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公孙策泡茶进来,包拯的跟前已经有好几张纸了。
公孙策轻手轻脚的放下茶,看着桌上摊开的乱七八糟的纸张,有的只是画了一个图,有的是寥寥数语,但看着却是有些前言不搭后语的。
不过,公孙策知道,这是包拯在梳理案情。
公孙策没有打扰,只是安静的坐在一旁,不时的拿过包拯写了就丢下的纸张看起来。
寇珠?皇上?庞太师?八贤王?
隐秘?
清河县?
……
“阿策,你检验后的结果是不是那寇珠是早就得了病症或者身中奇毒什么的?”包拯忽然放下笔,转身严肃的看着公孙策。
公孙策点头,“嗯,确实如此。”
其实,之前他已经将结果仔细的跟包拯说了,包拯如今这般问,只是再严谨的确定一次而已。
“阿策,庞太师没有杀寇珠的理由,他杀人也没有必要自己亲自动手。事情就是那么巧,在庞太师突发起意的前去找八贤王的时候,他进了殿宇,然后就被陷害了。最重要的,阿策,庞太师告诉我,外头的护卫都是他的人!阿策,你觉不觉得这很奇怪?”
“有两种可能。”公孙策严肃点头,接话道,“第一,庞太师在说谎。第二,庞太师是自己自愿被陷害。”
“不,还有第三,庞太师是替人顶罪!”包拯忽然严肃的说着。
公孙策一愣,有些讶异的睁大眼睛,“替人顶罪?”庞太师何等身份,为何要替人顶罪?!
“或者可以这么说……庞太师是替那个本来应该被陷害的人顶了这无妄之灾!”包拯眯起眼睛,眼里划过一抹光亮,某些东西似乎可以说通了。
比如说,庞太师的淡定,庞太师明明有护卫,自己武功也不错,却为何会中了那小小的迷香!
而那个能够让庞太师自愿承受这无妄之灾的,似乎就只有……
*****
此时,被包拯定性为遭受了无妄之灾的庞太师背负双手站在殿宇的窗口边,看着漆黑的夜空。
忽然响起的轻轻的脚步声,让庞太师收回目光,转身,看着身后一步一步的走来的穿着明黄色龙袍的温和俊秀的青年。
“臣庞籍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庞太师从容的跪下磕头做礼。
“太师请起。”青年温和说着,示意身后的侍从扶起庞太师。
庞太师垂着眉眼,恭敬站起。
“太师可好?”青年问着,语气里透出淡淡的关切。
“臣很好。谢皇上关心。”庞太师恭敬说着,语气谦卑。
“朕一直都不相信,太师会做出那样的事情。此事朕让包拯彻查了,定会给太师一个清白。”青年说着,语气很是坚定。
但庞太师垂下的眉眼却是闪过一抹嘲讽。
“对了,太师,此事事关重大,但也不是什么大事,边境那边,目前正是需要将才之际,朕想,就不要让飞星将军跑来跑去了。太师以为如何?”青年说着,语气里带着温和,脸上还是淡淡的笑。
庞太师缓缓抬头,直视着青年,随即,就拱手做礼,恭敬的说着,“皇上所言甚是。”
青年微微点头,浅笑,“太师总是这么深明大义。如此甚好。”说完,青年就慢慢转身,“那就如此吧。”
庞太师恭敬的垂手弯腰,恭送这大宋的君王!
但就在这大宋的君王走出殿宇之际,庞太师似乎漫不经心的说着,“臣差点忘了,逆子庞统之前因为清河县一事,早已就被降职,如今,这飞星将军早已不是逆子了。现在逆子只是一名小小的士卒,非是微臣为逆子说话,只是贬为士卒未免太过了,还请皇上彻查!”
青年背对着庞太师站在殿门许久,才温和说着,“太师放心,朕定会彻查此事。”
“臣谢皇上。”
青年说完就大步的走出了殿宇。
待青年真的走出了殿宇,庞太师才面无表情的转身,目光冰冷的看向外头漆黑的夜空,想着刚刚圣上所言,不由勾起嘲讽的笑。
然后,这时,匆匆的脚步声传来。
庞太师听着这脚步声,目光一下就温柔了下来,嘴角嘲讽的笑抚平了。
而那脚步声在快要踏进殿宇时,突然顿住,然后,就不疾不徐的缓缓走来。
庞太师的嘴角微微一笑。这人总是如此,哪怕心里怒极气急,在他跟前,总是努力的保持着这般冷静淡然的模样。却不知,正是他的这般模样,越加让人想要去撩拨。
“庞太师真是好大的胆子啊。”声音有些慵懒,但如果仔细分辨,就可以听到在这慵懒的声音背后的隐藏着的怒气。
——而这怒气可是为他?
