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人生赢家的正确崛起方式[综武侠](综武侠同人)——长恨歌行

时间:2020-11-01 09:34:02  作者:长恨歌行
  王中孚作为他的弟子,虽重治学,但是道家的东西好赖还是要学的,不说别的,只说武功方面,有基础和没基础的人,就要差得远。
  厉害的武功秘籍,不是出自道门便是出自佛门,最典型的便是现在还未出世的《九阴真经》,一个文官遍览群经、编纂道藏之时所得的精细体会,却比天下的什么神功宝典都要了不得。
  索性王家的仆人们并不跟着听课,否则的话,定要忧心自家的少爷会否被教坏了。
  从咸阳返中都的路上,唐无易带着王中孚走得不紧不慢,某处风景好,停下来游览个几天,是常有的事。
  这么走走停停回了中都,已经是贞元二年八月了。
  迁都是件大事,金主完颜亮便改了元,号为贞元。
  完颜亮此人疑心重,又素有雄心壮志,见不得许多女真旧制,锐意革新,他这迁都既是为了便于交通全国,也是为了抓权。
  若是在上京会宁府,白山黑水苦寒之地,乃是女真旧族势力最大的地方,他虽是皇帝,还要受人节制,迁都过后,炮制金国贵族里那些保守党、他信不过的人,就简单起来了。
  若非必要,很多女真贵族是不愿迁都的,因而反倒是汉化的女真和汉人,在中都这边比较多。
  金国汉化,乃是加强其统治的好事,然而汉人中的有识之士,却不免为此感到痛心疾首。
  黄裳虽是唐无易的曾外祖,然而二人每年相聚也就一两个月的时间,盖因唐无易身处大金中都,让北宋年间出生、及第、为官,遍识大宋繁华的黄裳难免心下怆然。
  然而收下王中孚后,唐无易终于想到了一件事。
  他这曾外祖身上最大的财富,并非是什么九阴真经,而是《万寿道藏》。
  《万寿道藏》乃是黄裳当年奉徽宗之命编纂的,遍集当年天下道经之精华,只可惜当年汴京失陷,《万寿道藏》也多有毁于战火的。
  《万寿道藏》没了自然可惜,唐无易这些年也多有收集其残卷,以填充自己底蕴,不过有了黄裳这个活宝典在,倒能简单许多。
  黄裳何以从不通武事的文官成为武林高手?
  便是因为他奉命编纂道藏,怕成品不过关惹得“道君皇帝”震怒,字字小心,句句斟酌,一言一辞,都铭刻在心。
  黄裳的记性很不错,而他对道藏的记忆又很深刻,所以一些亡佚的部分,唐无易渐渐就将它复原了起来。
  系统是有资料存储功能的,但是这到底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有唐无易一个人能看,也实在可惜,于是他便常拿了几刀宣纸,一笔一划将早已消失于战火之中的典籍复原。
  然而为人师表,可不能随意偷懒,于是王中孚每日练字的内容,便是唐无易口述的道藏。
  唐无易是教王中孚武艺的,但是成日里教王中孚学道的时间比练武的时间还多。
  *
  哐哐,门响了三下。
  “老师,我进来了。”王中孚穿着一件蓝底黑边的练功服,收拾得利落妥当,边说边跨步迈了进来。
  他那年轻的老师正埋头写着道藏,等到王中孚惯例在常坐的位置上坐好,才开口:“今天来晚了。”
  王中孚沉默了一会儿,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难道让他直接说“老师,我们家跟来的老仆觉得我跟着我们家护院习武都比跟着你有用,方才正拉着我不让来”吗?
  他自己是明白这位老师不是个寻常人物,自己近些日子很有长进,但是老仆看不明白啊!
  好容易仔细给人说道明白,今天的课业却迟到了,说谎,是很容易被看穿的,但是实话实说,嗯,他怕老师待会儿就要拍死自己,或者拍死自家老仆。
  不过这也赖不得他们,实在是老师自己个儿也有点不像话。
  唐家老太爷在大宋的时候就是文官出身,姻亲、门生、故旧、同党等,相互之间串联起来,便是好大一份人脉。
  官宦之家,家中子弟想要出息,便简单多了,几代为官下来,唐无易还真就是唐家最出格的。
  唐无易在家中很是得宠,他是二房的长子,母亲早逝,父祖皆怜惜他,父亲的继室也是个体贴妥当的,待他极好。
  然而他个性放纵不羁,我行我素惯了,唐家在中都有宅子他偏不待,在城外修了道观,虽不曾入道、取道号,然而这表字却被他换成了“太&安”,颇具道韵。
  “太”同“泰”,然则长辈给他取的字原先是“安泰”之“泰”,换成“太&安”,意思却是有些变了。
  唐无易自己明摆着准备出家做道士,虽则与都中权贵多有交游,但还是有人将之视为“不肖”,王家跟来的老仆见其做派,虽碍于救主恩人的身份不便多言,私下里面对小少爷的时候,多少是有牢骚要发的。
  王中孚脑子里快速地过完这些心思,还未曾想好该怎么说自己的理由,便听到唐无易又开口换了话题:“近些日子,抄录道经,可有什么收获?”
