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郭嘉刚要反击,就被林禹州拉住了, “走走走,你还小吗?”
郭嘉被林禹州拉着走, 他边走边不服气道:“你就惯着你儿子吧!你看看我,再看看我爹,你这么惯下去,青崖就跟我一样,不会娶媳妇的, 你也不能抱孙子,我爹就是你未来模样。”
“我谢谢您嘞!”林禹州忍住不翻了一个白眼, “可惜我生不出你这么大的儿子!”
没有季盛彦在林禹州跟前, 郭嘉说话随意的多, 毕竟谁都不喜欢闻醋味, 更不喜欢吃狗粮。他与林禹州一路说说笑笑,到嘉德门时,建议道:“去复道后面的回廊吧,那里隐蔽,视野还好。”
林禹州点了点头,同意了郭嘉的提议。
午时左右,就有考生完成答题,率先离场了。林禹州和郭嘉在嘉德门复道路后的回廊里坐着,他们打量着着陆陆续续走出嘉德殿的考生,发现第一批离开的并没有排名前十的人。
这样的殿试林禹州也经历过,看别人考的感觉很是微妙,这大概是属于监考老师的感觉?
郭嘉靠在廊柱旁,有些疑惑:“看这些人的神色,陛下抽的考题很难?”
“一共三题,数术一题,与水利相关,剩余一道策问,一道策论。”殿试开始,林禹州就知道刘协抽到的题目内容,说实话,这三道题目都不算简单,也不知刘协花了多少时间才琢磨出来的。
郭嘉闻言,问:“策论题目是什么?”
林禹州答:“水、火、金、木、土、谷惟修。”
题目才报出来,郭嘉立即说出了出处:“《尚书·大禹谟》,这很难么?”
林禹州一时无语,对郭嘉来说当然不难,可世上有几个“郭嘉”?他摇了摇头,指着前方,道:“刚才离开的那些考生,我不知道其具体情况,但这两位应该能写出好文章。”
郭嘉顺着林禹州的目光看去,发现走出殿门的是周瑜和司马朗,他捏着下巴道:“司马家族能人辈出,这一代最为出色的当是司马懿。”
林禹州挑眉:“这么看重他?”
“聪明,有野心,识时务。”郭嘉嘴角微微上挑,瞥向林禹州,笑道:“他是五个伴读中唯一能跟诸葛亮正面较量的人。”
林禹州好奇地问道:“其余人呢?”
“几个孩子各有所长,都很出色。”郭嘉的评价显得有些敷衍,却也是他心中最真实的想法,私心来说,他喜欢诸葛亮,欣赏司马懿,但是作为老师,他需要将他们都教导成才,“这几个小孩已经被我和文若定下了,等我们退休,就让他们顶上。”
林禹州轻笑出声,现在就想着退休的事,未免太早了些。
两人在回廊待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等到殿试考生走了一半,郭嘉才离开,而林禹州也回到了内书房。
“回来了?”林禹州注意到内书房里的季盛彦。
殿试结束后季盛彦就要去冀州,为了确保火/药质量,今日一早他便去了火/药署查看新作出来的霹雳弹。
“刚回,火/药署一切正常。”季盛彦给林禹州倒了杯茶水,“殿试如何?”
“正常进行。”林禹州答完,朝四周看了一眼,“青崖呢?”
季盛彦道:“资料看完,我让他先回府了。”
林禹州走到桌案后坐下,“三日后出成绩,届时还有典礼和晚宴,我估计要在宫中待上一整天。你若是那日白天走,时间上就有冲突。”
“青崖在明,我在暗。”见林禹州皱起眉头,季盛彦安抚道:“我会尽快拿下袁绍。”
林禹州叹了口气,有些不甘,总感觉白提炼神魂练度了,心中这么想,却也没说出来。
“先处理政务吧,离开时间再定。”见林禹州心情变差,季盛彦稍稍妥协。
“算了,你三日后的清晨走吧,早去早回。”林禹州叹了口气,他将公务推倒季盛彦跟前,自己则爬在桌案上,陷入了无限的哀愁之中,伴侣就要离开一段时间了,不习惯啊不习惯!
