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还以为他要在这时发难, 纷纷头皮发麻。也不敢瞒着, 在这些人哭丧的表情里上报名字。
糜荏收到名单一瞧, 果然一大半是女官。
他便给所有人提了官, 封了赏,并且发布了绩效考核:每部门凡认真工作者,年底多发一月俸禄;干活最快最好的两人, 多发三个月俸禄;不论男女,年底评级都有升官的机会。
这下宫中的宫女、匠人们全部激动了。
他们干着最底层的活,拿着整个宫中最低的俸禄,宫中任意一名贵人都能轻贱他们!现在糜荏不仅给他们工作的热情,更给了他们梦寐以求的体面!
而且,不论男女,只要做好本分之事即可!!
还愣着干嘛,拜倒在糜丞相面前啊!!!
倒戈也不过只是一瞬间的事,总之等众人回过神来时,整个宫中的匠人宫女,全部都在讨论糜丞相的仁举,都幻想着自己将来为官的模样。
刘协听闻后,倒吸一口冷气。
——毒,太毒了!
糜荏是没有管他,但整个宫中不管禁卫军还是普通人,全部被糜荏收买。
将来他想要如何摆布自己,便如何摆布。没有一个人,会为他说一句话。
刘协坐在阴影里,捂着脸惨笑出声。
……
这年很快过去。
二月十七,天子迎娶袁氏女;又三个月,袁皇后确认有孕。
这当然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大事,刘协下旨大赦天下、免去全国这一季赋税。
糜荏听闻他的举动,轻轻挑眉。
当年躲着等人拯救的天子长大了,也学着收拢民心了。
可惜事与愿违。
这个时候,去岁夏秋干旱造成的苦难与伤痛已经彻底被抚平,百姓面上完全看不出一丝阴霾,兴高采烈地准备收割今年的庄稼。
——比起以往,他们用上了朝廷推广的沃肥、套种方法,从长苗时期便肉眼能见稻苗的茁壮成长。
到五月时一眼望去,目之所及皆是稻田里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无需忧心,今年一定会是丰收之年!
更别提这样的收成,下半年或许还能再来一次。
虽然能免去这一季赋税很值得高兴,也非常感激天子。但若是没有糜相,他们在去岁便已饿死路边,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百姓心里美滋滋的,给去年干旱时为糜荏立的长生祠上了香与贡品,祈祷上天让糜荏活的更平安、顺遂。
这般情况之下,士族们自然而然就时常写文章歌颂糜荏,把他捧的比天子都高。
刘协闻之,气得不行。
还好还有忠于汉室的臣子,譬如北海官吏祢衡。他就大肆写文章称赞天子,认为是“天下为君王兴”,才能有这样的盛世太平。
不仅如此,他还讽刺百官软骨头,只知拍糜荏马屁,完全失了读书人的风骨。要知道当年十常侍专政、党锢之祸时还有清流一脉反抗,现在却连个反对的人都没有!
呜呼哀哉,何其可悲可叹啊!
百官听说他的这篇文章后:……???
他们恍恍惚惚翻开年前买的《祢衡文集》,看着上头一篇篇出自祢衡之手,异常文采斐然、情真意切的文章,全部都是赠送给糜荏的彩虹屁,莫名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不是,他们不少人写的赞颂糜荏的文章里,还借鉴学习了这部文集呢。这祢衡就这样公然叛变,那他们是继续学习还是赶紧把这文集烧了?
众人迟疑之际,倒是有其他人心思泛滥起来了。
如今陛下将有后代、又有冀州牧袁绍作为靠山,不乏有人希望天子重振朝纲,驱逐糜荏。
或许是祢衡的这篇文章给了拥护汉室的士族灵感,他们纷纷跟在后头发表意见。
他们是没有祢衡这么激进,不过就是将糜荏的些许功劳挪到天子身上,用春秋笔法模糊处理一番,大加称赞天子。
同时贬斥糜荏当年嫁妹妹时的奢华场景,如今却克扣陛下大婚的用度、以此收买人心。
起初还是隐约的,渐渐的这声音就大了。甚至很快就有传闻,当今天子立后的所费花销,竟不及糜相嫁妹的一半花费。
婚仪僭越、奢靡无度、不尊天子……
糜荏种种行为被士人一一指责,要求糜荏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尽管这是极其少数人。
但他们异常活跃,出入其他士族的聚会时高谈论阔。哪怕被主人家客气组织,亦当做没看懂对方的脸色继续说道。
这些言论如燎原般,很快传遍士族之中,即便九成士族不愿赞同。
首先,糜丞相本来就富可敌国,他嫁妹妹奢华是他的事,这些人酸什么酸?
再者,糜丞相早就说过削减陛下的用度是为军营,他实行那么多仁政养兵马,陛下就减少一些用度,这都委屈不能减?
