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小睡了一阵,韩悯抻着手,在床上赖了一会儿。
系统说:“我觉得你总这样懒懒散散的,总有一天会被皇帝赶出宫去。”
韩悯翻身坐起,揉了揉眼睛:“反正都睡过龙床了,也不算我亏。”
系统恨铁不成钢:“你有点志气啊。”
“有了,现在有了。”
他下了地,扯过衣裳披上,低头系上衣带。
“你要去哪里?”
“昨日吃了温言的蜜饯,去向他道个谢。另外傅询昨夜说,至迟下个月就会料理恭王。然则恭王理政多年,朝里文臣大多是他的人,傅询要动他,现在正是要用文人的时候——”
韩悯随手从桌上抽出一根发带,弯下腰对着镜子,挽起头发,继续道:“温言来找他,恐怕也是为了这件事。到底麻烦了傅询这么多事情,我去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系统道:“你还算有点心思,我以为你……”
正说着话,窗外传来笃笃两声。
韩悯觉着奇怪,“嘘”了一声,细细听了一阵,窗外又传来动静。
他走到窗前,推开窗子一看,一只苍鹰靠在窗台上,浑身是血,脑袋上一撮白毛都被鲜血浸透,粘连成一撮一撮的。
是那只送信的鹰,傅询给他起名字叫燕支,但是韩悯叫它萝卜头。
韩悯一惊,连忙把它捧起来,小心翼翼地托着,跑出殿外。
杨公公就在外边,看见他匆匆忙忙的模样,问道:“怎么了?”
韩悯把手里濒死的鹰给他看:“喏。”
杨公公摆摆手:“这我可不懂,带你去找圣上吧,圣上养这个养的多。方才书房里传膳了,议事应当快结束了。”
韩悯点点头,随他一起过去。
而傅询与温言在书房说话,面对面坐着,殿门敞开着,侍卫卫环与一个年轻的小太监在里边侍奉。
不便打扰,韩悯才在石阶下望了一眼,转身要走,傅询抬眼就看见他。
傅询朝他招招手:“过来。”
韩悯回身,三两步跑上石阶,解释道:“原是不该打扰的,但是也是一条小生命……”
他朝温言点头示意:“打扰了。”
温言的嘴角往下压了压,别过头去,不是很高兴的模样。
韩悯上前,那鹰的羽上还滴血,怕弄脏傅询的桌案,也不知道该不该放下。
傅询将案上奏章推开:“放着吧。”
“好。”
傅询摸了摸那鹰的颈子,还是热的。
他吩咐了一声:“卫环。”
卫环快步走进里间,捧出一个小木匣,打开来,里边是一排大小不一的银刀,还有一些金疮药,应当是专给鹰用的。
韩悯在案边坐下,那鹰的脑袋正对着他,目光浑浊。
好像有些不对。
傅询看了看,最后掰开鹰喙,从里边拿出一个小竹筒给他。
拆开竹筒,里边的字条还是好的。
仍旧是“无碍”二字。
是前几日傅询给他回的信。
韩悯就是因为没收到信,才会来了永安。
这鹰带着伤,在桐州与永安之间来回飞,在桐州扑了个空,想回来找傅询,便停在寝殿的窗台上。
结果遇见了韩悯。
傅询一边拆开一包药粉,一边安慰韩悯:“会养好的。”
韩悯的嗓子有些哑:“嗯。”
他看见鹰的爪子都被剪了,便问:“爪子也会长回来吗?”
