看小奕儿。小孩子长得贼快,他出征前才让府上的绣娘裁制的冬衣,现在已经短了半寸,不过新的衣裳也已然裁好。郭嘉还自制出一个拨浪鼓,逗着儿子玩耍。
  郭奕确实有些像他,早慧。走路不算早,但说话很早。小小的一丁点,换冬衣的时候还要念叨“九月授衣”,刚才居然还对讲故事讲重复的奶娘翻了一个白眼。
  左俭微笑:“这白眼翻的,跟公子当年一模一样呢。”
  郭嘉:“……”他小时候哪有这种坏习惯?
  托前任兖州刺史刘岱的福,兖州的“度假山庄”醴泉苑,就建在郊区。
  醴泉苑把山中的温泉圈入院墙之内。据说一共有十处天然泉眼,三十多个人工修建的温泉汤池,里边水汽蒸腾,浓雾形成天然屏障,是一个泡澡休闲的好地方。
  关于曹操特意交代,可以带上家眷泡温泉这件事,只有一部分人不介意带着妻妾。毕竟曹操好色是出了名的,前不久还强纳了边让的妻子。另一部分人的内心深处,都在尽量避免把女眷领到曹操的面前。
  所以,当郭嘉轻裘缓带,领着典韦、外加三个厨子和几个侍从,姗姗来迟,步入醴泉苑中的时候。一度怀疑他是误入了什么少年儿童托管中心。
  大大小小、高高矮矮、胖胖瘦瘦,清一色的男孩子在前院里玩耍,射箭的、下棋的、蹴鞠的,还有打架的,热闹非凡。
  原来,除了曹操带着丁夫人和小妾卡氏。文臣就只有新来的治中从事、毛玠带着正妻,其他同僚,都像事先约好的一样,各自领着两三个半大小子,也不知是儿子还是侄子……
  武将大多属于不介意带着妻妾一起来的那一部分人,问题是,这些武将家中的女眷不在濮阳城,他们通常只把儿子或者侄子带在身边。这年头,律法也没规定不能使用童工,小一点的才十三四岁,大一点儿的也就十七八岁,就开始做些杂事。
  还有个别的武将,比如赵云,至今未娶。
  一想起当年在扶沟雾烟山,每次有女郎含羞带怯地给赵云送饭,赵云看都不看一眼,那种不解风情的榆木疙瘩样儿,郭嘉就揪心,这货堪称凭实力单身的典范。
  总之,整个前院,压根看不到女郎。
  程昱的小儿子程延看见郭嘉,特别兴奋,冲上来,扯着嗓子大喊一声:“奉孝叔叔!”
  话音刚落,一群半大小子围上来,颇有些后世群众在动物园里围观大熊猫的架势,还有少年郎把手中的长弓递向郭嘉,希望他射一箭,让大家瞻仰一下他“三逐袁术”,一箭射落袁军帅旗的风采。
  还好程昱的大儿子程武上来替他解围,将拓木长弓接了过去。
  郭嘉:我一个连弓都拉不开的文弱书生,为什么总要让我射箭?我太难了。至于袁术的帅旗,是袁军逃跑途中太慌乱,丢到地上的。要真有人能隔那么远射落帅旗,直接给袁术一箭,岂不是更省事?
  他轻咳一声,语重心长地说:“嘉不过一介书生,三逐袁术的是曹使君,流言止于智者,你们看,嘉哪点像一箭能射两百步的人?”
  一众半大小子:“哪点都像!”茶馆酒肆,天天都有俳优在讲述这个人的战场传奇,百闻不如一见,这位颍川智士风度翩翩,仪容卓绝,确实让人心折。
  郭嘉决定,为了引导这些未成年正确看待他的箭术,他要给这一群半大小子讲一个笑话。
  从前有个小将,征战沙场,眼看就要被敌军斩杀,突然冒出来一位神仙,帮他打跑敌军,救了他一条小命。
  小将拜谢神仙的救命之恩,心中疑惑:神仙为什么要救我这种小小的裨将呢?难道我天命不凡,前途无量?他就追问那个神仙救他的原因。
  神仙说:我是靶子神,此番前来相助,是想感谢你,你在演武场上练习箭术的时候,从来都没有射中过我的身体。
  一众半大小子狂笑。
  郭嘉:“嘉也是靶子神乐意保佑的那种,真的。”这个靶子神的笑话出自《笑林》,是明朝的书,郭嘉已经记不清原文了,反正被他扭曲改编之后,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吩咐厨子和侍从留在前院,把杏仁酥和雪片糖分给这些小辈。
  郭嘉带着典韦,跟在曹操派来带路的小厮身后,穿过月洞门,身影渐渐没入薄雾之中。
 
 
第65章 
  厅堂内,铺设着豪华筵席,陈列着酒尊和俎几(切肉的砧板)。
  还没开始上菜,武将那边围坐了一圈,喝酒划拳。
  典韦也加入其中,很快就在赵云的带动下,和一众武将打成一片。郭嘉想起伯父,想起还在东郡、不能擅离职守的赵昂,薄唇微微抿起。又将迎来一个亲朋故旧,各自南北东西的新年,且珍惜身边的人吧。
  文臣这边正在行酒令,三三两两的坐在一处,闲停茶碗,猜测钵盂之下覆着什么物件。原来他们是在玩射覆游戏,射覆堪称行酒令的老祖宗,游戏难度比较高,一般人玩不转,在后世还一度失传过。
  郭嘉没看到曹操,可能正在后院的哪个温泉汤池子里泡着。
  倒是有一位意料之外的熟人在席上坐着,是颍川名士胡昭。在胡昭身后,还侍立着一个素衣少年,约莫十三四岁的样子,面部线条有点冷硬,显出几分傲气。
  郭嘉一入席,立刻被胡昭打趣:“奉孝来得最迟,该罚。”说完,胡昭、戏璕等几个同乡一拥而上,不容分说,灌了他一杯醇酒。
  荀彧在一边静静地看着,唇角微微上扬。
  在胡昭的示意下,他身后的少年走上前,躬身向郭嘉行礼,自报家门,原来是河内司马懿。
  郭嘉立即想起演义中有关司马懿的经典描述:有鹰视狼顾之相。
  然而,面前的少年相貌平平,没什么特别出奇的地方,只有目光异常犀利,看人的时候,就像雄鹰盯着猎物一样,确实有点鹰视的味道。不过,这厮的头真的能旋转一百八十度,不转身就直接看向身后?
