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晓监斩龙王的乃是自己的臣属魏征, 唐皇自是一口答应老龙的救命请求不提。
梦中见龙王, 李世民醒来后便失了睡意, 念念在心, 只等挨到时间,便升班设朝。
这日早朝,魏征不在朝班, 唐皇便将自己梦见自称泾河龙王之龙求救的事情说了。
李勣出班奏对, 让唐皇在魏征来朝时, 将他留在宫内, 不放他出宫门, 如此一来, 过了今日, 泾河龙王自能得救。
李世民正在那里称好, 却不想,有人出声道:“此法不可用!”
他遍观朝堂上的文武, 却各个诧异, 仿佛这话都不是他们说的。
李世民又定睛一看, 不知何时, 文武两班大臣之间, 竟多出一个陌生的人来。
殿内文武皆是悚然而惊。
那陌生人留着髭须, 鬓角微白,身材高大,俨然一个昂然丈夫。
若是在他处见到此人, 少不得称赞一句美髯公,可是在大唐的朝堂之上,见到这么一个突兀现于此处的人,文武大臣们只觉得毛骨悚然。
李世民倒是震惊了一下之后,便迅速地镇定下来了。
昨晚他才梦见过龙王向他求救,又兼之他们李唐以道教为国教,今日见一异人立于朝堂,惊讶过后,便对他是否乃是修仙长生之辈感兴趣了。
“英国公所言,甚是稳妥,如何不可用了?”
陌生人笑道:“唐皇可听闻,神仙中人,一夕万里。彼辈非常人可揣测。既然那龙王能入梦求救,焉可知,监斩官不可梦中行刑?”
对神仙中人了解不多的李世民似是被说服了:“如此,该怎生是好呢?”
“自然是回绝那孽龙为上了。”
“这……朕毕竟已经应下此事了。”
李世民犹疑不决,底下更有大臣说道:“陛下金口玉言,怎会轻易毁诺。你这不知何处来的妖人,不要妄言蛊惑陛下!”
李世民也是这个意思。
魏征乃是他手下的大臣,龙王看重他这人主的威仪,特意来求助。
他既然已经满口应下,又怎能一点都不尝试,便放弃对龙王的承诺呢?
那陌生人丝毫不觉奇怪:“既然如此,那便请唐皇,早些传位太子,以防山陵崩后,民心不稳吧!”
“大胆!”
“放肆!”
满朝的文武群起呵斥,就连李世民都露出了明显的不悦。
毕竟,无论是谁,被人说“你等死吧”这种晦气的话的时候,应该都开心不起来。
不命人将这个家伙直接押出去杀掉,已经是他最大程度的克制了。
“纵然营救那龙王不成,怎么,朕还要为他偿命不成?”虽然是疑问句,但是李世民的说出的明明是陈述句的语调,显然他已经很是愤怒了。
“正是。”
“那朕该如何啊?你莫不是来消遣朕的?!”
李世民以为自己会听到靠谱的答复,想不到竟然真的只是对他问话的回答。
其实文臣谋士在出言献策之前,故意说出某些话来激怒主上,这种套路他还是很熟悉的。
但是一般来说这样做的人,好歹能有合理的建言啊!
这个家伙,泼完冷水,点燃了他的怒火,竟然还火上浇油!
“唐皇恕罪”,虽然是这么说的,那陌生男人仍是不卑不亢,“你答应了泾河龙王,便已然入彀了。若是真的想要自救,便要与我家君上合作。不知唐皇,可会愿意呢?”
“入彀?”李世民不知觉发冷,那是他在波谲云诡的争位之时磨练出来的直觉。
“你这是何意?你是何人?你家君上又是何人?!”
那陌生男子未曾回答,只在唇角勾出一抹神秘的笑。
李世民只觉得迷迷糊糊,再恢复知觉,那人已经浑然不见踪影。
丹陛之下,英国公李勣持笏出班道:“此梦告准,须臾魏征来朝,陛下不要放他出门。过此一日,可救梦中之龙。”
李世民悚然而惊。
这话李勣方才分明已经说过了!
此番倒没有人再来捣乱,李世民依李勣之言将魏征召来,退却文武,只待将其留在宫中,不让他有机会去行监斩之事。
只是方才那陌生人出现的蹊跷,如今虽一切按部就班,李世民总觉得有些心神不宁。
草草议罢国政,他便命人取棋来,他要与魏征互弈。
两人对弈到午时,至三刻,魏征忽而睡去。
李世民想起早间那陌生人的话语,那“梦中行刑”,莫不是就应在此时?
