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技能百用不爽,更何况他正说到赵佶的心坎上了。
他平日里被一些大臣送个东西会被朝堂上的人怼,偶尔想出个宫也得偷偷摸摸地出,这个皇帝当的实在是憋屈。
赵佶有颗向往自由的心,见晏良言辞恳切,情意真挚,心想若是儿子孝敬他这个父亲百官也许说不了什么……说不定只能顺着夸太子有孝心。
不正经的皇帝自然能做出不正经的决定,赵佶大手一挥,爽快地应了下来。
他平日里因太子木讷愚钝而对他颇为不喜,相较于长子,他更喜欢才华横溢的第三子。但太子今日所说正合他意,赵佶看太子便顺眼了很多。
“你有这个心很好,只是莫要太贪玩。当了太子后便莫辜负朕的期望。”
赵佶一本正经地说着告诫的话语,浑然不觉他自个儿是最没资格说这话的人。
晏良恭恭敬敬地应是,直到赵佶无话可说,挥手让他离开后才告退。
赵佶偶然间抬首望见太子的背影,恍觉其身姿潇洒,竟生出些风流姿态。
他暗道奇怪,太子分明还是原来的太子,怎么病了瘦了后竟然让他想起了那些江湖人?
不过这背影倒是好看,不愧是他儿子。
赵佶满意地想。
*
太子搬入东宫不过三月有余,竟然在病愈后与皇帝见了一面后便搬出东宫,这叫朝臣有些迷茫,忍不住疑心皇帝是否对太子不喜,以致于想反悔了?
赵佶在太子搬出东宫后的第二天,在早朝上将太子搬出宫的原因说了一遍,打消了朝臣们对于皇帝是否厌弃太子的疑虑。
皇帝大意是他家太子心系百姓自愿搬出东宫贴近百姓生活,言语之间并未显露出丝毫不满,他当然没有说出自己的心思,只是将太子夸了一番。
一个“爱民”的太子,就算他之前不大受宠,木讷无趣,纵然不合礼法,可皇帝既然夸奖,太子也搬了出去,朝臣们只能跟着一块夸奖他。
赵桓还不是太子之前是定王,在皇城外有府邸,晏良搬出宫就是搬到了那里。
在皇城内多有桎梏,晏良在太子府邸里自由了许多,每日完成太傅和武师的课业,余下的时间随他发挥。
晏良找了个空闲的时间,严辞拒绝了护卫跟随的提议,跑出了府邸在汴梁城中开始浪。
晏良去了开封府衙,望着熟悉的景象,在不远处站了一会儿,转身离开。
当年的庞府也换了牌匾,被赵佶赏赐给了别人。
此间江湖中没有了御猫,没有了锦毛鼠,京城中流传的是晏良未曾听过的江湖名人。
故地重游,物是人非。
晏良遥遥望着曾经的庞府,想起来他与庞昱最后的相见。
他直到最后也没能说出告别的话语。
曾经的庞府成了如今的神通侯府,晏良盯着那四个大字,心中酸涩。
陌生的灰衣少年站在远处望着神侯府,这让神侯府的两个护卫很是奇怪,但那少年只是在远处一动不动地站着,看起来不似要惹事的样子,他们便记下了少年的样貌,只等主人回来再说。
灰衣少年站了一会儿,便转身离开,与此同时,少年前方也驶来一辆豪华的马车,执辔者有三,个个锦衣华服,那正是神通侯府的主人,方应看小侯爷的马车。
手持缰绳的三人警惕地看了朝他们直直走去的晏良一眼,只见这灰衣少年看也不看他们,从他们面前走了过去。
马车内的小侯爷察觉到外面的动静,掀开窗帘子漫不经心地往外看了看,正巧对上陌生少年的侧脸,对方眉梢眼角莫名地带有悲凉之意,神色怅然。
待回府后,两个护卫向方应看禀报那灰衣少年不久前一直站在侯府不远处望着侯府的事情,方应看若有所思,想起少年面上隐隐约约的悲意,心中浮现了些许兴味。
——若是来寻仇的人,应是恨意十足才是,为何那少年却是一脸悲意?
