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飞狗跳半天,唐爸将公鸡罩在了背篓里。
之后的命运不必多说。
因为这会儿也找不到鸽子,所以就省掉了这一部,直接往鸡肚子里塞了两个鸡蛋。除此之外,还有姜片、葱段、蒜粒和最重要的香菇,都是用来除腥提味的。
炭火已经烧得旺旺的,都弄好之后,秦屿在乳猪身上抹了一层蜂蜜,然后用锡纸整个包裹住,架在炭火上炙烤。
“这要烤多久啊?”唐妈忍不住咋舌。
秦屿说,“大概几个小时吧,应该能赶得上吃晚饭。”
于是一下午,院子里始终飘荡着烤肉的香味。期间锡纸还被打开,又抹了好几层蜂蜜和调味的酱。这样,都等到里面的肉都烤熟了,酱料的味道也就彻底渗了进去。
这时候还不能吃,而是要剥开锡纸,再烤一段时间,将表皮烤至金黄。
这样的烤乳猪肉外焦里嫩,蜂蜜和酱料的味道融入肉里,吃起来自然齿颊留香。等外面的猪肉吃得差不多了,再打开腹部,取出焖在里面的鸡肉,又是另一种滋味。
至于两个吸收了所有精华的鸡蛋,一个归了小泽,一个上供给了唐爸唐妈。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7-08 23:58:05~2020-07-09 23:54:4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近三千万年 10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2章 塘边
虽然唐含早就说过, 村子里一年四季都很忙。但是等该种的庄稼都种下去之后,江黛还是忍不住觉得,接下来应该就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了吧?
眼看着天气热了起来,在太阳下晒一会儿就流汗, 这要忙起来多难受?
然而现实告诉她, 她想多了。
地里的庄稼确实都已经种下去了, 但是现在种地讲究的是精耕细作, 早不是原始社会那种种子一撒,随便它怎么长的时候了。
所以, 接下来, 他们要给所有的地都除一遍草,追个肥, 以便地里的庄稼能够吸取足够多的营养, 茁壮成长, 最终结出丰硕的果实。
按照唐含的说法,其实这都算好了。
以前唐家种过一阵子的冬小麦和油菜,这两样东西是要在雨季之前抢收,然后补种下第二茬作物的。现在只种玉米和土豆,已经轻省很多了。
——其实唐妈已经有些后悔冬天没种点小麦和油菜。今年疫情那么严重, 也不知道这些物资什么时候才能供应上。但是自己种的话,就可以自己磨粉榨油,不用担心没得吃了。
夏天天亮得早,他们起得也早,五点多就起来了, 吃过早餐,唐妈就一人发了一套除草的工具:遮阳帽一顶,铲锄一把。就连小泽也有一个袖珍小锄头, 倒是不指望他能帮上忙,主要是给他找个能玩的东西。
然后大家排排队,一起出门。
除草也有讲究,土豆这个时候需要起垄,好让新土豆有生长的地方。而玉米则需要铲掉周围的杂草,晾根。所以这两样套种在一起,就整合适。铲掉玉米周围的土和杂草,正好都垒在土豆根部。
除完了草,还要给玉米加一道肥料。施肥也有讲究,要距离玉米差不多两三厘米远,太近了肥力太足,容易烧死玉米的根部,太远了玉米吸不到肥料,反倒便宜了杂草。
虽然唐爸已经牵着牛犁过一次地,只需要将翻起来的泥土拍散,不用自己辛苦去挖地,但锄草依旧是个十分艰难地活儿。毕竟这种劳作,是从早到晚没有休息的,而且肉眼可见,可能还要持续十来天,直到将唐家所有的地都弄完。
而且天气也是个问题。下雨固然很不方便
,但是出太阳也十分折磨人。
江黛自从来这里,已经吟了好几次“锄禾日当午”,现在才算是真正体验了一把。一天下来,整个人头昏脑涨,晚饭都不想吃。
唐妈早有准备,没有准备大鱼大肉来补充身体,而是煮了一锅酸菜豆米。这是素菜,汤又多,十分下饭,就算没有胃口,就着汤也能喝下去一碗。
吃完饭,江黛就想去洗漱,然后上床休息。
被唐含拉住,“想不想出去逛逛?”
“去哪儿?”江黛问。
村子里的电线杆还没有修好,当然不会有电。蜡烛是稀缺资源,所以现在他们都会在天黑之前回家,吃过晚饭,洗漱完毕,然后早早上床睡觉。倒是很符合小农经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标准。
至于夜生活,那是彻底没有的。
“去塘边。”唐含说,“那边水汽中,风也凉快。”
“村子里还有水塘吗?”秦屿在一边听到了,好奇地问。
唐含解释,“距离村子还有一段距离,是开来养鱼的鱼塘,很早就有了。平时没什么人去那边,你们应该没见过。不过夏天去的人就多了,那里也很热闹。”
以前就热闹,现在没有电,不能看电视消遣,去的人只会更多。
秦屿恍然,“难怪你们村子叫塘边,我之前还一直想哪里来的塘呢。我们之前吃的鱼就是从那里来的吧?”
