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公孙策与包拯(历史同人)——千棵树

时间:2020-08-16 05:49:00  作者:千棵树
  八贤王只是微微挑眉,心头想着,这件一看价值不菲的披风,就不知道庞太师是用什么法子什么途径得来的……还好,这披风是黑色,不仔细研究只怕也看不出来。
  八贤王心头漫不经心的想着,却没有道谢,这些年,陆陆续续的,这人或明或暗给他的好东西也不知道有多少,说谢谢什么的,反而会让这人难过,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
  是为了当年的知遇之情?还是为了整个天下他是唯一知道庞太师明白庞太师的人?
  八贤王没有继续多想,撩开马车的帘子,在外头下人的撑伞搀扶下,进了书斋。
  直至透过窗口见八贤王进了书斋,庞太师紧紧拽在袖子里的手才松开,幽暗的眼里闪过一抹淡淡的喜悦。
  今日的收获算是不错了。
  靠在马车上,庞太师微微闭上双眼,包拯下放外县,一来是为了锤炼,二来……他不想他心心念念的人总是在他跟前赞赏另一个男人……
  ——哪怕这种赞赏只是一种对人才的欣赏。
  再来就是,今日起,繁华易碎四个字就会放到那人心里了吧。
  这样……他就会对他,对庞府更多关注。
  至于皇上会如何?朝廷会如何?
  庞太师缓缓睁开眼睛,幽暗的眼里满是漠然,他岂会在乎?
 
 
第76章 外放端州(1)
  包拯从千里湖离开后,就径直回了白家酒馆,展昭被他留在了灵光寺看着公孙策,而白玉堂自告奋勇的留下来充当了小厮,三日殿试里给他提篮子拿书册的,看样子,对殿试这种事情,白家的这位少爷很是稀奇。
  对此,包拯很是无言,殿试里早有笔墨纸砚,根本就无需自己携带,再说了,书什么的,这时候临时抱佛脚有用吗?且,包拯最不喜的就是考试前还抱着书本不放的。不过,看着白玉堂兴奋的样子,包拯也没说什么。
  待三日殿试完毕,包拯就马上朝灵光寺进发了。
  但还未出城门,就被人拦住了。
  包拯敛眉看向挡在他身前彬彬有礼,又很是客气恭敬的约莫三十多岁的男人,看这人的着装,应该是管家仆人,但这人的气质风度可是不一般,且这人的目光炯亮,眉眼间虽然尽力掩饰,但还是藏不住高高在上审视的意味。
  这人……应该是颇有地位的一个人。
  “包大哥,这人是练家子。”身后,白玉堂的声音低低的说着。
  包拯扬眉,如此,就更加有趣了。
  “敢问这位兄台可是有事?”包拯微微拱手,淡淡的说着。
  男人眼神一闪,笑了笑,恭敬的回礼拱手道,“我家主人听闻包公子素有才智之名,因此,特命小人来请包公子前往疏林馆一聚。”
  包拯微微点头,抬手,“如此,就麻烦这位兄台带路了。”
  男人忙摆手谦虚道,“不敢,不敢,包公子还是叫小人阿福就好。”
  阿福?包拯心头微微勾了勾唇,若他真是喊了阿福,这人心头不恼才怪。
  虽然穿着仆人的衣服,可那举止行动间却还是带上了一丝骄傲。这人的身份肯定不低,其背后的主人那就不用说了。如今的京都,能使唤上这样的人的,也就那么几位,庞太师?八贤王?
  若是八贤王,何须这般费劲?若是庞太师,那就更加不可能!因为崔明冲的事情,因为庞飞燕的事情,庞太师对他几乎没有什么好感,当然,若真的不得已来找自己,也肯定不会让人这般客气,或者说——这般的故弄玄虚。
  那么,是谁?
  包拯面上沉稳,心里却是在猜想着,这个人会是谁?
  但猜想无果,包拯也不再费神了,跟着这人饶了几个弯,终于在一处偏僻的小巷停了下来。
  包拯微微看了眼四周,很安静的一个地方,也是一个很容易让人忽略的地方。
  男人敲了后门三下,又拍了两下,包拯背负双手,面上不动声色,还有暗号?
  很快,门被打开。有人迎了出来。
  这迎出来的人,神情有些高傲,且白面无须,面容虽然姣好,但身姿却是有些怪异,包拯扫了几眼,心头有些了然,这请他来的主人,就是那全天下最尊贵的那位了吧?
  八贤王虽说是皇室中人,可他的身边却是没有这样的人存在。
  ——没错,太监。
  这迎出来的人,上下打量了包拯一眼,点头道,“包公子,请随咱家来吧。”
  包拯微微拱手回礼,神情不卑不亢。
  白玉堂想跟上去,但带包拯来的男人却是抬手阻止道,“小哥,还请在此等候。放心,包公子无碍的。”
  白玉堂被这么一拦,瞪眼就想动手,小爷他还没被拦过呢!可包拯回头平静的说了一句,“玉堂,在此等我,不可造次!”
