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晚上到此时此刻,无论郭嘉,还是荀彧,都没有和对方说过一句话。
他们闹别扭了,很严重的那种。
昨晚,郭嘉写了一份文书,希望改革选官制度,建议曹操通过考试选拔官吏,就是在现行的察举制和征辟制之外,再增加一个当官的途径,通过笔试、面试、试用期筛选官吏,三项考核都达标,才能授予官职。
其中笔试包括:公文写作、汉律、诗书经史,外加偏重于时政和治理民生的策问。还有一个加分项:射御、礼乐、耕植、术数、军务五选一,随便参加哪个都行。
选拔,选拔,选的对象是没有官职在身的士子,拔的对象是下级官吏。
至于为什么只选拔士族子弟,而不是像后世一样,只要身家清白的读书人,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当官?因为这是东汉,士庶不通婚,良贱不通婚的东汉!郭嘉自问没有能力一个人挑战整个时代。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先调整一下汉律中的选官制度,增加一项,其他的,以后再慢慢改变,当然,郭嘉只想尽可能的发展生产力,提升物质水平,丰富精神世界,让生活更美好。并不是要搞什么脱离时代的改革。
哪怕是这样,也遭到士族的领军人物、荀彧的强烈反对。
荀彧的门第首先就不容许他支持这种跳过世家大族,直接选拔人才的新制度。而他对汉室的忠心,促使他维护大汉的律法,包括汉律中的选官制度,坚持以察举制为主,征辟制为辅,把品德作为衡量人才的第一标准。
所以,尽管荀彧认为“考试”的内容挺全面,这样确实有助于选拔实用的人才,但他依然非常严肃地要求郭嘉销毁文书。这东西一旦递到曹操的手中,要是没被采纳还好,万一被采纳了,郭嘉势必成为世家大族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的那种。
郭嘉当然知道,要办成这件事没那么容易,但察举制选□□的人才,除去少数像荀彧、荀攸那样的能人,大多数人都有很严重的问题,或者品德高尚,但不会做事,或是只会高谈阔论,不理庶务。或者就是投胎技术好,做官一无是处,或者举秀才,不知书……
要不是一大半官吏都是废材,派不上一点用场,上回出征,他和戏璕至于忙成狗?就比如张榜安民之类的事,那些投降的官吏就只会在一边看着,能帮上忙的没几个。
荀彧面容端肃:“郭奉孝!你不知道商鞅是什么下场吗?”
自古变法之人,没一个善终的,郭嘉无所谓地说:“旧的制度出现问题,天下大乱,总要有人第一个提出改变,要是真的不得善终,文若,记得岁岁年年,来拜祭故人,在坟头浇一壶酒就行,我不挑。”
他和荀彧有个别政见不合,但以前读书的时候,不会这么明显。
像现在这般情形,大概、也许、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冷战?不过荀彧这人一看就不擅长冷战,除了不说话,不看他,一切如常。
郭嘉决定主动结束这场冷战,他宽衣解带,换上轻薄柔软的浴衣,下了两层石阶,站在浅水中踢一下水,朝着荀彧勾了勾手指,拖长声音:“文若~”
荀彧应声而来,半个身子浮出水面,“奉孝一定要留着那封文书,就把彧的姓名也附上。”阻止不了郭嘉,就和他一起。
“别啊,我摸着石头过河,你就留在岸上观望,没准还能在关键时刻,捞我一把。”郭嘉眨眼,飞速地俯下身,掬起一捧泉水,泼洒了荀彧一脸,得意地猖狂大笑。
荀彧透过他松松垮垮的衣衿,望见一大片冰肌玉骨,一点浅浅的粉色若隐若现。
这个时代,还保留着一些原始社会的生殖崇拜,礼教也不像后世那么严格。王侯将相会高调的追求房中术,认为多子多福,并且乐此不疲。《汉书·艺文志》里甚至收录了百八十卷房中术达人的著作。
所以荀彧没那么多忌讳,只讲究一个“乐而守节”,就是行房作乐这种事,要有节制。他看见郭嘉慵懒地勾手指,还以为心上人想和解,要制造情趣鸳鸯共浴,谁知这浪子使坏,泼水捉弄他。
于是,某人正笑着,突然被荀彧牢牢地抓住小腿,拉扯下水,扑腾起朵朵水花。
郭嘉还在懵圈的扑水,想站稳,就感觉到荀彧死死地抵住他,将他挤到石壁上,两个人之间一点缝隙都没留下。荀彧的呼吸喷在耳边痒痒的,问:“硌人吗?”
