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板虽然特别惊讶,但他最后同意了林夏至说的交换条件,反正只教一个人学刺绣,而且时间还限制在一个月以内,不管年龄大还是年龄小,能学多少是多少。
头花的制作方式成为了学刺绣的交换条件,锦绣园还是愿意收李秀他们做的头花,并约定以二十五文的价格统一收购。
学刺绣的事说完后,李秀就晕乎乎地留在锦绣园开始教锦绣园的秀哥儿做头花。
说起来做头花其实并不难,就是一些小技巧能够让头花看上去更好看,有些是林夏至想到的,有些是李秀自己琢磨的。
李秀天生就有一种能够将头花做得更好看的能力,那些绣哥儿学会了方法做出来的头花看上去依旧有些死板,只有吴夫朗的成品更灵动一些。
在刺绣上也是如此,教李秀刺绣的过程中吴夫朗发现李秀的天赋。
普通人刺绣前都要先描花样,但是李秀在掌握了基本绣花技巧之后,只要看着旁边的绣品,就能做出一副一样的,甚至在配色上还能做得更出色。
吴夫朗也不是个小心眼的,他觉得李秀绣的很好,便放下身段去问她,李秀也不藏私,把自己的一些体会告诉吴夫朗,让吴夫郎受益非浅。
两人在为期一个月的教学中建立友谊,后来也经常在一起讨论刺绣、花样。
李秀在锦绣园学得火热,林夏至的豆腐也在聚福楼卖得火热。
随着天气渐凉,凉粉的需求量减少的同时豆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家里的收入不减反增。
林夏至和程闻柳的豆腐协议价格是一斤七文,现在每天需要三十斤,就是二百一十文,看样子以后还会加大需求。
豆腐已经成为聚福楼的招牌菜,名声渐渐传出去,不少商客绕路都要来江宁县聚福楼品尝豆腐。
一斤黄豆能做三斤豆腐,家里的一亩地收了三百斤黄豆,一个月就用得见底了,采购黄豆必须提上日程。
黄豆不像红薯能够当主食,普通人吃多了黄豆容易消化不良,在景国,黄豆基本只能榨油,所以村里人种植得不多,不好找他们大量收购。
这时候,林家二房给县城里聚福楼供货的事也被村里人知道了。
平日里没看到林家两个汉子去县城找短工,每天林承祖还会带一大堆东西坐牛车去县里、雇人搬东西去聚福楼。
村里渐渐有了流言,李秀刺绣学完后回了村里基本足不出户做绣活,林虎子除了侍弄田地就是在家磨豆子、红薯,林承祖只有早上出门送货。
因为林二房的人不怎么出门,他们也不好跑人家里去问,所以一家人还不知道他们已经成了村里人好奇的对象。
大家谈论林家二房的时候大多带着善意,二房分家后不容易,现在搭上了聚福楼这种大酒楼,是人家有本事。
但是主屋那边可不这样认为,林老头和林老么在林大伯的挑拨下,认为二房能够给聚福楼送货肯定和主屋有关,说不定是拿了家里什么东西交换的,让他们把事情说出来,不然就要把两亩地收回来。
林大伯的如意算盘打得好,二房还不知道,林夏至和林承祖正准备出门去买黄豆。
县城买黄豆的铺子多,林夏至准备去林小雪夫家的孙家粮铺里问问,为此,他刻意套了一件旧衣服在外面。
孙家粮铺开在闹市区旁边的一条街,人流量不多不少,孙家买了两个铺面带着后面的小院,面积不小但是孙家人口多,除了老二夫夫,还有孙家老两口和大儿夫夫,两个小孙子,小院里住得满满当当放不了货,只能在铺面里搭了个阁楼放粮食。
今天看铺子的人是孙家大儿的夫朗,他虽然在孙二少娶林小雪的时候去过林家,但他对林家二房没什么印象,根本不认得林承祖哥俩。
“两位有什么想买的吗?”最近刚秋收了,铺子里生意冷清,见到有客人过来,孙家大儿夫朗热情地招呼。
“我们想来买点黄豆。”林夏至装出一副乡下土包子的样子,怯生生地问。
“是准备用黄豆榨油吧,我们的黄豆四文一斤,你来看看。”孙家大儿夫朗看着兄弟两穿的不怎么样,眼珠子转了两圈猜测道。
猪肉四十文一斤,买肥猪肉熬油一斤肉出不了一斤油,黄豆一斤能出二两多油,买五斤黄豆就能出一斤豆油,一斤黄豆三文,五斤黄豆也才十五文,乡下一些人家吃不起猪油就吃更便宜的黄豆油。
林夏至没有回答买黄豆回去做什么,他跟着去看铺子里摆出来的黄豆问道:“这些黄豆是去年的吧。”
豆子看上去不够饱满圆润,林夏至翻看了埋在下面的,有一两个还有被虫蛀的痕迹。
听到林夏至的话,孙家大儿夫朗也知道自己卖不了高价了,凑在林夏至耳边把声音压低了说:“小哥儿,那我给你降半个铜板,一斤三个半铜板,你看怎么样?”