那真如糜丞相所言,陛下什么都不干,都是糜丞相养的兵马,干脆让位算了!
他们冷眼瞧着,算是看出来了。
——有什么人在背后做推手,推动这一言论的传播。
糜荏自然也看的出。
这件事不算什么大事。处理了显得他小肚鸡肠,若不处理又一直会败坏他的名声。
荀彧本想禁了这些不利于的言论,被糜荏阻拦。
自古以来,舆论都是非常麻烦的东西。舆论的骤然兴起,必然是幕后之人想要达成某种目的。
现在,这把火烧的还不够旺,不足以叫背后之人做出什么大动作。他便在荀彧不解的目光里,自己出手推了一把。
于是半月内,民间出现无数文章赞美天子,称刘协是“天授之命”,要求糜荏上缴手中兵权。否则便是犯上作乱的逆臣贼子,将来在史书上也要背负千古骂名。
糜荏佯装大怒,抓捕了几名跳的最欢的士人。
士族之间的舆论暂且停止,不久却兴起一股诡异的怒骂之声,止都止不住。
朝中气氛愈发古怪,百官担心自己触糜荏霉头,不敢发表任何意见。
造成这场面的袁绍收到天子送来的密诏,抚掌大笑:“布局多年,终于将糜荏的面具撕下来,让天下人都看清他的狼子野心!”
或许是表面的飘摇风雨蒙蔽了袁绍的心,亦或是最近的计划太过顺利,他渐渐有些飘了,甚至都忘记了自己曾经如何惨败在糜荏手上。
逢纪跟在他身旁,抚着自己的美须笑道:“主公明鉴,或许您很快便能得尝所愿。”
“还是元图你的计谋用得好,孤才能有此机会,打败糜荏!”
袁绍朗声大笑,施施然写了一封奏疏,送入朝中。
他写道:
八年前天下大乱,逆贼张角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现如今天下太平、海清河晏,自然就是天降明君之故。陛下何不择吉日封禅岱山,昭告天下。
这一封奏疏,使得百官心下一凛。他们面面相觑,没敢发表任何意见。
岱山即为泰山,泰山封禅自古有之,始/皇嬴政赋予它更高的政治意义。在他之后,无数天子心神向往,真正封禅的却只有武帝刘彻与光武帝刘秀。
刘协坐在上座,环视百官的表情,最终定格在最前方的糜荏身上。
他的内心激荡不已,必须要死死握着拳头,才能克制澎湃的心情。
因为他知道,能不能扳倒糜荏,只在此举!
庙堂之上,一袭玄色长袍的年轻丞相从容静立,云淡风轻一笑。
“陛下想封,那便封吧。”
以天下为局,只看封禅之日——鹿死谁手。
作者有话要说: 还有完结章,立个flag我明天一定发出来!!!
那么除了那3个番外,会再加一个后世的论坛体,在里面给迷人君和文若秀恩爱吧。。。
第一百十五章
大儒班固曾在《白虎通义》中说:王者受命, 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封禅便是一项极为盛大的政治活动。除了向上天汇报天下太平, 感谢上天的庇佑,更宣扬天子的显赫政绩, 表示君王受命于天。
刘协本来很犹豫。
他是想除去糜荏, 可他也知道自己的功德并不足以封禅,因此举棋难定。
袁绍似乎料到他的想法, 在信中劝说他道:“陛下, 臣之所以劝您封禅, 主要是是为了向上天禀报, 历经大乱后天下依然重归于刘氏、重归于您。若是能得上天承认,那么您的地位就会很稳固, 糜荏再也不能威胁您。”
“更何况, 臣有一计,可以在封禅时除去糜荏。”袁绍诱惑道, “您难道不想在除去糜荏的同时,被上天承认, 被百官所承认吗?”
刘协彻底被信中所描绘的内容与前景诱惑了。
他自小颠沛,历经蹇硕、董卓霍乱, 又在糜荏的压迫之下成长。今糜荏名满天下而他这个天子却如摆设, 他便越发渴望被天下人承认。
袁绍说有办法解决此事,他自然答应。
他在信中回复道:“百官一定会阻拦此事, 如何让他们同意呢?”