  司马懿用锐利的目光、将眼前风仪出众的文士从头看到脚,又从下看到上,用变声期的少年特有的公鸭嗓子问:“阁下就是颍川第一才子郭奉孝?”
  郭嘉收起唇边的笑意,正色说:“的确是颍川第一,不过不是第一才子,而是颍川第一浪子,嘉这个名号来之不易,你万万不能记错了。”真是没有被生活毒打过的少年,“第一”这么狂妄的词,能随便乱扣在别人头上吗?颍川的才俊何其多,你这是坑我呢。
  司马懿:“……”
  众人一阵哄笑。
  胡昭举杯相邀,和郭嘉隔着食案对饮。
  程昱笑道:“孔明(胡昭的字)莫不是想把奉孝灌醉,好让他输给你的得意弟子?”
  胡昭略有些得意地一扬下颌,“射覆,就剩奉孝还没射。”
  原来这次的射覆游戏,胡昭是行令官,轮到司马懿覆,他用铜钵盂覆住一样东西,满座智者,居然没有一个人猜中,全部射空。
  戏璕塞给郭嘉三枚铜钱:“郭半仙,我们的一世英名,全靠你了。”
  郭嘉淡淡瞥他一眼,不紧不慢地问:“如果猜中,有什么彩头?”
  胡昭:“三份手书,让昭写什么都成。”
  胡昭的书法,也是当世一绝,和楷书鼻祖钟繇并称“胡钟”。后世有个说法叫:胡肥钟瘦,各擅其美。
  写什么都成?郭嘉:孔明老兄,信不信让你抄一本《史记》?还只算一份手书。
  他凝神占了一卦,卦相显示:里面的东西呈现绿色,可能是玉石质地的贴身之物,跟骑射有关。
  郭嘉微微沉吟一下,笃定地说:“莹莹翠玉,童子佩韘。”
  “佩韘”就是佩戴在手上的扳指。
  司马懿露出惊诧的神色,伸手揭开钵盂,底下赫然是一枚颜色翠绿的玉扳指。郭嘉猜得相当准确,赢得彩头。
  胡昭此番来兖州,随身携带着一封血书,颍川郡所有在战乱之中幸存下来的官吏,都咬破食指把名字写在白绢上,委托胡昭,让他拜见曹操,请曹使君开春以后,第一时间派出军队,清剿颍川境内的乱兵和流寇,让家乡恢复安定。
  然而若依曹操的心思,他肯定更想先攻打徐州,所以他刻意避开,没有接见胡昭。
  胡昭跟几位同乡叙旧,多饮了几杯,看曹操始终不来,居然在筵席上,当众哀哀哭泣。
  郭嘉有种直觉:这是一个心机大叔的眼泪攻略,偶尔用上一回,效果还是有的。
  不出片刻,曹操就一身官服,出现在酒席的主座上。
  胡昭含泪展开血书,跪地陈情,言辞恳切,闻者无不动容。
  谁不希望家乡恢复和平安定呢?郭嘉和荀彧对视一眼,又移开目光,认真观察着曹操脸上细微的表情变化。估计曹操是泡在温泉里,刚洗过头,来不及等头发晾干,就束发戴冠,头发还在滴水。
  这样很容易得头风病的,想到史册上记载,曹操时常头风发作。郭嘉走到戏志才身旁,一把将他的汗巾子扯出来,递给曹操,示意主公擦头发。并且成功地收获戏志才的一记白眼,以及曹操的懵逼一瞬间,随即点头一笑。
  胡昭:“曹使君点头,就是答应了。”
  曹操的眼神陡然变得凶狠,右手按上剑柄,森然问:“孤答应你什么了?”名士,曹操见过不少,名士中的无赖,还是头一回领教。
  一股让人不安的戾气弥漫开来,四周陡然一静,于是,郭嘉发出的轻嘶声就格外引人注目。
  曹操松开剑柄,面色稍缓:“奉孝,有话但说无妨。”
  郭嘉微拧着眉:我没什么想说的,司马懿他掐我!好疼!
