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综名著]我在书中建皇朝(综名著同人)——蒲晓

时间:2020-09-08 11:48:19  作者:蒲晓
  陆逊皱眉,发现郭嘉和荀彧看自己的眼神都不对了,他气得蹬了一下脚,“我让你们看她们手头边放的东西,那是篮子里是花吧?”
  听到陆逊的解释,诸葛亮他们将目光都转移到对面茶楼。
  诸葛亮不大确定:“五颜六色的,是花吧?”
  孙权猜测着:“这些话花是准备等瑜哥他们游街的时候散吗?”
  听到周瑜这个名字,诸葛亮暗自咬了咬牙,他转头发现司马懿也是同样表情,哥哥们都输给了周瑜,作为弟弟,他俩又同病相怜了。
  小荀适个头矮,他挪了把椅子过来,可能是眼睛好,他不仅看见了篮子里的花,还看见了花旁边的果子,他好奇的问道:“那些果子是用来吃的还是散的?”
  陆逊扯了扯嘴角,道:“果子不叫散,那叫砸。”
  孙权语气惊恐:“什么仇什么怨?要用果子砸人?”
  郭嘉伸手拍了一下孙权和陆逊的脑袋,“想什么呢?底下的羽林卫是摆设吗?”为了防止有人乘机破坏游街,高顺带着特种营排查了街道的每个角落,每个隐秘点,高顺都安排了人把守。
  听了郭嘉的话,五个小朋友才放心,他们将注意力再次转移到街道之上。
  随着一声锣鼓响起,街道上传来喧闹之声,不远处,三甲游街的人马缓缓而来。
  三匹白马并列而行,周瑜骑马走在正中间。
  三甲游街的服是刘协设计的,他继承了林禹州的审美,状元服是绯色的儒衫,黑色滚边,束腰是红玉制成,外面再配以红色罩衣,看起来既精神又养眼。榜眼服和探花服跟状元服的区别在于颜色,榜眼服饰颜色稍淡,探花再次之。
  三位面容极其出色,学识特别渊博的青年才俊走在大街上,会发生什么?眼前的情形告诉了众人,万人空巷,万众瞩目,百姓疯狂,甚至有美丽女郎承受不住“美貌攻击”,眩晕了过去。
  面对这样火热的场景,周瑜三人却有些崩溃。他们头上落满花瓣,身上亦如此,沉浸在花香之中太久,鼻子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想着接下来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顿时觉得暗无天日起来。
  游街人马从眼前过的时候,郭嘉和荀彧一左一右靠在窗户边,他俩的眼中透着戏谑的光,显然对三位才子的遭遇特别“同情”。
  郭嘉打开折扇,摇了两摇,笑道:“真是羡慕呢,被这么多美丽的女郎喜欢着。”
  他话音才落,五个小学生给了他一个“噫”的眼神。
  “嘶!”荀彧的气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大家将目光重新转到街面上时,刚好看见对面茶楼女郎君们散花的一幕。
  她们的确没人用果子砸人,但是不知哪家的小姐估计太激动,将头上的发簪扔了下来,要不是鲁肃身手了得,帮周瑜挡住了,他那张如花似玉的脸,可就要遭殃了。
  周瑜额头落下一滴冷汗,也不知是热的还是吓的,他感觉这条路真的很危险。
  鲁肃是三人中遭到“袭击”最少的,他将发簪递给周瑜,问道“周兄,这簪子你要吗?”
  周瑜盯着尖锐的发簪,摇了摇头,“此等凶器,瑜无福消受。”
  诸葛瑾低头笑了一下,发间的花瓣飘落下来,他有些无奈,道:“突然羡慕起司马兄来了,他是二甲头名,跟我们差不多,却不用受这个罪。”
  鲁肃夹了夹马腹,“我们是头一批,明年的科考,三甲游街或许就会换成有华盖的花车了。”
  周瑜暗自叹气,只希望能快一点儿,再快一点儿,最好能立即结束这愉悦的折磨。
  在外人看来,三人镇定自若地骑马前行,实际上,他仨精神特别集中,随时躲避着街道两边的“不明飞行物”。
  街上的情形,诸葛亮他们自然瞧见了,孙权皱眉头道:“那发簪是谁扔的啊?这要是砸中了人眼睛,岂不是谋杀?”
  陆逊摇头:“对方估计也不是故意的,只是这样尖锐的东西还是太危险了。”
  荀彧注意到街面上人流移动,他道:“这样的事情在所难免,好在三人都无事。”
  “今次发生了这种事,待到明年,游街会更严。”郭嘉收起折扇,带着自家小学生们坐回包间里,“他们算是为后来人‘探路’了。”
  一根发簪还不至于让大家太过紧张,诸葛亮他们讨论几句便过了,郭嘉乘着他们吃糕点的时候,开口道:“不能白带你们出来一趟,今日的功课便是写一篇《观状元游街》可否?”
  司马懿挑了一下眉:“先生,明日一早交吗?”
  郭嘉没回答,转而看向荀彧,问道:“文若有功课布置吗?”
