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厉害?”程澹惊叹道,转而又遗憾地摇头,“不过厉害是厉害,但菜谱多也有一点不好,那就是我吃不到我想吃的某一道菜。我觉得明月高楼做的蕈菇鸡丝面最好吃,可惜我只吃过一次,后面就都是别的菜了。”
张玉凉眼睛一亮:“真巧,我最喜欢的也是这道菜,哪日等菜谱做完一轮,我们再一同到明月高楼吃吧。”
程澹用力点头。
篷歌笑吟吟地看着开始数日子的两人:“我不会做蕈菇鸡丝面,但我会用蕈菇熬汤,味道也很鲜美,晚上我做给你们吃好不好?”
程澹和张玉凉异口同声道:“好!”
从前庭走进室内,张玉凉与篷歌各自回屋沐浴,程澹也回了房间,把自己整理的这段时间的吃瓜集合拿出来,准备当做素材交给张玉凉。
先帝去世后,城里那叫一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管朝堂的江湖的市井的,各路人马都出来舞了一舞,能置身事外的人寥寥无几。程澹和扶子缘仿佛进了瓜田,每天都在苦恼要吃什么瓜,但这也方便他们帮张玉凉收集素材,到时候写进书里,也是后世的一道必考题。
程澹连题目都给未来的初三高三甚至大学学子们想好了:#时明帝逝世后的影响#
#太子顺利登基的原因#
#论时明帝众多孩子的爱恨情仇#
#公主与太妃们勾结背后的原因与意义#
#时国那些年的瓜田李下#
可以用来出题和写论文的角度与内容实在太多了,程澹决定让张玉凉多写一点,写得越详细越好,造福未来的学子们。
一想到张玉凉写的书很可能会上教科书,并要求学生全文背诵,程澹就忍不住露出了个谜之微笑。
※※※※※※※※※※※※※※※※※※※※
感谢在2020-01-06 20:49:08~2020-01-07 22:46:3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小黑同学 1个;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Du湫 14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4章 史书有云
吃过一顿丰盛的晚饭,张玉凉换上寢衣,坐在书案后翻看程澹和扶子缘的吃瓜实录。因为不是写什么要紧文章,所以两人全篇用的都是流水账式的记叙手法,虽然如此,还是掩不住这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瓜”的背后藏着的巨大信息。
守孝这三个月,张玉凉已经拟好了“时明帝”卷的框架,现在又有这么全面的素材可供参考,当即研墨写出了一篇类似细纲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囊括了所有张玉凉知道的先帝生前的经历,以及先帝离世后帝都发生的重要事件,文笔称不上多好,毕竟只是篇大纲,不过经他简单修饰一番之后,程澹和扶子缘记录的那些事件可读性增加了许多。
“团团,来,你帮我看看有没有需要删改的地方?”张玉凉向程澹招招手,在他走过来时将稿子递给他。
程澹接过文章,顺势在他身边坐下,用自己业余的审稿目光把文章仔细看了一遍。
张玉凉的大纲做得相当详细,各个事件详略分布得当,若是展开来写,至少能写个十几万字。不过优点多,缺点也很明显,他写的毕竟是史书,而非话本或小说,必然要牺牲掉一部分的趣味性,用词也会偏向庄重和严肃,文风比较枯燥。
历史本就该是严肃的,即使它的真实性犹待推敲。
以程澹对时国的了解自然给不出什么修改意见,只帮张玉凉挑了几个错字。
“你打算将记载先帝的这卷作为全书的第二卷 吗?”程澹问道。
“当然不是,我只是想先写这卷而已。”张玉凉拿过一张新纸,蘸了墨写下这一卷第一章 的标题,“我按时间顺序修史,父皇是时国第六任君主,怎能将他的生平放在第二卷 。”
在张玉凉的设想中,全书的整体结构是编年体,具体到某一个章节则采用纪传体的形式写作,例如太.祖卷里那些单独成文的开国功臣们。
墨快要用完了,程澹拿起墨锭,往砚里加了点水,不紧不慢地打圈磨墨。烛灯轻轻摇曳,不时爆出一声轻响,清风穿庭而过,一室静谧。
这夜,程澹熬到很晚才睡,而直到他睡着之时张玉凉都还在伏案奋笔疾书。但第二天一早,他从床上醒来,张玉凉已经洗漱完毕,坐在院子里看书了。
张玉凉穿着篷歌给他做的新衣,白衣黑发青簪,沐浴在阳光下一身俊逸风流。
相同款式的新衣程澹也有一件,也是篷歌亲手裁制,只不过是蓝色的。
他个子小,身量却很修长匀称,完美撑起这套略有些修身的衣服,长发高高束起,簪以缀着单边流苏的碧玉钗,也是个眉目隽秀的少年郎。
程澹换好衣服,小跑出房间,张玉凉听到他的脚步声,笑着回头朝他伸手:“团团,早。”
“早!”跑过去握住他的手,程澹将他拉了起来,笑嘻嘻地问:“早饭吃什么?”
