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这小和尚……他似乎可以看见他二十几年后的模样了。
这小和尚颇具慧根,人也聪明,二十几年后,他年纪轻轻的就做了这个灵光寺的主持了。
包拯没有发现自己刚刚的糗样,此时他的全部心思都在公孙策身上,小和尚带路向前走着,包拯便微微扶着公孙策在后头跟着。
只是轻微虚扶,但公孙策知道,如果自己要是脚步走得不稳了的话,包拯会第一时间将自己扶住。
看着身边一脸严肃模样的包拯,公孙策心头莫名的有些酸涩,压低声音说道,“别担心,我很好。”
“嗯。”包拯只是漫不经心的应着。
公孙策见包拯这般模样,心头更加酸涩,深吸一口气,公孙策暗暗决定,一定要努力的好起来。不可让包拯为自己这般担心着急。
*****
进了大殿,里头有位老和尚正笑眯眯的手持两柱香看着他们。
公孙策一见这老和尚,心头便一震,是灵寂大师!真是灵寂大师!
“呵呵……你来了啊。真是让贫僧好等啊。”老和尚,也就是灵寂大师笑呵呵的看着公孙策说着。说罢,上下仔细打量了一番,叹气摇头道,“你来得怎么这般迟,若再晚个一两天,贫僧也无能为力了。”
一听这话,包拯和公孙策同时一震,包拯脸色大变,急步上前,双手合十做了一个佛礼,沉声道,“大师料事如神,法力通天,还请大师救公孙策一命!”
灵寂大师上下打量了包拯一番,呵呵笑道,“你就是包拯?”
“是!在下庐州包拯。”包拯恭敬说着,抬头看向灵寂大师,眉眼间有些焦虑和担心。
“呵呵,包施主,你放心,贫僧就是为公孙施主来的。”灵寂大师笑笑说罢。
公孙策这时上前一步,双手合十做了佛礼,恭敬道,“麻烦大师了。”
“先上香吧。”灵寂大师将手里的香递给了公孙策和包拯。
公孙策和包拯接过,两人分别跪在佛前,恭恭敬敬的上香,虔诚跪拜。
跪拜完毕,灵寂大师就笑眯眯的将两人领到了后院的禅房里。闲说了几句,灵寂大师就盘腿坐在床榻上,抬头看向坐在他对面的包拯和公孙策,笑呵呵说道,“包施主,我要为公孙施主诊治,还请包施主回避一下。”
包拯怔了怔,皱眉,这问诊把脉他不能在场吗?但既然灵寂大师这么说了,包拯也只好起身,对灵寂大师做了一个佛礼,便离开了厢房。
待包拯离开了厢房,灵寂大师看向公孙策,收起脸上的笑容,叹道,“你原本命数里当有此劫难,要受一月不见天日之苦,却没想,你两世为人,却又泄露天机,公孙施主,若再迟个一两天,你不但要受不见天日之苦,还会受天道劫雷之难,到时,魂飞魄散!”
公孙策听着,心头也是一阵后怕,苦笑一声,看向灵寂大师,“大师果然非常人。”
灵寂大师摇头说道,“并非我神通广大,公孙施主,贫僧与你有三世师徒之缘,却因种种机缘因果,不能与你结缘,如今,机缘已到,公孙施主,若你不嫌弃贫僧这个山野游僧,就叫我一声师傅如何?”说到最后,灵寂大师又笑眯眯了起来。
公孙策一听,怔了怔,拜灵寂大师为师?那……岂不是要出家做和尚了??
灵寂大师似乎看出公孙策的心里迟疑,笑眯眯道,“放心,我收你为徒,并非要你出家。”顿了顿,又感叹道,“而且,你尘缘太深了。”
公孙策一听这话,忙起身,跪拜在地,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响头,“师傅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灵寂大师笑眯眯的搀扶起公孙策,又严肃道,“你既然拜我为师,那么,你切记,今后不可再泄露天机了。”
公孙策听着,面上忙点头,心头却是苦笑,要是包拯会出事,他只怕顾不得了那么多什么天机不天机的!
灵寂盯着公孙策,心头也是暗叹着,这徒弟太重情义,只怕将来还是会因为天机之事,闹出事端来,但此刻却是也无法教训。
灵寂让公孙策坐好,严肃道,“徒弟,你听着,师傅现在传你一段心法,你从现在开始,默背这心法,一月之内,不准离寺,不准过问尘俗之事,明白吗?”
