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释再懒得看他,对祁林道:“削职为民,化个名字送出京去,永世不得为官。”
李琼瘫坐在地,不管怎么说,命保住了。
京中的腥风血雨持续了将近半个月才稍稍有了止息的意思,众人还没松口气,宁亲王大手一挥,闲来无事,来一波京察吧。
所谓京察,便是对全国官员在任职期间各项成果做一个评审考绩,被察官吏分贪、酷、浮躁、不及、老、病、疲、不谨八类,根据各项指标或黜或升。本来京察六年一次,如今距上次京察不过四年,也不知宁亲王是为何突发奇想,临近年关还搅的大家伙儿不得安生。
但既然京察就意味着官场变动,所以一时间走了几个人又来了几个人也没人觉得奇怪,和风细雨之中大周官场已被无声清洗了一遍。
等一切终于尘埃落定之时,众人这才意识到已经到了年尾大祭的日子了。
每年岁末天子携百官先是到南郊祭天,后到太庙祭祖,一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二是告慰先祖,以启后代。本来祭礼的事是由礼部和太常寺共同操持,如今京察之事一耽搁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将将筹备完就到了日子。
祭礼当日,北衙禁军开路,小天子鸾驾居中,李释居左,楚太后居右,后面跟着从五品及以上的全部京官,由承天门出宫,沿朱雀大街一路过去。
大祭本就是为万民祈福,仪仗所经过的地方也没有肃清街道,当给百姓们一个能目睹天子的机会。
苏岑跟着队伍不紧不慢走在最后,李释当日说他可能会受点委屈,但也说不上有多委屈。官职又掉回了之前的大理寺正,不过当初大理少卿也不过是暂代而已,主要是因为薛直是上州刺史,给他加个虚衔不至于太落下乘。事后看来倒像是李释知道他要降职,之前特地给他加上的。还有就是罚俸半年,苏大人财大气粗,更是不放在眼里。
苏岑倒是在李释那里见到过几封弹劾他的折子,都是恨不得把他一贬再贬,赶出京去永不录用最好,李释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到这种地步想必也是下了功夫。
不过弹劾他的折子大都出自李释那位老丈人――温廷言门下的几个老人,苏岑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是如何惹了这位大人物,一副要弄死他以绝后患的样子。
不管怎么说,官盐代替榷盐令已成大势,他也算是有惊无险,一切都皆大欢喜。
苏岑虽跟在队伍最末但却并没有因此被遗忘,一来他本就是今年的新科状元,又破了京中几桩大案子,热度未散,还有人记得他;二来却是因为苏大人年纪轻轻又相貌出众,墨发高冠、面色如玉,冷冷的气质站在一众糟老头子里面宛如鹤立鸡群,当即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甚至有几个姑娘跟着队尾走了数里,就为了多睹一睹苏大人的风采。
奈何苏大人昂首挺胸,目不斜视,唯独目光落在前面宁王轿辇时有一瞬间的出神。
仪仗一路顺利地行至大半,队伍却忽然之间有了几分停滞。
前头好像出了什么骚动,苏岑在队尾,只听见周遭议论纷纷,前头却看不真切。
只听人群之中忽然传出一声尖叫,前头人群四散而逃,最前排的羽林军一个个长刀出鞘,有人急喊:“有刺客,护驾!”
紧接着苏岑也看见了,只见队伍前方不知发生了什么,忽然之间浓烟滚滚,火光窜天。
若再看的仔细些就会发现,那烧起来的,好像是个人。
第87章 天罚
一时之间人群四散奔逃,众人在听到有刺客之后皆在后退,苏岑脑中一瞬空白,反应过来时已经逆着人流冲到了御前,看着那人一身冕服安然无恙地端坐在轿辇上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小天子滞愣片刻,哇的一声哭出声来。
苏岑这才发现空气之中弥散着一股皮肉燃烧过后的焦臭味,而被羽林军围在中间的,隐约是个人形。
楚太后显然也受了惊吓,脸色发青,由着小天子哭了好一阵子才想起来差人把小天子抱过来,好生安抚着。
这天看样子是祭不下去了,孤儿寡母都吓得不轻,一时间场面全凭宁亲王撑着。李释对着哭成泪人的小天子皱了皱眉,挥挥手道:“护送陛下回宫。”
等御驾由羽林军护送走了苏岑才走上前去,冲李释行礼道:“王爷。”
李释从轿辇上下来,在苏岑陪同下走到烧成焦炭的尸体旁。火已经灭了,但浓烟还未完全散去,隐约可见尸体呈蜷缩状,身上的皮肉基本烧尽了,甚至能看见一小截烧的漆黑的腿骨。死者口大开,看得出来死的时候很痛苦。
苏岑皱了皱眉,“这人是被活活烧死的?”