  这题简单,他会答!
  王中孚好歹是个天才儿童,练字本就要专心,近些日子唐无易又是口述,免不了聚精会神将心思多放些在上面,要说收获,可是不少。
  唐无易从不怀疑王中孚的理解能力,这也是个黄裳式的人才,真正的自成一脉,能人所不能。
  王中孚称他老师,二人之间并不是武林人士意义上的师徒关系,而是普通的师生关系。
  这些日子他替孩子打了武道文化的底子,日常也有教授一些强身健体的动作,不过真正的戏肉,还没上。
  “中孚,你可知为何我教你这几月,最常让你做的便是抄录道经,射、御之道未尝教,所谓武艺也没让你学吗?”
  “中孚不知”,王中孚恭恭敬敬地回答,“不过老师当是有自己的打算。”
  “是有打算,原本准备着再过些日子再和你说明白,不过今日也算是恰逢其会了,你跟我来。”唐无易站起身,出了书房的门,带着王中孚往道观外头走。
  他这道观只修了两进院子的大小,在中都这地方来说,并不算多好,况且又是在城外,不过该有的都一应俱全,出了观门,便是一片树林,只有一条三尺宽的小道,从山下通到这里。
  索性这山不高,从山下来这里,一盏茶——也就是约莫一刻钟——的时间,足够了。
  唐无易寻摸了一棵需一人环抱的大树,问王中孚,他可否只凭自身之力便弄断它。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这虽然是个江湖武林的世界,但是五绝之流的高手也是凤毛麟角,内力深厚,便是一流高手,寻常江湖人士,没有修炼出内力的,除非专修外功,否则的话,仅凭自身之力,想要弄断这棵大树,也很难,更何况一介小儿。
  “中孚,你看好了,我要教你的,可不是寻常武艺,而是武功。”说罢,轻飘飘一掌拍去,大树应声而断,将边上的王中孚吓了一跳。
  其实拍石头、在石头上写字,也都是可以的,然而没有练武,是想不到这难度有多高,因此这两项,还得留着日后再打击一下小朋友。
  唐无易觉得自己现在很像诱&拐小朋友的怪蜀黍,拿着个新奇的东西在吊小朋友的胃口。
  “你可愿学?”
  “弟子愿意!”毕竟还是少年人,唐无易这根胡萝卜吊出来,王中孚哪里有不答应的?
  不过答应下来以后,王中孚又有些犹豫地说道:“那,弟子日后,还能去科举吗?”
  “自然是去得的,习武非一时一日之功,你想要做其他的事,自然是可以的。”
  “谢老师。”
  “还叫老师?”
  “谢师父!”王中孚很机敏地行了个大礼,磕了个头。
  宋代没有动不动就磕头跪拜的礼节,行此大礼,自然表明了王中孚的心迹。
  “好,好!”唐无易大笑起来,连道了两声“好”。
 
 
第21章 谋划
  王中孚既然正式拜了师,唐无易就不白叫他当一回徒弟。
  武功者,既重天资,也重体魄。
  如黄裳这等几十年未曾习过武,只靠一朝顿悟的天才,世所罕见,因而武道之初,还是要以打基础为正理。
  唐无易还是原来的想法,纵然是在这些低武世界里,练武还是要像主世界一样,先锻体,再炼气。
  于是切实的习武便开始了。
  《惊鸿游龙》是主世界唐家的功法,有专门的针对性,他是不好随意教授给别人的——纵然这个别人是他的徒弟,也是如此——其他主世界流传的寻常锻体功法,他就不大看得上了。
  这些功法在主世界效果好,主要还是依托灵气的功效,主世界那地方,纵然没有什么配合锻体功法熬炼的宝药,也不过是进度慢些罢了,但是这些功法,在灵气比主世界稀薄的地方,不仅见效慢,耗费也更大,不足取。
  于是唐无易还是教授王中孚内家拳。
  内家拳主修气血,熬炼全身,更因是末法之世所创的功法,对灵力的需求少,需要的药材也更常见,更容易提供。
  饶是王家老仆对唐无易有多少微词,只看那未曾断过的人参、灵芝、虎骨等药材,也不能不说一句好。
  纯练武功,将自己练成一个莽夫,也是不行的,知识很重要,没文化真的很可怕。
  这个世界的既定剧情中,号称黑风双煞的梅超风和陈玄风二人,为何将出自《九阴真经》这份经典道家武学的“九阴神爪”,练成了邪功“九阴白骨爪”?
  还不是因为这两人吃了没文化的亏,只看字面意思便去练武,活生生入了邪门歪道。
  说来也是奇怪,他们的师父黄药师号称无所不通,教出来的徒弟却没有几个是成器的,唐无易觉得,无论如何,这种情况都要避免发生在自己门下。
  虽然是武林中人,但是也不能只做武夫嘛!