这声音,跟染了水雾似的濡软,又低又磁,郭嘉被撩到,一时出神,没反应过来,不知道荀彧在问什么,紧跟着,荀彧探出手掌,抚了抚他靠着的石壁。
这一下,郭嘉明白了,这石头长年泡在温泉水中,像玉一样细腻温润,非但不硌人,还光溜溜的滑手。他摇摇头。下一刻,荀彧将他托起来一点,把他的腿牢牢扶住,不让他缩回去……
……
灵魂隔了一千八百多年的时光,岂止是代沟,郭嘉其实不是很能理解,荀彧这么正经的一位雅士,在这方面为什么这么没节操?比他这个现代人更开放,青天白日的,又把他这样那样。还玩那么羞耻的……
“你身子骨弱,不能泡太久。”荀彧替郭嘉清洗、擦拭,把他抱进屋里,放在卧榻上,将炭盆移到不远不近,也不碍事的地方,又填装好手炉,用锦缎包着,递给他。
郭嘉抱着暖暖的手炉,像猫一样蜷着身子,往被子里爬。
这段感情,怎么说呢?
原本在郭嘉的意料之外,但后来细细回想,其实早就超过友人的界限,只是当时惘然。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毕竟,有一个人能时时在意他的感受,包容他的小情绪,接纳他的与众不同,感觉真的很幸福。而且,说句没羞没臊的话,他每次也有爽到。
荀彧很快穿戴整齐,立在青玉案前,调出各色彩墨,铺开纸张,勾勾画画,也不知在画什么东西。
郭嘉小憩一会儿,爬起来,披衣去看,是一幅人物立绘,一枝红梅横斜入画,画中之人浴衣松散,慵懒地朝人勾手指,神情和动作都相当勾人。
第67章
郭嘉:好你个荀文若,我放你一马,没画你的沐浴图,你居然画我的半裸肖像?
当然,某人是不会承认的,他那停留在幼儿园小朋友涂鸦水准的绘画技巧,就算画一个荀彧,也没人能认出来。
荀彧回眸一笑,随即目光中带上一丝轻微的无奈,搁下画笔,伸手将郭嘉的衣襟拢上,颇有些严厉地说:“天冷,去把衣裳穿好。”
郭嘉忽然有一种郭母再生,就站在面前的错觉,怂怂地去穿直裾。
荀彧舀起一瓢清水,倒在铜盒中,洗了洗手,将郭嘉的膝裈(相当于长度到膝盖的裤子)抖开。
郭嘉扶着荀彧的臂弯,把腿伸进裤管之中,再一次感到有点羞耻,什么时候起,他穿裤子还要男人帮忙?