“众目睽睽之下,那么多人都看见了,烧死的假不了,”李释拿着方帕子轻轻掩住口鼻,“问题是他为何早不烧晚不烧,偏偏在祭天当日死在天子跟前。”
李释后退了两步回头吩咐:“把礼部、刑部、太常寺、大理寺、京兆衙门的人给我叫过来。”
相关人员早已在外围等候多时,接到李释传唤急忙过来,眨眼的功夫在地上跪了一片。
祭天相关事宜由礼部和太常寺协理,为首的礼部侍郎和太常少卿抖得跟筛糠一般,观礼人群里出了这种事京兆府尹自然也难辞其咎。宁亲王气势逼人,话还没出口,单是往那里一站,所有人都大气也不敢出了。
“谁给我个说法?”
李释捻着扳指,慢慢踱到众人面前,居高临下打量着这一个个把头埋的跟鹌鹑一样的大臣,不由笑了,“谁的头低谁就没事了是吗?”
没等大臣们抬头,宁亲王一震袖子,王者气势勃然而发:“当着全城百姓的面,皇家颜面丢尽,你们告诉我谁来负这个责?!”
被袖子扫到的礼部侍郎一屁股瘫坐在地,又赶紧爬起来重新跪伏,“王爷息怒,臣罪该万死!”
众人跟着一起叩首:“臣等罪该万死!”
禁军副统领上前道:“死者身份尚未查实,不知道是否还有同伙,请王爷先回宫暂避,以防再有什么不测。”
李释脸色冷若寒川,冷冷瞥了那人一眼,当即不敢再言语。
最后还是苏岑顶着这千里冰封的寒意凑上前去,拱手道:“王爷安危要紧,陛下那边还得王爷安抚,这边查实也还需要时间,等事情一有线索定当第一时间告知王爷。”
李释面色这才缓和一下,沉声道:“这件事就交由大理寺去办,三天时间,我要知道这人是谁,目的何在,是否有同党,为什么会在祭天当日烧死在御前。”
众人立即称是。
等李释走后这些人才互相搀扶着站起来,寒冬腊月里硬是湿透了一层内衫。礼部侍郎一站还险些没站稳,由太常少卿搀了一把才将将站住。
众人冲苏岑投以感激之色,一转头又对着张君投以同情之色。
只有张君一副吃了黄连的表情,心里默默把苏家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个遍。
这位小祖宗真是好大本事,随随便便一张嘴就给大理寺接了这么大个活儿。这是什么甜枣怎么着,竟然还傻呵呵地往上凑,刑部、京兆衙门都搁这儿跪着呢,一个个的当鹌鹑是为了什么!
敢情到时候背锅领罚的不是他。
三天?三天能查出什么?
连根毛都查不出来!
正要回头去找那位小祖宗理论,只见人已经往尸体那边去了。
“苏岑你给我站住!”看人都走了张君冲着苏岑背后低喝一声。
苏岑回了回头,“怎么了?”
张君气冲冲上前,看着苏岑一脸淡定神色一口气提到胸口又硬生生咽了下去,最后无奈商量着道:“祖宗,你知道这是什么案子吗?御前行刺,处理不好是要掉脑袋的!你下次再接案子前能不能提前打个招呼,至少给我留个请辞还乡的机会行不行?”
苏岑一脸无辜地看着张君,“御前行刺的案子不归大理寺管?”
张君一想涉及京中的大案要案,特别是有关皇家的案子,确实该由大理寺负责,苏岑这么做也无可厚非……张君一锤手,差点又被这个小兔崽子忽悠了去,一脸痛心疾首,“这不是谁管的问题,观礼人群中出了刺客,京兆衙门还得负责呢,他们都不敢吱声,凭什么我们出头?再不济也得拉上刑部、都察院搞个三司会省呀,你这样一来锅不全让咱们大理寺背了吗?”
苏岑边听着张君抱怨边留意一旁两个百姓正在悄咪咪地说话,其中一人想必是看到了当时的情形,说的颇为夸张,先是那个人身上无缘无故起了浓烟,袖子腾地一下就着起来了,本来只是袖子的话扑一扑火也就灭了,结果火势来的特别快,一转眼整个人都烧起来了,再然后人就冲出去了,正冲到小天子眼前,没一会儿人就烧没了。
最后那人压低声音道:“这是天罚啊,不然什么火能烧的那么快,上天降下天火警示世人,咱们大周这是要遭殃啊!”
听见一声轻咳苏岑才回过神来,对着张君铁青的一张脸勉强笑了笑:“还不见得就是锅呢,这不还有三天时间呢吗?”
“三天时间?你就是现在收拾行李赶紧走三天都出不了京畿,你还指着三天能破了案?”
