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穿越之种田大户(穿越重生)——陌上花开人如玉

时间:2021-02-19 08:13:33  作者:陌上花开人如玉
  另外一个熟悉的客人凑过来调侃:“张老板是做大生意的,可千万别因为嘴上这一口丢了单子。”
  自从飘香十里用竹签结帐后,周小竹做掌柜就轻松了很多,不用整日拨弄算盘,也有时间和这些熟客聊聊天,对做生意更了解了一些。
  不止一个客人说飘香十里的味道特别,周小竹只当是杨雨生配的调料味道特别,没想过还有其他原因。
  其实除了杨雨生会配调料,更是因为飘香十里用的菜,都是林夏至亲自挑选的种子,种出来菜的味道从本质上就比普通菜更好。
  挑选种子涉及到林夏至的秘密,除了程闻柳隐约知道一点,其他人都不清楚,都以为是林虎子会种菜。
  土豆粉按照林家人的预期在江宁县逐渐火了起来,知道土豆粉的人越来越多,林家通过周小竹放话出去,土豆粉和红薯粉一样,可以到林家批发。
  红薯粉一开始是作为菜品进入大家的视线,然而吃货的世界是相通的,没等林夏至提醒,就逐渐开始有人把红薯粉当面条卖,将红薯粉加入正餐的行列。
  土豆粉也不例外,既然土豆粉和红薯粉很相似,自然可以将土豆粉也加入正餐。打开了市场就很容易发展了,逐渐由船商听到风声来林家批发红薯粉的时候顺带买一些土豆粉。
  现在林家做生意的事林承祖基本都能处理下来,他之前跟着程闻柳学了一段时间,不用林夏至这个半吊子再来指导了。
  同时,背山村那边佃农们的新房子也修好,他们托人带话给林夏至,问他什么时候有时间去看看。
  林夏至这次过去没有叫上程闻柳一起,他多带了几个林家的下人,赶着自家新买的马车出发,后面还跟着一辆驴车,上面装了几大口袋高产大豆种子。
  老秦头没有拿着林夏至给的银子不当银子用,每个铜板他都认真计划,没有浪费一点,用了不到四十四两就盖好了四间新房子,还剩十六两银子并六百文。
  这是因为他们只用林夏至给的钱盖了屋子,屋子里的桌凳床柜,厨房那一套行头,全都从他们老屋子搬过去的,没有一样置办了新的。
  林夏至接到话之后过去,看到他们修的新房子还算结实,心里满意,在他的田庄上修的房子就是他林夏至的,这些佃农只是暂住,修结实一点能多用些年。
  剩下的十六两银子他收回了,让祥伯每家给买一口锅、一袋米、一壶油、一罐盐,多的就当是他这个地主给他们四户佃农的搬家礼。
  佃农们听了林夏至的话高兴得直说感谢的话,他们没文化,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好在说的人诚心实意,倒是不会让人觉得不耐烦。
  检查完了新房子,林夏至才把大豆种子亮出来:“这些是大豆种子,你们也知道,我们林家是做豆腐生意的,以后这片田庄的旱田大部分都要种上大豆。”
  听了林夏至的话,这些佃农们一下就担心了起来。
  有个别性子急的当场就问出来:“我们现在已经按照上一位东家要求种上了玉米和红薯,如何再种大豆?”
  “三狗子!”老秦头不等林家人发话,率先拦下来这个急性子的小辈。
 
 
第164章 贵人到访
  林夏至没有生气,他心平气和地问老秦头口中的三狗子:“你说说种了多少亩玉米,多少亩红薯?”
  三狗子被老秦头吼了一句,激动地情绪瞬间如同胀满的气球被戳了个洞,一下漏没了,惴惴不安地回答林夏至的话:“玉米二十五亩,红薯十五亩。”
  “那玉米产量多少?红薯产量多少?”林夏至接着问。
  三狗子见林夏至没有生气,吞了口口水:“玉米一亩能结玉米棒子两百到三百斤,红薯一亩能收七百多斤。”
  “唔——收成不算太差。”林夏至回忆了一下,按照景国的产量来算,三狗子说的产量在正常范围内。
  下一秒他的话锋一转:“红薯先放一边不说,就看看玉米,三百斤玉米晒干之后能有多少,还得除开玉米芯,你算过吗?”
  林夏至这样一问,佃农们都愣住了,他们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只会记一下每次收下来多少新鲜粮食,估算当年的收成。
  “真的只靠着种水稻、玉米、红薯,你们一家人就能吃饱饭?”林夏至见他们不说话,冷笑一声,“水稻种出来大部分都被地主收了,剩下一点我看你们也舍不得吃,情愿卖了换钱,一家子就靠着玉米、红薯过日子?”
