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看到这一幕的虞玓:……
然后三日后,刘勇就帮虞玓买来了新的书架,正好陈列在书案后的那面墙壁。一些急需要用不想摆在书屋的书籍卷轴就都堆在那处。
虞世南几乎每日都能逮住一个默默来请教他的侄孙。
虞玓所设想的点子虽然新奇,可能否落到实处,这才是重要的关节。这些实际的经验须得是年长者才有的,虞玓是不可能凭空而有的。在刘朝生表示他也不确切后,虞玓就只能逮着自家长辈一个劲儿薅。
虞陟在连续第三次看着虞玓在祖父回来后哒哒去请教,硬是在那面无表情的小脸上看出欣喜来。
他幽魂般地飘回他娘的院子,趴在正在看账簿的房夫人的膝盖上,哀嚎着说道:“阿娘,二郎未免太勤奋了吧?我真是自愧不如……”
房夫人提笔在账簿上画了两个圈圈,这才慢条斯理看着自己孩子,“那你嫉妒吗?”
虞陟抬头,满脸都是困惑,“我为何要嫉妒二郎,难道嫉妒他好学吗?”
房夫人挑眉,“为何不可,二郎越是好学,可能祖父就越发喜欢他了,那你……”
“妙极了!”虞陟一个激动,手直接就拍在房夫人坐着的软榻上,疼得惨叫了几声。
房夫人好气又好笑,虞陟这一下直接拍在软榻的木架子上,真的是给自己找罪受。不过大郎的回答确实是让她松了口气,这两个孩子若是因此心生龌龊,那当真是不美。
虞陟握着自己红肿的手,哭丧着说道:“谁敢和祖父好?我可不要。阿娘,我站在祖父的面前,就好似人都被扒光衣裳一般被他老人家看得透透的。”
房夫人作势在他身上拍了几下,“这般话都能说出来,当真是没脸没皮。”
虞陟噘嘴,那挑花眼还带着方才疼痛导致的湿润泪花,“可不是谁都和二郎一般胆大。”
房夫人摇头,“二郎那不是胆大,他只是对我们放下戒备了。”虞陟有些不解,不过房夫人只是笑着。
虞玓这脾性,纵是礼数周到,可亲近疏远的微妙,房夫人还是看得出来的。许是常年就过惯了独自一人的日子,他对自己不大上心,对旁人的亲近也带着警惕。
如同一只独自生活在山林的幼狼,试探与谨慎的天性深入骨髓。
若虞玓还抱着那种戒心,他是不会做出日日去请教虞世南的行径……坚冰总是能融化,然后悄然无声地来到春夏。
被讨论着的虞玓蹙眉,他感觉有点痒痒想哈湫,不过那种感觉还是被他忍住。
虞世南正在同他讲着京畿地区的巡逻等详细内情,虽这些并非他所擅长,然就表象来讲解却并非难事。虞世南给虞玓讲解从不是强迫,或者如刘朝生那般填鸭式的教授,相反他期待看到虞玓在思考过后的反驳。
两人絮絮叨叨聊到半夜,虞昶都忍不住来凑热闹后,这才意犹未尽地各自散去。
虞玓回去后,并未直接入睡,而是把方才他们讨论的内容,尤其是虞世南与虞昶的一些论述观点记下来。然后再在书案边上的草稿增添几笔,这才净了手脸睡去。
后头不知虞世南同刘朝生说了什么,他那种狂热的状态才稍稍褪去,也不再对虞玓写“救灾”这篇文章横加指导了。
虞玓挑眉,却当做不知,在过了两日后,总算把文章写好交给叔祖。
虞世南看完后,但笑不语,翌日就把文章送到御前。
虞玓在理完这件事,就开始收拾东西,准备跟着刘朝生回到田庄住几日。
当然这个几日还是要打个问号,指不定就是又半个月过去了。
上次去田地的时候,他们还带去了虞玓所携带的一些种子。这些种子是从海上带回来的,有些如藤蔓状,有些是最普通的大小,都是搁置许多年了。刘朝生在知道此事后,就大笑着让虞玓带些过去,左不过是尝试。
故而赶着初夏的时节,他们把那些种子播种下去了,寻常的时候是庄上的农户在帮忙浇水施肥。
这次便是庄头说是长势喜人,故而刘朝生决定要亲自过去看几眼。
虞玓倒是不在意,不管去与不去,刘朝生都是一位极其严格的老师。他需背需学的东西还是没有差别。
这日,虞玓正在屋舍里收拾着,虞陟闯了进来,笑着拖了他出去,“快来库房,我可是翻到了些有趣的东西。”今日是难得的休沐,偏生房夫人让阖府都看住了虞陟,致使他连大门都迈不出去,只能闷闷抓墙。
虞玓提起深衣下摆跟着他走了几步,“是什么?”