作为一个来自后世的大好青年,郭嘉穿不惯“胫衣”这种东西,毕竟这玩意儿好像是开裆裤的前身,就只有两条裤筒,穿的时候套在腿上,再用带子系于腰间。也有样式和长筒袜差不多的胫衣,关键是这种内衣坐姿不正就容易走光露鸟,恕他接受无能。
所以他平常都是穿改良版的“裈衣”,齐物阁出品的“膝裈”,和后世的中裤已经非常接近。
曹操新春要嫁长女,他的正室丁夫人昨天就已经提前回府,继续为女儿准备嫁妆。
昨夜,难得曹操身边没有其他女人,然而他也没让小妾卞氏来侍奉,而是独自坐在灯下看竹简。临睡前,还对着一条汗巾子发笑,唱什么“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这条汗巾子颜色素淡,一角绣着雅致的兰草,显然不是曹操的东西。卞夫人一看,瞬间就想到戏志才。
为了讨曹操的欢心,今天上午,她特意远远地观察了一下戏志才,又回到屋里,梳妆打扮,还让侍女弄来一套样式和戏志才的青衣很相似的深衣直裾。
曹操本来想和卞夫人玩点刺激的,但对着女扮男装、衣着举止都酷似戏志才的卞夫人,他此刻的感受有点一言难尽,忽然很想找人说说话。曹操丢下一句“想出去走走”,连个小厮都没带,就径直去了郭嘉的临时住处。
没让人通报,曹操直接穿过角门,朝着温泉汤池的方向走。前方隐隐传来
水声,似乎有人正在沐浴,隔着白色的雾气,不过几丈远的距离,居然连个影子都瞧不见。
这一处汤池,是他安排给郭嘉享用的,郭嘉没带女眷。正在泡温泉的人,应该正是郭嘉。
这么一推测,曹操来了兴致,大步走向前方,心中还有点小期待:如果过一会他也要泡温泉,郭嘉是会毫不在意地一起泡在水里,还是会当着他面,爬上石头台阶穿衣裳?
走近一些,又更近一些,然后,曹操就看见一个魁梧壮硕的汉子,黑麦色的肌肤泛着油亮健康的光泽,露出水面的上半身,肌肉虬结,非常有爆发力的样子,胸前还有一撮长毛。
温泉汤池边的青石上,还搁着一双闪着寒光的铁戟。
曹操:“……好一位壮士!”这个人他印象很深刻,是郭嘉带来的家将,最近军中盛传:帐下壮士有典君,一双铁戟八十斤。
曹操又看一眼铁戟,八十斤有点夸张,不过六十多斤倒是有的。
郭嘉人呢?出来泡温泉,家将不离左右,防火防盗防主公?
这时,哗啦啦一阵水响,典韦全身上下只穿一件犊鼻裈(相当于大裤衩),就这么出来了。这厮身高八尺,腰围也有四尺,跟一座小山似的,腿毛浓密,长达两寸多,曹操险些自戳双目。
郭嘉的家将,一个个都是极品,俊的特别俊,比如赵云,丑的特别丑,比如典韦。
曹操:这个典韦,我也想收为己用,不过郭嘉的人很难拉拢,赵昂和赵云虽然接受了官职,但平常仍以郭嘉的家将自居。
他提出让典韦去他帐下当个都尉,不出意外,被果断拒绝。
曹操被拒绝也不恼,反而觉得典韦为人忠厚,更加欣赏他:“壮士用的兵刃是双戟,武艺必定非凡,平常在奉孝府上都做些什么?”