  他调整了一下情绪,声音和煦:“徐州虽然富庶,也不过一州之地。汝颍自古多奇士,若先安定颍川,得智士能人忠心辅佐,何愁天下不定?”
  曹操盯着郭嘉,直盯到他心中发毛,忽然拊掌大笑:“好,就先平定颍川的流寇。”这样,他麾下这些颍川智囊,应该不会再有二心吧?
  宴后,曹操府上的管事给众人安排住宿。
  温泉度假计划一共三天,第一天,众人陆续入住山庄,申时集体宴饮。从第二天开始,就可以自由休闲。
  曹操的小厮负责引路:“郭先生,您就宿在这里,老爷说先生善饮,特意准备了上好的银碳,这样碳盆不生烟气,用来温酒最好。”
  郭嘉的目光扫过边上的彩绘漆盘,双份酒具,一壶热茶,五样小点心拼成一朵梅花形状。不卑不亢地道谢。
  不得不说,那个刘岱真会享受,他修建的这处便宜了曹操的山庄,占地颇广,房屋高低错落有致,还养着一群鹅,开了几片菜地,植了好大一片梅林。
  可能是温泉边上,比较暖和的原因,梅树已经含苞待放,能看出是重瓣的红梅。
  依山修建的露天温泉汤池,可以一边沐浴,一边赏雪赏梅。汤池边上还有石头几案,可以摆放美食和一些杂物。十几步之外就是雅舍,在里边小憩片刻,或者流连几日都没问题。
  少顷,侍者来送夜宵,先行礼询问人数,典韦说两个人。便有小厮抬来两张食案,侍女来回穿梭,依次摆下双份酒食,每份八样:酱驴肉、酒糟鱼、桂花鸭、芝麻胡饼、蜂蜜桃条、腌橘子……
  这时节,市面上也弄不到新鲜蔬菜,这些东西,一大半都是按照郭府流出的菜谱准备的,算是流行的美食,等闲俩个壮年男子都吃不完,然而,也就刚好够典韦一个人敞开吃。
  等小厮和侍女全部离开,郭嘉拿起火箸在炭盆里拨了拨,拨出一个坑,从随身空间中取出几个山芋,放在炭灰里煨着。
  郭嘉分享吃货心得:“这东西煨上一个时辰,又香又面。”
  “先生快放下,让俺来,您别做这种粗活。”典韦喜滋滋地抢过火箸,低头拨着炭灰,把山芋埋在下边。
  细皮嫩肉的公子哥,竟然喜欢琢磨菜谱,还常常替护卫准备食物,不是说“君子远庖厨”,士族子弟从来不插手这些庶民的活计?不过郭先生捣鼓出来的小菜,有时候很好吃,有时候味道诡异,让人咽都咽不下去。
  今天这个煨山芋,是真的又香又面,还是……
  典韦正在琢磨着,头上蓦地被扇子轻轻敲了一下。他转头,就对上郭嘉和煦的微笑:“典君且在这里沐浴,饮食器物可以随意取用,不必拘束。嘉去访友,若有人问起,照实说就行。”
  暮色降临,郭嘉独自走入氤氲的雾气之中,缓缓前行几十步,大约是走到了两个院落之间的空地上,这地方比较开阔,基本没什么水汽,视野相对清晰,能看见远处薄雾之中,一角素雅的浅紫色衣裙在风中一扬,又消失不见,郭嘉快步上前,是荀彧的侍女杜衡。
  “郭先生请,婢子为您引路。”
  “有劳。”
  荀彧有轻微的洁癖,所以曹操特意给他留了一处僻静的汤池。
  悠闲的午后,一株早开的寒梅,红艳艳的花枝映着银装素裹的冬景,分外妖娆。
  香几上青雀古铜炉,燃着龙涎香饼。
  郭嘉解下轻裘,递给侍女,随手端起案上的茶碗,先抿一小口,不烫,就一口气牛饮下去大半碗。然后对上欲言又止的荀彧,才发现荀彧正在替他斟茶。
  他刚才喝的,是荀彧的茶。
  用过茶点,荀彧去温泉汤池中泡着。伴随着汩汩的泉水声,墨色的长发和玉色的肌肤在水雾之中时隐时现。
  郭嘉脱掉鞋袜,赤足站在汤池边上,用脚试了试水温。有温泉的热气熏蒸着,两丈之外就是皑皑白雪,也不觉得冷。
 
 
第66章 
  “公子只应见画,此中我独知津。”
  这人,这景,让郭嘉有一种画下来留作纪念的冲动。然而,他要是真画一幅荀文若沐浴图,怕不是会被荀家人拍死,还有百分之百的几率,被荀彧的小迷弟陈群提着剑追杀。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