  白玉堂见包拯眼神警告性的盯着自己,只好怏怏的缩回了手,心头哼了哼!要是包大哥少了根头发,他非揪了眼前这个家伙不可!他最近除了跟小光头练了练手,就没什么机会动手了!
  ——其实,他就是手痒了……
  *****
  此时的灵光寺,公孙策站在寺庙门口,皱眉看向远处,他的身侧,展昭百无聊赖的耍着剑,见公孙策眉毛紧皱,便开口劝慰道,“公孙大哥,你放心好了,有小白跟着呢,没事!”
  小白?公孙策有些惊讶的转头看向展昭,小白这个称呼可是已经很久很久没听到了……
  据上辈子的他所知,曾经,展昭私下里喊白玉堂的时候,就是喊小白,当然,只在少数人的面前,在白玉堂面前,他从来都不这么叫,在大部分人跟前,特别是白玉堂跟前,展昭只会规规矩矩的板着脸,喊一声,“白五爷!”
  原来,他们俩小时候就已经这么叫了?
  展昭见公孙策惊讶的看着自己,回过神,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把藏在心里的偷偷给白玉堂起的小名——“小白”给叫出来了。不由尴尬的呵呵一笑。
  公孙策见展昭红着脸尴尬的笑着,不由柔和了紧皱的眉头,拍了拍展昭的光头,会心一笑,“没事,我不会跟白玉堂说的。”
  展昭心头松了口气,随即又别扭起来,他喜欢叫白玉堂为小白,心里觉得很舒服,可小白那个脾气……大概会生气吧??
  *****
  包拯跟着那名太监进了门,发现,这是一处园子,园子的景致还算不错,不过包拯无心赏玩,想着那个全天下最尊贵的人竟然偷偷摸摸的见自己,包拯心头便有些一沉。
  什么事情竟然让这位尊贵无比的人私下见自己?而不是宣召??
  这种私下相见,一般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啊。
  顺着园子的回廊兜兜转转的,终于在一处石桥边停下,石桥那头的亭子里,有个人正站着。
  包拯只是抬头看了一眼,就垂下眼帘,恭敬的走上石桥,然后,在那位太监用尖细的声音开口说着,“皇上,包拯带来了。”的时候,包拯心头不动声色,面上却是带着几分惊讶。
  “哦?。”清朗的声音有些似曾相识,包拯不动声色,面上却是继续带着几分惊讶,又有几分惶恐的抬头。
  “皇上?!”包拯故作惶恐的脱口而出。
  马上,那位太监便呵斥道,“包拯!大胆!还不跪下见礼?!”
  包拯忙故作惶恐惊讶的跪下,磕头,喊道,“草民包拯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万岁!”
  而皇上——年约二十左右的面容端正清朗的男子,微微一笑,抬手示意包拯起身,又对身侧的太监淡淡道,“你先下去。”
  那太监忙恭敬的作礼退下,退下时,那太监有意无意的看了包拯一眼。
  而包拯垂眉低眼,故作不知。
 
 
第77章 外放端州(2)
  待那太监退下,皇帝对包拯微微一笑,“包拯,这次的案子你办的很好。”
  包拯闻言,拱手恭敬道,“草民谢皇上夸奖。”
  皇帝被包拯这么坦诚的回话给哽住了,这人……还真是不客气,一般人被皇帝这么称赞,不都得谦虚几句吗?这包拯却应承了下来,是他狂妄自大?还是他耿直不懂得变通虚应?
  皇帝直直的盯着包拯,见包拯面容严肃,不苟言笑,目光透澈,并无半点浮夸神色,皇帝心头满意了,这包拯果然是个耿直的连官场如何应对都那么死板不变通的人。
  于是皇帝温和一笑,说道,“本来朕的意思是让你顶了开封府的缺,但你资历尚无,且欠缺磨练,等旨意下达,你就去端州历练一年吧。”
  包拯心头一个咯噔,顶开封府的缺?去端州?
  原来他的前程早就已经被定下了吗?包拯心头一沉,但面上却是诚惶诚恐的应下,“草民谢皇上恩典!”
  皇帝满意的看着包拯一副诚惶诚恐,感恩戴德的模样,心头想着,一年后无论如何也得将包拯拉到开封府!
  于是,皇帝又很是温和的和包拯聊聊了读书的一些心得,说了说书法,待时日不早了,才让包拯离开。
  而包拯一走出那偏僻的小巷,便拉着白玉堂朝城门快步走去。
  在小巷里等得很无聊,无聊的都开始打起盹来的白玉堂,一见包拯,还来不及询问情况,就被包拯拉着走了。
  白玉堂茫然的看着前头快步而行的包拯,心头不解,这包大哥是怎么了?
  ******
  而此时的灵光寺门口,公孙策坐在台阶上,盯着前方,怎么包拯还没到?殿试的时间早就过了……莫非是路上遇到什么事情耽搁了?
  公孙策正心生不安的时候,一旁的展昭突然跳了起来,急急说道,“公孙大哥!包大哥和小白回来了!”