寻仇的人来找他,方应看并不意外,但那少年来了神通侯府却是一脸悲意,见了他这马车更是毫无反应——由此可见,灰衣少年并不在意神通侯。
从他一直盯着牌匾来看,倒不如说他在意的是神通侯府。
有趣。
*
被小侯爷认为行为有趣的晏良此刻正走在热热闹闹的大街上,浓浓的烟火气将晏良从难以名状的情绪中拉了出来。
纵然已经接受了朋友们有可能不在人世,但确切地感受到后,仍然会感到难过。
晏良在人群中叹了口气。
系统面板忽然在他面前蹦了出来,上面发布了最新的任务:
【任务:救猫。】
【描述:在你前方的小巷子里有一只被遗弃的幼猫,请将它带回去。】
系统尝了口宿主的新情绪,被苦到了,特意发布任务来安慰一下可怜兮兮的宿主,希望他能开心一下。
晏良眨了眨眼,感受到了来自于系统的关心。
他跟着系统的指挥,在小巷子里找到了蜷缩在角落里还未睁开眼的幼猫。
小家伙是只白猫,叫声微弱,瑟瑟发抖。
晏良心里一软,轻轻地将它捧起,带回了家。
系统:【你准备给它取什么名字?】
晏良想了想:【小家伙通身雪白,不如叫它大雪吧。】
系统:【……】
它本以为宿主经过多年的文学熏陶,品味应该有所提升,可这取名的水平还是一如既往的……土气。
作者有话要说: 新世界新气象,这回养只猫~
撸猫喝茶顺便养个老(×)
养老大概有点困难
还有我查了查资料,古代太子出宫很困难……这里权当我瞎扯吧,看着顺溜就行惹OTZ感谢在2020-03-07 19:50:09~2020-03-09 14:42:1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诗酒趁年华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墨 65瓶;音时雨无 10瓶;英影凌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4章 寄长风(二)
晏良这人很招动物喜欢, 大雪还未睁开眼,便一个劲地往他手上蹦,喵喵叫着,委婉而又缠绵。
他的心都要化了。
课业结束后晏良便蹲在猫窝前逗猫, 喵咪喵咪的叫着, 整个一猫奴。
赵佶在不久之后也知道了太子养了一只猫, 不觉得不悦,反倒觉得惊喜, 隐隐约约还有点嘚瑟。
朝臣中有几个总是和他作对,连他养鸟造山也要同他对着干, 如今太子养了一只猫, 简直是表明了和他是一样的立场。
——就养就养,你不让养我偏养。
于是晏良见到了从皇宫来的太监,对方向他传达了赵佶想见他养的那只猫, 让他去宫中时捎上猫。
晏良:……这皇帝可真是烦呐。
烦归烦, 晏良还是带上了自家大雪去了宫中。
赵佶在御花园的湖心亭中等着晏良, 见到他手中的大雪后先是问了名字:“这小家伙叫什么?”
晏良如实回答:“大雪。”
赵佶奇怪道:“它这么小, 怎么也得叫小雪吧?”
晏良笑道:“正是因为太小了,所以儿臣希望它能长大一些,健健康康的。”
赵佶点了点头, 道:“这样也好。”
他忍不住伸手去逗猫,大雪蹭蹭赵佶的手,发出娇弱的喵叫。
养只猫……好像还挺不错的?
赵佶在心里想。
“神通侯求见。”
亭子外的小太监大声喊道, 赵佶收回手,让人领着神通侯来亭中,同时对晏良说道:“过会儿来的人是神通侯方应看,你还未与他见过……留下来见见他罢。”
赵佶当年本是想与方应看的义父方巨侠交好, 但方巨侠迟迟未有回应,最后是其义子代父受封。小侯爷面如冠玉,十分符合颜狗皇帝赵佶的审美,更何况这人还十分懂得讨他欢喜。
晏良闲暇的时候了解了此间江湖的事,但人太多,他也懒得记,只知道神通侯方应看是个江湖高手,与皇室和江湖都有联系。
而且这人的神侯府还是曾经的庞府。
赵桓作为皇子和神通侯从未见过面,只因他对江湖上的事敬而远之,且一直缩在府中,见的人总是那几个。
晏良抱着大雪,和它一起看着缓缓而来的白色人影,那人手里提着一个木箱,面上的笑容带着几分稚气,显得率真无邪。
方应看向皇帝行了礼,便略带疑惑地看向晏良,赵佶适时解释:“这是我儿赵桓,你应当未见过他,今日你二人认识认识。”
小侯爷向晏良拱手,笑道:“原来是太子殿下……臣确实未曾见过您,久仰大名。”
他的视线微微向下移了移,对上了晏良怀中的白色幼猫,微不可查地挑了挑眉。
晏良默默一笑,没有回应,如果是平常这人对他说久仰大名晏良能扯一堆话还回去,只是方应看显然是来找赵佶而不是来找他唠嗑的。晏良看得清楚,很识相地当自己不存在,只见小侯爷将木箱放在桌上,轻轻打开,露出了里面的各色颜料。
“这些是由臣在各地寻来的矿石精制而成的颜料,特来献给官家。”
方应看笑容稚气,天真无邪。
赵佶大喜,木箱子中的颜料各异,除了他常用的甚至还有他未曾见过的颜料,对方应看的好感一下上升,一口一个爱卿,肉眼可见地兴奋。
……不愧是艺术皇帝。
被急着想试用新颜料的赵佶赶走后,晏良走在出宫的路上,心中只有这一个想法。
方应看面上带着笑意,脚步轻快地与晏良并肩而行,向他搭话:“不知太子殿下的猫叫什么名字?”