  荀彧注意到孩子们略微紧张的心情,想起林禹州的话,天下就没有喜欢做功课的学生,同样天下就没有不喜欢布置功课的老师,他笑道:“自然是有的,唔……”他转头看了一下窗外,“就以刚才的发簪事件写一篇策论吧。”
  听荀彧说完,郭嘉就到:“就两篇文章而已,明日可以交上来吧?”
  诸葛亮他们会说不能吗?只有小荀适撇了撇嘴,“晚上不想写文章。”
  谁能逼一个五岁小娃娃写文章?他跟在刘协身边,就是跟着玩的,郭嘉捏了捏荀适的脸:“回家问你爹,让他教你写。”
  对于郭嘉坑荀攸的行为,荀彧不置可否,偶尔看侄子被坑,也挺好玩儿的。
 
 
第216章 三国建工忙(55)
  白日里游街遇到的各种状况林禹州已经知晓, 自科举诞生之后,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科举文化,游街时女子散花赠物也是常有的事, 周瑜的遭遇算是比较倒霉的一种。好在如今是大汉, 若是宋朝, 他恐怕不止遭遇“发簪”袭击,还得防着那些女郎的家人,否则很可能就被“榜下捉婿”。
  虽然脑子里想着乱七八糟的事情,林禹州的手却在奏折上镇定自若地写着“批”字,白日是传胪大典, 晚上还有恩荣宴,他需要在宴会开始之前将桌案上的公务处理完。
  习惯了季盛彦在身边的日子,他咋一离开, 林禹州还真不适应,没人会在他口渴的时候为他添水, 也没人会帮他处理公务了, 一个人待在内书房办公, 十分无聊。
  荀攸不知什么时候来到内书房门口,他观察着林禹州的神色, 轻笑道:“将军是在担心军师吗?”
  “公达啊, 进来吧。”林禹州合上奏折, 抬眼问道:“你没跟着奉孝去街上凑热闹?”
  “上年纪了, 精神不济。”荀攸笑呵呵地走进内书房, 他坐到林禹州下首, 捋着胡须道:“等小儿科考那日, 在去吧。”
  荀攸的两个儿子, 大儿子体弱, 做学问还成,指望他科考做官却是强人所难了,实在是心疾太过危险,便是养好了,也还有隐患在。荀攸口中的小儿,指的是荀适,不过荀适才五岁,离他参加科考,少说还要七八年。
  游街之事,两人略聊了两句就停止了,荀攸将一份奏折放到林禹州跟前,“将军,这是半年以来朝廷的收支。甘陇行省的税收支撑了大半个朝廷的运转,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的确如此。”林禹州翻开奏折看了起来,如今大汉百废待兴,发展最好的就是由凉州变革而来的甘陇行省,但让一省托一国,短期还行,长久下去,那一省肯定会垮掉,“秋收即将开始,要先保障各地百姓的生活,再图其他。”
  荀攸点头,“司隶在洛阳的带动下已然复苏,晋州行省和直隶行省也恢复良好,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这两地就能做到自给自足。”
  听荀攸提到直隶,林禹州问道:“关羽还在边境?”
  “新攻下的领地里有太多游牧部落,为保稳定,关将军需要镇守一段时间。”
  林禹州用食指敲了敲桌子,他回忆着未来地图,想着等直隶稳定之后,可以让关羽继续北上。
  见林禹州思考着事情,荀攸又道:“今岁春播及时,加上各地兴修水利,又无大灾害发生,所以秋收颇丰,百姓们能过个好年了。”
  林禹州抬头问道:“洛阳秋收已经开始了吗?”
  荀攸点头:“新粮种抗虫能力强,加上有农署官员亲身教导,百姓的收成非常可观。”
  林禹州脸上浮出笑意,对百姓来说,其他都是虚的,只有吃饱肚子才是最实在的,而只有百姓生活好了,才能图别的东西,发展需要一步一步来。
  粮食增多,荀攸自然也很高兴,如此一来,朝廷财政也能缓和一二,倘若年节前能拿下伪朝廷,那军费这块也能节省一大部分出来。
  就在荀攸和林禹州各自畅想未来的时候,小黄门的声音将两人的思绪唤了回来,“陛下驾到!”
  刘协跨过门槛,看到荀攸也在,抬手免了荀攸的行礼,他转头对林禹州说道:“朕刚才看到户部农署的奏折,说今岁的秋收已经开始了。”
  林禹州点头,“的确如此。”
  刘协问道:“朕还看到工部的奏折,新的收割器械已经制作出来,要下发到各地吗?”
  荀攸拱手回答:“回禀陛下,工部已经将新器械交给了户部,这几日农署便会拟定好使用章。”他乃是户部尚书,早就见过新的收割器械,只是这种器械造价高昂,不可能人手一台,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它的使用效率,需要好生打算一番。
  刘协听完点了点头,转而又道:“记得将新粮种的产量统计出来,若是人手不足,大汉学宫内的学子也能帮忙,他们也需要锻炼。”
  “臣领旨。”
  刘协跟荀攸交流完,又看向林禹州,“将军,甘陇行省呈上来一种白色的花朵,说它是就能制作棉衣的棉花,这种棉花,在其他地方能种植吗?”