这边夫夫俩开始了离别前的腻歪,而另一边,殿试结束,考官们又陷入了紧锣密鼓的批改环节。这次批改,不仅考官重视,刘协更重视,因为将由他定出殿试前三名的名次,意义非凡。
于蔡邕来说,批改殿试的试卷比批改会试试卷更有压力,殿试上发挥出色的学子太多了,要摒弃自身喜好,选出最有才华的一位,着实艰难。他思虑再三,又与副主考们商讨了很久,才在六十个学子中确定了前十名。
就在蔡邕等人抓紧时间批改试卷的时候,坊间的热闹是一阵高过一阵。乡试开始时,百姓还没什么感觉,可等到乡试名次放榜,那种荣誉感和仪式感震撼了很多人。这种感觉是持续性的,程度会越来越强,范围会越来越广,不知不觉“靠读书出人头地”的思想慢慢渗透进大汉百姓心间。
殿试结束后,学子们离开皇宫后都各回各家,像诸葛瑾,司马朗这些有背景的,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不过寒门子弟也不是无人问津的状态。最近洛阳不知从哪儿刮来了一阵风,很多富户瞄准着殿试上那些没有婚配的男子,准备殿试放榜后,就寻媒婆上门说亲。
科考的影响不止如此,如今在洛阳,家中富裕的,会将孩子送入蒙学,家中贫寒的,会将孩子送入义学,不管哪种方式,百姓都会让孩子读书识字,而攀比孩子的成绩,也成了家长们最喜欢做的事情。虽然这种攀比导致很多学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让“别人家的孩子”提前成了全民公敌,可受这股风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读书识字,官员们也乐见此事发生。
普通百姓都受到了这么深远的影响,更别说读书人了。他们从参加殿试的学子口中,得知了皇宫的辉煌,殿试的隆重,怎能不心向往之?了解到以后“进士出身”会是做官必不可少的一环,那些持观望态度而没在今年参加科考的学子,全都悔得不行。他们明白,明年参加科举的人数会是今年的好几倍,难度也会比今年更甚。
这些纷纷扰扰的事情完全没影响到林禹州,还有三天季盛彦就要离开了,他将手头上的事务推给了郭嘉代为处理,自己则跟季盛彦在家整整待了三天。
胡天胡地的三天一晃而过,天蒙蒙亮的时候,林禹州在家门口送走了伴侣,儿子和女儿。看着家人远走的背影,林禹州叹了口气,直到年节,他都要过孤家寡人的日子了。
直到完全看不见前方人马了,林禹州才收回目光,他对身后的管家说道:“备车,去皇宫。”
管家低声应“喏”,今日是传胪大典,马车一早就备好了。
传胪大典这种说法是林禹州提出来的,为此还特别设置了传胪官,由黄门侍郎担任。举行传胪大典的地方跟殿试的地方在一处,都是嘉德殿。
林禹州到达嘉德殿的时候,这里人声鼎沸,宫女和小黄门来来回回忙着布置着殿前广场,鼓乐班也是早早到达,这一次他们居然还用上了编钟。
掌管演乐的承华令看见了林禹州,匆匆跑来,“拜见将军!”
“起来吧。”林禹州摇了摇手,“传胪大典用的礼乐是你们新作的?”
承华令佝偻着背,小心翼翼回答道:“六月前接到陛下旨意,命太予乐署和黄门鼓吹署为传胪大典作新曲。”
林禹州点头,“回去忙吧,不用在意我。”
承华令走后,林禹州嘴角浮起笑意,连奏乐都想到了,可见刘协对科考的重视程度。太予乐署和黄门鼓吹署是东汉乐府,专门收集编纂各地歌谣,改编创作乐曲等等,属于官方的音乐机构。
两汉时期的乐府诗对后世文化影响很大,林禹州有预感,这首《传胪曲》肯定会青史留名,说不定还会成为科举的“主题曲”,就跟未来某个过年联欢晚会的结尾曲一样。
因为要送季盛彦,林禹州起得早,他来皇宫的时间也早,然而有一位比他还早的,刘协几乎一晚上没睡。他听小黄门通禀,说摄政王进宫之后,就兴冲冲地朝内书房方向跑去。
林禹州来到内书房也没做事,他坐在书房里发了一会儿呆,看见刘协过来时,还颇为讶异,“陛下一晚上没睡?”
刘协及时刹住车,很奇怪地问道:“将军怎么知道?”
“眼眶黑了。”林禹州语气中含着笑意,他又问道:“早膳可用了?”
“还未。”刘协坐到了林禹州对面,“黄先生和青崖已经离开了?”
林禹州点头,他让小黄门去御膳房取一些膳食过来。
“不要汤饼,拿些干饼或者糕点。”刘协补充完,见林禹州看向了自己,脸微微发红,“今日有传胪大典,肯定会持续很长时间,朕不想……”
不想中途上厕所?刘协话没说完,林禹州却明白他心中所想了,毕竟是第一届科考,刘协想让他完美落幕,包括他自己都不能有任何一个纰漏。“别太勉强自己。”
“朕不会。”刘协说完,看向林禹州,他眼神明亮,里面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再过一个时辰,学子就要进宫了,明年会有更多的学子参加科考,对吧?”
林禹州笑道:“肯定是,朝廷各处都缺人,地方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学子哪里能够?”