  “要我说,大人这样过也就罢了,还在长身体的孩子也吃这些,如何能长得壮实,更不用说攒钱买地,以后送孩子读书,改变佃农的身份了。”林夏至的话一句说得比一句急。
  “林少爷,我们这也是没办法啊。”三狗子旁边一位夫郎哇地一声哭了出来,他是真的没办法了,要是自己有地,哪里会出来做佃农。
  林夏至看着他们一群人,汉子们垂头丧气,老实巴交的脸上全是迷茫,夫郎们哭声一位比一位高,坐在一旁冷眼看着没有吭声。
  等这些佃农发泄了情绪,林夏至才站起来。
  老秦头这才回想起林夏至之前说的,他会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站起来祈求地看向他:“林少爷,我们这些佃农全看您,您心眼好,给今年我们减少了两成租粮,我们这些人就听您的吩咐,把玉米苗拔了种上大豆。”
  别的佃农听了老秦头的话,都低着头不肯声,只有三狗子依旧皱着眉。
  林夏至扫过他们,将他们的表情一一看在眼里。
  “林少爷,请您不要怪罪三狗子,他只是担心没有口粮给孩子们。”老秦头看着林夏至依旧不说话,着急地解释。
  一般地主都是收大米做租粮,他们这些佃户手上剩下的大米正如林夏至说的,他们是舍不得吃的,都卖了换钱买必需品,平日里靠着红薯和玉米过日子,红薯吃多了会胀气,参杂上玉米之后会好些。
  要是林夏至让他们把玉米都拔了种大豆,大豆吃了之后也容易胀气,也没法当成主粮一直吃,他们这么多人可怎么办。
  “既然我让你们种大豆,自然不会害了你们。”林夏至见他们着实着急,终于开口,“祥伯,麻烦你来说一下。”
  祥伯得了林夏至的令站出来,给佃农们解释林夏至的规矩。
  首先,林夏至不像其他那些地主一样收水稻当租粮,他今年的租粮是大豆。
  其次,林夏至免费提供给他们的大豆种子是高产种子,用这个种子种地,一亩地能够产四百斤以上,他们不用担心交不上租粮。
  最后,秋后收了租粮,林夏至会给他们这些佃农的孩子提供一个读书的机会。
  林家村的学堂现在已经找到了教孩子们考童生的秀才夫子,还多找了一个夫子给孩子们启蒙,只要是林家村的孩子,就能去学堂读书。
  林家在学堂里有三个名额,可以让这些佃农的孩子去读书。
  如果说林夏至给这些佃农们订的第一条和第二条规矩让他们感到庆幸,没有遇上黑心压榨佃农的地主,那最后给孩子读书识字的机会,绝对是他们怎么都想不到的,一个个又跪下对林夏至感恩戴德,不管是谁家的孩子有机会读书都是天大的机遇。
  林夏至看出来这些佃户都不是偷奸耍滑的性子,干脆告诉他们过两日他还准备给他们买一头牛,可以让牛帮忙种地,能够省时省力。
  有了牛之后,这些佃户种完地空闲的时间更多,他已经想好了怎么安排他们接下来的事。
  有了林夏至的承诺,佃农们打消了心头的顾虑,积极地把土里种的玉米苗拔掉,扛着锄头松土。
  一边拔苗松土,一边按照林夏至的吩咐给大豆育苗。
  育苗的法子还没有从林家村传出来,只有少数买了林家种子的农户从林夏至鼓捣的说明书里看到过,相信并且实践的人数量不多。
  为了教这些佃农育苗,林夏至专门从林家找了一个会育苗的下人过来。
  别人没有林夏至的金手指,没法在种子育苗的时候看出种子的不同,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大豆苗的状态,将那些长得矮小的剔除,剩下那些涨势好的基本没问题,产量不会太低。
  过两日祥伯亲自把一头壮年公牛送到背山村,叮嘱那几户佃农好生照顾。
  得了林家专有的育苗方法,又有了牛帮忙犁地,还有林夏至隔天让人运过去一车豆渣肥料,二十五亩即将种上大豆的田被佃农们翻了一遍又一遍,希望这些大豆真的能够如同林夏至说的那样高产,他们今年好积攒一些积蓄。
  在背山村的佃农们忙着种大豆的时候,林家村这边的村民们也忙碌起来,他们要种从林家买的土豆。
  土豆种起来不麻烦产量还高,既能当成主食吃,又能煮到菜里,只要有块地就能行,勤劳的林家村村民早早地松好土,就等林家开始卖土豆种。
  林家只卖了土豆给村民们,辣椒依旧握在林家手上。因为辣椒是飘香十里调料的关键,林虎子不敢马虎,比林夏至还上心。
  除了辣椒,林家也种了黄豆。林家种的黄豆是林夏至挑选出来的良种黄豆,这些黄豆是用来做豆腐乳的,普通豆腐暂时还没法用良种黄豆来制作。
  林家在林家村的土地有限,所有空着的旱地都种上了辣椒和黄豆,只有两亩地还围着大棚,里面种的是番茄。
  这些番茄经过一个月的生长,从长势来看还不错,不像冬天在大棚里种的那样蔫,看来气温对番茄生长很重要。
  林家村的人为生计忙碌着的时候,林家来了一位身份贵重的客人,这位客人是县令亲自带到林家来的。
  林夏至之前听程闻柳透露过一点消息,县令和郡守的奏折京城那边在年前就收到了,在二月底的时候县令收到了一份秘密嘉奖信,这封信是二品大员户部尚书亲笔书写的,上面究竟有些什么内容大家不知道,但从那段时间县令的心情可以看出,这封信上写的不会是坏事。
  程闻柳说了一个还算重要的讯息,如今这位县令在江宁县的任期还有一年就到了,土豆和一年两熟水稻都算是县令的政绩,如果任期到了县令有机会升职,京城必然会派人来核实。
  那时候起,林夏至就让家里随时准备着未来会有贵人到访,林夏至的态度比当初郡守县令暗访的时候更郑重。
  不管来的人是谁,都是在天子脚下混饭吃的,随便来个人一根手指头都能压死这些外地官。
  林家大部分人只知道县令来过,所以林夏至说贵人到访的时候,他们都有些紧张,是不是县令又要微服来林家村?