  公孙策忙站起,定睛一看,前方渐渐的出现两条人影,走在最前的一个不就是包拯吗?
  公孙策不由嘴角弯起,心头松了口气,看来是路上有事耽搁了,平安无事就好……
  而包拯匆匆快步赶来,心头沉闷,也是怕让公孙策久等了,可没想,还没有走到灵光寺门口,就见那温雅而立的身影,正对着自己浅笑,包拯的脚步不由一顿,心头渐渐的被一阵暖意所包围,于是,脚步不由的再次加快,几乎算是小跑了。
  可匆匆的赶到那人跟前,包拯却是突然的语塞了,盯着公孙策脸上的浅淡笑容,半晌,才低声的开口说道,“怎么不多加件衣服?”
  傍晚的山风可是凉得很。
  “没事,我里头有多穿一件,不冷。”公孙策笑着说道。
  他习惯了包拯这时不时的对他的念叨,正如上辈子的最后,包拯包大人会突然的叫厨房给他送甜汤,给他送些补品,嘱咐下头的人不许在半夜三更打扰公孙先生,有急事一律向他汇报……这是包拯关心他的方式。
  ——他很喜欢这种不动声色的悄悄的只藏于行动中的关心……
  包拯微微皱眉,伸手拉过公孙策的手,这么一拉,心头松了些,虽然有些凉,却不会很冰。
  于是,包拯转头对展昭和白玉堂嘱咐了几句,就拉着公孙策大步朝灵光寺的后院走去。
  一路上,公孙策看着包拯的侧脸,神情有些严峻,双眉微微紧皱着,公孙策心头暗暗猜测着,莫非是有什么棘手的案子让包拯发愁了?
  待用了素斋,进了厢房,公孙策才轻声开口问道,“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包拯坐在椅子上,正欲端起茶碗的手一顿,抬头看向公孙策,见公孙策神情里关切,心头一动,外放端州,是皇上给他的恩典,这次殿试,包拯自己清楚,三甲肯定无望了,而他本来就对三甲不敢兴趣,进士有名就好。
  他进京的目标就是外放地方为官,所以,只要进士有名,再加上八贤王的人脉,再加上这次的破案,他知道,谋划地方父母官的目标肯定能够实现了。
  ——但,公孙策……
  公孙策可会跟着他前往端州?而如果公孙策不愿,他又该怎么做?
  盯着公孙策,包拯缓缓站起,低沉的透着莫名意味的声音慢慢说道,“公孙策,和我一起去端州。”
  非常平静的语气,但却透着不容拒绝。
  公孙策一愣,咦?端州?!
  上辈子,包拯并未去过端州,上辈子的案子可以说是以悲剧告终,失去了女婿的庞太师对包拯穷追猛打,无奈,包拯和自己只好回了庐州,后来是因为八贤王牵扯进了一桩谋杀案,才再度返还京都,但也没有接受过任何官职,直至天芒案几年后,在八贤王的协助下,包拯才回了京都,就任开封一职。
  怎么……这辈子就冒出个端州来了?
  包拯紧盯着公孙策,见公孙策只是怔愣着,以为他是在犹豫,包拯便大步向前,一把握住公孙策的手腕,沉声道,“公孙策!和我一起去端州!”
  “哦?好啊!”公孙策回过神,下意识了就应了下来。
  包拯先是一怔,似乎有些难以相信,但随即就迅疾开口,语速略微加快的说道,“那等旨意下达,我们就马上去端州!”
  公孙策微微点头,嗯,好。去地方赴任也不错,对包拯来说,无根无基的,虽然有八贤王帮衬着,但到底不如那些权阀世家,上辈子,包拯在开封府这个地方经营得极为辛苦。
  包拯见公孙策点头,心头松了口气,顺势拉着公孙策在椅子上坐下。
  “包拯,外放端州到底是怎么回事?”公孙策坐下后,就疑惑问道。
  包拯先是苦笑了一声,后平静的将自己在面圣的事情详细说了一番。
  公孙策怔了怔,有些了然的点头,怕是皇帝想要自己的力量了吧,所以就来拉拢包拯了?
  “如今,庞太师和八贤王成势均力敌之势,只怕将来也会如此,而皇上,虽是明君,却不够心狠,只怕朝中局势不会有太大改变。但皇上现在年轻,想独霸乾纲,便要拉拢清流,想来,我是被皇上看中了。”包拯平静的说着。
  公孙策闻言,不由侧头看向包拯。
  外人都道包拯耿直不懂得拐弯,实则,看得最清楚的人却是包拯。
  皇上拉拢无党派的清流,其目的无非就是要培植属于自己的力量,而包拯便是最适宜的一个人,因为包拯耿直,因为包拯家世清白,和八贤王也不过是破案结的缘,且,包拯的脾气执拗,固执,因此这样的包拯容易控制,上辈子,皇上就是借助了包拯这把刀,一面肃清朝廷里的迂腐之风,一面巧妙的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局,一面潜移默化的销蚀着八贤王和庞太师的力量!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