傅询点头:“会,它们原本就会挫断爪子。”
韩悯认真地看着案上的鹰。
等包扎好,傅询转头,想揉揉他的脑袋,发觉手上都是血迹,便用手背碰了碰他的脸。
韩悯把萝卜头抱在怀里,摸摸它的翅膀。
“再也不叫你送信了。”
“以后都用不上了。”
傅询似乎别有所指。
韩悯却只顾着哄他的鹰。
傅询洗了手,撑着头看鹰,大约是在看鹰。
过了一阵,温言无奈道:“陛下,韩公子,都正午了,这鹰也该饿了。”
*
午膳是傅询同韩悯,还有温言三个人一起用的。
场面有些诡异。
傅询使劲给韩悯夹菜,温言是世家公子做派,食不言,一个人温温吞吞地吃饭吃菜。
韩悯有点遭不住,想让圣上“雨露均沾”,但是说不出口。
他谢了恩,扭头把地上盛着碎肉的碟子往萝卜头那里推了推。
它还是没什么精神,蔫蔫的。
连带着韩悯也恹恹的。
吃了一阵,温言放下碗筷,从小太监手里接过帕子,按了按唇角。
他温声道:“韩公子文采斐然,那时在柳州撰的一封折子,参得恭王脸色三变,从金殿出来,还在阶上摔了一跤,温言自愧不如。”
傅询不悦地唤了一声:“温辨章。”
辨章是他的字。
温言良行,明辨文章。
温辨章淡淡道:“这回再参恭王的折子,陛下还没给韩公子看吧?不如给韩公子看看,好让他也改一改。”
傅询面色一变,将玉筷按在桌上,还没说话,却听韩悯应道:“好啊。”
温言朝他淡淡一笑。
他心里的算盘打得清楚。
一是打压打压韩悯这“妖妃”的“嚣张气焰”,给他找点事情做。
二是,他不得不承认,韩悯确实很有才华。
上回在柳州,温言与他同修奏章,感觉很好。
但是傅询拨了拨筷子。
不是很高兴的模样。
或许是气场太过强大,韩悯也察觉到了,扭头看他:“嗯?”
傅询温和地笑了笑:“喜欢就去做。”
他看向温言,冷声道:“你自己的分内之事,也不要总盘算着推给旁人。”
温言全不在意:“能把恭王参得跌了一跤,实在是天大的本事。温言拍马难及,温言珍惜韩公子的才华,才出此下策,想与韩公子单独相处。”
傅询拧眉,你再说一遍,你想什么?你想得美!
作者有话要说:
傅询字弋铦
温言字辨章
悯悯未成年(古代意义)
第21章 拉拉扯扯
韩悯与萝卜头一起养病,在福宁宫住了几日。
闲时与温言一起改改折子——傅询准备以这一封折子起头,向恭王傅筌发难,把他拉下来。
因此这一封折子算是打头阵的,写给天下人与文物朝臣看的。
也是新皇登基,立威用的。
所以格外要紧。
偶尔也帮傅询看看折子,当然都是不大要紧的。
要紧的东西,他不敢动。
*
这日清晨,书房里,傅询坐在案前翻折子,韩悯还有些困,撑着头发呆,一行字看了许久。
两张书案离得不远,韩悯就坐在傅询下首,傅询一伸手就碰得到他。
正出神时,忽然有个人扯了一下他的发带。
韩悯下意识伸手去抓住他的手:“诶!”
刚要说话,而后反应过来,这不是在书院,扯他发带的人,是皇帝。
韩悯扭头,看了他一眼,然后缩回手。
傅询还真不客气,扯开他的发带,缠在指尖上玩儿。
就如从前一般。
“你在想什么?”
“想桐州那边。”韩悯换了只手撑着头,叹道,“老的老,小的小,就算有族兄照顾,到底还不如我贴心,也不知道爷爷在家有没有喝人参汤,兄长的腿好些了没有。”
他再叹了一声,没有再说下去。
傅询忽然道:“等料理了傅筌,你把他们接回来。”
原也只是随口一提,却不想他说得这样直白。
韩悯放下手,惊讶道:“真的?”
“真的。”傅询点头,“不过——”
“嗯?”
“先皇刚刚驾崩,没办法马上给你们家平反。”
“这个不急。”韩悯笑了笑,又想起另一件事,笑容逐渐凝固,“我要怎么留在永安?做太监吗?”
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想到这个。
傅询轻笑问道:“你想做什么?”
“我?”韩悯实话实说,“我原本想考个科举,然后去杨州做主簿。”
“主簿太委屈你了。你再想想,要做什么?”
韩悯认真地思索了一会儿。
他不知道傅询心里有没有答案,也不想说得太高会不会惹恼他,顺着自己的心思。
“我想想爷爷从前那样做史官,就是兰台修国史……”
“我也觉得史官不错。”
心脏怦怦直跳,韩悯捂住心口,傅询这就要满足他的愿望了?
却听傅询继续道:“起居注史官是很不错。”
韩悯面容呆滞:“啊?”