  林小秋是从京城那边出来的,他对京城的事务更熟悉些,林夏至让他仔细瞧瞧林家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有问题早点改过来,免得得罪了贵人。
  从那时候起林小秋就知道,林夏至口中说的贵人很有可能来自京城。
  好在林夏至准备得够充分,等京城的人来了,林家众人才没有慌了手脚。
  县令和客人来的时候都穿着常服,那位客人的年龄看着三十上下,自称是县令的表侄,想来林家学习怎么种植一年两熟水稻,还有土豆。
  知情的人对他的身份都清楚,看县令对他的态度就知道不简单。既然人家没有穿官服,还捏造了一个虚假的身份,林夏至等人也就陪着他一起装作不知,按照普通待客礼节招呼。
  他这时间来学种一年两熟水稻时间已经晚了,水稻都长到林夏至膝盖高,倒不如再晩两个月过来,直接看第二轮水稻怎么种。
  那位大人大概也知道自己来的时间不对,他只在林家住了三天,将育苗方法给学了去,又把林家村和林家了解了个大概才离开了。
  从他离开前的话不难猜测,等林家村水稻收割、种第二轮水稻的时候他还要来一趟。
  送走了大人回到家,林夏至摊倒在堂屋的躺椅上,一副去了半条命的样子。
  他生怕哪里做得不好让那位大人不如意,回京之后在皇帝面前说林家一句不好。
  林承祖进门看见林夏至这个样子,笑着说他:“夏哥儿你是一个哥儿,在堂屋好歹注意着点。”
  “我不管,这两天累死我了,真羡慕阿爹什么都不知道,不用担惊受怕。”
  林夏至瘫在躺椅上不想动,吩咐林小秋去给他找点零食过来,这几天憋死他了。
 
 
第165章 新纸
  京城来的贵人走了没两天,林家的人终于做出了林夏至满意的新纸。
  第二天,林夏至就让林承祖拿着做好的新纸以及配方步骤去县城的县衙找县令。
  因着县令关注林家的人,林承祖这一年来也经常出入县衙,他已经在县衙的差役种混了个脸熟。
  以前在林承祖心里,这些县衙的差役不说高不可攀,却也绝对不是他们这些乡下人能够随意接近的。
  实际上和这些县衙的人接触久了之后才发现,他们脱下官服之后其实也就是普通人。
  林承祖同他们笑着打了声招呼,说他有要事找县令相商。
  县令对林家的事一直关注着,担心一年两熟水稻出问题,听到下面的人明白说林承祖来了,赶紧让他进去。
  林承祖没有吊着县令,他拿出夏哥儿在家折腾出来的一卷白纸,奉上林夏至写好的新纸制作方法,垂手在下方等着。
  县令没搞懂林承祖给他一张空白的纸是个什么意思,只得拿起林承祖给他的另一张写满字的纸看。
  看着纸上写的内容,县令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眼神也越发明亮,这林家居然不声不响又鼓捣了这么件大事。
  当今圣上是个务实的性子,他登基之后一直大力推广算数,让广大学子学以致用,为百姓多做实事。
  上学堂的成本居高不下,笔墨纸砚样样要钱,纸最是耗钱,用得快卖的贵,能有几户农家子供得起孩子读书。
  若是按照林家给的这个方子大量生产出实用的纸,降低居高不下的纸价,寒门学子读书的机会就多了一份,就能多培养一些人才。
  何况纸不仅仅是学子们要用上,就连他的县衙,每月办公消耗的纸量都不可小觑。
  县衙是如此,更大的郡城甚至京城就更不用说了,若是都用便宜的新纸办公,能替国库省下多少银钱!
  县令越想越激动,忍不住站起来大口赞好,在座位上转悠了好几圈。
  “林家大郎,这个新纸方子是谁想出来的?”县令将新纸配方来来回回看了三遍才勉强压住内心的激动,开口问林承祖。
  林承祖按照林夏至给他的说辞回答县令:“回禀大人,这新纸是小人三弟无意中在杂书看到的,小人的二弟根据三弟的描述,让家里下人研究了近一月才做出来。”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