虞陟回头悄声说道:“是行卷。”
…
骄阳似火,便是稍一动作都浑身大汗。
大兴坊内,有几位衣裳稍显华贵的郎君朗笑着相簇而去。
前院稍显聒噪,后一进的院落倒是安静些。
卢文贺弯腰把跌落地面的纸张捡起来,门外陆林来说:“知节,我等先走一步。”
知节是卢文贺的表字。
他笑着说道:“快些去吧,我都说了今日不出门,不必记挂我,顽得愉快些。”
陆林在外踌躇,看起来好像想说些什么,但是不多时还是转身出门去。
卢文贺待外面安静后,深深叹了口气。
他和陆林何光远等人一道来长安赴考,然结果大不如人意,平州来的二十余人竟无一人得中。虽早有预感,可放榜后,卢文贺还是大失所望。
在痛定思痛后,平州来的学子多是要归家,少数几个包括卢文贺、陆林与何光远这几个一起凑钱租了个小院子,准备直接在这长安备考,免得来年还要再往复奔波。
只长安确实是一处好地方,如此繁华场所乃是天子脚下,人杰地灵不说,平康坊那处更是令人留恋不舍,来往逗留的时间是如此的快活,这一来二去便是三月的光阴。
这些学子中独独陆林与卢文贺的克制算是最强的,可便是陆林现在偶尔还是会跟着何光远他们出去顽乐,于是便只剩下卢文贺独身一人。自来行为举动不与身边人同,便容易遭受排挤或冷待,不知不觉中除了与陆林还偶尔说几句话,自三月后卢文贺与平州的学生们近乎没有再交流过。
卢文贺掩面,沉默了片刻后重新在书桌面前坐下。
倒不是他孤傲不爱与人交往,只他清楚自己的家世,离开石城县的时候,他阿耶便同他说过。若是一次不中,那便在京城再留一岁,莫要焦躁。
可卢文贺怎能不焦躁?
一岁不中,复一岁,家中到底不是富裕商家,底子总不能就这般亏损在他身上。
卢文贺收拾了心情,低眉扫开昨日的书签,继续往下读。
不知过了多久,院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
这院子不大不小,进门起三侧都能住人,看起来正正方方的。因着住着的人多是有点身份的郎君,故而这院子里还是有几个在负责洒扫做饭之流的仆人,不多时就有人去开门。
卢文贺以拳抵额头,只觉得那些字句都如同游动的蛇般在眼前晃动。分明是真的想看下去,却是怎么都集中不住精神!
他愤恨地啃了啃左手的关节,正忍着脾气往下翻阅时,“卢郎君,有位小郎君说是您的旧识。”
卢文贺蹙眉,连门都不欲打开,“我在京城中并无相熟的人,他定是认错人了。”
“若我认错了你,那才是笑话。”突如其来响起的声音却是那般熟悉,卢文贺恍惚以为自己竟是回到了石城县那般。他惊讶地站起身来,起身得快了带倒了桌上的笔筒,来不及去扶起便匆匆开了门。
门外站着的正是虞小郎君,他的小脸面无表情,可看着卢文贺的眼神带着点暖意,“便是我,卢兄也不欢迎吗?”
过了一岁,虞玓长高了些,那冷峻的气息却也沉稳了许多。若是与他不熟的人,当真要认为这是个孤傲冷漠之人。
卢文贺顿时化怒为喜,笑着把虞玓给带了进来,“我从未想到是你,你何时来了长安……”他是个聪敏的,这话还未说完就一拍脑袋,“是不是县衙传闻的那位长辈亲人?”
卢文贺的父亲毕竟是里正,同石城县县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虽何县令下了禁口令,但私底下还是会流传着一些说法。
虞玓颔首,被卢文贺引到右侧一同跪坐下。
卢文贺他们租下的院子条件还是不错,就算是每人单独的房间都有着能待客和学习的场所,虽有些狭窄但日常也是足够了。虞玓淡淡看了一圈周围的环境,复对卢文贺说道:“你是打算在长安再留一年?”
唐科举的时间通常是在正月里,放榜后若是得中的还需留下来考二月里的关试,但不论中与不中,大多在三月后就会归回原籍。毕竟这科举就算考过了,最快的也得再等三年的时间铨选,故而留在长安压根无用。
而不中者,也基本不会留在长安。无他,花费贵。
这长安城内的宅院向来是东贵、西也贵,而南部便宜些。卢文贺等人租住的宅院就在靠南的大兴坊,一个月约莫要八百钱。而现下在长安城内,一斗米也才要十八文,故这价钱久之还是难以支撑。
不过若非这般,虞玓倒也不会知道卢文贺的事迹。
因虞玓以为他们早就归家去了。
正月举行的科举考试是礼部试,是不会糊名的。由此诞生了另外一种流行的办法,便是应举的学子会把自己所做的文章投给一些位高权重的官员或是大儒以求看重推荐,这种称为行卷。
虞世南、褚遂良、房玄龄、孔颖达等这些大儒的门房常堆满了各地学子的行卷。
只虞世南多数时候是不看的。
虞玓是在虞陟去偷捡行卷看的时候,在其中发现了卢文贺的卷子。虞陟在旁说道:“我记得这人。”
他抓耳挠腮想了想,“我那日上学去,他清晨就候在门外了。只祖父向来不喜行卷的行为,他以为这等举措多少会影响考试的公平。故而虽会收下,却一概都不看。”
虞玓微挑眉,科举不糊名确实不大公平,人心向来都是偏颇的,看到自己熟悉的人……难道不会酌情多增一分?