朝里史官分两种。
一种是史馆史官,就是在史馆修国史的。
韩悯的爷爷就在史馆当过十几年的抄书小吏,后来拦驾献书,就做了史馆太史令,总揽史馆修国史之事。
还有一种,就是起居注史官,又叫起居郎。
起居郎,御殿则侍立,行幸则从。
臣有奸邪正衙奏,君有动言直笔书。
简单来说,就是跟在皇帝身边,记录皇帝起居言行的史官。
傅询看了他一眼:“怎么?你不愿意?”
韩悯敛了神色。
倒也不是不愿意,两种史官的品级是一样的,只有一点——
起居郎得日日夜夜跟在皇帝身边。
想到从前自己和傅询打过的架,方才傅询还扯他的发带欺负他,韩悯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可能不是很适合这个职位。
傅询见他的模样,还以为他不好意思,轻声安慰他道:“没关系,同旁的起居郎都一样,朕不会对你做别的事情。”
他这话越说越低,但是韩悯也听清了。
这话落他耳里,就变作傅询要报童年的打架之仇。
“朕不会对你做别的事情”。
这话肯定是假的!
但是在朝里做官也不容易。
韩悯摸摸鼻尖,下定决心。
行吧,打架就打架,大不了以后我不还手、光挨打就行了。
看来六品的起居郎也不太好做。
韩悯低头,小声回话:“臣都听陛下的。”
傅询看他这副乖巧温顺的模样,心情大好,伸手捏捏他的脸。
韩悯仍旧低着头,疼得脸都白了。
现在傅询就要找他报仇了。
小时候应该跟他打好关系的。
现在就是后悔,十分后悔。
傅询收回手,又过了一会儿,不知道把什么东西放到他头上。
韩悯低着头,不敢抬头看,怕把东西弄掉了。
规规矩矩地坐着。
然后外边的小太监通传:“陛下,温大人又来了。”
温言推开门,看着书房里的情形,险些没背过气去。
他俯身作揖,无奈劝谏:“陛下,书房乃清静之地,外殿还挂着德宗皇帝的御像,实是不该做此轻浮之举,实在也折辱韩公子了。”
傅询满不在意,面上淡淡的笑意:“孝期宫里不开宴,往日开宴时,滴粉缕金花是皇帝恩宠,怎么这花就不算恩宠?朕倒想给他簪别的花。”
韩悯听不大懂,一晃脑袋,一朵蓝颜色的布花就掉进他怀里。
把他吓了一跳。
那是傅询用他的发带扎的。
方才傅询说的滴粉缕金花,是宫中司织局制的、珍巧非常的金丝绢花。
宫宴上,皇帝为显恩宠,会亲自将这东西簪在臣子的官帽上。
中秋、除夕宴后,月色清皎,朝臣结伴,簪花骑马回府,是永安城里风流非常的场景。
韩悯忙道:“系统,给我看看《三国演义》刘备有没有……不对,那时候还没有戴花的习惯。”
他拿着自己的发带,有些出神。
不正统文人又不争气地开始心动了。
傅询从他手里拿过发带,将随手扎起来的布花拆散,捋平整了,还给韩悯。
他看向温言,冷冷地道:“温言,你近来管的太多了。朕让你做御史,没让你做大太监。”
温言站在原地,面色一变。
韩悯正绑头发,猛地听见这句话,手上动作也顿了顿。
要不怎么说伴君如伴虎呢,方才还笑着说话,才一句话的功夫,这就变了。
他斟酌着想开口。
正巧这时,杨公公领着一个小太监来奉茶。
杨公公就是皇帝身边的大太监,身后那个小太监年轻面白,韩悯没有见过。
杨公公自然也听见了方才那句话,看见韩悯要说话,怕他惹着傅询,便抢先开口。
“那怎么行?老臣已经和我这小徒弟说好了,等老臣出了宫,就保举他做大太监。陛下要让温公子来,也已经迟了。”
小太监跟在师父身后,一言不发,给韩悯奉茶。
傅询原本还想再说什么,转头看见韩悯正与那小太监说话。
韩悯悄悄问他:“你是杨公公的徒弟?你叫什么名字?”
小太监低眉垂首,答道:“小的叫杨面。”
“杨面?”
16/118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