他慌忙推了推魏征,未能将其唤起,又加大了动作,谁料仍是不行。
此事怕是已经被那人说中了。
等到魏征醒来告罪,又有龙头自云端落下,李世民亦无从治罪,只能无奈挥退他。
这人言中了魏征梦中行刑之事,泾河龙王在他出言应保后仍死,可见他前头梦中答应得确实过于轻率了,这一点仍是被说准了。
那么,现在想起来,他说的自己已经入彀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本人开科举后,说过“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但是他可不愿意自己也入了别人的彀,受别人操控。
可恨那人只说了两句话,不清不楚,连行迹都不分明,让人急迫,却又寻不得。
思及这人主动现身,必定是有所求,他家君上是何人,李世民相信,自己迟早会见分晓。
这夜梦中,李世民惊见被斩了头的龙王要寻他到阎君处折辩,他死命挣脱不得。
只朦胧见一女真人,挥舞了手中杨柳枝,那恶龙才自往西北处行去。
李世民梦中惊惶,狂呼“有鬼,有鬼”,惹得满宫都不安惶惑。
由太后出面替他宣见了几名重臣之后,着尉迟敬德与秦叔宝二臣夜间于门外侍立,他方能安寝。
可是李世民实在晓得,这不过是治标不治本。
这夜梦中,他竟又见到了前几日的那陌生男子。
此人此番换了一身装束,头戴冠,耳簪笔,装束同古画所绘之人颇类。
“唐皇,你现在可知,吾前些日子所言不虚了吧?”
这人不似那泾河龙王形貌恐怖,又没有执着他不放,李世民便没有之前梦见泾河龙王索命那样惊惶。
“你形迹可疑,又迟迟不通报自己姓名来历,朕怎能信你所言不虚呢?”
那人答道:“在下张仪,乃大秦相邦!”
李世民:???哪个张仪?秦国的那个张仪?合纵连横、纵横家的那个?
相邦,便是相国,汉承秦制,为避高帝刘邦之讳,由相邦改称相国。
叫张仪、做过大秦相邦的,也就史书上记载的那位了!
这两天是见龙见鬼都见过了,李世民一点都不慌,反而很镇定地问:“那你现在,是人是鬼?莫非,已经成仙了?”
张仪摇摇头:“仪今年也就两三百岁。”
李世民:表情逐渐崩坏·gif
两三百岁,还“也就”?
“那你之前所说的君上……”
“正是惠文王。或者,你也可以称君上为——陛下。始皇帝,陛下。”
李世民觉得这个世界不是他疯了就是世界疯了。
秦惠文王和秦始皇怎么可能是同一个人呢!
可是,和史书上的记载不同,活得好端端的张仪,又让他不得不相信。
这年头,龙王和鬼怪都出来了,不久是秦惠文王和秦始皇是同一人嘛,他可以接受的!
“始皇帝莫非真的求到了长生?”
作为一个以道教为国教的帝国的皇帝,李世民现在虽然以古人为鉴,对求仙访道并没有那么热切,但若是真的有机会,他自然是想要去争取的。
张仪笑而不语。
“唐皇可知,你已经入了别人的套了。”
长生是以后的事,现在已经到了性命攸关的时候,李世民也没执着地追问下去。
这张仪都主动现身了,日后若是他想说,自己总能知道真相的。
“还请先生教朕。”
“唐皇可知,泾河龙王身份?”
李世民当然是摇头。
“那泾河龙王,娶了西海龙王之妹,于龙族中,也算得位高权重。”
作为帝国的权力中心,李世民很敏锐地意识到了什么。
“唐皇乃大唐天子,寻常妖魔鬼怪,本是近不了你身的。唯有那泾河龙王,未被斩前,乃掌管长安附近水系的龙王,被斩之后,又与你有直接的因果牵连,故能夜夜入梦来扰你。否则的话,唐皇你戎马征战多年,从前可曾有过一鬼入梦?”
这当然是没有的。
李世民优点很多,但弑兄杀弟这件事,他也确实是做过,可一直到他在这皇位上坐了十三年了,都没有什么冤魂厉鬼来找他的麻烦。
若不是早就知道这个世界有神仙妖魔,李世民都会以为这些东西都不存在了。
从前不觉得,被张仪点醒了之后,他就品出不对劲来了。
“那泾河龙王之事,定然未完。而出手救助唐皇你的神人,之后也定会有因果纠缠。”
李世民明白了,这人不就是说那些神仙有谋划,他只不过是作为其中必须的一环,被牵涉其中嘛。
“我该如何做?”李世民没有自称“朕”。
“这就得看唐皇你了。若是愿意假作不知,顺从于那些人,虽要下地府、受惊吓,但多个几十年阳寿还是可以的。”
“那若是我不愿假作不知呢?先生特意点明此事,定有他法吧!”