典韦傻笑:“吃喝,先生休沐,就想些新菜谱,让厨子试着做出来,俺负责品尝。”
曹操莞尔:“整日吃吃喝喝能有什么前程?跟孤去打仗,立功当将军。”
典韦:“俺娘和乡里人都是饿死的,俺听一个读书人说,当年周亚夫封侯,出征是将军,回朝是宰相,最后却活活饿死。邓通给皇帝当男宠,皇帝赐他铜山,能随意铸钱,全国上下他最富,最后还是活活饿死,这是因为他们都不够聪明。俺要跟着郭先生,他是聪明人,他家的饭好吃,跟着他不会挨饿。”
这种追求也是没谁了,曹操无语:景帝刘启在位的时候,一代名臣周亚夫含冤入狱,为了尊严,绝食而死,你这么瞎说,当心他诈尸,抡起棺材板子砸你哟……邓通这人没什么可说的,当真是宠爱他的大汉皇帝一驾崩,就被关押到饿死的糊涂人。
不过,郭府的美食的确非同一般,曹操把厨子派去郭嘉府上的厨房中,跟着学了三个月,回来之后,准备的饭菜又好吃又好看。据说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温泉度假的第三天,是冬至日,阴天,小雪。
从冬至日开始,官吏放长假,军队在营地之中待命,商旅停业,边塞闭关,百姓走亲访友,互赠食物。
这年头还没有冬至要吃饺子或者元宵等美食的习俗,连元宵这种食物都没有出现。饺子和馄饨倒是已经问世,通常都叫“扁食”。
冬至当天,为了驱除寒气,有条件的人家一般会煮羊肉吃。据说是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感到寒冷,喝了一碗热腾腾的羊汤,觉得又暖和又鲜美,对羊汤赞不绝口。于是民间纷纷效仿,每逢冬至,就炖羊肉。
郭嘉带着厨子来,是打算怀旧一回,请众人品尝饺子和元宵,庆祝冬至。郭府的仆人提前很多天就开始准备,他们在地窖里堆积木头,定期喷水养蘑菇,还泡了一批豆芽。
申时,一群半大小子在偏厅聚会,每个人面前的食案上都摆着一碟煎饺,一碟凉拌豆芽,一碟蘸饺子的酱醋,一盘蘑菇辣椒炒鱼丸,一碗羊汤,一小碗醪糟元宵,是芝麻陷的小元宵,点缀着红枸杞,香甜美观,风味独特。
正厅中,诸君的食案上也是这些小吃。
元宵这东西,虽然是头一回见,但多吃上几口也就没那么稀罕了,毕竟自家的厨子也能仿着做出来。倒是出现在大冬天的新鲜蔬菜和蘑菇,让众人惊奇赞叹。
在这个素菜只有菜干和蘑菇干的季节,他们居然吃到了豆子芽和银盘菇!要知道,应该至少再过一个多月,田地中才会长出豆子芽。
还有银盘菇,这可不是那种大老远从南边运来的蔫不拉几的烂蘑菇,而是每年的春天和秋天,下雨之后,运气好才能在野外采到几斤的野蘑菇,鲜美可口,俗称“小银盘”,市价和纯银盘子也差不多,是一种贡品。
窗外还在飘着雪花,怎么会有豆子芽和银盘菇呢?
这一刻,很多人甚至想起茶楼酒肆中的谣言:郭奉孝学过法术,能掐会算,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曾经催开非时花。
这个传言,他们第一次听到的时候,险些笑掉大牙。
曹操的心腹谋臣,哪个不是见微知著,仿佛能未卜先知一样?哪个大户人家没几个莳弄花草的匝人?栽种在室内的花草,冬天也不凋零,花开得不合时节,是常有的事。还有一些奇花异草,原本就能耐严寒,是那些说故事的俳优少见多怪而已。
然而现在,他们也怀疑郭嘉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万潜:“最近颦翠楼新出的段子,‘郭奉孝历山遇仙,左仙翁升坛祈雨’莫不是真的?”
程昱:“听说乌角先生为村民祈雨的时候,奉孝也在场。”
郭嘉:“……”一不小心就和妖道左慈搅在一块,他太难了。难道要写上一卷《温室蔬菜栽培指南》来自证,和江湖神棍划清界限?。
荀彧、戏璕已经不是头一回在冬天吃到这些东西,也大约知道怎么催芽,笑而不语。
曹操却是直直地望着郭嘉发怔,这人总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方法,能捣鼓出各种新鲜玩意儿。
宴席将要散场之前,在偏厅里用餐的半大小子陆陆续续地来拜见自家长辈。
司马懿向众人行礼过后,又找郭嘉玩起射覆游戏。引得众人纷纷围观。
这两个都是此道高手,一只倒空的水盂(装水的容器),硬是拿来倒扣住各种意想不到的小物件,玩出百般花样。
42/90 首页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