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儿臣发已染黑,本该遵从父皇旨意即刻入宫,只是时辰已晚,儿困倦不已。又想到父皇今日还需早朝,更要好好休息,不敢打扰。此时前来,已怠慢了父皇,怎能再叫父皇久等?还请父皇恕罪。”
做臣子的哪能比的上他这个父亲?
无论建成是否有记忆,心里最在意的始终是他。
儿子孝顺,李渊心情更好:“毗沙门如此体贴,何罪之有?快些回去招待客人吧。”
“是。”
徐蛰回到东宫,智囊团已经给他商量出了好几套方案。
去年李建成大破刘黑闼,立下功劳。现在又有梁师都占据朔方,和突厥连成一片,南方辅公祏占据丹阳、高开道割据北方,既是劲敌,也是取得军功的大好机会。
徐蛰坐到主位上,打量下方,“元吉没有过来?”
话音刚落,李元吉就到了。他行礼笑道:“弟弟昨日便听闻父皇给了兄长赏赐,心想兄长今日定要入宫谢赏,故而特意晚到了片刻。弟弟来的可是时候?”
“你拿捏得倒是准。”
徐蛰让他入座。
李元吉感叹:“看来便是父皇赏赐之物,使兄长黑发如旧了。”
徐蛰笑笑,没有接话。
他觉得这个东西的持续效果应该不是很好,估计洗两次头,颜色就掉没了。但是不能说李渊坏话,只能期待李渊自己用一下,千万别强迫他天天染发。染一次四个小时,实在受不了。
“大唐初立国,四下并不太平。诸位能看到的形式,秦王那边自然也能看到。孤一人分.身乏术,无法亲临各处,元吉虽骁勇,谋略稍逊一筹,需得有人辅佐。”
在场的人都听懂了徐蛰话里的意思。
秦王军事能力强悍,若为将才,必定辅助能国君清扫障碍,使天下海晏河清、盛世安宁。陛下自然不会让这么好用的儿子闲置,争抢军功是必然的,但他又偏心太子,很有可能把秦王和齐王安排在一起,这样有了军功,两个人都能赚到,也算是势均力敌。
李元吉第一个不满:“我牢记兄长之言,定然不会像以前一样,叫李二郎拿了把柄!也请兄长向父皇进言,元吉不愿同李世民一道。”
王珪反驳道:“太子所言有理。况且齐王殿下勇武无惧,前往阵前,未必逊色秦王,有殿下在旁,一来可以收揽军心,为殿下造势,而来能展齐王之才,令陛下刮目相待。”
话里虽然在捧齐王,实际上大家都清楚,如果放齐王自己去打仗,他肯定肆无忌惮,早晚要闹出大事的。到时候军功没有,反而得了罪,岂不是得不偿失?
李元吉觉得王珪说的很有道理,思考之后平静下来,“那便依兄长之言。”
徐蛰也想上战场,想也知道,不久前他刚摆出弱态,连上朝都免了,李渊不会同意,只能留在东宫,争取朝堂上的势力。
幕僚们商议结束,快到吃饭的时间。他们借着“探病”之由聚集在这里,不好久留,纷纷告辞。
徐蛰出门相送,待人都离开后,正要转身回去,不经意间看到了藏在树后面的一小块衣料,接着是一声熟悉的猫叫。
徐蛰眉宇间染了笑意,对身后守卫做了个手势,让他们不要声张。放轻步伐悄悄上前,果然看到抱着猫的小孩躲在树后面,也不知待了多久,正昏昏欲睡。
他轻声道:“青雀。”
飞练闻到熟悉的气息,开心地拍了拍爪子,“喵~”
李泰被它闹醒,迷糊睁开眼,就看到了温柔注视他的徐蛰:“伯伯!”
“嗯。”徐蛰朝李泰伸出手,把他从地上抱起来,拍打衣服上的尘土,“怎么在这里睡了?照看你的人呢?”
李泰低下头,不好意思道,“青雀是自己跑出来的。爹爹不准青雀找伯伯。”
徐蛰摸摸他的脑袋,“怎么不听你爹的话?”
李泰的猫掉到地上,他不再管猫,扒拉着徐蛰在他身上蹭蹭,哼唧两声表示对父亲的不满,“如果伯伯是我爹爹就好了。”
“说什么傻话?以后不准再这么说了。”徐蛰哭笑不得,打了一下他的脑袋,“肚子饿了没有?”