“对,现在有人承包养鱼的。”唐含说,“等不那么忙了,咱们还可以交一点钱,去塘边钓鱼玩儿。不过我爸的鱼竿不知道还能不能用,之前给他买过,不知道放哪里去了。”
“不就在楼梯间那里放着,应该没坏,你们要用就去找。”唐爸远远听见了,扬声道。
“那就去看看?”虽然很累,但听说有新鲜的东西,大家都挺有兴趣,小泽更是只要能出门就高兴。
于是一行人便摸着黑往那边走。——说是摸黑也不确切,天上有星有月,倒也勉强能够看得清路,而且现在的路都已经修过,是平整的水泥路,不用担心不小心踩到奇怪的东西。
走了大概十来分钟,远远就听见了喧闹的说话声。这一路过来安安静静,倒像是整个村子里的人都聚集到这里来了。
夜风徐来,
确实带着清凉水汽。
再走近一些,就看到了火光。鱼塘边种了一株巨大的榕树,人们就在这树下烧了一堆巨大的篝火,所有人围着篝火散坐,跟相熟的人高谈阔论。
这个场景,要不是唐含提前说过,江黛几乎以为自己是遇上了什么山魈鬼魅聚会的现场。
就……有一种跟这个村子格格不入的感觉,但细细一想,又觉得似乎没什么不合拍的。
甚至还有人带了酒,一边谈天一边喝,喝高了就放声唱一曲荒腔走板的乡村小调,博众人一乐,也无所谓丢人不丢人。
唐含一行在外围找了个地方坐下来,没有刻意去参与话题,但就这么静静地坐着,看看星星,听听人声,也觉得很惬意,好像一天的疲惫和劳碌,都消散了不少。
不过他们几个都不太能融入这里的气氛和话题中,并没有待多久。
“还是等白天有空了来钓鱼吧。”秦屿这样说。
回到家里,唐含和江黛又互相按摩了一下身上酸痛的地方,免得明天挥不动锄头。
按完了,人果然轻松了很多,没多久就睡着了。江黛原本有一点神经衰弱的毛病,睡眠总是很浅,容易被惊醒,到了这里之后就迅速被治愈,现在沾枕头就睡,别提多香甜了。
一夜无梦,第二天起来,又继续投入到忙碌之中。
前面几天比较辛苦,一旦习惯了这样的强度,就开始慢慢适应了,也有心思去注意山上的风景,路边的野菜,林中的野果……
这天他们正在地里忙碌着,突然天上下起了冰雹,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连忙往林子里钻。
“怎么会突然下冰雹?”江黛表情茫然,显然还没见过这种展开。
“偶尔会有这种反常的天气。”唐含说,“这种下不了多久,等会儿就好了。”
她的预测并没有错,冰雹果然只下了一小会儿,然后……变成了雨。这雨就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停的了,她们就算躲在林子里,也阻挡不了被淋湿的命运,唐妈见状,便招呼她们先回家休息,明天再来。
没有经验的江黛和秦屿本来很高兴,毕竟下了雨,终于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
而且雨后的天气,也不会像出太阳时候那么热,那么难捱。
但第二天,他们就后悔了。
被雨水浸湿的泥土都黏成了一团,锄地的时候便格外费力。而且这些泥还会黏在出头上,还得费劲弄下来。一早上下来,锄地效率大大降低,根本没完成多少。
但是老天爷就是这么玩你,能怎么办呢?