林夏至为难地看了眼孙家大儿夫朗,做出一副纠结再三才决定说的样子:“这位哥哥,我其实是雪哥哥的堂弟,您看能不能再给我们便宜些?”
“雪哥哥?你难道是说的我那个弟么?”孙家大儿夫朗皱着眉,仔细打量林夏至。
这一看,确实发现林夏至和林小雪确实有点相似,只是林夏至太瘦弱了,一开始没看出来。
孙家大儿夫朗不喜欢林小雪,他觉得林小雪又懒又作,乡下哥儿还把自己当少爷,店里的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家里的事能推就推,孙家大儿夫朗不是个好相与的,他虽然还没和林小雪撕破脸皮,但在对林小雪的时候可不怎么客气。
林承祖看孙家大儿夫朗的脸色不好看,故意把声音放大继续说:“我们林家分家了,家里只得了两亩旱田,手里实在没银子,孙二少爷的夫朗是我堂兄,看在我们是亲戚,能不能把黄豆便宜点卖给我们?”
刚才刚好有孙家的几位常客进来买粮食,听到林夏至的话都挺好奇的,这年头的人没啥娱乐,就喜欢听这家那家的八卦。
客人们七嘴八舌地问,林夏至就挑了一部分回答,把二房塑造得特别可怜。
别人一看林夏至瘦弱的身材,还有林承祖在一旁扮演憨实的农家汉子,都相信了林夏至的话,纷纷劝孙家大儿夫朗便宜点。
孙家大儿夫朗胸口一闷,家里的粮食卖价是他公爹订的,他一个儿夫朗怎么能随便做主。
孙家大儿夫朗觉得,既然是林小雪的亲戚惹出来的事就让他出来解决,他干脆去后院把林小雪叫出来。
林小雪在孙家的日子过得不错,不用风吹日晒,大家看他穿着八成新的细棉布衣裳,和林夏至兄弟简直一个天一个地。不过仔细看还是能看出来林小雪、林夏至和林承祖的五官有些相似。
虽然林小雪嫁进孙家快一年了,但他看店的时间少,顾客和他都不熟,加上林夏至刚才三言两语把家里的情况说了个清楚,在场的人都觉得林夏至可怜。
林小雪聪明,他掐了自己两把挤出一点泪花,上前搂住林夏至:“可怜的弟弟,我出嫁了家里居然发生了这么多。”
林夏至也配合他直掉泪,心里不停地吐槽,为什么他不能穿成一个汉子,哥儿什么的真的好烦。
两兄弟哭了会儿,林夏至才可怜兮兮地对孙家大儿夫朗说:“哥么,我出钱买十斤黄豆给弟弟们,劳烦你帮忙称一下。”
林小雪从小金库里拿出三十五个铜板,心痛得直滴血,还要做出一副好哥哥的样子:“夏哥儿,你们拿黄豆去油坊榨油,好好补补身子。”
围观的客人见状,都夸林小雪对弟弟好,只有清楚林小雪为人的孙家大儿夫朗心里不屑,只能榨两斤油,能补什么身子。
林二房兄弟两人不花分文就背着十斤黄豆拍拍屁股离开,给林小雪在孙家留下一堆麻烦。
程承祖全程围观下来,有种不认识自己弟弟了的感觉。
林夏至摆摆手没当回事儿,他就是想恶心一下林小雪,谁叫他之前带着孙家老二去草屋耀武扬威。
绕了大半个县城,林夏至他们来到另外一家卖粮食的铺子。
现在林家给聚福楼一天提供三十斤豆腐,等天气渐冷蔬菜减少,和豆腐的名气越来越大,豆腐的需求也会越高,林夏至准备同县城的大粮铺签买卖黄豆契约,这样既不担心断货,又能压价。
林夏至和林承祖找了个没人的地角落把旧衣服脱掉,又绕了两圈才去那家叫粮满仓的粮店。
粮满仓的店铺比孙家大两倍不止,货品也更齐全,还专门有一块地方展示蔬菜种子,店里除了掌柜,还有两个身强力壮的伙计。
第070章 相看
“两位客人来买粮食吗?”伙计把一袋子大米从外面搬进店铺后面的库房,路过的时候问。
“对,我们来看看黄豆。”林承祖点头。、
伙计见状,朝后面库房喊,“二栓,快出来招呼下客人。”
刚到了一车粮食,这个伙计和他口中的二栓还在下货。
二栓从后面走出来,用肩膀上的白汗巾擦了擦头上的汗水,热情地说:“我们店铺的粮食都是今年新收的,零售和批发价格都有,两位客人是想买什么粮食?”