“这个啊,你应该去问篷歌,我可不知道。”张玉凉牵着他走向前厅,芳菲谢尽的梅树已经吐露了清新的绿意,枝头却仍萦绕着一缕梅花幽香。
庭院和厅堂也就几十步路的距离,两人很快便步入厅中,正好遇到端着汤药的篷歌。
“哥哥,你该喝药了。”将热气腾腾的药放到张玉凉手里,篷歌认真叮嘱道:“这是我按御医以前给你开的药方熬的,可以补气养血,培本固元。你赶快喝了,我去看看粥煮好没有。”
说完,她又风风火火地跑回了厨房。
程澹看看汤药又看看张玉凉,疑惑道:“你生病了吗?为什么要喝药?”
“这是补药,一个月喝一次。”张玉凉揽着他坐下,熟练地将药一饮而尽,“我母妃生我的时候身体不好,连带着我也胎里不足,生来体弱。御医以前曾断言说我活不过十岁,因为四哥我才过了十岁那个坎儿,平安长到今日。”
程澹心里一紧:“那你现在……”
“我只是体弱,又没有重病,只要好好养着,活个三五十年还是不成问题的。”张玉凉揉揉他的头发,唇角浅浅弯起,语气中满是温柔的安抚之意,“倒是你,你说你不是妖,那应该就只是一只比较特别的猫。猫的寿命不过十数年,也不知道你还能陪我多久。”
程澹愣了愣,旋即笑道:“大概……还有十年吧。”
“十年?也够了。”张玉凉好像松了口气,“我会尽量比你活得久一些,这样,你就不必承受失去我的痛苦。当然了,我也不会让你等我太久,你放心吧。”
程澹哭笑不得。
这有什么可放心的,真想让他放心,不是应该说好好活着、长命百岁之类的话吗?
不过,这种话倒也符合张玉凉的性格,他一向很看得开。
……
时明帝这一卷,张玉凉花了整整半年才写完初稿,字数超出太.祖卷两倍还多,足足有三十万字。
倒不是时明帝的生平里真有这么多可以载入史册的大事,而是时明帝在位期间,值得写的人事物太多了。宫帏秘事、朝廷重臣、江湖轶闻、市井奇才……每个部分都能单独成卷,内容之丰富远超他的想象,以至于花了半年时间,他也才完成初稿。
这就是生在当代的好处了,因为活在这个时代,所以什么事都知道一点,不缺素材。
将初稿前十章的点校做完,张玉凉放下笔,起身舒展了一下手脚,走出房间休息。
转眼又是十月深秋,云天低阔,枫红叶落,园中一派萧索之景。
程澹和篷歌坐在树下,一人拿着新出的话本《我在宫中的日子》看得津津有味,一人捧着绣绷在给用来做香囊的绣品锁边,顺便和前者讨论《我在宫中的日子》的剧情。
这部话本的大名张玉凉也有耳闻,据说作者是一位放归宫女,她用第一人称和流水账文风详细描写了后宫生活,里面不少情节都有原型,写得很真实。
话本还在连载中,目前写到了第三卷 ,一卷十余万字,读者甚众。程澹和篷歌很喜欢这部话本,连扶子缘也断断续续看了一些,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张玉凉若不是要修书,现在应该也是追更大军的一员。
他是学者,但闲书也看了不少。
张玉凉走到树下,坐在程澹与篷歌中间。身前的矮几上有刚泡好的热茶,他给自己倒了一杯捧在手里,左看看右看看,倚着程澹笑道:“团团,你看完了吗?”
程澹头也不抬地说:“早就看完了,这不是新书没出在重温吗……你把时明帝卷写完了?”
意识到自己身边也有个大佬,程澹抬头目光灼灼地盯着张玉凉。
张玉凉莞尔:“完成了初稿,刚校好前十章。想看?”
程澹点点头。
“看可以,不过,你得给我读《我在宫中的日子》。”张玉凉竖起一根手指,正色道:“读一章换十章,成稿。”
程澹一把抓住他的手腕:“成交!”