“然也。那就请陛下,与我等联手。”
李世民终于有机会把这段对话开始前就留存在心中的疑问说出来了:“先生在,难不成,大秦也在?”
虽然委婉了一点,但是他想表达的意思没变。
大秦不是早亡了吗?
张仪颔首道:“自然。”
*
给了李世民联络他的方法之后,张仪不再多说什么,就离开了这位大唐皇帝的梦境。
张仪再度出现的地方,变成了大秦威严壮丽的宫殿。
他端坐于自己的席上,仿佛没有离开过大殿。
这座宫殿里安放着“昭天鉴”,联系着东胜神州大秦的广阔疆域。
而除此之外,昭天鉴,还有其他的特殊作用。
张仪入李世民之梦,所言所为都被昭天鉴观测在内。
这个神器,大秦一直希望能将它升级到遍观天下万物,如同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无事不可知的地步。
之前一次,李世民在朝堂上与张仪对话并“提前预知”后续发展,也是通过昭天鉴的能力实现的。
张仪的口才,整个秦国没有人会怀疑。
尤其是,让他出师南赡部州,并将昭天鉴予他一用的,是他的君上。
虽然知道君上——也就是秦惠文王——有很多不同的身份,现在应该称呼他为始皇帝,但是张仪最辉煌的时代,是在惠王在位的时代,他自然更愿意称呼从前的老称谓。
江山代有人才出,张仪也知晓,有了后辈,自己这些人才能修武长寿,更好地为大秦出力。
但是不服输不是人的本性嘛!
咳咳,扯远了,总之,在李世民心中种下怀疑的种子之后,很快,他们就能等到南赡部州大唐传来的消息了。
昭天鉴存放在章台宫,阿房宫被国师——也就是君上的老师唐真人——征用了大半,空间再大也不够用,再加上君上住章台宫的时间反而更久,也就没再挪换地方。
殿内的几个人都是聪明,张仪还是给这些人解释了一番自己为什么那么操作。
李世民是皇帝,想要三言两语就得到他的信任是很难的,所以,与其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多说多措,倒不如先引起他的警惕,等到之后的事情真正发生了,再好好谈合作的事。
总得让他眼见为实嘛!
*
秦国的人才很多,被派往南赡部州和北俱芦洲的,都是史册留名的大人物。
无论是徒弟的眼光还是历史的认证,唐无易对这些人都是很信任的。
当知道张仪受命和南赡部州接触,玩了一手欲擒故纵的时候,唐无易忍不住点头。
这位相邦眼光很精准,只不过不像在自己的地盘上,有那么充足的信息来源,要不然的话,肯定会更大胆,李世民也会更早信服。
就比如,隔壁南赡部州的那位泾河龙王,虽然是整个西游里出了名的倒霉蛋,但是,他被监斩后,九个龙子可不像别人想的那么落魄。
其生九子,前头八子皆有要职,甚至比一般的龙族更风光!
最小的儿子鼍龙在黑水河兴风作浪,成为西游路上的一劫,可是最后说是他极奸诈,不能放他,被其表兄西海摩昂太子带走,但最后这小龙有无被惩处,还说不准呢!
当然,这也没关系,李世民必定会与大秦联络,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西游开始之前,定有结果。
第一百三十八章 惊诧
李世民主动联络大秦, 已经是他送“御弟”玄奘大师西行求取大乘佛经之后了。
他自地府还阳,有崔判得魏征书信助还阳、使刘全下地府为阎君奉瓜果等事,对这些神仙的秉性,也有些了解。
若说半点徇私都不可, 那他怎么有可能还阳呢?
主动自杀为他下地府给阎君们奉瓜果贡品的刘全、刘全早已自杀的妻子更不可能还阳, 甚至那原本只是个普通农妇的刘全之妻李翠莲, 更不可能在他皇妹李玉英身躯之中还魂。
若说李世民对发生的种种事情没有一点的想法, 只会对仙佛感恩戴德,那是不可能的。
可是,他有得罪这些仙神的资本吗?
没有, 他只能忍气吞声。
神仙亦讲人情往来, 那泾河龙王竟是前一日犯法, 后一日便要被处斩, 这件事怎么看都透着一股怪异。
他们人间行刑, 还要等到秋后处斩呢。
92/101 首页 上一页 90 91 92 93 94 9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