“大雪。”
晏良回答他。
“殿下的猫通身雪白,大雪倒是个好名字。”
方应看夸奖。
晏良有些搞不懂这神通侯说这话的目的了,难不成这人也是个猫控?
他正纳闷,便听见方应看似是漫不经心地道:“臣方才说与殿下是初次相见,并非实话……”小侯爷顿了顿,含笑看向晏良,“前些日子,臣与殿下有过一面之缘。”
晏良微微扬眉,他确实记得那日从神通侯府离开后有辆马车经过,车里的人还盯着他看了一会儿。
“原来马车里的人是小侯爷么?”他惊讶道,“果真是千里有缘来相会。”
方应看笑道:“臣与殿下确实有缘,只是不知殿下可是有何心事——?为何在臣府前站了半晌?”
晏良早已做好了准备,面不改色:“我前些日子重翻史书,对庞太师与包大人十分感兴趣,便忍不住去了开封府衙和昔年的庞府看了看。”
“原来如此。”
方应看似乎相信了晏良的答案,给予了暧昧不明的回应。
晏良懒得管这人是信还是不信,等出了皇宫,两人互相道了声虚伪的再见,各自钻进马车各回各家。
——不得不提的是,方应看这家伙的马车竟然比他这个太子的马车还豪华。
壕气壕气,比不起。
晏良回府之后先将大雪安置在猫窝中,之后才去上课。
去皇宫拜见赵佶前晏良已完成了太子太傅的课业,如今只剩武课了。
武师对赵桓的要求不高不低,总是怕他磕着碰着,但即便再怎么放水,赵桓还是做的马马虎虎。
但那些对晏良轻而易举,他特意让武师在射箭课后加了棍法课,随后把自己的那套棍法书伪装一番,假装是自己找到的秘籍,强烈要求学习上面的心法与棍法。
武师对一向咸鱼的太子忽然振奋表示十分感动,并在研究了棍法书后强烈鼓励晏良去学习,并为他进步神速而惊讶不已。
晏良任其感动惊讶,继续勤勤恳恳地练棍法——尽管那些招式已印在脑中,但晏良还是希望能保住小命一条,至少不要死的那么早。
之前分析情况他忘了一点,除了金人、奸佞、不靠谱的皇帝,这里还有江湖。
晏良想到这个世界的江湖就觉得头秃——他当年在这个世界时,这里的江湖可是很简单的啊?哪里像如今一般全是各种势力门派还搞对峙……
其中翘楚大概是“六分半堂”与“金风细雨楼”,这俩门派竟然还是在汴梁城中——当初也没有几个门派敢在京城中立足的啊???
晏良没想到仅仅过了近百年,这江湖就发展的这么嗨了。
……虽然他当初也没在这个世界待多长时间,一年不到就嗝屁了。
晏良抱着保住狗命的念头练完了棍法,之后沐浴洗去身上的汗味,告别了仍在沉睡的大雪,他熟门熟路地溜出府,目的地十分明确——
他要去书坊里找记载了展昭等人事迹的书。
这几日他偶有闲空便在京城中的书局里翻书,只是书局众多,书量之大,对晏良来说有点困难。
晏良已经逛完了两个书坊,今天要去的便是第三个书坊。
即使不能与朋友们相见,去祭拜一番也好。
抱着这样的想法,晏良走进了书坊的大门。
展昭当年不知为何辞官归隐,白玉堂的名字比展昭出现的名字还要少,晏良看的书中对他们的描述只有寥寥数笔;庞昱则是作为庞太师的儿子被提了一嘴,最后似乎是回了单州成武老家。
晏良心想总有人闲得蛋疼会将江湖事迹记录下来,他若是仔细找定然能找到记载朋友们下落的书籍。
系统完全不理解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就算找到了又能如何?他面对的有可能是冰冷的墓碑,只会徒增悲凉罢了。
不解归不解,系统也没有泼自家宿主的冷水,只是缩在角落里看他翻书。
直到暮色四合,晏良合上书,一手揉着眉心,惆怅地将手里的书放了回去。
他找到的书中虽然有记载江湖轶事的书,但大多数记载的皆是些近些年的江湖事,对过去的事提都不提,偶有提及也是一笔盖过。
晏良将找到的两本书给了钱,往兜里一揣,出去后也不急着回府,晃晃悠悠地在街上闲逛起来。
73/124 首页 上一页 71 72 73 74 75 7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