说完,他翻出《我在宫中的日子》第一卷 ,从头读起。
“三月初九,晴,进宫第一日。”
“我家世不好,出身贫微,又不如同批秀女们漂亮,只封了个从八品宝林,住在李昭仪宫里。
李昭仪是个冷美人,面冷心热,酷爱投壶,平时最喜欢的消遣就是在面前摆一排水缸……水壶,投哪儿指哪儿,随缘投掷。
人是好人,可惜不会说话,请安时夸皇后娘娘的新衣颜色喜庆,是五彩斑斓的红,聊天鬼才。
我进宫第一天拉我打牌,四个牡丹牌拆成两对打,纯属喝多了。”
翻过一页,程澹继续读:“三月二十,晴。
隔壁宫住的是元妃,甜食爱好者,喝杯牛奶加三罐糖,恨不得生成一只活在糖罐里的蚂蚁。
早上起来牙疼得在床上打滚,找御医看完牙就找我过去吃她从宫外买回来的十倍甜度的蜂蜜酥。我吃一口喝三杯水,她忍着牙疼一个人吃掉两盒。
晚上,牙疼得在床上打滚。
李昭仪曰:该。”
再翻过一页:“三月二十九,微雨。
今天是陛下生辰,各宫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宫里的习惯是礼轻情意重,意思是给陛下的贺礼不需要多名贵,只要是自己做的,尽到心意即可。
于是李昭仪亲手写了一幅狂草作为贺礼,陛下看了微微一笑,说她的字有狂士,尤其是“天”字写得极有气势,李昭仪纠正说那个字是“千”;元妃做了一盒十五倍甜度的杏花糕,陛下就着醋和酱油勉强吃了半块,夸她手艺又进步了,我听着觉得很不真诚,但元妃好像当真了;最别致的礼物莫过于白昭容的那份,她送了一碗醒酒药,八百里开外熏我一跟头,闻一口精神百倍,李昭仪悄悄告诉我里面黄莲加多了。
不过那碗醒酒药的确有效,陛下靠着它一人战一群,放倒了所以敬酒的宗亲重臣。”
第一 章就这么点内容,程澹很快便读完了。
张玉凉和篷歌边听边笑,笑完了张玉凉说:“醒酒药这篇是真事,有一年父皇生辰,怕自己醉倒在各位皇叔和臣子们之前,所以让母后熬了一碗以黄莲为主材料的醒酒汤。那天晚上,父皇喝两杯酒就闻一闻醒酒汤的味道,靠着那个味儿喝倒了在场所有人。这件事应该就是第三节 的原型。”
“真有这事?”程澹惊讶地瞪大眼。
他还以为有原型只是作者的宣传手段。
“是啊。”张玉凉摸摸他的头,笑道:“前十章的成稿我放在桌上,你去拿吧。”
程澹眼睛一亮,放下书欢天喜地地跑进房间拿稿子去了。
第115章 史书有云
张玉凉在校对时明帝卷的初稿,程澹倚在他身上一边磕瓜子一边看《我在宫中的日子》最新卷。不远处烧着火盆,屋子里暖融融的,被午后的阳光渲染出慵懒的氛围。
人在极度温暖的环境里会产生困意,但程澹不会,不仅因为他是只猫,也因为他正在看的书太有趣了,他光顾着笑和吐槽,根本困不起来。
“玉凉玉凉,你写完时明帝卷后一定要根据这书和你对宫廷的了解再出一部匿名野史,或者直接写成话本也可以,一定会流传很久的!说不定到了后世,你写的史书会是学子们的必备篇目,而这部话本则是杂文小说里的传世精品,还会被人翻来覆去地研读呢!”
程澹说得兴高采烈,眼睛都在放光,激动得瓜子壳洒出来了也没发现。
张玉凉宠溺地笑着,为他拂落掉在身上的瓜子壳,又给他盛了一碗温在炉上的冰糖燕窝羹:“你想看我便给你写,会不会成为传世精品,流传千古都不重要,你看得开心就好。”
这话土甜土甜的,是熟悉的张氏情话!
程澹嘿嘿一笑,玩心大起,抱着张玉凉的手臂说:“其实你可以多写几部,写成一个时国系列。宫廷生活来个上中下,市井生活来个一二三,江湖生活来个甲乙丙,写完之后再出一部总集,就叫《时国沙雕记事录》!”
“沙雕……是何意?”张玉凉顺手一揽,将他整个抱进怀里。
程澹拱了拱,在他臂弯间找个舒服的姿势靠好,磕着瓜子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沙雕就是有趣、使人快乐、令人心情愉悦的意思。”
“这样啊……”张玉凉恍然大悟,笑眯眯地捏着他的耳垂道:“那于我而言,你便是世间最大的沙雕了。”
闻言,程澹差点笑出声,虽然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过听到“沙雕”二字如此正经严肃地从张玉凉口中说出还是特别好笑。
他憋着笑点头说:“对对,在我心里,你也是世上最大的沙雕。对了,你修书时若需要用到这个词,记得把意思标上,否则别人很可能会看不懂哦。”
“我知道。”张玉凉舀起一勺燕窝送到程澹嘴边,“来,张嘴——”程澹“啊呜”一口吃掉,下一刻,张玉凉低头亲了下来。
这是他们此世的第一个吻,也是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的媒介。
……
答应程澹的事张玉凉从未食言,说写话本第二天就开始动笔列细纲,上午校对和修改时明帝卷,下午做话本写作之前的准备工作,晚上再听程澹念《我在宫中的日子》,闲散的生活一时变得充实无比。
84/91 首页 上一页 82 83 84 85 86 8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