庞太师转身看着那一袭淡蓝色袍服,双手习惯性的拢在袖子里,一步一步朝他走来的淡然儒雅的男人。
庞太师微微垂下了眼帘,掩去眼里的复杂和渴望。
“庞籍见过王爷。”庞太师微微拱手,平静的做礼。
“本王一直以为太师是个聪明人,在这种时刻,太师难道不是应该忍辱负重吗?!”八贤王说着,即便努力的抑制语气的淡然,但想到离开前,圣上对他所下的旨意,他就忍不住恼火!
——该死的老螃蟹!他到底对皇上说了什么!皇上竟然言语之间有了要将庞籍铲除之意!
“圣上既然不打算给予庞籍活路,那庞籍何须忍耐?”庞太师平静说着。
“你胡说什么!”一听这话,八贤王脸色一沉,彻底的怒了,“若不是你突然横插一脚,此时的你何须在此!庞籍,本王不说,不代表本王不懂!”
庞太师看着八贤王,目光深幽难测,“王爷既然知道,那王爷可知庞籍为何横插一脚?”
八贤王一时语塞,只能死死的盯着庞籍,盯着盯着,却似乎忽然间冷静下来一样,冷冷开口,“本王不知,也不想知道!庞籍!你听着!本王会秉公处理。”说完,八贤王就欲转身离去。
但庞籍却低声说道,“王爷,当年庞籍说过,会护佑王爷一世周全,庞籍未曾忘记,也不会忘记。”
八贤王顿住了离开的脚步,深呼吸一口气,微微闭上了眼睛,然后,慢慢的睁开眼睛,声音有些喑哑的回答道,“庞籍,本王只求一世平安,不管是谁,平安就好。”
庞籍听着,本来暗沉的眼睛却是慢慢的亮了起来。
庞籍大步向前,在八贤王即将离开殿宇时,一把拉住八贤王的手,八贤王转头,庞籍的目光发亮的有些吓人,八贤王下意识的绷紧了身体。
“王爷可千万记得……”庞籍哑声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玉佩,缓缓的放到了八贤王的手里。
八贤王低头看着那玉佩,脸色微微变了变,想拒绝,但庞籍却是死死的扣着他的手,庞籍粗糙的大手紧扣着他的手,八贤王挣扎不开。
“本王记着!松手!”八贤王皱紧眉头,在这门口不好挣扎,庞籍这人没脸没皮,门口的又都是他的人!只好暂且应下来。
“王爷素来重诺,一言九鼎。”庞籍缓缓松开手,在即将放开八贤王的手时,又故作不知的狠狠的搓捏了一下。
八贤王立时怒视庞籍,庞籍却平静的用深幽的目光看着自己。那种深幽的目光里所隐含的东西没有遮掩,而那些东西是什么,八贤王不想探究,就只好转头,心里暗骂了一句,老匹夫真够无耻!
八贤王匆匆离开殿宇,庞籍一案发生后,八贤王就立即搬到了这附近的殿宇里,回到自己住的临时的宫殿里。八贤王忍不住拿出了怀里被庞籍硬塞的玉佩。
这玉佩……是当年庞籍和他还交好之时,庞籍送与他的。
并不是特别好的玉佩,这白玉也不够纯净,这雕刻也不够精细,但却是庞籍的珍爱之物。因这玉佩是庞籍的祖父留给庞籍,庞籍年幼失了爹娘,是祖父将他抚养长大,庞籍说过,他最为敬重的便是他的祖父,后,庞籍来京都应考前三年,庞籍的祖父就为他定了亲事,并让他成婚,成婚后,将玉佩给了庞籍,本是让庞籍给他的娘子,说是传家之物,却不想,庞籍自己收了起来。
然后……庞籍送与了他。
八贤王握紧了玉佩,心里的苦涩酸楚难以言表。
庞籍的妻是个怎样的人?八贤王不知,但却为庞籍生养了庞统,庞秋燕,庞昱和庞飞燕是庞籍当年成亲后,祖父为他娶的妾室所生。
那时,庞籍送与他玉佩时,他并不知这玉佩的重要性。只看见玉佩上的德一字,就甚为欢喜。
直至后来,庞籍的妻妾和孩子来了京都,庞籍高中,又被他引荐进了朝廷。他那时尚未和庞籍反目,前往庞籍家中做客,庞籍的妻见他身上玉佩,惊愕,脸色苍白,他疑惑不解,细问之下才知道。
那时候,他隐隐就有了猜想,但他那时不敢想太多,且庞籍对他从未有过任何逾矩,他只当这玉佩是庞籍无意赠送。于是,当时,借着庞籍的妻提及,他就将玉佩当面送回给了庞籍的妻。
却不想,后来,庞籍又将玉佩亲自送到他的府邸。只是,这次,他十分严厉的拒绝了。
当时的庞籍手里紧紧攥着他的玉佩,低垂着头,他看不清庞籍的表情,却见庞籍紧攥着玉佩的手布满了青筋,那种强自压抑隐忍的感觉,他是第一次在庞籍身上看到。
——当时的他,心里也并不好受,苦涩窒闷,但,他选择了压抑和不去探究。
——无论庞籍的女人如何,就凭他们为庞籍生儿育女,这传家之物就该属于她们。