  “当然可以,我让农业署将可以种植棉花的地方从地图上标出来。”
  刘协高兴起来:“那就太好了。”
  前些年,凉州棉衣是冬日里洛阳最畅销的商品,一度形成一衣难求的局面,而棉花则是青崖从南方找到的,彼时它还是世家庭院里的观赏植物,谁都想不到它还能有如此功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棉产业已经成了甘陇行省的支柱产业之一,与之有同样地外的还有造纸与葡萄酒。
  听刘协提起棉衣,荀攸也记起来当年他与郭嘉到凉州时的情形。当年到达凉州的时候,他和郭嘉都生了病,若不是驿站里的棉被,他们肯定得冻死了。他俩被荀彧接走时,还给裹上了大花棉袄,当时还特别嫌弃花棉袄的样式和颜色来着。
  林禹州发现荀攸走神了,也没喊醒他,转而对刘协说道:“陛下,单单靠凉州一地的棉花,并不能满足整个大汉百姓的需求,冬日御寒,还是要多管齐下。”
  “朕明白,北方天寒,南方湿冷,冬日最是难熬,只衣物是不够的,粮食,干柴都不能少。”
  林禹州点头,“工部近日制作出了一种新炭,热量极高,这种新炭会用到煤石,而晋州有很多煤石矿。”
  刘协兴奋地拍了一下手,他抓到林禹州话中的重点,荀攸亦然。
  “新炭能带动晋州财政,只是煤石矿开采或许会破坏田地山川,牵一发而动全身。”林禹州看着刘协的眼睛,认真地说道道:“不能只顾一时利益,开采事宜需慎之又慎。”
  刘协沉默了,过了一会儿,他抬头说道:“朕明白将军的意思了,此事可否交由朕处理?”
  林禹州从不阻拦刘协接触国事,“陛下受累了。”
  “不累!”刘协脸上闪过兴奋的光,这一年多以来,他学到很多,他有信心把这件事情办好,不让晋州百姓失望,也不让后世子孙失望!
  林禹州还不知道刘协的想法,否则知道对方已经想到后世子孙了,估计得笑起来,毕竟才十岁的娃,媳妇都没有一个,还子孙,先有儿子再说吧。
  三人在内书房很说了一会儿话,直到太阳西斜,他们才止住话头。
  晚上还有恩荣宴,在筵席开始之前,他们也需要准备一番。
  夕阳的余晖散落在宫墙上,仿佛为整座皇宫披上了一件金灿灿的蝉纱,新科进士们汇聚在宫门处,他们怀着兴奋的心情,等着宫人领他们去恩荣宴。
  诸葛瑾抬头眺望了一下皇宫,完成游街任务之后,他就回了家。叔父诸葛玄在家里等候了多时,还喝了很多酒,醉意朦胧的叔父跟他吐露了很多话,朝廷的现状,大汉的变化以及诸葛家的未来等等。他是第一批科举入仕的官员,势必会引起多方重视和揣测,他需要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相较于诸葛瑾的慎重,周瑜要轻松的多。他对未来早有了规划,所以面对任何事情都能从容以对,只是得了状元,却不能与好友一起庆祝,让他稍稍有些遗憾,他迫切希望孙权能凯旋回朝。
  宫门处的新科进士们小声交流着,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野心,而如今的朝廷可以给他们机会满足这种野心,至于能不能抓住,就看他们自己的能力了。
  随着夕阳余晖一点一点消散,一位长相俊朗的小黄门匆匆而来,“各位学子,请跟奴婢来。”
  闹哄哄的场面立时安静下来,进士们看向小黄门,他们自觉地排好队,跟在他身后。
  恩荣宴的地点设置在恩荣殿,这个殿是由平朔殿改制的,今后专用于科举宴会。恩荣宴是为新科进士举办的,然而国都内几乎所有上了品级的官员都参与了这场宴会,这是给进士们认人的机会,也是给进士们进一步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入殿之后,进士们按照小黄门的指示,一一落座,他们对面坐着朝臣。周瑜看见了他爹,还看见了诸葛瑾他叔叔,至于董卓,他坐在上首,只比龙椅低一阶的位置。
  刘协和林禹州出现之后,宴会便开始了。美食美酒源源不断地送上来,丝竹之声不绝于耳,殿中还有美丽的舞姬挑着优美的舞蹈。
  林禹州捏着酒杯,他抬眼打量着底下一众进士,似乎在评价着他们的能力。
  刘协端坐在龙椅上,拨弄着桌案上的美食。这些都是他平日里喜欢吃的东西,可这会儿他一点儿兴趣都没有,他想喝酒了,只不过当初的限年岁饮酒令是他亲自颁发的,如今也不好带头违规。
  就在刘协纠结之际,底下传来的喧哗声引起了他的注意,小黄门凑到他耳边,将事情讲述了一遍。人多了就是容易闹矛盾,文人多了嘴皮子官司更多,刚才不知谁将话题引到了伪朝廷之上,几句过后进士们就“怎么处理伪帝刘辩”这个话题争吵起来,言辞最激烈的是一个叫谢辞的进士。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