刘协跟在林禹州身边,接触了很多政务,自然明白林禹州的话不假。今年的选才已经结束,他开始对明年的充满期待了,他想着,明年科考规模会扩大数倍,那才是真正的盛事。
第215章 三国建工忙(54)
太阳终于跃出天际的时候, 林禹州和刘协从内书房走了出来。辰时八刻,他们整理了衣容,朝嘉德殿方向而去。
嘉德殿内站满了人, 官员分列两侧, 进士站在嘉德殿外的广场上。巳时一刻, 刘协和林禹州从复道缓缓走来, 林禹州略落后于刘协一个身位。
两人走进嘉德殿,各自落座后, 乐府人员开始奏乐,传胪大典开始。
编钟的声音悠扬深远,配合着鼓声, 这首气势恢宏的《传胪曲》,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热血沸腾。随着乐曲声落, 传胪官捧着皇榜走到众官员最前方。
“拜见陛下!”一众官员朝刘协行稽首之礼。
林禹州起身,朝刘协行了一个揖手礼,他为摄政王,可免跪拜。
“众爱卿平身。”刘协偷偷吐了口气,说完这句话,他示意传胪官将圣旨交给站在最前列的主考官蔡邕, “蔡卿,宣旨吧。”
蔡邕出列领旨。
众官员回到原位站定后, 蔡邕捧着圣旨走到刘协右侧, 他面对众官员, 打开圣旨,开始诵读起来。圣旨前半段介绍的是科考的年月, 各考官身份以及勉励学子的话语, 后半部分才是重点。官员们忍过枯燥无味的前半段, 终于等到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全都竖起了耳朵。
蔡邕声音提高了些许:“第一甲第一名,庐江郡周瑜!”
蔡邕念罢,传胪官将这句话大声地重复了一遍,随即站在大殿两侧的小黄门继续重复,直到将这句话传入殿前广场,让所有人都能听见。
乍一听见自己的名字,周瑜心神一颤,他握了握拳,收敛心神后走出队列。周瑜昂首阔步地朝嘉德殿走去,这条路很短,这条路也很长,他承受着所有人的目光,去迎接属于他的荣耀。
周瑜进殿之后,一甲第二名和第三名也出来了,只见蔡邕念道:
“第一甲第二名,琅琊郡鲁肃!”
“第一甲第三名,临淮郡诸葛瑾!”
蔡邕念完,传胪官继续重复,一直将名次传递出去,至此,此次科考前三名全部出现。蔡邕继续宣读圣旨,众官员这才知道,同是进士,却也做了详细的划分,前三名赐进士及第,第四名到第二十五名赐进士出身,剩余人员赐同进士出身。
等蔡邕将圣旨宣读完毕,传胪大典也进入了尾声,随着众官员再一次高呼“陛下万岁”,先前的鼓乐声又一次响起。
林禹州能感觉到刘协的紧张,好在他克服了这种紧张。今日过后,这些科考学子将冠上“天子门生”的称呼,他们会是刘协最强的班底,也是他自己选出来的班底。
白天的庆典落幕,接下来就是晚上的筵席。群臣散去,林禹州从嘉德殿出来的时候,被刘协喊住,“将军,朕今日威严不威严?”
刘协身后的小黄门也目光灼灼地看向林禹州,显然大家都期待他的评价。
林禹州笑道:“做的很好。”
刘协也笑了:“将军放心,朕会努力,让你不那么操劳的。”
倘若摄政王不是林禹州,听到刘协这话,恐怕会以为他要亲政,但林禹州却从他的话语中听出了担忧和决心,想是自己这些天身体有恙的事情,被刘协看出来了。想到这儿,林禹州喉咙发痒,他咳嗽了两声,道:“我等着陛下亲政。”
刘协的目光更加坚定了。
殿试结果出来,洛阳城陷入了狂潮之中。林禹州对游街不感兴趣,刘协感兴趣却也懂得克制,没提出离宫的要求。他俩不准备凑热闹了,郭嘉,荀彧却准备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传胪大典结束后,他俩就直奔城内而去,果断决定旷工一天。
繁胜楼的掌柜的抓住机遇,将之前诸葛瑾,周瑜几人写的墨宝裱起来挂在了包间之中,由于他宣传到位,三甲游街这天,生意异常火爆。
游街的线路已经准备好了,就是围着洛阳城几个主要街道绕两圈,郭嘉和荀彧约好了地点,他俩本来还想拉上诸葛玄和周异的,却被两人推拒了。
郭嘉和荀彧约的地点是会宵楼,这幢酒楼不是洛阳最贵的,却是最高的,它是用水泥搭建的,整整八层,乃是洛阳第一高楼。只是真站在八楼,估计什么都看不清,所以他俩选择的是四楼的包间,同时跟他们一起的还有一群的小朋友。
诸葛亮,司马懿,陆逊,孙权和小荀适,五个小孩排成排,趴在四楼窗户边,楼下街道上全是人,维护秩序的羽林卫被挤得动来扭去,这种时候,他们表情再凶,都威慑不住人群。
“看,看那边!”陆逊扯了扯诸葛亮的衣袖,指着对面的茶楼,“那里好多女郎。”
周围的小伙伴“唰”地将目光集中到陆逊身上,眼中充满了犹疑,诸葛亮问道:“你怎么会注意到这个?”
152/171 首页 上一页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