后,庞籍的祖父过世,他与庞籍反目,再然后……庞籍的妻因病过世,接着,就是庞籍的妾过世。
之后,庞籍孑然一身,家中再无任何女人。
紧握玉佩的手开始发疼了,怕再用力,会让玉佩碎掉,八贤王慢慢的松开手,盯着玉佩,八贤王的眼眶发酸。
庞籍何苦?他与他之间……年华易落,此生已无望共明月……
第110章 狸猫换太子9
有些事,有些人,那只能是——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站在皇宫外,公孙策垂下眼帘,在他的跟前,一顶软轿正朝宫门缓缓走去,公孙策在软轿即将经过时,便跪下,和宫门外的侍卫一起对着软轿做礼。公孙策低眉垂眼,但就在即将进入宫门的瞬间,软轿忽然停下。
“公孙策?”悦耳动听的声音响起,而这声音公孙策非常熟悉。
公孙策微微握紧了双手,心里却是喟叹一声。
“是,草民公孙策,拜见娘娘。”公孙策拱手做礼,语气恭敬。
“公孙策,你在这里做什么?包拯呢?”轿子里的庞妃庞飞燕凝眉问着,想掀起帘子看看这个让她至今无法释怀的人,但却又不能,皇宫门口,眼线太多。
“包拯蒙圣上召见,草民在这里等候。”公孙策低声说着。
庞飞燕一听,心里略微思量了一下,便开口,声音轻柔更显得婉转动听,“哦,这样呀。公孙策,你且慢慢等。本宫就不与你多话了。”说完,庞飞燕抬手示意轿子起行。
公孙策低头恭敬欢送。
待软轿子离去,公孙策起身,看着软轿子已经消失在宫门,公孙策心头百转千回,庞统不知赶回了京都没有?如今庞府形势如此,崔明冲又在地方为官,不能赶回京城,京城里,就只有庞飞燕和庞昱两人,而那庞昱却还是一个少年,他能够撑起这庞府吗?显然不能,只怕所有的压力都是庞飞燕一人担待了。
而昨晚,包拯一番分析过后,只怕……想要置庞太师于死地的人,就是坐上龙椅的那位了。而那位却是如今庞飞燕的丈夫。
皇宫,庞府,庞飞燕如今只怕日子也不好过了。
而这些,在上辈子都未曾发生过。上辈子,从庞飞燕入宫后,庞飞燕就一直颇受圣宠。
公孙策心头轻叹,但如今,他也不好做什么,也不能做什么,想着昨晚,包拯与他同塌而眠,包拯抱着他时,对他低声说出的那些话语,公孙策不由脸上一热。
——“除非死后当分散,不遣生前有别离。阿策,我对你,便是此心。”
——“阿策,莫忧莫虑,名利于我不过浮云,世人非议又如何?我包拯一生但求无愧于心。”
——“阿策,若你不愿,也别离我而去。我定不会让你为难。只……愿你不厌弃。”
……
他怎会厌弃包拯呢?
若厌弃,又岂会为包拯想那么多,考虑那么多?
公孙策抬头看天,今日不见碧蓝,只见一片阴沉,如同此时京都的形势,如同他心里的茫然。
他不知该如何回应昨晚包拯的一片挚言。但好在,包拯说不会让自己为难,也答应不再提及,他还有一些时间来考虑。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庞太师这一案。
包拯的推测很是精准,庞太师那案子里头透出的蹊跷,借由上辈子的种种,他多少知道了一些。
只是,包拯推测,寇珠是有目的的自杀,只是这个目的应该是八贤王而不应是庞太师。同时,背后推波助澜的让寇珠完成他目的性自杀的人,却是某个想让八贤王陷入漩涡的人。
这人却是谁?
公孙策心里隐约有所猜测,但却不敢相信,而包拯大概应该知道,却碍于案情未明,不能提起。
同时,包拯推测,庞太师是知晓有一个阴谋针对八贤王而来,庞太师为了救八贤王,于是,自愿代替落入漩涡。
对此,公孙策是惊愕的,但看着目前种种线索,即便很难相信,却不得不信。再思量前世庞太师自杀和八贤王郁郁而终……公孙策心里忍不住有个猜测。
——难道,那也是“不遣生前有别离”?
不!公孙策拼命摇头,那太不可思议了!
“阿策!”突然,一双大手按住公孙策的头,不让他摇头,同时,低沉担忧的声音响起。
公孙策回过神,看向站在他跟前的包拯,包拯拧眉,目光担忧,公孙策忙一笑,“你回来了。”
72/101 首页 上一页 70 71 72 73 74 7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