  黄裳提前了这么多年出关,找仇人自然也早了许多,只可惜仇人没他能活,病的病,死的死,早已不剩多少了。
  黄裳的那些仇人当年不讲江湖规矩,连手无寸铁的妇孺老幼都能杀,然而黄裳本人却是不搞这一套的。
  然而江湖上动手,随意欺人,名声不好听,很容易惹来大祸,唐无易虽准备与天下英豪都干一场,但开局的时候,还是要稳扎稳打一点。
  于是黄家的这个仇,便不能因为黄裳的那些仇人都死去了就算了。
  不但要报,还要扩大面积,将来好在先下手为强的同时,师出有名。
  于是黄裳寻仇人告一段落之后,唐无易便和他商量自此便留下来一道住。
  可还是因为唐无易这住处选得太“好”的缘故,黄裳不愿意有见到金人的可能——大宋先帝陵寝,毁于金兵之手者繁多,宋人深以为恨,黄裳自然也不例外——老头越老越固执,于是便定下来,居在了不远处一处深山的山洞里。
  这住处,有武功的人往来起来还是方便的,何况黄裳这么一位大高手。
  且唐无易又在黄裳住所的山洞里细细布置过了,不说别的,照明用的夜明珠都放了十几颗,真真有如小说中的“洞府”一般,别有洞天,比之既定剧情中王重阳的“活死人墓”,也是不差了。
  徒弟也收了,计划也做了,架子自然也该搭起来了。
  “师姓唐名无易,字太&安,号太虚道人……贞元中,广收门徒,蓄养弟子,弘道传教,教化天下,门徒寝盛。虽十室之地,必有一席之奉,五六年间,徒众数十万。”
  ——————《道国祖师像传·太虚子》
  *
  扑棱棱,天空中有一群鸽子飞过,隐没在了山林里。
  正是寒天腊月,中都外头树上都挂满了寒霜,这群鸽子,自然不是普通鸽子。
  王重阳步履匆匆地进了太虚宫的正殿——太虚道人唐无易交游广阔,门徒寝盛,原本的无名小观在这些年间自然日益壮大,他正式入道后,道观的名字自然定下了,发展的势头好了,道观也就慢慢变道宫了——唐无易正慢条斯理地在里头颂念着一本经书。
  “师父,会宁那边来信了”,王重阳手上握着三个条儿,说完一个消息,又接着另两个,“北边和老家也都有消息传来,也都……反了!”
  唐无易微微颔首,并不意外:“好极,好极。会宁那边怎么说?”
  这所谓的会宁,若说地名,乃是上京会宁府,是大金原来的都城,然而已遭黜落,不仅上京名号不保,便是连殿宇都遭毁弃。
  干出这么件大逆不道之事的,不是别人,正是大金国主完颜亮本人。
  此君乃是弑君夺位,他前头的那位当了那么些年的国君,继位又再正统不过,完颜亮登基之后,却连个帝号都不给人留,还给了个东昏王的羞辱谥号。
  完颜亮前头那位,汉名唤作完颜亶,幼时接受了很完善的汉文化教育,与完颜宗干、完颜宗弼等辅弼大臣的关系极好,只是太过依赖辅弼大臣施政,等到这些老一辈的帮手都去世了之后,完颜亶的脾性就日益暴躁起来,不仅荒疏朝政,还常有酗酒、乘醉杀人之行。
  完颜亶坏归坏,但对完颜亮也算得上不错了,虽有忌惮,但也有大用。
  而且此君也确实为金国的汉化打下了底子,金国初年,到底难逃部落习性,君臣尊卑之分不甚严格,是完颜亶命百官详定仪制,才有了后头的光景。
  正因如此,上京会宁府,留有很多完颜亶施政的痕迹,完颜亮以政令不便传达全国的理由迁都了之后,没几年,就下诏降了上京的格,还将殿宇都给毁弃了,非要把完颜亶留下来的痕迹都毁个一干二净才罢休。
  纵然完颜亮是国君,他朝女真贵族们手里夺权本就惹人诟病,更何况出了自毁都城这一件事,更是闹得女真贵族们群情沸腾。
  会宁府遭到毁弃之前,完颜亮就将女真贵族们强行迁到新都,或调到其他地方去了,所以唐无易和王重阳话里的“会宁”,实际是个代称,指代反完颜亮那一系的金国贵族势力,就和他们用“北边”代指契丹,“老家”代指“山东”一样。
  按照籍贯来说,唐无易现在就算是中都大兴府人士了,真论老家,那就是大金国的都城,皇帝的眼皮子底下。
  所以他们话里的老家当然指代的是别人想不到的地头,这“老家”代指“山东”,是因他以“太&安”为号,恰巧山东有个地方,取“泰山安则四海皆安”之意,就唤作泰安,二者相通,故有此称。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