公孙策愣了愣,一月?可是……离考试只有半个月的时间了呀。于是,公孙策忙开口问道,“师傅,半月后我得参加考试……”
灵寂抬手阻住公孙策的话,“徒弟,你两世为人,你自己最清楚了,你根本就没有当官的命,那考试,你还去考做什么。”
公孙策一时无言,这个他自然知道,而且这次考试到最后将会不了了之,朝廷后来会再举行一次恩科。他参加考试的原因当然是为了——查案了。
不过,很明显,他的这个心思被看出来了,灵寂严厉的警告道,“徒弟,如果你不想魂飞魄散的话,你就给我老老实实的待在这灵光寺!”
公孙策轻轻点头,“师傅,徒儿记下了。”
来日方长,有展昭和白玉堂在,包拯不会有事。而如果自己这次擅离灵光寺的话,只怕……真的会不好了。
*****
禅房外,包拯焦急的来回踱步,时不时的抬头看向那紧闭的禅房的门,怎么还没出来?包拯皱紧双眉,快步走向那禅房的门,狠狠咬牙抬手想要敲门,犹豫了一下,却又颓然放下,如此这般,重复了好几次。
直至那禅房的门终于打开了,灵寂手里转着佛珠笑眯眯的走了出来,包拯忙迎了上去,恭敬的双手合十道,“大师辛苦了。”
灵寂呵呵摆手,“师傅救徒弟,算不上什么辛苦不辛苦的。”
包拯一愣,师傅救徒弟?包拯转头看向走出来的公孙策,公孙策回以浅笑,“师傅说我和他有师徒之缘,收我做弟子了。”
包拯一听,心头不由大大的松了口气,太好了,大师收了公孙策做徒弟,那公孙策的病想来自然会费心思了。
灵寂走出禅房后,就招来了小沙弥,吩咐准备了厢房,就对包拯招手道,“来,包施主,我们单独谈谈。”
包拯忙应下,转身对公孙策低声道,“你坐在那边等我,好好休息,不要乱跑。”
公孙策听着前头的两句,笑眯眯的应下,但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公孙策脸色一僵,不要乱跑?他是小孩吗?
第53章 殿前扬威(7)
包拯跟着灵寂走进禅房,两人对坐之后,灵寂就仔细的打量了包拯一番,这一仔细打量让包拯有些不太自在,灵寂那双有些混浊的双眼好像能够看出什么似的,看得他背脊有些发冷。
“呵呵……包施主果然是天纵奇才啊。”灵寂笑眯眯的说着,又轻轻一叹,“可惜,我那徒弟没有包施主这般的福气呀。”
包拯心头一惊,忙问道,“大师,此话怎讲?公孙策他……”
“放心,放心,虽说没有包施主的福气,但也算是一生平安了。”灵寂摆手说道,却是不欲深谈,转了个话头,说道,“包施主,有件事要麻烦包施主。”
包拯闻言,点头道,“大师既是公孙策的师傅,也是我的长辈,长者有命,不敢不从。”包拯这话一说出口,便让灵寂深深的看了包拯几分。
本以为是个天资聪颖,正直刚烈的书生,却没想,还有这般心机。呵呵……也是,能拥有那般命理的人,又岂是一般的迂腐之人?
灵寂微微一笑,“如此,甚好。其实,事情很简单,就是接下来的一个月,我那徒弟都必须住在这庙里,静心养病,尘俗之事不得前来打扰。”灵寂没有直言,但话里的意思却是非常明了。
包拯自然也听得懂,这本来就是他的打算,泄露天机让公孙策如今成了这般模样,要是如公孙策所言,那千里湖的命案真的爆发了,以公孙策的脾气,他肯定会来查案,那就麻烦了。现在的他只想让公孙策静心养病!
不过……等等,一个月?!那公孙策的考试怎么办?
包拯忙抬头问道,“大师,那考试呢?”
灵寂摇头轻声道,“我那徒儿命理无印,虽与府衙有缘,但却无纱帽之命。”
包拯不由愣愣的低下头,那么,公孙策就没有办法和自己一同站在朝堂之上了吗?
*****
公孙策坐在院子里,闭眼静听着这流风之音,这叶子起舞之声,只觉得心头阴霾一点点的清除。
再见灵寂大师,让公孙策不安的心安定了几分。
他不怕死,却是不舍得太多人。他的爹娘,还有包拯,展昭……如今有了灵寂大师的一番话,他好似找到了靠山般,心里多了些底气,对将来也更有了一些把握。
只要安分的在这寺庙里待上一个月,就可无忧了吧。
“乏了?”突兀的非常熟悉的低沉声音在耳边响起。
公孙策睁开眼睛,看向正俯视着他的包拯,弯了弯嘴角,“还好。”
包拯凝视着,眼眸不由柔和了下来,“那就回厢房休息,别在这睡,着凉了可不好。”
“嗯。”公孙策点头,起身,走在包拯身后,朝已经准备好的厢房走去。
到了厢房门口,包拯便停下脚步,看向身后一步的公孙策,严肃叮嘱道,“我现在下山,你好好的在这里休养,明天我会打发展昭来看你,以后,每一日我都会叫人上来给你送些东西,你好好的,不准跑出寺庙。”
公孙策愣了愣,下意识里脱口而问,“你不陪我吗?”