李泰羞涩道:“饿了。”
“伯伯带你去吃东西,吃完后送你回去。你爹找不到你,会担心的。”
“他才不会。”李泰说,“爹爹下朝都没有回家,段叔叔也出去了,他们肯定又到外面商议大事去了。肯定不知道我偷偷跑了过来。”
他口中的段叔叔名叫段志玄,是秦王府右二护军,深得李世民宠信,地位就像东宫冯立一般。
徐蛰抱起李泰,飞练紧紧地跟在他身边。
“既然如此,你怎得不进来,反而躲了起来?”
李泰道:“这里有好多人,他们告诉爹爹,青雀就要挨打了。”
徐蛰笑道:“可是等你爹回府,问一问照顾你的下人,一样会知道。如果你生病了,一样会挨打。下次不要这样了,想找伯伯就直接进来,如果伯伯没有时间,你可以去找承明他们去。”
“嗯!”
李泰不挑食,和徐蛰一起吃完饭,趴在榻上睡了起来。
徐蛰给他盖上一条薄被,冯立正好换值过来,看到二人的相处后感动得不行。
“殿下……”
听到这两个字,什么话也不用多说,徐蛰就知道冯立心里在想什么。他当机立断,打断冯立的脑补:“方才青雀说,二郎他们今日同样出府谋划,朝堂上需得请几位大人多多费心了。”
冯立:“……”
被殿下无情利用的宜都王好可怜。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突发奇想,以后重开大唐副本,穿成李承乾,现在的李世民重生,得知自己杀了好多人,还娶了李元吉的媳妇……再回头一看承乾,够不够劲?
感谢在2020-07-16 16:01:53~2020-07-17 13:30:1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北有蔓草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
第24章 身在大唐(7)
==============================
徐蛰和李泰相处的时间,比和自己亲生儿子还要久。看他对李泰温柔耐心的模样,不怪冯立会想歪。
失忆父亲有心疼爱亲子,奈何拿不准该以怎样的态度,只能退而求其次,亲近与几个儿子年龄相仿的仇敌之子。
可惜徐蛰不按他心里的小剧场走。
他熟练地给飞练撸毛,胖胖的大白猫眯起眼睛,发出呼噜噜的声音。
“待青雀醒来后,孤亲自送他回去。”
“殿下!”冯立几乎是条件反射地惊呼出声。
他首先想到的是,太子殿下孤身前往承乾殿恐怕不妥,接着又想起来,如果秦王亲眼看到太子把自己的儿子从东宫送回来,怕是要气死,万一一怒之下冲动行事,太子想囫囵着回来都难。
“冯将军不必忧心,孤以为,看在青雀的份上,定然可以平安无事。”徐蛰安抚他,“而且这种场面实在难得,冯将军难得不想看看二郎的表情吗?”
“可……”
徐蛰狡黠一笑,真挚恳求:“孤保证,绝不久留。”
承乾殿前,冯立跟在太子銮驾后面,一路大张旗鼓地过来,不禁在心里唾弃自己,竟然鬼迷心窍轻易妥协,让太子带着宜都王来秦王这里。
再怎么后悔都无济于事,来都来了,还是安心护卫太子吧。
徐蛰已经知道李世民出宫集聚,特意估算着时间过来,正巧遇到归来的李世民。
太子出行排面不小,李世民大老远就看到了。疑惑又警惕地过来见礼,“不知太子前来,所为何事?”
“二弟免礼。”徐蛰高高坐在銮驾上,不走心地虚扶一把。
李泰缩在他身后,把自己藏得严严实实,不敢面对威严的父亲。
这时承乾宫忽然慌乱起来,脚步声和人声混合在一起,哪怕有些距离,也能听到里面的嘈杂。
李世民皱了皱眉:“发生什么事了?”
一华裳妇人匆忙赶来,见到李世民后像是找到了主心骨,“殿下,青雀不见了。”
徐蛰看了冯立一眼,冯立靠近他,低声道:“这是秦王妃长孙氏。”
李世民敏锐地察觉到他的动作,向这边瞥了一眼。
冯立吓了一跳,跟着徐蛰这几天,他多少学到了些东西,没有心虚地疏远,反而坦然回视。
徐蛰也很平静,“弟妹不必忧心,孤正为此事而来。”
长孙氏出来时确实察觉到宫外的阵仗,她只以为丈夫外出归来,哪成想竟是太子亲临。
意识到说错了话,她慌张一下,连忙给徐蛰见礼:“妾身见过太子殿下。太子说为青雀而来,莫非知晓青雀在何处?”
徐蛰侧了侧身,露出躲在后面的李泰,轻轻拍了下他的肩膀,用堪称温柔的语气道:“青雀还不出来吗?”