袁绍回道:“陛下, 您封禅的目的主要是向上天禀报汉室的正统,不是糜荏这等宵小能够觊觎的。只要糜荏有不臣之心,他一定会认为您的功德不足以封禅, 反而同意此事,看您的笑话。”
刘协见状,暗暗握拳。
之后便在朝中提议此事,果然如袁绍所料,糜荏同意。
封禅之事就此定下,定于翌年春二月二十五,大吉之日。
岱山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兖州,不过岱山山脉以北与冀州接壤,刘协便将之全权交由太常与冀州牧袁绍处理。
袁绍收到诏书,笑着对逄纪道:“刘协这个无知小儿,果然答应了。”
逢纪拱手笑道:“恭喜主公,即将得尝所愿。”
两人对视大笑,仿佛依然预见了之后的成功,一人为丞相一人为尚书令,眼中皆是志得意满。
震天雷的研究接近尾声。在建议刘协封禅时,他麾下所制的震天雷威力已不下于糜荏的。
这一场布局已近三年。
决定从与刘协联手时,他便存着将糜荏与刘协一网打尽的念头。
是以才要女儿嫁给刘协为后,快些诞下长子——就算是女孩也无所谓,事实上只要怀孕,袁皇后生的就会是儿子——将来刘协身死,由他效仿何进与糜荏,把持朝政。
泰山,正是他为这两人挑选的坟冢。
时间翩跹而过,很快便至翌年二月十五。这个时候,袁皇后怀孕满九个月,即将诞下麒麟儿。
刘协一想到此行可以解决心腹大患,便觉意气风发。他率领群臣,在二月初五抵达奉高。
冀州牧袁绍与兖州牧曹操已等候在奉高,亲自率兵迎接天子与朝臣。
瞧见糜荏,袁绍似笑非笑。
经过长时间的自我催眠,他已然认定当年之所以会败于糜荏,不过是被震天雷击碎麾下军心。否则三公世家出身、军队人数又远胜于曹操的他,怎么可能会输得那么惨烈?
现在他也拥有了震天雷,与糜荏处于同一个位置。
不,当年是糜荏仗着震天雷稳坐钓鱼台。如今换成自己先知先觉,比糜荏站得更高。
这一局,他胜券在握。
他一定要让糜荏和曹操身首异处,不得好死!
糜荏若有所觉。
他抬眸,瞥过一看就瞧见眼底恶意,必然是在打歪主意的袁绍,漫不经心对着他一颔首。
袁绍回以一个更虚伪的笑。
一场丰盛的接风宴会之后,刘协率领群臣斋戒,沐浴焚香。
当年光武帝封禅时,曾派遣千余士兵整修山道,又令三千驺骑于登封台边垒巨方石。如今这条山道上已经长满了青苔,由袁绍与曹操麾下士兵清理过几遍,倒也恢复当年风采。
待到二十三日,刘协登顶岱山,在山顶休憩三日。二十五日,更换冕服后至梁父山,亲行封禅礼。【百度百科】
起先是燔柴祭天,官吏们已在登封台旁摆好木柴堆,由刘协点燃火堆祭祀天神。
百官依次站在队伍之中。
最前面的是天子刘协,后面是丞相糜荏、三公,以及兖州牧曹操……而本应站在曹操身旁的袁绍,却在此时悄无声息退后十余步,隐藏到再后头的人群中。
因为大部分人的心思都放在登封台上,极少有人发现袁绍的小动作。
糜荏倒是觉察到了,仅是轻描淡写瞥了他一眼,随即收回目光,只当是在看跳梁小丑。
袁绍无端紧张起来。
他的手心冒着汗,在心中默默倒数:三……二……一!
一想到接下来就能看到前排的所有仇人,在震天雷的轰炸之下成为血肉模糊的尸体,往后将来再也不能跳出来与他作对。而他能坐拥汉室江山,带着刚出生的外甥号令天下……
袁绍整个人都在兴奋的颤抖着,眸中神色也变得激动而疯狂起来。
炸吧,炸吧,快点爆炸吧!
他心中呐喊着,嘶吼着,却见前方燔柴祭天顺利进行,一切安静从容,什么都没有发生。
袁绍:……???
怎么回事,预想中血肉横飞的场景呢?糜荏哀嚎求救的场面呢?他的震天雷呢,怎么还不爆炸?
难道这批震天雷出问题了?袁绍思索着,下一瞬又飞快否决了这一想法。工匠们试验过多次,甚至还在外壳上包了油布,以免被雨水淋湿。
难道是被看穿了?袁绍深吸一口气,脸色骤白。不可能!自己的布局如此周密,谁会想到他将震天雷埋在登封台之下,打算将前面十余人一起炸死?!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等待震天雷爆炸。
可直至燔柴祭天燃至尾声,震天雷都没有丝毫动静。
袁绍面上从容镇定已完全消失,只余满心烦躁焦急!恨不得马上就冲上去,查看震天雷是不是出了问题?
刘协却对此一无所觉。
他们商定除去糜荏的步骤,是在这之后的几步,便从容举行封禅仪式。
但就在祭天礼毕,前排众人退后、刘协登封禅台、袁绍下意识上前几步后,意外发生了。
——只闻轰的一声巨响,响彻整个山巅!山边光武帝当年堆砌的巨石堆被炸成碎块,飞沙走石拍打在天子刘协与袁绍脸上、身上,将两人打的惨叫连连。
101/103 首页 上一页 99 100 101 102 10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