好在不知道是不是前阵子雨下得太多了,接下来一直是晴天,不用再被天气困扰,锄地的效率再次提高。
这一忙就是十几天,才终于锄完了所有的地,可以休息一下了。
直到唐妈说过几天就是端午,该准备包粽子了,江黛才回过神来,意识到这一年居然就这样过去了一半,而自己竟然没有太大的感觉。
唐含被唐妈分配了一项工作,去摘包粽子的箬竹叶。
竹子种在菜园下面,是从唐含大伯家的屋子那边发过来的,长成了郁郁葱葱的一大片。这种竹子,他们这里也叫雷竹,小时候唐含他们会用这种竹子来做“枪”。
说是枪,其实也就是切下来一段竹子,再用竹枝做一个可以塞进去的内胆。然后去摘一种豌豆大小的植物种子来当子弹,在竹筒一端塞上一粒堵住空隙,再在另一段塞进另一粒,用内胆按住,用力往前一推,将前面那一粒“子弹”打出去。同时因为有一段密闭的空气,所以推出来时会发出“啪”的响声。
反正农村小孩玩的东西,多半都是因地制宜。
秦屿听唐含这么一说,顿时来了兴致,找来柴刀看了一截竹子,打算回去做一个给儿子玩儿。
“那个先别忙,先把粽子叶摘了。”唐含见话题渐渐歪掉,连忙道。
挑今年刚发的,大小适中的叶片摘下来,用水煮过,洗净之后就能用来包粽子了。
不过,摘了几片叶子,江黛突然问,“家里不是没有糯米了吗?那怎么包粽子?”虽然这些年来,粽子的馅儿是花样翻新,一年比一年奇葩,但是总的来说还是离不开糯米作为基础,否则就不是粽子了。
唐含并不在意这个问题,“我妈有办法,估计会去别人家拿一点吧,村子里有人种糯米,只要脱个壳就行了。”
唯一的问题是现在没有电,脱壳的机器不能运转,只能人工舂米了。所以之前唐妈没想过要弄这些,但这不是过节了吗?节日总不能不像样子,费点功夫也就没什么了。
江黛彻底服气了,这村子里还真是什么都有……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7-09 23:54:42~2020-07-10 23:53:4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一只爱八卦的小蛇、22891942 1个;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山 10瓶;22891942 1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3章 粽子
果然, 等她们带着粽叶回家的时候,唐妈也已经拿回了糯米。虽然看起来有点碎,但是现在这种情况,有就不错了, 还要什么自行车?
唐妈还带回来了一个好消息, 家里的猪仔预定出去了六只。
虽说还剩下六只需要自己养, 但是压力一下子就大大减轻了。要知道, 他们之前可是已经做好了自己养十二只猪的准备。
而且现在只是预定,说不定到可以捉的时候, 又有人想要。
而且也不光是卸下了重担, 更重要的是给家里添了一份收入。虽说到目前为止,家里的东西基本可以自给自足, 没什么经济压力, 但总要为以后做准备。
而且唐含和还留在北京的姐姐唐枫, 目前看来恐怕要失业很长一段时间了。
唐含还好,既然留在家里,总少不了那一口吃的。但在北京的那个,却实在让人担忧。
都说京城居大不易,现在这种形势, 虽说政府肯定不会放弃大家,但光是买一口吃的估计都要花不少钱,唐枫虽然有点积蓄,但这样坐吃山空,将来说不定需要他们补贴一下。
唐妈说到这里忍不住叹气。本来她还想趁着过节, 去镇上看看,有没有能充电的地方,给手机充个电, 也好跟唐枫联络一下。结果刚才一打听,才知道镇上的疫情虽然已经控制住了,没有继续扩散,但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那边自己都还乱着呢,就连村委会跟镇政府的联系都断了,暂时最好还是不要过去。
“你也别太担心了。”唐含安慰她,“唐枫就是个人精,什么时候吃过亏?停电之前打电话,她不是还说屯了几百斤米吗?够她一个人吃完今年了。现在疫情被控制住了,后面局势会越来越好,明年说不定又有明年的办法。”
“那她还能光吃米吗?”唐妈瞪唐含,“城里现在买菜肯定很难。”
“那就没办法了,就算联系上了,你也没办法给她送菜过去呀!”唐含耸肩,“他们人多,会自己想办法的。”
秦屿也安慰道,“政府肯定会调配物资,不会让人管在家里没饭吃的。”
“不提了不提了!”唐妈很快振作起来,“我去把米簸一下,包粽子了。唐含你不是要包肉粽,蛋黄粽什么的,自己去弄材料。”
“那你的咸鸭蛋放在哪里的?”唐含连忙站起来问。
“就楼梯间的坛子里,你找一下就是了。”唐妈拎着米进屋,一边扬声道。
去年唐家还养了鸭子,后来死的死吃的吃,就没有了。剩下十几个蛋,因为唐含说想吃咸鸭蛋,唐妈就给泡在盐水坛子里了。不是前几天去塘边的时候看到别人家养的鸭子,都快给忘记了。
正好赶上端午,是吃咸鸭蛋的节日。
唐含把坛子里的鸭蛋全部掏出来,数了数,一共十七个。
小泽蹲在一边帮她数。自从停电之后,小泽的夜间教学就停止了,不过秦屿显然并没有放弃,一直在教他。所以小泽数数很利落,而且数完之后,他掰着指头算了一下,顿时露出忧愁的神色,“十七个蛋,我们有六个人,一个人三个,还少一个!”
“是啊,那怎么办呢?”唐含故意逗他,“小泽少吃一个好不好?”
小泽脸都皱成一团了,但也没有反驳她的建议。他接受到的教育就是“孔融让梨”,这种时候,也不能理直气壮地去争。
29/68 首页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