李泰试探地伸出脑袋,对上母亲担忧的面容,还有父亲威严的脸,害怕地缩了缩身子。
“这孩子,竟然又跑到您哪里去了。”长孙氏朝着李泰伸出手,“青雀还不快下来,竟然劳烦殿下亲自送你回来,真是给殿下添麻烦了。”
徐蛰把李泰抱出来,交到长孙无垢手中,“青雀乖巧可爱,若说麻烦,还是二郎儿时更调皮些,没少让孤操心。”
说话时,他注视着李世民。
小时候的李世民调皮,长大后的秦王更是他的心腹大患。
李世民闻言只是淡淡一笑:“兄长费心了。”
徐蛰道:“小孩子不懂事,还需耐心教导,二郎不要太为难他。”
“太子说的是。”
“青雀,孤走了。”
李泰不舍地望着他,“大伯伯再见。”
小小的胜了李世民一筹,不管先前计划如何,此时徐蛰心情十分美妙。尤其一想到飞练依然留在东宫,接下来还会与李世民或者秦王妃在此事上有交集,他的心情就更好了。
冯立倒是忧心忡忡的样子,“秦王似乎听到属下与您的耳语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冯将军何必多虑?就算他知道也无妨,孤自有办法应对。”
“殿下英明。”冯立道,“殿下病了一场,虽许多事情不记得,却比之前更加睿智英明了。”
“记忆有时也是拖累,须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殿下所言甚是。”他道,“只是这么一来,宜都王殿下肯定要被责罚了。”
李世民不可能放任李泰亲近他,肯定要教育训斥。徐蛰故作和蔼,给了李泰理解与包容。
小孩子分不清虚情假意,有徐蛰作对比,李泰必定会怨愤李世民,李世民当然得更加严肃。
徐蛰代入了一下李世民,也替他发愁。
养孩子真是个技术活。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徐蛰假惺惺的叹气,“孤也没想到,这孩子如此愿意亲近孤。”
冯立心道,谁会不喜欢如今的太子殿下呢?
回到东宫之后,徐蛰洗了个澡,赫然发现一桶水变得污浊,头发也成了脏兮兮的灰色。
从一开始他就没对染发剂的固色抱有希望,现在更是觉得理所应当。他实在不想天天花时间染色,现在灰色的头发看上去太脏了,徐蛰又洗了几遍,才恢复原本的发色。
额上的伤好的差不多,褐色的血痂开始发痒,徐蛰这几天一直上药,想来用不了几天,一丝痕迹也不留,这就意味着他需要准备早起上朝了。
唐朝的休假制度是很宽松,可那是后来才改的。现在虽说建了国,外面依然战乱不断,每一天的形式格局都在变化,不可松懈。能十天歇一次就很不错了,隔□□参就别想了。
下午李渊说想钜鹿王了,喊他带着孩子过去吃饭。徐蛰正想去说说染发剂的事,赶紧喊来冯立问了问,到底哪个是钜鹿王。
在冯立担忧又无奈的眼神中得到答案,徐蛰第一次主动踏入自己的后院,找郑观音说了会话,抱着钜鹿王李承义去太极殿。
李承义今年只有四岁,和李泰一般年纪,看起来却好像要小一些。徐蛰紧张地牵着他软乎乎的手,却发现这孩子比自己还要紧张。
他弯腰抱起了李承义,
李承义受宠若惊,“父、父王……”
“是我太久没有过来,承义把爹爹给忘了吗?”
李承义竟然真的点了点头,趴在他怀里,小小的喊了一声父王。
“是爹不好,冷落了承义,承义可以原谅我吗? ”
李承义点了点头,“爹爹。”
徐蛰不禁感叹郑观音把孩子教的好。他见了原身的三个儿子,无不乖巧有礼,没有一个孩子飞扬跋扈。
小孩子忘性大,徐蛰哄了一会儿两个人就亲近起来,等到了太极殿,徐蛰又成了承义最喜欢的人。
李渊看着徐蛰抱着李承义过来,其乐融融,倒是有了几分征讨天下前,寻常人家的温馨。大儿子更是郁气全无,耐心温柔,不禁觉得新奇,打趣道:“毗沙门终于会哄孩子了。”
徐蛰放下李承义,温声笑问道:“儿子先前没有抱过承义吗?”
李渊都忘了他已经什么都不记得,徐蛰这么一问才想起来,心里的欢喜淡了几分,被怜惜取代。
李承义摇着头,拖长了语调,自己回答了:“没有~”
李渊被孙子逗笑了。
“他这是觉得不满了。”徐蛰无奈道:“儿臣养伤这几日,怕露了端倪,不敢去看望太子妃和孩子们,今日父皇宣召,这才见到了承义,谁想承义竟也不认得我了。”
他捏捏李承义的小鼻子,笑言:“跟你爹一样记性不好。”
15/90 首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