“不同种类的粮食买多少算批发?”林承祖问。
“不管什么种类的粮食,批发最少一袋起,大概一百斤。”二栓耐心地回答。
一般来说来他们这里买粮食的都是批发的人居多,二栓见多了像林家兄弟这样第一次来问东问西的客人,不会嫌他们问东问西,问得越仔细越可能买。
林承祖陆陆续续还问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他们兄弟两提前商量好的,由林承祖来开口。毕竟林夏至年龄小还是个哥儿,容易被轻视。
林家兄弟两人的问题二栓一一回答得全面,他们决定就在粮满仓买黄豆:“二栓兄弟,麻烦你请掌柜的出来下,我们准备同贵店签一份购货契约,一个月黄豆需求量至少五百斤,以后很有可能会增加。”
“好嘞,稍等。”普通的零售散户他们两个伙计就能做主,批发的就必须要掌柜来处理了。
“两位,这是我们粮满仓的营掌柜。”二栓把在后面算账的营掌柜请出来。
听到营掌柜这个名字的时候,林夏至脑子里突然蹦出聚福楼的侗掌柜,一个银一个铜,古人取名字真有意思。
营掌柜客气地招呼林家兄弟去里间的会客室,每个月至少五百斤黄豆的买卖,不算小也不算大,他现在正好有空,可以同客人详谈。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每斤三文钱的批发价格签订契约,契约时间为一年,这一年里每个月林家要在粮满仓购买至少五百斤的黄豆,以后如果林家对黄豆的需求增加,须得提前半个月告诉粮满仓以便备货,粮满仓每半个月给林家送一次货,货物送到当场验收结清货款。
契约一式三份,林家保存一份,粮满仓保存两份。第一次送货的时间定在明天。
完成了黄豆的采购,林夏至和林承祖才去锦绣园送头花,上次送来的两百朵头花卖掉了大半,林家分得银子三两,这次送的头花刚好能够填补卖掉的空缺,除了头花还有些李秀这段时间绣的手绢、荷包、扇面,也能在锦绣园售卖。
回到林家村之后,林夏至把头花卖得的钱给李秀,告诉他这是他的私房要收好。
现在家里的开销用林承祖他们卖凉粉卖豆腐的钱就够了,还能有不少余钱,完全可以让家里的汉子养家,李秀的钱就让他自己收着,林夏至的钱他准备攒起来给家里盖房子。
等秋收完了再找村里人帮忙盖房,八十个铜板一天,包一顿早饭一顿午饭。
第二天,林虎子和林承祖去山上砍柴的时候,里正夫朗来了草屋,带来了一个让李秀特别高兴的好消息。
“秀哥儿,我今天来是我么家村里的人让我牵个线给承祖小子说门亲事,你们家要是有这个打算,那我就给他们回个话,明天哥儿家的人上门相看相看?”
听了卫夫郎的话李秀欢喜得双手合十,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一会儿了才反应过来开口道谢:“太谢谢了,我一直焦心承祖的婚事,现在分家出来了,还不知道怎么办呢。”
“你们家虎子和承祖都是勤快人,承宗又聪慧,我看夏哥儿如今身子好了,以后不用请郎中吃药,再添个儿夫朗,家里的日子只会越过越红火。”卫夫朗安慰道。
“是这个道理。”李秀点点头,现在自家又是做凉粉又是做豆腐的,每天都有固定进项,自己还会做头花刺绣,家里已经好很多了,可以攒银钱修房买地,不让孩子们忧心。
“那我们就这样说定了,明天上午家里人就不要出去了,来,我给你大概说一下哥儿家的情况。”卫夫朗把音量降低,在李秀耳边说了下那家人的人口组成、老一辈怎么样、哥儿的性情。
“卫阿么,喝口水润润嗓子。”林夏至端着一碗糖水过来,他也想听一听未来哥么的信息,明天见到人了才不会一头雾水。自家现在做生意,方子不能随意泄露,找哥么一定要重视哥么一家人的人品,万一遇到大伯那样的人家可不行。
卫夫朗喝了口甜丝丝的糖水心里满意极了,林家二房分家后比以前会来事儿,自己在中间牵这个线没白费力气。
晚上,李秀在吃饭的时候把这事儿说了出来,林承祖晒得黝黑的脸涨得通红,他低着头一个劲吃菜,李秀问到他了就点点头。
林夏至和林承宗在一旁打趣。
“哎哟,大哥害羞了。”
“大哥有了夫朗以后会不会就不疼弟弟了。”
林承祖闻言,保证道:“不会,我是家中长子,肩负家里的责任,我娶的夫郎一定要顾家,我们会一起对家里人好的!”
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吃完晚饭,期待着明天哥儿家人来相看。
林夏至盖房子的钱已经凑齐了,除了他和林承祖,连林虎子和李秀都不知道林夏至手上有多少银子,如果哥么看着自家住草屋都不嫌弃,家里其他人的人品也不错,两家想看完了就请媒么去提亲,等哥么过门了就能住新房子。
相看一般是哥儿的长辈到汉子家,两家人聊聊天,中午在汉子家吃一顿饭才走。过两天,汉子的长辈到哥儿家聊天吃饭,两家确定互相有意,就可以找媒么走流程了。
林承祖早早地去聚福楼送了货回家,上午没出去砍柴,林夏至安排他去河边捉鱼。今天他运气不错,一个一个时辰不到就捉了两条,喜滋滋地提着鱼回来,洗个澡换身衣裳准备见客。
为了表示对哥儿家的重视,林夏至去杀猪匠家里割了半斤肉回来。
两条鱼、半斤肉在农家用来招待客人是极有见面的了。
19/251 首页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