“不过我怎记得我还曾在平康坊看过他?”虞陟摸了摸下巴,像是在认真思索着,“应当是在三月初的时候,二郎到这里的前后脚。”
虞玓挑眉,那还真是巧合。生徒在三月应当就散尽了,卢文贺或许还留在长安……一思及原因是为何,虞玓就差不多猜到了。
既然友人可能在长安,自当要一聚。
只是要在长安城内找出一个人来还是有点麻烦,虞玓也是花了好一番力气,徐庆才算是找到了一点痕迹。
说是在大兴坊。
故而虞玓撇下他写了一半的文章出来捉友。
卢文贺听完虞玓的起因经过,感慨地说道:“我竟未想到你那位长辈竟就是虞公,那也合该是你的福分。总得让你这个愿头撞南墙的人享享福气,莫那般硬气。”他说着说着,后头忍不住又笑骂起来。
怕是当初虞玓给他说的话,让卢文贺还残留着深刻的印象。
虞玓敛眉,跪坐的姿势佁然不动,平静地说道:“卢兄近来不大顺畅?”
打一招面便感觉到了。
他问得直接,让卢文贺苦笑后还是说道:“确实如此,这心中越是着急,便越容易读不下去。这合该是我的问题,但是怎么都不能稳住。”
虞玓思索片刻,忽而说道:“若是卢兄不嫌弃的话,过两日随我去郊外的田庄小住几日如何?”
刘朝生本是前几日就要起行,偏生有人邀约设宴,故而把时日往后推迟了。
卢文贺有些犹豫,虞玓环顾四周,平静地说道:“卢兄,若是一人钻牛角尖过头,便是难以回头了。还不如外出走走,放松些。”
卢文贺听完这话,忍不住斜睨了一眼虞玓,“我看这话当是送回去给你,你何时能回过头?”
只是这一来一往中,卢文贺一直绷着的那股劲儿有些松懈了,他垂头耷脑地说道:“你说得是……”迟疑再三后,卢文贺这才拱手对虞玓说道:“那就麻烦贤弟了。”
虞玓敛眉,抬手以茶代酒,与卢文贺碰了碰杯。
一口饮尽,那淡香的茶水滑入喉咙。
这是当初虞玓送给卢文贺的茶叶,没想到他带来长安了。
虞玓幽幽想道,还得是自家的茶叶吃起来才能习惯。
卢文贺也不是个扭捏的人,既决定了就利索地收拾起来,同左近的陆林说了一声,便踏上了两日后虞家的马车。
刘朝生对多了一人这件事没什么反应,毕竟他虽是虞玓的夫子,可虞家的身份摆在那里,难不成身为主家的学生想要再邀一个朋友同行,他这个本是客的人还能阻止不成?
待后头来看,这个卢文贺还是个向学之人,刘朝生看得心里有些满意,偶尔也会指点一二。
农庄眼下正在忙碌的时候。
现在近六月,夏忙快要到了,各种在夏季末成熟的麦类作物要开始收成了。
刘朝生带着两个小郎君到了农庄上后,看着那绿油油发芽的植株后很是情绪激昂,甚至对着那一小块已然生长的田地赋诗两首,得意地命名为《农事》。
虞玓则是带着刘朝生认识了一下这农庄上的管事,以免出事找不到人后,这才继续埋首读书去了。
虽然他带友人来是为了放松,但是他自己却是放松不得。
卢文贺从前虽知道虞玓读书认真,却也没想到如今会这般刻苦。刘朝生这位夫子几乎是压榨地填充,严苛过头的同时却当真学富五车。
而虞玓看起来沉默寡淡,可但凡有无法理解赞同的事,他甚至能看到他与刘夫子各执一词,丝毫不让。
那种乍然而现的锐气偶尔让他心惊。
再有虞玓每日定会花时辰在田庄走动,虽因着他一贯冷漠的模样与他的身份,少有农夫会主动靠近他,可奇怪的是虞玓却很有孩子缘。
那些散跑在田地上的农家娃似是完全不害怕这个冷情冷性的小郎君,年纪越小的越爱黏着虞玓,像是……卢文贺认真思考了片刻,像是也知道虞玓冰冷模样下的柔软。
当是年纪越小的孩子,就越能感觉到。虞玓往往出去一趟,回来身后就会跟着一串小小的葫芦娃。
卢文贺也问过他为何要每日出门,光是看着刘朝生给虞玓布置的作业,那四五万字的《周礼》他已经背到卷六《冬官考工记·弓人》,而与此同时他还在接受夫子对两部大经的讲解。
41/180 首页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