“三天后王爷那边我去交代,”苏岑在人肩上拍了拍,“大人再说下去我可就剩两天半了。”
“你啊,”张君知道这祖宗认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叹了口气嘱咐道:“刚刚你也听到了,这件事不管真相如何,稳定民心才是最主要的,你得保住皇家的颜面,还得给天下人一个交代,这才是最难的地方。这三天里大理寺全寺上下听你调遣,需要什么随时吩咐。”
“多谢大人提点,我还真有一事相求,”苏岑看着不远处烧的漆黑的尸体,“我现在需要一个仵作。”
新来的仵作名叫宁三通,据说是刚回老家的那个老仵作的外甥,动作还算麻利,没一会儿便从大理寺赶了过来,只是看着年纪不大,二三十岁的样子,一袭白袍,眉目风流,一双手更是生的细皮嫩肉,拿杆笔写写诗逗逗姑娘还行,却一点也不像能验的了尸的。
苏岑皱了皱眉,张君这是给找了个什么玩意儿?
果不其然,只见那人拿着块帕子垫着抬起焦尸的下巴看了看,又扒了扒尸体身上烧的差不多的衣服,没一会儿就站了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找了块湿帕子先把自己那双手由里到外擦了一遍。
苏岑上前问:“怎么样?”
那人头也没抬,正仔仔细细擦着指缝,随口道:“烧死的。”
苏岑:“……”
苏大人面色不愉,冷冷问:“还有呢?”
宁三通察觉到话里的不善,抬了抬头,对着苏岑冷冰冰一张脸反而笑了,“哦,还有,死者是个男的。”
苏岑:“…………”
苏岑转身欲走,宁三通总算不擦他那手了,一把拽住苏岑的腕子,笑道:“我知道你,破了好几桩大案子的新科状元嘛,我仰慕苏大人已久,可是费了好大功夫才能过来一睹苏大人风采的。”
苏岑不喜与人接触,皱着眉把手抽回来,头也不回冲一旁的衙役道:“告诉张君,给我换个人过来。”
“换谁过来都是一样的,”宁三通慢悠悠跟了上来,“这具尸体在这里能告诉我的就只有这些,其他的得等我把尸体带回去仔细研究了才能告诉你。”
宁三通凑到苏岑耳边,“苏大人总不希望我在这大街上把人开膛破肚了吧?”
苏岑皱着眉偏开头,“要多久?”
“明日早晨。”
苏岑点点头,“明日早晨我去殓房找你。”
“对了苏大人,”宁三通从背后把人叫住,“我这里有样东西可能能帮你找出死者的身份。”
苏岑略一回头,只见宁三通手里捏着的,是一块烧的发了黑的玉佩。
第88章 尸检
苏岑接过宁三通手上的玉佩,擦了擦表面灰尘,露出乳白的一角来。这块玉佩大概半个掌心大小,玉面上刻了流云百福图,苏岑拿起来迎着日光一照,只见玉质细腻温润,状若凝脂,带着淡淡的莹透光泽。
苏岑道:“羊脂白玉?”
宁三通点点头,“在他身下找到的,应该是着火的时候烧断了佩缨,又在翻滚的时候不小心压在了身下。”
苏岑皱了皱眉,“没人会在刺杀的时候还带着能让人辩识身份的东西,而且这块玉佩还质地上乘,价值不菲。”
“这些就是苏大人的事情了,”宁三通指挥人把尸体抬回大理寺,冲苏岑拱一拱手,“下官先告退了。”
苏岑叫来一个小吏,把玉佩给他,“照着图案拓下来,重点排查在京的商贾和官宦人家,尽快把尸源找出来。”
小吏接过玉佩躬身退下,苏岑打量着方才还热闹非常的朱雀大街,如今人群四散离去,剩下几个还想看热闹的也躲在远处小心翼翼窥探,生怕被误会成同伙或被叫来问话。因为祭天缘故,石板路面被清洗的纤尘不染,举目望去,更显的上面那几处焦黑格外显眼。
苏岑沿着这条路慢慢往回走,尸检还没完成,尸源还没找到,现在他什么都做不了。心里有些想法倒是呼之欲出,他想找个人帮他好好梳理梳理。
停下步子之时,苏岑抬头一看,兴庆宫三个大字在日光下熠熠生辉。
李释入宫还没回来,苏岑倒是不见外,把兴庆宫当成不要钱的菜馆子,进去之后自顾自点了一桌菜,一边吃着一边等人回来。
这一等就直接等到了夜里。
李释回来就看着那人正趴在桌边点瞌睡,怀里还抱着个酒坛子,已经见了底。
年纪不大酒瘾生的倒是不小,也不知是谁给惯的。
听见有动静,苏岑立马抬起头来,面色微醺,眼睛越发亮的吓人,看见李释立即站起来道:“回来了?用过饭了吗?”
倒像是他本来就该在这里,日日这般等着人回来似的。
“在宫里用过了,”李释走到近前,一双满载夜色的眸子一眯,“但看见你又饿的厉害。”
“又偷了我什么酒?”
还没等苏岑开口,李释已捏着那副伶俐的下巴俯身探了下去。
55/157 首页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5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