这话一出口,便多了些许暧昧。公孙策还没意识到,但包拯却是敏锐的察觉了,可他却是面不改色的微笑了,只是笑容了多了温柔,“我会来看你,大师说了,不能打扰你静养。所以,我不能待太久。”
公孙策心头有些失落,但面上浅淡一笑,“那你要多来。”
“这是自然。”
送走了包拯,回转厢房,盘腿坐在床上,发了会呆,这会儿他突然发现,从他重生回来,他似乎从未与包拯分离过。每天两人都会见面,谈诗论道,一起查案,如今,却是第一次,与包拯分离。
奇怪了,上辈子,他也曾与包拯分离,而且一分离就是三年,但却从未有过这般失落寂寞之感。
公孙策想了想,或许是因为上辈子虽然与包拯分离过三年,但却共处了二十多年吧。所以,现在,不习惯了?
公孙策得出这个结论后,便失笑了,摇了摇头,就抛在一旁,闭上眼睛,慢慢的沉淀心思,开始默念起灵寂大师给他的经文来。
*****
再说包拯,离开了灵光寺,坐上马车,便朝白家的小酒家而去。
但进了城门,包拯便下了马车。
“包公子,您不坐了吗?”憨厚的车夫不解问道。
包拯微微一笑,“不了,我想四处看看。”
车夫虽然不解,但还是憨厚一笑,小声提醒道,“包公子,您多加小心,京城里到处都是官。”
“我知道,多谢老人家提醒。”包拯很是礼貌的说着。
车夫有些手足无措,憨厚的笑了笑,就和包拯告别。
包拯目送车夫走远,才提步慢走了起来。
知道公孙策一个月后就能无碍,包拯的心头放下了块大石。想着那千里湖的事情,虽然只是公孙策梦里所见,但包拯相信公孙策,既然公孙策梦见了,那肯定会发生,不如趁现在有时间,四处走走,一来了解京城的情况,二来也是先调查一番。
至于考试……说实话,在知道公孙策不能参加考试后,包拯的心里就有些失望,但,京城应考是自己多年的心愿,也是婶娘的心愿,无论如何他都会参加。
至于考试之后,他和公孙策该怎么办?这点他还没想,潜意识里却是已经肯定了一件事,将公孙策留在身边!
漫步京城,随意的看着路边的小摊,偶尔蹲下来看看,也买了几个有趣的小玩意给公孙策,想他一个人在庙里住肯定会很无趣,虽然公孙策肯定会笑笑说,他可以看看书什么的。
包拯心里轻叹一口气,他如今无论做何事,身处何方,总是会不经意的想到他。
这,就是牵念吧。
正欲再向前行,就见前面书斋里,有人正粗暴的将一书生推搡了出来。
“就你那破画也想卖个二百两!哼!你以为你是谁?!”
“我为什么不行!我的画跟当今圣上一模一样,为什么圣上的画就可以卖到二千两,我就不行!”那书生似乎很不服气。
“哈哈……真是一个笨蛋!等你的画里也盖上当今圣上的印章了,你就可以卖到二千两啦!哈哈……”
周围围观的人也开始哄笑起来,那书生气得脸涨红,想理论,却又似乎无法理论的样子,闷闷的低头捡起被那人扔出来的书画。恰好有一卷画滚到了包拯脚下,包拯蹲下,捡起那画,起身走向那书生,“这位兄台,你的画。”
书生此时神情很是狼狈,抬头看向包拯,有些没好气的抢过,闷闷说道,“谢谢。”
包拯也不以为意,转身欲走,想了想,就转身,对那书生低声道,“你若真想学画,还是不要临摹当今圣上的好。”
那书生一听,似乎生气了,冷冷的看着包拯,“你说当今圣上的画不好?!”
包拯见书生生气了,也只是淡然一笑,“当今圣上的画只能算是匠画,形迹过重,已经落了下层。你若想学画的话,还是找些有灵气的画来临摹较好。”包拯说罢,就转身离开了。
因此,包拯也没看到那书生盯着包拯若有所思的神情。
包拯一路缓行,来到一处茶馆,便走了进去,要了一壶茶和一碟花生米,便自斟自饮起来,耳朵却是听着茶馆里人们的议论。
“嘿,听说了吗?千里湖又出现女鬼了!”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哎,要说那云裳也真是可怜哪。”
“哦,听说那云裳不但生的貌美,还是一个才女呢!”
35/101 首页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